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橫嶺古道.環七星山人車分道.湖山秘境環山步道 20171022

在氣象預報天氣狀態不穩定的考量下,長腳登山隊的行程特地安排位於北投區的一條路況輕鬆、但景致優美的橫嶺古道作為行腳主軸,隊伍由古道紅壇登山口進入、湖山路登山口步出後銜接環七星山人車分道,再健行至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二停車場的遊客中心,小歇後再悠遊園區的水濂洞、杜鵑茶花園及2016年初才開放的四O砲陣地,並於四O砲陣地湖山路入口區的晚霞平台欣賞大屯山景色,循湖山秘境環山步道悠閒漫步,享受了一段在山谷間寧謐的美好時光,再經湖山路返回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最後經古道回到紅壇停車處。

車隊於龍鳳谷遊客服務站集合後一起驅車經由湖底路轉湖底路支線,支線走到底即抵達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登山口旁有一座紅磚外牆、不銹鋼門緊閉的小廟 - 紅壇(亦名天上廟),因此古道的登山口也特地以紅壇作為登山口的名稱。紅壇聽說只有在特殊節日才會開啟,因此更增添了這座小廟的神秘色彩。廟前的廣場寬闊,由紅壇登山口進出古道,停車很方便。古道登山口的正對面有一株高聳參天的百年楓香姊妹樹,楓紅時節總是吸引遊客特地上山來賞楓。若是順著楓香姊妹樹前方的產業道路前進100m左右,則會看到半嶺步道的登山口。

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入口有一座木飾入口意象及橫嶺古道環狀步道導覽圖,總長約900公尺的古道是一條原始質樸的手作步道,沿線不設人工化的扶手、欄杆、階梯、涼亭等設施,兩端出入口分別是紅壇及湖山路,古道沿著紗帽山西側的山腰而行,在公路運輸未通車之前 ,紗帽路頂半嶺與陽明公園兩地聚落的住民便是利用此一捷徑務農通商及往來運送物資。為了保護國家公園的生態及維護聚落文化,大地工程處以手作步道的方式整修橫嶺古道,古道也因此保有相當完整的原始風貌。

隊伍行走在竹林夾道的泥土山徑,觸目所及,蕨類植物及姑婆芋等低海拔的原生種植物處處可尋,路徑清晰、明朗、緩和的古道,除可引人思古幽情之外,更是生態觀察、享自然野趣的最佳路線,在原始天然的地理條件下,古道遍佈蜜源植物,花開時節,古道總是彩蝶紛飛,因此沿途生態解說牌、蝶型意象座椅及入口意象特地以蝴蝶為飾,來突顯古道的特殊生態環境。短短不到一公里的古道,不僅可體驗自然生態,春天到訪賞蝶、秋季上山賞楓,還可體驗一趟古道的人文歷史,如此精彩的古道,絕對值得一遊。

一行人以不具壓力、輕鬆遊走的好心情於幽雅寧謐的橫嶺古道上緩步慢行,約經20分鐘的腳程,一行人已來到湖山路登山口這一端了。步出登山口恰是湖底路與湖山路交岔路口,左轉循湖底路可續行湖山國小步道,再銜接半嶺步道回到紅壇,完成繞行一圈橫嶺古道環狀步道的健行路線。登山口左上方往湖山路二段的方向,距登山口約10m處,路旁有一座「風動石」。隊伍接下來則是右轉循湖山路旁的線型公園步道前進,在接近公車總站之前,看見在湖山路左側的「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的通道,而在通道上方的公路就是陽金公路。

走進人車分道通道入口,經由階梯步出通道後,直接銜接「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的步道系統,隊伍循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的指標繼續前進。公園轄內的步道泰半以岩板與岩階交錯鋪陳,路況維護良好,隊伍穿梭在林蔭濃密的樹林之間,行進間不時可聽聞疾駛於陽金公路的車流聲。緩緩地走向遊客中心,從步道系統起點出發,大約一刻鐘的腳程,我們來到了遊客中心。此時遊客中心的解說展示中心正在做更新工程,除了地下層的販賣部照常營業外,其餘空間全部封館施工,於是長腳隊選擇在販賣部外面的休憩空間短暫地歇息一下。

