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石碇烏塗溪步道、山羊洞登山步道 20171126

這個週日又是一個天氣狀態不穩定的氣象預報,因此行腳規劃再次以安全為前提,撿選了位於石碇區烏塗溪左岸的烏塗溪步道作為長腳登山隊今天活動的主場,由於烏塗溪步道可串聯山羊洞登山步道及筆架連峰,所以在行程進行的同時,可視路況及節奏而考量是否延伸路線。因此今天除了烏塗溪步道的往返,長腳隊抵達聚福宮後,見時間尚早,遂延伸一小段行程,隊伍經由山羊洞產業道路續行至山羊洞步道登山口,最後評估會影響用餐時間,於是山羊洞登山步道僅行進約200公尺左右即撤退,一行人循原路下山回到烏塗溪畔,返回石碇老街用餐。

隊伍集合於臨近石碇老街的烏塗溪畔,對岸是烏塗溪歩道起點的石碇國小。烏塗溪歩道沿烏塗溪左岸而築,由起點石碇國小至終點烏塗窟全長大約2公里,步道以花崗岩及木棧鋪陳,沿溪畔而築的步道雖呈上下起伏但落差不大,走起來並不累。步道途中穿插數座小橋連結北47鄉道,若不想走步道,可就近在北47鄉道搭車,相當方便。沿溪畔步道行進,除了欣賞清澈溪流、壺穴地形及魚蝦生態外,也可觀察動、植物相皆豐富的生態,包括樹種、花種、鳥類、蝶類及昆蟲等等,是一處親山近水、親子同行踏青的適合地點。

原以為天候會再次影響今天的出席率,不料大人小孩共36人一起出席參與,真的是跌破眼鏡!雖然一大早陰晴不定,讓人忐忑不安,不過天公作美了一整個上午,讓大家不用濕漉漉的走行程,反倒在涼涼的天氣裡,走得一路舒暢極了!隊伍於烏塗溪畔運煤橋遺跡的景觀橋集合,隨後確認行程人數到齊後,長腳隊伍即依序通過小橋,小橋與紀念運煤橋遺跡而建置礦工推運煤台車的雕塑景觀平行,1960年代,石碇煤礦區曾創造驚人的年產量的歷史記錄,轄區內仍有不少礦業遺跡,因此石碇觀光發展協會對於保存石碇煤礦的人文歷史用心的維護。

隊伍通過小橋到對岸的步道,右轉可進入石碇國小,在石碇國小的開放空間裡,可以探尋1923年日本裕仁太子訪台時於溪畔所種植的一株老榕樹。隊伍循左走在緊貼著山坡而築的步道上,準備往烏塗窟的方向推進。沿烏塗溪左岸而築的烏塗溪步道,與北47鄉道的碇格路平行,沿線修造了許多座可以下切到溪畔的階梯,遊客可以選擇走腰繞的親山步道,或是溪邊的水岸步道,或是來回交互變化,行程可以走得有趣而生動。由於連日的下雨天,步道仍很潮濕,雖然雨勢已停歇,不過隊伍一開始還是選擇行走腰繞的親山步道。

前進不遠,抬頭就見步道旁的高速公路橋墩的水泥牆上,有石碇知名藝術家楊敏郎先生的作品「龍蟠巨石護河川」,並題「龍穿雲霄鱗光閃閃 石碇山城聞蛟聲 門跨蒼穹流水潺潺 烏塗溪畔指鯉影」詩詞,氣勢不凡。經過蟠龍後,隊伍續行,從西碇西街17號的一戶大門深鎖的石頭屋前通過,匆匆走過,看不出石頭屋的特色。烏塗溪步道為適合一般民眾踏青的路線,沿途的景致有走彎潭古道的氛圍,但腳底下踩的是硬邦邦的花崗岩步道,偶爾會看見或聽見碇格路呼嘯而過的車流,算是一個鬧中取靜的美麗步道。

