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劍南蝶園連走雞南山自然步道 20171119

入冬以來的最冷氣團夾帶著濕濕冷冷的空氣,讓今天再創10人以下的低出席率,不過領隊精心安排的劍南蝶園連走雞南山自然步道的行程,在雨中繞行了「雞南山自然園區」一圈下來,即使下雨天帶來些許不便,還是覺得行程安排的精彩無比,走了一路的恣意暢快!「雞南山自然園區」緊臨著實踐大學、劍潭山、圓山風景區、劍南蝶園、劍南古寺等勝景,四通八達的山區步道除銜接東吳大學、故宮、外雙溪外,還能續行至臨近的文間山、劍南山、金面山等等,可依體能及時間安排一趟充實的行程。

長腳登山隊今天從劍南路352巷劍南蝶園的入口展開今天的行腳,入口亮如明鏡的招牌與指標引導著遊客進入園區。劍南蝶園過去曾為軍事管制區域,區內廣植梅樹,並名為「梅園」,如今梅園已規劃為生態型的蝴蝶保育園區,以棲地復育的方式,營造蝴蝶的棲息環境,不設網室,給予蝴蝶自由的空間,復育成效良好,蝶種超過150種,除了是民眾登山踏青的佳處,也是學校生態教學的適合地點,園區中的步道設自導式解說牌,行走在各主題區之間可以從中取得不少相關的訊息與資源。

順著園區的緩坡道往下行,柏油路的盡頭處與內湖美麗華商圈的大樓及摩天輪遙遙相望著,隊伍轉進道路左側樹叢中的人行步道,開始進入劍南蝶園的主題區。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座造型特別的白色膜構涼亭的觀景平台,可以眺望內湖北安路臨近的建築,今天氣象不佳、展望受限,相信天氣條件好的時候應可看到不錯的景致。穿過涼亭,由角落旁的木棧階梯下行,盡頭處接上園區的柏油路面,越到對面,繼續經由木棧階梯往下,由上往下俯視,可以清楚的看見木棧道穿過一片生態水池區。

園區規劃有三個出入口,設景觀平台水池區、誘蝶植栽區、生態水池區等三大區域,隊伍沿木棧步道的動線行進,更能完整觀察到園區所呈現的生態主題,園區內的植栽茂盛、環境優良,遍植台灣原生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極適合蝴蝶的棲息,不過這一次長腳隊在下雨天到訪,顯然是較難感受到彩蝶紛飛的榮景。劍南蝶園中規劃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百家姓步道,沿著步道遊園時可順便找找看看,以木板鋪陳的步道上是否有屬於自己的姓氏,步道的如此設計有一點點的互動效果。

循百家姓步道續行,遇到一座拱橋,橋下設有「潛壩」,可維持河床安定,防止橫向侵蝕,並兼具調洪、沉砂、景觀之功能。潛壩下方還有溢洪道,遇豪雨時可引水排放。隊伍跨過拱橋後,循百家姓步道續行,不久便由劍南蝶園北安路出入口步出園區。入口處有設自強隧道南洞口東側危險聚落拆遷紀事,緣於雞南山坡地上曾有一片退伍軍人的聚落,但因山坡地的排水不良,常引起災害,市政府協助拆遷後,遂將山區建設為一處自然生態園區,以棧道、石礫、步磚打造了安全的自然步道,貫穿整個山麓。

結束劍南蝶園的行程,繼續沿著雞南山自然園區臨北安路的人行步道往自強隧道的方向推進,前進約100公尺的距離,來到北安路雞南山麓下的「雞南山自然園區」意象區之前,這裡已相當接近進入自強隧道南面出口的圓環區,過去曾來來往往這裡許多次,若不是今天行程的安排,還真的從未留意到緊臨著北安路的山麓竟有一座設施完善的自然生態園區,此行的確是一段可滿足好奇心的旅程。由意象區進入步道,路線往右可以前往正願寺,隊伍則循左往雞南山自然步道的指示方向繼續前進。

步道貫穿整個雞南山自然園區,沿途設觀景平台、休閒座椅及廊道,花草扶疏、綠意盎然,環境優美極了!步階續行,來到「雞南山聚落小故事」解說牌位置,一旁即園區建設時,刻意保留見證聚落曾經存在的斷垣殘壁,作為開發雞南山自然園區的人文歷史的記錄。走過印記之後,沿著步階往上,透過樹叢間隱約看見自強隧道口,原來此刻我們正在隧道上方,準備經由隧道上的步道,跨越到隧道另一側的自強公園,再從距自強公園甚近的華安宮旁的九芎棧道或楓香棧道進入被自強隧道分隔的生態園區的另一塊區域。