遊客中心短暫歇息後,隊伍起步離開遊客中心走向對面的第二停車場,第二停車場的後山公園有幾個景點值得逗留玩賞,隊伍遊走了水濂洞、杜鵑茶花園後,特地登上二層樓高的觀景亭,觀景亭擁有遼闊的視野,大屯山系、七星山系、紗帽山,甚至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系盡入眼簾,今天的雲層厚了些,看山看景都迷濛了點,天晴時景色肯定更美。從觀景亭下來後,返回杜鵑茶花園步道,在杜鵑茶花園的附近,還有一座去年才正式對外開放的四O砲陣地,可以順道一遊。

原已荒廢60多年的四O砲陣地,經大地工程處的踏勘、測量、整修,揭開了陽明山區早期軍事設施的神秘面紗,除了國防部撥贈一門除役的四O高砲外,並將昔日的拖砲路徑改建為步道,並還原了排長室、彈藥庫、軍舍、崗哨等建築,加上入口的意象、3D彩繪、迷彩妝飾、解說牌及白天可眺望大屯山層巒疊嶂的美景、晚上可欣賞璀璨夜景的「晚霞平台」等等,同時結合湖山里的農村景致,營造一條具湖山社區特色的「湖山秘境環狀步道」,長腳隊在暢遊陽明山公園後,透過「湖山秘境環狀步道」路線的導覽,跟著指標尋找屬於湖山里的美麗桃花源。

湖山社區近幾年來透過了大地工程處的勘察、維護、翻修之後,推出了一系列風景秀麗、適合市民輕旅行的私房景點,除了長腳隊稍早參觀過的四O砲陣地、晚霞平台、風動石以外,在湖山路上,有寧謐的老屋、百年的老樹與特色鮮明的聚落步道,循著秘徑步道的規劃路線往大坑頂坪社區的方向走,在指標引導下,路線可以銜接至第二停車場,這裡曾是陽明山管理局時期老蔣總統居住的場域,居民生計除了花卉蔬菜的種植及溫泉餐廳經營外,社區希冀能朝向有機社區與養生村概念發展,為湖山聚落找到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願景。

隊伍於湖山里的聚落間穿梭往來,除了欣賞層巒疊嶂的山巒景致外,行走在田間小路,感受農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社會的悠然自得,今天還真是託氣象預報的福,才能如此清閒優雅地在湖山社區自在逍遙漫步。回程沿著湖山路二段緩緩走向湖山路一段,山區的路走起來特別的舒服,一路上不管是老屋新修或頹圮屋舍,總是帶著滄桑的感覺。走著走著,從湖山路二段走到了一段,從大坑坪走到了頂坪,再往前走,看到了一早就見過面的「風動石」平台,原來,我們已經回到了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了。

「風動石」的位置就在小8、小9、260、128、129「橫嶺古道」站牌旁,風動石位於湖山里知名的尖帽峽(尖山與紗帽山所形成的峽谷),尖帽峽因地形氣候的影響,春冬時節雲霧繚繞,受到強勁東北季風的吹拂,會發出咻咻隆隆的聲音,形成一種自然的奇觀。早期路口的大石傳說「風吹石會動」,風動石之地名便開始傳開,不過因道路拓寬與安全考量下,最後遂敲解了風動石以修復平台,而眼前所見的風動石即已被敲解後的樣貌了。隊伍回程通過「風動石」平台時,未再逗留觀賞休憩,直接走向了橫嶺古道登山口。

回到橫嶺古道入口處,踩著輕快的步履,跟著隊伍走向回程的路,回程不需要再花很多的時間去做影像的記錄,所以一路上緩緩地走著,感受著古道的清幽、泥土路的柔軟,嗅聞綠意盎然的青草香,走在竹林隧道中,彷彿跟文人雅士一樣風雅起來了!不過這一路上總覺得古道的路況好像有一點不太一樣了,可是又說不出到底哪裡不一樣?直到接近紅壇登山口時,看到原來是工作人員拿著風管工具正在清除步道上的落葉,原來,回程的路上是少了走在落葉上的柔軟及窸窸窣窣的節奏音,古道少了一層鋪路的落葉,怎麼就變得不太對味了啊?