續行在烏塗溪步道,清澈見底的潺潺溪流,步道沿途綠意盎然的天然景致相當怡人,除了大面積的竹林、姑婆芋葉、野薑花、大菁等等豐富的林相,步道旁還有藤抱樹的景觀,也有最吸引人注目的一株幹花榕,它的板根寬約2m,是步道的地標,從旁走過的人總會仔細端詳一番。行經大板根的幹花榕不遠,有一座鍛造欄杆的小橋,過小橋後左轉,銜接跨越烏塗溪的小橋,可以步出烏塗溪步道至碇格路,橋面上設置好幾個座椅,走累了可以歇歇腳。步道旁有以台語四句聯的方式介紹石碇及採茶姑娘心聲的解說牌,有興趣者可以看看。

沿溪續行,與聳立凌空的國道五幾乎是平行著,國道五的通車雖拉近了台北與宜蘭的距離,卻也使得石碇這處山城流失不少遊客,發展觀光特色、結合經濟作物,是再創石碇榮景的當務之急。續行來到了福田居前,一早還沒有營業,從招牌看來,是可以用餐及喝飲料的地點,四周環境整理得清幽乾淨。福田居一旁就是石碇區摸乳巷的岔路口,北47鄉道開通時,石乳已毀,只留地名供後人懷想而已。從摸乳巷這裡右轉可銜接摸乳巷古道,續行可至山羊洞或溪邊寮山或筆架山連峰。走過小橋可回到北47鄉道,也可以循階走橋面下的溪畔步道繼續烏塗溪步道的行程。

瀏覽「摸乳巷地名由來」解說牌及烏塗社區導覽圖後,隊伍循階下行至溪畔步道,步道貼近著烏塗溪,溪流湍急、步道潮濕,行進時要小心。沿溪而行,可以更清楚的觀察覓食中的水鳥及溪流激石揚起的水花變化。極度悠閒的一段旅程,沒有爬山時喘不過氣來的窘態,給了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去留意四周美麗的山川,健行踏青讓人放緩了腳步,其實不用過慮下雨天會讓行腳打折扣,下雨天一樣可以走出不少樂趣來。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步道不再那麼的貼近溪流,前方有座提供休憩空間的小橋,大家準備卸下背包,短暫的歇息一下。

利用歇腳的時間,越到小橋的另一端是碇格路與橫坪路岔路口,橋頭右側有一顆巨石上鐫刻著石碇鄉烏塗社區發展協會,左側有觀溪景的木棧平台及一座六角涼亭,一旁的植栽整理的很乾淨、漂亮。沿著烏塗溪步道行走,有多座小橋連結烏塗溪的兩岸,讓人可以自由安排行走的路線,很理想的動線規劃。約10分鐘的歇息後,隊伍起步循步道續行,往聚福宮的方向推進著。不久,隊伍來到溪邊寮這裡,步道已封無法續行,只好過橋走碇格路,橋頭有公車666溪邊寮站牌,續行時,從碇格路回望封閉的烏塗溪步道,原來是棧道正在整修中。

隊伍續行於碇格路,朝烏塗窟方向前進,行進間經過烏塗溪步道的另一座已封閉的景觀橋入口,溪邊寮兩橋間的這一段步道掛牌封閉,得等修復後才會重新開放。續行,經烏塗一號橋後循北47鄉道來到烏塗二號橋頭的聚福宮,由於長腳隊已多次造訪聚福宮,大家已相當熟悉附近地形,聚福宮是烏塗窟社區居民傳統信仰中心,而烏塗溪步道至此已告一段落了,若打算回石碇老街,就必須原路折返或搭乘公車。由於烏塗溪步道輕鬆完成,加上時間仍有餘裕,因此領隊建議行程加碼,再走一段山羊洞產業道路,前往山羊洞登山口附近的福德宮。

