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三義鯉魚潭鐵橋、舊山線隧道群 20171015

結束上午在苗栗市「功維敘隧道」的活動後,長腳登山隊下午的行程將繼續探訪近期很夯、網民極力推薦的美拍秘境- 舊山線隧道群,遊覽車搭載著長腳隊員,在導覽員的引導下,車子沿苗52鯉魚潭水庫專用道來到鯉魚潭鐵橋下方的位置,一開始,並不知道導覽員帶著我們來到這裡要做什麼,在路旁就地解說了鯉魚潭水庫、舊山線隧道群、鐵橋等等之後,就叮囑大家跟著他往一旁雜草叢生的邊坡往上爬,一腳踩進泥濘的山徑,幸好,長腳隊在北部的郊山有練過,眼前的路況只是小事一樁啦!

進入邊坡的山徑之前,在水庫專用道上,抬頭仰望時看到一座橫越鯉魚潭水庫後池堰的鐵橋,這座鐵橋即鯉魚潭鐵橋(又稱內社川鐵橋),是銜接舊山線第6、7號隧道的重要橋樑,北端銜接第6號隧道,通往龍騰斷橋、勝興車站,南端銜接第7號隧道,通往泰安、后里。1998年即已停駛的舊山線在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史中佔有極重要的一部份,舊山線鐵路沿線有美麗的山景、有海拔最高的勝興火車站,還有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龍騰斷橋,除了曾經是南北重要交通外,現今則是具備著濃濃的文化價值。

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鯉魚潭鐵橋(內社川鐵橋)的橋墩嚴重位移,結構不穩,但因兩端緊鄰第6、7號隧道,故選擇就地重建,採取鋼樑推進的工法施工。1970年代鐵路電氣化,橋的兩端運用降低枕木厚度及挖除一小塊隧道頂的方式,騰出空間來架設電車線。一路至今,舊山線鐵道雖已停駛多年,不過鐵道橋樑搭配鯉魚潭水庫的湖光山色,不斷地吸引鐵路隧道迷們前來此地尋幽訪勝,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對苗栗縣的地理景觀、歷史淵源如數家珍的導覽員要帶我們來到這裡的原因了。

今天,長腳隊跟著尋訪秘境的風潮來到三義舊山線隧道群沓訪,一行人緊緊跟在導覽員的後面進入了雜草叢生的泥徑,繞過一處小滑坡,邊坡上方有一座已廢棄的崗哨亭,隊伍從崗哨亭旁通過後,再往前跨步,便上來了已停駛火車的舊山線鐵道了。眼前所見的舊山線鐵道向北為隧道群中的第6號隧道;鐵道往南,則是銜接已禁止通行封閉的鯉魚潭鐵橋。許多網路上流傳有關鐵橋的美照,就是在這座日治時期興建的「內社川鐵橋」上所攝,由於這座鐵橋通過鯉魚潭水庫的上方,故亦被喚為鯉魚潭鐵橋。

鯉魚潭鐵橋在火車停駛後,成了遊客拍照的秘境,由於它是一座未設欄杆的鐵路橋樑,因此為了維護遊客的安全,三義鄉公所遂在鐵橋前圍起了鐵柵欄,並立牌禁止攀爬通行,所以想要拍攝鐵橋越過鯉魚潭水庫抵達對岸的美麗畫面,只能利用柵欄之間的小縫隙,小心排除柵欄網擋到畫面的角度,或許還能拍攝到鐵橋進入隧道與水庫相互輝映的精彩鏡頭。不過今天可近距離的與鯉魚潭鐵橋邂逅,已算是相當難得的機會了,下一次再會,可能又是好久好久以後了,或許那時候這裡已不再是秘境了。