驅車經由湖底路轉湖底路支線,支線走到底即抵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登山口旁有一座紅磚外牆、不銹鋼門緊閉的小廟 - 紅壇(亦名天上廟)

古道登山口的正對面有一株高聳參天的百年楓香姊妹樹

楓香姊妹樹的意象木飾

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入口的木飾入口意象

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

橫嶺古道環狀步道導覽圖

登山口旁有一座小廟 - 紅壇(亦名天上廟),因此古道的登山口也特地以紅壇作為登山口的名稱

順著楓香姊妹樹前方的產業道路前進100m左右,則會看到半嶺步道的登山口

準備出發...

總長約900公尺的橫嶺古道是一條原始質樸的手作步道

蝶型意象座椅

古道沿途有幾支保安林界樁

原始天然的泥土山徑

竹林夾道的泥土山徑

古道沿著紗帽山西側的山腰而行

在公路運輸未通車之前 ,紗帽路頂半嶺與陽明公園兩地聚落的住民便是利用此一捷徑務農通商及往來運送物資

手作步道,沿線不設人工化的扶手、欄杆、階梯、涼亭等設施

沿途僅有的設施只有生態解說牌

走在竹林落葉中,好舒服

深邃的竹林步道

古道上的另一座保安林界樁

以輕鬆遊走的好心情於古道上緩步慢行

生態解說牌以蝴蝶為飾,來突顯古道的特殊生態環境

大地工程處以手作步道的方式整修橫嶺古道,古道也因此保有相當完整的原始風貌

古道上的人工設施不多,只有零星的解說牌

沿著水塔的外緣量身訂做的休憩空間

在古道上可隱約看見與天母古道相似的大水管

邊走邊看生態解說,可以了解古道的自然生態環境

接近湖山路登山口這一端了

抵達湖山路登山口

橫嶺古道導覽圖

登山口指標

陸續步出湖山路登山口

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

登山口一旁的「橫看成嶺側成峰」大石頭

入口處的「橫嶺古道」已經少了一「橫」了

步出登山口恰是湖底路與湖山路交岔路口

循湖底路可續行湖山國小步道,再銜接半嶺步道回到紅壇,完成繞行一圈橫嶺古道環狀步道的健行路線

左上方往湖山路二段的方向,距登山口約10m處,路旁有一座「風動石」

因道路拓寬與安全考量下,敲解了風動石以修復平台,眼前所見的風動石即已被敲解後的樣貌

隊伍右轉後循湖山路旁的線型公園步道前進

線型公園步道沿途設涼亭、水池

接近公車總站之前,看見在湖山路左側的「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

準備跨越湖山路到對面的「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

「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的通道上方就是陽金公路

走進人車分道通道入口

進入人車分道的通道

先來拍一張照

穿過人車分道的通道

經由階梯才能步出人車分道的通道

步出通道後,直接銜接「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的步道系統

隊伍循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的指標繼續前進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的步道系統,由南往北走