2015年7月份,長腳隊曾安排走古道、訪洞穴的山羊洞登山步道的行程,因此今天烏塗溪步道之後的加碼應算得上只是復習功課而已!一行人沒有多耽擱時間,直接由聚福宮開始起步,沿著山羊洞產業道路前進,由於山羊洞登山口位在山腰間,走產業道路可是在鍛鍊腿勁,一點也不輕鬆、不省力,所以走個幾分鐘下來就令人全身出汗、氣喘如牛,看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混!由聚福宮起步,緩緩往上爬升的產業道路走了大約12、3分鐘的腳程,來到大彎道上的「山羊洞登山步道」小徑入口,小徑是通往山羊洞登山步道的捷徑,不必耗時費力繞產業道路一大圈。

不過考量到連續下過好幾天的雨,山徑勢必泥濘不堪,加上活動中來了幾位小朋友,因此決定繼續行走產業道路,以維護大家的安全。所以就這麼一直在繞著山路走,走得大家一直喊累,產業道路的爬坡,與平日郊山上下攀爬慣用的施力點不太一樣,難怪大家走得累兮兮、喘吁吁,好想走回頭路。走產業道路,有點練肺活量的感覺,調息緩氣搭配著步伐往上,腳步走的越沉人越喘,像小狗一樣都想吐舌了!沿途其實有美麗的山景、有漂亮的茶花,但是吸引不了想找地方休息的人,幸好,轉個大彎道上來後不遠,就看到了產業道路中途休息站的福德宮了。

這一座在山羊洞產業道路上的福德宮大家應該還是有印象的,上一次山羊洞的行腳,走古道的捷徑上來後就是直接來到這裡,中間省略了產業道路彎繞的過程。這時隊伍在福德宮喊了歇,打算今天就走到這裡準備往回程走了!休息了一會兒,勇氣可佳的隊友竟表示要再接再厲的走山羊洞步道,這是一個很難的選項,山羊洞登山步道若再走完全程,恐怕要12點以後才能回到平地了,用餐時間勢必往後延,小朋友要跟著餓肚子了!於是,一群人由福德宮前的山羊洞產業道路往前續行,朝著山羊洞的登山口前進。

往山羊洞登山口前進,路旁的山神石(亦稱感恩石)旁立牌簡介,山羊洞登山口的巨石記史的內文說明感恩石及山羊洞的典故與古往今來,石碇泥作藝術家楊敏郎先生泥塑了三隻羊與耕牛於感恩石上,作為山羊洞入山之前的空間裝置藝術。往登山口續行,山坡擋土牆上賞心悅目的作品,也是楊先生的藝術創作。往前走遠遠地便看見彎道上「山羊洞」紅色大大的三個字,山羊洞登山步道由花崗岩鋪排的步磚一路延伸進了林子裡。入口旁二面大型的山羊洞登山步道導覽圖,水利會提供的標註步道全長2000m,旅遊局提供的標註580m,差異甚大,唯有走過才知實際的路程。

長腳隊在登山入口討論了一會兒,眼看人都來到了山羊洞登山口,不進山裡真的很可惜,但是評估行程要再步行返回石碇老街需要時間,因此一部份的夥伴決定只走一小段步道,一部份夥伴則選擇放棄,直接折返福德宮等待大家。跟著隊伍進入林子裡走步道,一小段平緩的花崗岩步道後,接著就是傳統的郊山土徑,土徑的右側有一條不太明顯的小徑可往筆架連峰,隊伍往山羊洞的路線繼續前進,山徑寬闊,但雨後的泥徑走起來較濕滑,走著走著,離登山口大約百公尺的距離,腳步緩了下來,與走在前面的隊友離遠了,於是與夥伴二人決定今天就到此為止了。

山羊洞登山步道的行腳今天只走了一小段,還好曾經走過它,所以並不覺得遺憾。走泥徑下山,濕滑的步道走得小心翼翼,而往上走的夥伴稍後下山時可得小心一點啊!回到登山口有鬆口氣的感覺,下過雨後的山路真的不好走,今天走烏塗溪步道的安排的確讓大家維護到最基本的安全,真的很安心!在福德宮等待夥伴下山來會合,趁機也休息了一會兒,因為稍後回頭還有三、四公里的路程要走呢!今天的主軸雖然是走溪畔步道,不過沿途緊緊依偎在翠綠的山邊,一個上午青山綠水間逍遙自在,誰說下雨天就只能窩在家裡聽雨聲呀?