站在鐵柵欄前遠眺,筆直的鐵道直奔鯉魚潭水庫後池堰的對岸,靜心感受著曾經南來北往的列車疾馳而過,想像著火車通過鐵橋時發出的隆隆作響聲,或是進出隧道前的一聲長鳴的喇叭聲起,尤其站在橋前竟能看見洩洪中的鯉魚潭水庫,真是一處難得的景點!看著鐵橋停駛荒廢真的可惜,不過也就是因為它不再提供運輸的任務,我們才有機會站在這裡欣賞它的美麗與哀愁,這是一種既矛盾也很衝擊的感覺。也難怪來過這裡探訪過的人都會說這裡是秘境,這裡也成了網路很夯的打卡景點。

長腳隊美景當前,眾人紛紛在鏡頭前擺出各種不同的姿態與美景爭妍。在「內社川鐵橋」駐足拍照記錄後,隊伍轉向隧道的方向,要展開今天下午最精彩的「舊山線隧道群」的精彩旅程囉!臺鐵舊山線從三義一路蜿蜒至后里,途經二個車站、三座鐵橋與八個隧道,沿途穿山越嶺,景觀豐富多變,是鐵道工藝美學的經典之作。文建會在2003年將臺鐵舊山線列為臺灣十二大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此舉足以彰顯舊山線在台灣鐵道文明發展上或文化歷史價值上無可取代的地位。

舊山線由龍騰斷橋至鯉魚潭鐵橋之間有一段約一公里、座落一直線上的隧道群,分別是第三(511m)、第四(48m)、第五(237m)、第六(228m)號隧道,由於四座隧道相距不遠,長度也不太長,行走在隧道群一公里的過程,已足夠讓我們體驗舊山線鐵道穿越隧道的光影效果及隧道裡伸手不見五指、黑壓壓的悶窒感了。長腳隊利用下午餘裕的時間,從舊山線的第六號隧道開始往北走,預計步出第三號隧道北口後,安排遊覽車在苗49鄉道的龍騰村外庄彭家莊餐廳附近接駁我們。

台鐵曾在2010年6月復駛舊山線懷舊觀光列車,北起三義,南至舊泰安車站,全長13.5公里,經過3個車站、3座鐵橋、7座隧道。不過,今天在導覽員的引導下,走過了這段舊山線連續隧道,看來觀光列車是停駛了,鐵道沿途不僅雜草叢生,鐵道間的石礫也漫過了鐵軌,或許是舊山線其中的一個地點崩塌了,所以觀光列車被迫停了,也因此今天隧道群及鐵橋秘境的行程我們才能如此堂而皇之悠閒自在的走著。不過隧道十分黑暗且積水,手電筒及雨鞋必備,便可安心走過水漥及草叢。

黑壓壓的隧道中行進,隧道一個接一個,柳暗花明的感覺很快地又被帶進另一個黝黑的空間,雖然隧道盡頭透著微光,但是黑暗及回音完全包覆著我們,慶幸今天是跟著一群人出遊,真要是一、二人單獨來行動,想必會敵不過黑暗深邃帶來的無形壓迫感。好不容易走出隧道,才得到一點點喘息的機會,一下子的功夫,又得走入另一個隧道,還好,隧道不長,讓人很快地就可以看到亮光,沒有專業相機的配備,在隧道裡也拍不出效果好的照片,眼下只好專心跟在手上拿手電筒的夥伴後面走著。

從隧道群的第3號隧道步出,竟覺得511公尺的隧道漫長無比,再次見到自然的光源,有找回真實存在的踏實感。沿著鐵道一路往前,沿線很多地方仍保留著鐵道的交通號誌,每個字母或數字都是屬於鐵道的專業數據,不能任意塗改或毀損。舊山線的隧道、橋樑、車站皆蘊藏著一段引進西方文明與科技的歷史背景,前人的智慧加上文明與科技的協助,成就了舊山線的特色、自然生態、遺跡等具歷史價值的文化資產,今天走訪的隧道群僅是舊山線其中之一地景,有機會不妨再走訪舊山線的其他地標。

隊伍續行通過鐵路168.7K指標後,進入了三義龍騰村外庄的一片空地,鐵道旁的產業道路上立有一面已歇業的「薪山線露營休閒農場」指標,在導覽員的引導下,一行人循產業道路往不遠處的苗49鄉道的停車地點繼續推進。今天走隧道的行程已近尾聲,無論是上午「功維敘隧道」或下午「舊山線隧道群」的旅程,都讓人感受苗栗山城擁有自然資源的豐沛,過去日日於鐵道站與站之間南來北往的車次已不復見,懷舊觀光列車也只短暫幾年重現,這段存在久遠的舊山線,豐富的人文價值不該就此荒廢呀?何時也能像平溪支線彩繪列車開出一條蘊涵著古老歷史文化的康莊大道呢?