回拍陸續步出通道的隊友

步道泰半以岩板與岩階交錯鋪陳,路況維護良好

整個「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的步道系統繞一圈共13公里

隊伍穿梭在林蔭濃密的樹林之間

步道的落差不大,走得還算輕鬆

行進間不時可聽聞疾駛於陽金公路的車流聲

緩緩地走向遊客中心

從步道系統起點出發到遊客中心,大約一刻鐘的腳程

抵達遊客中心

抵達遊客中心的販賣部

販賣部外張貼,提醒請遊客勿餵食松鼠

遊客中心的解說展示中心正在做更新工程

除了地下層的販賣部照常營業外,其餘空間全部封館施工

長腳隊選擇在販賣部外面的休憩空間短暫地歇息一下

涼亭中暫歇

涼亭中暫歇

遊客中心短暫歇息後,隊伍起步離開遊客中心走向對面的第二停車場

第二停車場的後山公園有幾個景點值得逗留玩賞

隊伍先走一圈水濂洞周邊

走進水濂洞

水濂洞內堆砌的石頭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特有的岩石

很快地走出了水濂洞

水濂洞外走一走

廣闊的公園腹地

石桌、石椅、涼亭齊全,可以安排郊遊踏青野餐

公園處處花香鳥語

公園四處走馬看花

走向牌樓,往停車場方向前進

走出牌樓,原來繞了一大圈是在櫻花區,不過這個時候沒有櫻花可賞

回到停車場,看見遠處美麗渾圓的紗帽山

走向杜鵑茶花園

留意一下指標

來到杜鵑茶花園區域

杜鵑茶花園

杜鵑茶花園中央步道寬闊

茶花苞好多喔

杜鵑花開了不少,可是怎麼這個時候會有盛開的杜鵑花呢

盛開的杜鵑花

雖然不是百花齊放的季節,不過還是有許多令人賞心悅目的花在爭豔呢!

身置花叢中

一大片松樹在風勢的影響下,都自動傾向同一個方向

行走在中央步道上

前往觀景台

公園路線圖可以提供遊客遊園的路線安排

往觀景台方向續行

走向觀景台

到達觀景台

觀景台上遠眺七星山系

觀景台上遠眺大屯山系

觀景台上眺望一旁的紗帽山

迷濛中的淡水河域

朦朧中的觀音山系

在朦朧中欣賞層巒疊嶂的景致

觀景台上賞景

觀景台擁有360度的視野角度

觀景台繞一圈看四周的山巒美景

觀景台俯視

仰視觀景台

明明與杜鵑茶花園及陽金公路距離甚近,怎麼會標示距離1.5-2km呢?這樣的標示恐怕會嚇跑許多不喜歡走動的遊客

下面有一大片櫻花林(還是梅花林?)

春天的杜鵑花在秋天仍然盛開著

走返中央步道

回到中央步道

繼續走向下一個目的地-四O砲陣地

抵達四O砲陣地

四O砲陣地入口處

四O砲陣地入口處設置可愛的浮雕導覽圖

四O砲陣地沿革

原已荒廢60多年的四O砲陣地,經大地工程處的踏勘、測量、整修,揭開了陽明山區早期軍事設施的神秘面紗

迷彩妝飾的排長室、彈藥庫、軍舍、崗哨等建築

解說牌說明四O砲陣地各建築物的用途等等

解說牌說明四O砲陣地各建築物的用途等等

大地工程處還原了排長室、彈藥庫、軍舍、崗哨等建築,加上入口的意象、3D彩繪、迷彩妝飾、解說牌

將昔日的拖砲路徑改建為步道

四O砲陣地的任務

四O砲陣地由國防部撥贈了一門除役的四O高砲作為現場展示用

國防部撥贈的四O高砲

四O高砲發射時,士兵心中默背著這幾個口訣

長腳隊的團服跟崗哨很搭呢!