烏塗溪畔運煤橋遺跡

為了紀念運煤橋遺跡而建置礦工推運煤台車的雕塑景觀

石碇轄區內仍有不少礦業遺跡

石碇觀光發展協會對於保存石碇煤礦的人文歷史用心的維護與推展觀光

烏塗溪

天氣狀態不穩定的氣象預報,因此安全為前提下,撿選了位於石碇區烏塗溪左岸的烏塗溪步道作為長腳登山隊今天活動的主場

1960年代,石碇煤礦區曾創造驚人的年產量的歷史記錄

烏塗溪兩岸的牆面都是特別精心設計的藝術創作

石碇老街對岸是烏塗溪歩道起點的石碇國小

通過小橋到對岸的步道,右轉可進入石碇國小

石碇國小

石碇國小的開放空間裡,可以探尋1923年日本裕仁太子訪台時於溪畔所種植的一株老榕樹

1923年日本裕仁太子訪台時曾於烏塗溪畔種植一株老榕樹

昭和老榕樹

小橋與紀念運煤橋遺跡而建置礦工推運煤台車的雕塑景觀平行

烏塗溪畔集合中...

烏塗溪畔集合中...

確認行程人數到齊後,隊伍依序通過小橋

隊伍循左走在緊貼著山坡而築的步道上

前進不遠,抬頭就見高速公路橋墩的水泥牆上,有石碇知名藝術家楊敏郎先生的作品「龍蟠巨石護河川」

「龍蟠巨石護河川」,題「龍穿雲霄鱗光閃閃 石碇山城聞蛟聲 門跨蒼穹流水潺潺 烏塗溪畔指鯉影」詩詞於石牆上

經過蟠龍後,隊伍續行

烏塗溪溪流潺潺、清澈見底

烏塗溪除了溪流清澈外,還有壺穴地形及魚蝦生態

從西碇西街17號的一戶大門深鎖的石頭屋前通過

烏塗溪步道親山近水,是一處適合親子同行踏青的地點

步道沿途綠意盎然的天然景致相當怡人

烏塗溪步道為適合一般民眾踏青的路線

烏塗溪步道沿線修造許岔路與階梯可以下切到溪畔

沿途有許多巨石、奇石

續行在烏塗溪步道

步道旁有藤抱樹的景觀

竹林夾道的幽靜景觀

沿烏塗溪步道續行一職都能看見清澈見底的潺潺溪流

沿途綠意盎然,擁有大面積的竹林、姑婆芋葉、野薑花、大菁等等豐富的林相

步道上最吸引人注目的一株幹花榕

幹花榕,板根寬約2m,是步道的地標,從旁走過的人總會仔細端詳一番

行經大板根的幹花榕不遠,有一座鍛造欄杆的小橋

鍛造欄杆的造型橋

直行往福田居、烏塗窟方向

過小橋後左轉,銜接跨越烏塗溪的小橋,可以步出烏塗溪步道至碇格路

步道旁有以台語四句聯的方式介紹石碇及採茶姑娘心聲的解說牌

步道旁有以台語四句聯的方式介紹石碇及採茶姑娘心聲的解說牌

橋面上設置好幾個座椅,走累了可以歇歇腳

沿溪續行

沿途的景致有走彎潭古道的氛圍,但腳底下踩的是硬邦邦的花崗岩步道

前面就是福田居了

福田居的庭園造景

從外觀看不出福田居的特色

福田居四周倒是整理得清幽乾淨

福田居一早還沒有營業,從招牌看來,是可以用餐及喝飲料的地點

也是屬於石碇商圈的一員

來到福田居這裡,步道路線開始有分岔

福田居一旁就是石碇區摸乳巷的岔路口

摸乳巷地名由來

烏塗社區導覽圖

從摸乳巷可銜接摸乳巷古道,續行可至山羊洞或溪邊寮山或筆架山連峰

走過小橋可回到北47鄉道,也可以循階走橋面下的溪畔步道繼續烏塗溪步道的行程

循階下行至溪畔步道

步道貼近著烏塗溪