在自強隧道上方的步道旁,利用木飾牆營造意象,並引用三首詩詞導入「雞南山」的名字,用心的在營造雞南山區幽雅的氛圍,不過雜草長得速度太快,已經掩蓋了木飾牆面上的大部分詩詞,想看清楚詩詞內容得費點功夫。大部份的路線以木棧道架高的方式建構,盡量不破壞、不改變原有的生態環境,行走在這片自然生態園區中,蓊蓊鬱鬱的林相、綠蔭盎然的步道,走起來不僅舒適,清幽明亮的環境也讓人挺自在的。一行人陸續通過了自強隧道上方的步道,步出木棧道來到與平面道路交會的岔路口,左側就是車流快速的自強隧道出口。

步道出口的右側即自強公園,瀏覽了公園內的一面「雞南山地名由來」解說牌後,隊伍直接進入自強公園,沿著雞南山麓外圍規劃的步道走進自然生態園區的另一區塊,附近為大直較早發展的一片舊社區,包括了華安宮、實踐大學等等建築。行程由一早出發,一路來到這裡,路徑動線總算是有點雛形整理出來了,假設自己站在北安路上面對著雞南山自然園區的位置,朝東北側走可銜接「劍南蝶園」,往左經過自強隧道後的西北側則有九芎棧道、楓香棧道等步道貫穿,並可銜接傳統泥徑轉往「圓山風景區」繼續行走其他的行程。

進入自強公園,往前不遠處即「我在雞南山看見台北城」意象區,九芎棧道就在意象的後方,九芎棧道入口處設有「北安路501巷及689巷雞南山潛在危險聚落安置拆遷始末」解說牌,我們眼下所在即為689巷,而501巷則是靠近實踐大學那一端。 九芎棧道與楓香棧道相距不遠,兩棧道之間為生態水池區、造型漂亮的休憩區及木棧觀景平台,一行人選擇穿越過休憩區,朝著楓香棧道的方向繼續前進,在整座公園綠地與山坡地之間,分佈著許多條步道,步道與步道之間相互串聯、銜接,可以隨喜選擇自己想行走的路線。

循著楓香棧道緩緩往前行進,來到圓形廣場區,舞臺的另一頭有由九芎棧道會合過來。隊伍循防土牆邊坡下的步道續行,步道行進中仍能看到廢棄的軍事碉堡,見證軍管時期留下的陳跡。續行,接著在園區中依循步道的路徑呈之形來回走著。一路上走著走著,雨漸小漸緩,雨具已經是可有可無了,走動起來身體也變得暖和了,涼涼氣溫中,吸著森林裡清新的空氣,很舒服!來到這裡沒有特定路線,因為走到哪裡,路都會相通,所以走得悠閒,最後隊伍與由實踐大學過來的步道銜接後,右轉進入了一段往「圓山風景區」的步階。

步階沿溪谷上行,有一點陡,陰雨天的視野不佳,不過爬升一小段石階後,回首已可展望美麗的大直橋與101大樓的影像。循階再續行,前方老樹下有一座小土地公廟,與我們在郊山中常見的小土地公廟相似,只是眼前的這一座小廟被漆上了黃漆,仔細再看一次,廟身裡不只有土地公,還有山神,二尊神明共居在小廟中,真的很特別!這一條通往圓山風景區的山徑,是早期大直與外雙溪之間的古道,現已經整理為安全的步道。經過土地公廟後,往上續行,不久來到了鐵門深鎖的順安宮前,順安宮的展望極佳,直接面對紅色的大直橋。

隊伍於順安宮暫卸行囊,在宮前的廣場上小歇片刻,很悠閒的感覺,今天一路上一直都沒有遇上登山客,只有少數幾個住在附近的住戶在公園裡散步,山區相當的寧謐,有一種被我們包場獨享的感覺。不過就在我們準備起步離開順安宮的時候,來了一組登山隊伍,於是我們就很自發性的把順安宮的場地留給新訪客了!長腳隊起步續行,走向順安宮側邊的小徑,準備經順安宮後方的雞南山區的傳統山徑,往文間山的方向繼續推進。接下來隊伍即將行走的路線,是今天所走的路線中唯一一段未經開發的原始山路,充滿了郊山的野趣。

循小徑續行,終於有爬山的感覺了!循徑而行,山徑之間出現愈來愈多大小錯落的岩石,下雨過後的岩石路走起來得要更加小心。途中遇丫岔路,沒有明顯的指標,只有登山隊伍留下的簡單指示,循左續行,可前進圓山風景區老地方一帶,隊伍則循右前進,朝著文間山的方向續行。此時走在曲折的小徑之間,感受今天最充滿原始自然趣味的路程,中途行經開闊處,由於高度的關係,展望比稍早在順安宮時更佳,大直橋、松山機場、台北101大樓等指標性的地景看得更是一目了然,更添登高望遠的爬山樂趣。

續行,隊伍穿過一片墳墓區後,步出小徑來到產業道路上,從順安宮來到小徑出入口僅花了約一刻鐘的時間,出口處有雞南43之11電桿,上面有藍天隊留下來的路線指標可參考,出口循左續行可前進至劍潭山北峰,往右續行,則可前往文間山或劍南路,長腳隊過去曾安排在文間山、雞南山路及老地方這附近的山域來回往返過,所以今天只打算由劍南路方向下山,沒有前往文間山的計劃,因此接下來下山的行程也相對輕鬆自在,一行人恣意地走在雞南山路上,雨停了,清涼乾淨的冷風輕拂在臉龐上,好舒服!