隊伍要離開四O砲陣地了

昔日拖砲路徑改建為步道

走向四O砲陣地湖山路入口區

四O砲陣地湖山路入口

四O砲陣地湖山路入口,兩道階梯可相通

四O砲陣地湖山路入口旁有一面湖山秘境環山步道導覽圖

循秘徑步道的規劃路線前進不遠處的「晚霞平台」

晚霞平台與四O砲陣地湖山路入口相距甚近

晚霞平台白天可眺望大屯山層巒疊嶂的美景、晚上可欣賞璀璨夜景

由晚霞平台眺望大屯山系

由晚霞平台眺望大屯山系

由晚霞平台眺望大屯山系

湖山路上的晚霞平台

循規劃中的步道遊走在湖山里的聚落間

循著秘徑步道的規劃路線往大坑頂坪社區的方向走

居民自己利用噴漆寫上「大坑頂坪社區」

地上的這些地磚鋪排的圖騰都是大地工程處的精心安排

湖山社區近幾年來透過了大地工程處的勘察、維護、翻修之後,推出了一系列風景秀麗、適合市民輕旅行的私房景點

準備進入一段田間小路

這裡曾是陽明山管理局時期老蔣總統居住的場域

居民生計除了花卉蔬菜的種植及溫泉餐廳經營外,社區希冀能朝向有機社區與養生村概念發展,為湖山聚落找到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願景

循著秘徑步道的規劃路線走,指標引導下,路線可以銜接至第二停車場

隊伍不再往第二停車場方向走,改而走向種植花卉蔬菜的田野之間

經過絲瓜棚下方的小路

棚架下還有幾條未採收的絲瓜

田野中種植了許多準備出售的小松樹

行走在田間小路,感受農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社會的悠然自得

今天還真是託氣象預報的福,才能如此清閒優雅地在湖山社區自在逍遙漫步

漂亮的松木園

松樹的花長得很不一樣

松樹下的蕈菇

田野間的土地公廟

正在農忙的農夫

看起來很豐收

返回湖山路

回到四O砲陣地湖山路入口處

透過「湖山秘境環狀步道」路線的導覽,跟著指標尋找屬於湖山里的美麗桃花源

陽明公園路線導覽

湖山路一、二段岔路口

左下可前往花鐘

循湖山路一段續直行

可愛的木作造型猴

圍牆上打盹的貓咪

湖山路一段48號是一間漂亮的日式造型的木屋

漂亮的日式造型的木屋,屋外標示著公務車專用停車位,這裡是不是公務單位的辦公室啊?不知是否開放參觀?

回程沿著湖山路二段緩緩走向湖山路一段

一路上不管是老屋新修或頹圮屋舍,總是帶著滄桑的感覺

路旁的小狗看起來也很滄桑感

湖山路續行中

湖山路續行中

橫向路往下可至前山公園,往上可至後山公園及第二停車場

接湖山路往陽明公園

走著走著,從湖山路二段走到了一段,從大坑坪走到了頂坪

老屋新修看起來挺漂亮的

公車往來頂坪的班次還蠻多的

由頂坪往橫嶺古道登山口方向前進

回到「橫嶺古道」站牌,「風動石」即位於小8、小9、260、128、129「橫嶺古道」站牌旁

通過一早就見過面的「風動石」平台後,我們回到了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

回拍,由湖山路走到了與湖底路交會的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

踩著輕快的步履,跟著隊伍走向回程的路

回程步履特別的輕快

回程不需要再花很多的時間去做影像的記錄,所以一路上緩緩地走著,感受著古道的清幽、泥土路的柔軟,嗅聞綠意盎然的青草香

走在竹林隧道中,彷彿跟文人雅士一樣風雅

這一路上總覺得古道的路況好像有一點不太一樣了

走在綠蔭蓊鬱的原始步道上,好像有一點不太一樣了,可是又說不出到底哪裡不一樣?

濃密的竹林幽靜寧謐

直到接近紅壇登山口時,看到原來是工作人員拿著風管工具正在清除步道上的落葉,原來是古道上少了一層鋪路的落葉呀

古道少了一層鋪路的落葉,少了走在落葉上的柔軟及窸窸窣窣的節奏音,怎麼就變得不太對味了啊?

來到紅壇端登山口

回到紅壇停車場

回拍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

今天橫嶺古道美麗的行腳結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