溪流湍急、步道潮濕,行進時要小心

沿溪而行,可以更清楚的觀察覓食中的水鳥及溪流激石揚起的水花變化

覓食中的水鳥

極度悠閒的一段旅程,沒有爬山時喘不過氣來的窘態

途中還有一座小吊橋呢!

健行踏青讓人放緩了腳步

不知不覺中,步道不再那麼的貼近溪流

前方有座提供休憩空間的小橋

大家準備卸下背包,短暫的歇息一下

中場休息中...

中場休息中...

利用歇腳的時間,到小橋的另一端,橋頭右側有一顆巨石上鐫刻著石碇鄉烏塗社區發展協會

橋頭是碇格路與橫坪路岔路口

醒目的指標

左側一座六角涼亭,一旁的植栽整理的很乾淨、漂亮

也有一座觀溪景的木棧平台

由觀景木棧平台望向還在烏塗溪步道上的夥伴

橋面上設置座椅可以歇腳休息

中場休息的快樂時光

中場休息的快樂時光

中場休息的快樂時光

中場休息的快樂時光

中場休息的快樂時光

隊伍起步循步道續行

往聚福宮的方向推進

難得一見的野生蕈菇,長得像透白的木耳

來到溪邊寮這裡,步道已封無法續行

步道封閉無法續行,只好過橋走碇格路

轉往碇格路

碇格路續行

橋頭有公車666溪邊寮站牌

666溪邊寮站

回望封閉的烏塗溪步道

原來是烏塗溪步道的棧道正在整修中

隊伍續行於碇格路

朝烏塗窟方向前進

行進間經過烏塗溪步道的另一座已封閉的景觀橋入口,溪邊寮兩橋間的這一段步道掛牌封閉,得等修復後才會重新開放

續行來到烏塗一號橋頭

經烏塗一號橋後循北47鄉道續行

循北47鄉道前往聚福宮

北47鄉道可銜接台9線北宜公路

來到烏塗二號橋頭的聚福宮

聚福宮是烏塗窟社區居民傳統信仰中心

烏塗溪步道至此已告一段落了,由於烏塗溪步道輕鬆完成,加上時間仍有餘裕,因此領隊建議行程加碼,再走一段山羊洞產業道路,前往山羊洞登山口附近的福德宮。

繼續加碼行程,走一段山羊洞產業道路

一行人沒有多耽擱時間,直接由聚福宮開始起步

2015年7月份,長腳隊曾走過山羊洞登山步道,因此今天烏塗溪步道之後的加碼應算得上只是復習功課而已!

朝山羊洞登山口附近的福德宮推進

山羊洞登山口位在山腰間,走產業道路可是在鍛鍊腿勁,一點也不輕鬆、不省力

山羊洞產業道路續行

這附近都屬烏塗窟社區範圍

山羊洞產業道路走個幾分鐘下來就令人全身出汗、氣喘如牛,看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混!

大手牽小手,一起向前走

由聚福宮起步,緩緩往上爬升的產業道路走了大約12、3分鐘的腳程,來到大彎道上的「山羊洞登山步道」小徑入口

小徑是通往山羊洞登山步道的捷徑,不必耗時費力繞產業道路一大圈

沿途有美麗的山景、有漂亮的茶花

沿途有美麗的山景、有漂亮的茶花

看起來像野生草莓的植物

一直在繞著山路走,走得大家一直喊累

產業道路的爬坡,與平日郊山上下攀爬慣用的施力點不太一樣,難怪走得累兮兮、喘吁吁,好想走回頭路

走產業道路,有點練肺活量的感覺

調息緩氣搭配著步伐往上,腳步走的越沉人越喘,像小狗一樣都想吐舌了!