遊覽車搭載著長腳隊員,在導覽員的引導下,車子沿苗52鯉魚潭水庫專用道來到鯉魚潭鐵橋下方的位置

在水庫專用道上,抬頭仰望時看到一座橫越鯉魚潭水庫後池堰的鐵橋,這座鐵橋即鯉魚潭鐵橋(又稱內社川鐵橋)

鯉魚潭鐵橋(又稱內社川鐵橋),是銜接舊山線第6、7號隧道的重要橋樑

輸送水庫飲水的大水管

鯉魚潭水庫專用道

導覽員在路旁就地解說了鯉魚潭水庫、舊山線隧道群、鐵橋等等之後,就叮囑大家跟著他往一旁雜草叢生的邊坡往上爬

一腳踩進泥濘的山徑

幸好,長腳隊在北部的郊山有練過,眼前的路況只是小事一樁啦!

小心翼翼地往上爬

進入了雜草叢生的泥徑

繞過一處小滑坡

雨雖然不大,但一直下個不停

邊坡上方有一座已廢棄的崗哨亭

隊伍從崗哨亭旁通過後,再往前跨步,便會通達舊山線鐵道

眼前所見的舊山線隧道群中的第6號隧道

鐵道往南,則是銜接已禁止通行封閉的鯉魚潭鐵橋

1998年即已停駛的舊山線在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史中佔有極重要的一部份

舊山線鐵道雖已停駛多年,不過鐵道橋樑搭配鯉魚潭水庫的湖光山色,不斷地吸引鐵路隧道迷們前來此地尋幽訪勝

鯉魚潭鐵橋(又稱內社川鐵橋)北端銜接第6號隧道,通往龍騰斷橋、勝興車站,南端銜接第7號隧道,通往泰安、后里。

許多網路上流傳有關鐵橋的美照,就是在這座日治時期興建的「內社川鐵橋」上所攝

站在橋前竟能看見洩洪中的鯉魚潭水庫

鏡頭拉近能看見洩洪中的鯉魚潭水庫

鯉魚潭鐵橋在火車停駛後,成了遊客拍照的秘境

鯉魚潭鐵橋由於它是一座未設欄杆的鐵路橋樑,因此為了維護遊客的安全,三義鄉公所遂在鐵橋前圍起了鐵柵欄,並立牌禁止攀爬通行

「內社川鐵橋」駐足拍照記錄後,隊伍轉向隧道方向,準備展開行腳了

即將要展開今天下午最精彩的「舊山線隧道群」的精彩旅程囉!