下雨天改走產業道路,是為了維護大家的安全

好大一塊落石!

走產業道路走得腳好痠,幸好,轉個大彎道上來後不遠,就看到了產業道路中途休息站的福德宮了

福德宮到了

這一座在山羊洞產業道路上的福德宮大家應該還是有印象的,上一次山羊洞的行腳,走古道的捷徑上來後就是直接來到這裡,中間省略了產業道路彎繞的過程

在福德宮喊了歇,打算今天就走到這裡準備往回程走了!休息一會兒後,勇氣可佳的隊友竟表示要再接再厲的走山羊洞步道

產業道路再往前走就是山羊洞的登山口

山羊洞登山步道若再走完全程,恐怕要12點以後才能回到平地了

山羊洞登山口記史簡介的內文說明感恩石及山羊洞的典故與古往今來

石碇泥作藝術家楊敏郎先生泥塑了三隻羊與耕牛於感恩石上

楊敏郎先生於感恩石上泥塑的三隻羊與耕牛,為山羊洞入山之前的空間裝置藝術

山坡擋土牆上賞心悅目的作品,也是楊先生的藝術創作

往登山口續行

遠遠地便看見「山羊洞」紅色大大的三個字

山羊洞登山步道導覽圖,水利會提供的標註步道全長2000m

步道導覽圖,旅遊局提供的標註580m

在登山入口討論了一會兒,眼看人都來到了山羊洞登山口,不進山裡真的很可惜

一部份的夥伴決定只走一小段步道,一部份夥伴則選擇放棄,直接折返福德宮等待大家

跟著隊伍進入林子裡的花崗岩步道

一小段平緩的花崗岩步道後,接著就是傳統的郊山土徑

土徑的右側有一條不太明顯的小徑可往筆架連峰

隊伍往山羊洞的路線繼續前進

雨後的泥徑走起來較濕滑

山徑寬闊、林相優美

走著走著,離登山口大約百公尺的距離,腳步緩了下來

與走在前面的隊友離遠了,於是與夥伴二人決定今天就到此為止了

回頭返回登山口有鬆口氣的感覺,下過雨後的山路真的不好走

雖然山羊洞登山步道的行腳今天只走了一小段,還好曾經走過它,所以並不覺得遺憾

準備折返福德宮

在福德宮等待夥伴下山來會合

趁機休息了一會兒,因為稍後回頭還有三、四公里的路程要走呢!

遠遠地看到隊友返回了

下山囉...

山羊洞登山步道僅行進約200公尺左右即撤退了,一行人循原路下山準備返回聚福宮

循產業道路下山

下山行進中...

小朋友一路相伴,一點都不無聊

返回聚福宮

繼續走向烏塗溪畔...

小朋友一路勇往直 前

返回烏塗溪畔

烏塗溪步道續行中

天氣不穩定,沿途遊客不多

沿溪畔步道行進

烏塗溪歩道是CP值很高的生態步道

植物相豐富

沿途花花草草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樹種、花種、鳥類、蝶類及昆蟲等等皆豐富的生態環境

色彩鮮艷的植物

生動的野生蕈菇

看起來極為立體的野生蕈菇

記得只能單純的觀賞,不要動手破壞

回到一早經過的西碇西街17號石頭屋

回程走溪畔,更能觀察溪流中的生態

沿溪畔步道行進,可以欣賞溪流激石的水花、壺穴地形及魚蝦生態

夜鷺覓食中

領隊帶著大家走完今天美麗的行腳

回程才注意到北47鄉道上的一座美麗的教會

回到運煤橋遺跡景觀橋

前方就是烏塗溪步道的起點石碇國小

準備走過景觀橋回到北47鄉道

再看一次「黑金的興衰」

走過小橋回到北47鄉道,回拍烏塗溪步道上的夥伴,結束今天美麗的旅程

回到石碇老街

石碇老街的另一側有小橋流水的氛圍

石碇老街用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