從鐵路170.3K指標往北上方向出發囉

舊山線由龍騰斷橋至鯉魚潭鐵橋之間的隧道群約一公里

隧道群中的第六號隧道有228m

從舊山線的第六號隧道開始往北走,預計步出第三號隧道北口後,安排遊覽車在苗49鄉道的龍騰村外庄彭家莊餐廳附近接駁我們

很快地,第六號隧道就已走到另一頭的出口了

步出第六號隧道

聚集在隧道口聽導覽員的解說

鐵軌上要加上一片絕緣墊片

沿途鐵道上長了許多野生苦瓜

熟透了的野生苦瓜

超可愛的野生苦瓜

遠看層巒疊嶂、雲霧飄渺

往第五號隧道推進中

隧道群中的第五號隧道有237m

剛剛從鐵路170.3K指標出發,算一算已經走了400m了

沒有專業相機的配備,在隧道裡也拍不出效果好的照片,眼下只好專心跟在手上拿手電筒的夥伴後面走著

前面遠方是隧道群中最短距離的第4號隧道

鐵道沿途雜草叢生

一眼就可看透的第4號隧道

隧道口有一面第4號隧道的標牌

很快就能穿越的第4號隧道

隧道群中的第四號隧道長度只有48m

台鐵曾在2010年6月復駛舊山線懷舊觀光列車,北起三義,南至舊泰安車站,全長13.5公里,經過3個車站、3座鐵橋、7座隧道

一旁似乎有一小岔路可以走上來鐵道上

舊山線位於南北氣候分隔帶與寒暖氣流交會處,春、秋兩季,勝興以北濃霧籠罩,以南則陽光普照,是臺鐵路線中最具特色的一段

漂亮的連續隧道群

鐵道沿途不僅雜草叢生,石礫也漫過了鐵軌,也或許是舊山線其中的一個地點崩塌了,所以觀光列車被迫停了

觀光列車停了,因此隧道群及鐵橋秘境的行程我們才能如此堂而皇之悠閒自在的走著

進入隧道群中最長距離的第3號隧道

隧道口的標誌藤蔓已爬上

隱隱約約還是可以看到的第3號隧道標誌

隧道十分黑暗且積水,手電筒及雨鞋必備,便可安心走過水漥及草叢

黑壓壓的隧道中行進,隧道一個接一個,柳暗花明的感覺很快地又被帶進另一個黝黑的空間

雖然隧道盡頭透著微光,但是黑暗及回音完全包覆著我們,慶幸今天是跟著一群人出遊,真要是一、二人單獨來行動,想必會敵不過黑暗深邃帶來的無形壓迫感

好不容易走到隧道口,得到喘息的機會

從隧道群的第3號隧道步出,竟覺得511公尺的隧道漫長無比

再次見到自然的光源,有找回真實存在的踏實感

回拍第3號隧道

沿著鐵道一路往前

續行

沿線很多地方仍保留著鐵道的交通號誌,每個字母或數字都是屬於鐵道的專業數據,不能任意塗改或毀損

4座隧道一口氣很快地都走完了

現在繼續循著鐵道往前走,走向有人煙的地方

雖然下雨有些不便,但行程真的很棒,就不覺得有什麼困擾的了

舊山線的隧道、橋樑、車站皆蘊藏著一段引進西方文明與科技的歷史背景,前人的智慧加上文明與科技的協助,成就了舊山線的特色、自然生態、遺跡等具歷史價值的文化資產

鐵道停駛後,一旁的建築物也跟著荒廢了

今天走訪的隧道群僅是舊山線其中之一地景,有機會不妨再走訪舊山線的其他地標

隊伍續行通過鐵路168.7K指標

鐵路168.7K指標

舊山線鐵路沿線有美麗的山景、有海拔最高的勝興火車站,還有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龍騰斷橋,除了曾經是南北重要交通外,現今則是具備著濃濃的文化價值

臺鐵舊山線穿山越嶺,景觀豐富多變,是鐵道工藝美學的經典之作

舊山線已被文建會列為臺灣十二大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進入了三義龍騰村外庄的一片空地

走隧道的行程已近尾聲

開心地在今天隧道群的行程終點拍照

隧道的行程走得一路暢快

順著這一道鐵路可以到達龍騰斷橋

舊山線就這樣停駛了,真的很可惜,不知何時也能像平溪支線彩繪列車開出一條蘊涵著古老歷史文化的康莊大道呢?

稍後準備循產業道路前往不遠處的苗49鄉道的停車地點

苗栗山城擁有豐沛的自然資源

三義龍騰村外庄這裡,沒有任何醒目的標誌可以提供,只好以電桿標籤為記號了

還有一個路燈編碼也來做記號好了

產業道路上立有一面已歇業的「薪山線露營休閒農場」指標

這個是在種草莓嗎?

在導覽員的引導下,一行人在三義龍騰村外庄這附近,循著產業道路往停車地點前進

遊覽車在苗49鄉道的龍騰村外庄彭家莊餐廳附近接駁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