走向劍南路的回程中,看到左側有一條通往東吳大學的山徑,聽說東吳大學每學期有二個小時的課程,特別安排學生來爬劍南山,不曉得是否就是眼前的這一條山徑?不過不管是走哪一條路線,能安排登山課程,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近大自然,是值得鼓勵的。下山時,來到軍營岔路口,循左續行便是前往文間山的路線,隊伍向右轉,續行在產業道路上,只要再往前走,不遠處便能銜接上劍南路352巷,從雞南43之11電桿的位置,經由產業道路,回到劍南路352巷交岔路口,約莫費時15分鐘,接下來就是走回到一早的停車地點了!

循劍南路352巷往下走,經過武崗營區,回到一早出發的劍南蝶園入口,今天在雞南山自然園區的O形環山路線輕鬆完成了,雖然一大早的雨嚇退了不少人,可是頂著雨水來爬山的夥伴更是完全沒在怕,雨根本澆不熄爬山的一股熱情。山,經過一夜的雨變得更新綠,走在雨後的山區,人似乎更神清氣爽了,走著走著,雨停了,有一種打敗雨神的豪氣感。爬山,不一定要登高山,要的是那份自由自在與行走過程的樂趣,而今天不僅享受在山裡往來走動的律動,也享受都會中難得的鬧中取靜,雞南山自然園區不只是城市中的綠色寶藏,也是一處值得再訪的休閒園地。

今天從劍南路352巷劍南蝶園的入口展開今天的行腳

入口亮如明鏡的招牌

下雨天,沒有其他遊客

入口指標引導著遊客進入園區

順著園區的緩坡道往下行

劍南蝶園過去曾為軍事管制區域,區內廣植梅樹,並名為「梅園」

如今梅園已規劃為生態型的蝴蝶保育園區,以棲地復育的方式,營造蝴蝶的棲息環境,不設網室,給予蝴蝶自由的空間,復育成效良好,蝶種超過150種

隊伍轉進道路左側樹叢中的人行步道,開始進入劍南蝶園的主題區道

柏油路的盡頭處與內湖美麗華商圈的大樓及摩天輪遙遙相望著

造型特別的白色膜構涼亭

在白色膜構涼亭的平台區可觀景

眺望內湖北安路臨近的建築

穿過涼亭,由角落旁的木棧階梯下行

木棧階梯盡頭處接上柏油路面,越到對面,繼續經由木棧階梯往下

由上往下俯視,可以清楚的看見木棧道穿過一片生態水池區

步下木棧道

園區中的步道設自導式解說牌

下雨天地板濕滑,行進間要很小心

生態水池區

隊伍經由木棧道通過生態水池區

木棧步道與平面步道相互交錯,可以自由選擇行走的路線

生態解說牌

生態解說牌

生態解說牌

園區設景觀平台水池區、誘蝶植栽區、生態水池區等三大區域

園區設置有景觀涼亭、休憩平台、拱橋、百家姓步道等休憩設施

設置自導式解說牌,提升市民對蝴蝶生態知識的了解

民間社團的參與

生態景觀重塑及蝴蝶復育棲地之營造,提供蝴蝶及其他昆蟲喜好的環境

劍南蝶園與市區緊密結合

平面步道與木棧步道相互交錯,可以自由選擇行走的路線

自導式解說牌

劍南蝶園已是社區及學校戶外賞蝶的最佳地點

沿規劃路線續行

園區內的植栽茂盛、環境優良

續行

園區中種植臺灣原生之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並移除強勢外來種

劍南蝶園以不圈養、不捕捉,尊重自然環境的棲地復育方式,提供蝴蝶及其他昆蟲喜好的環境

雖然沒有滿天飛舞的蝴蝶,但在這裡蝴蝶有自由生活的空間

拱橋下設有「潛壩」,可維持河床安定,防止橫向侵蝕,並兼具調洪、沉砂、景觀之功能

跨過拱橋後,循百家姓步道續行

百家姓步道上的楊桃樹落果滿地

沿著百家姓步道遊園時,可順便找找看看,木板鋪陳的步道上是否有屬於自己的姓氏

百家姓步道續行

前面就是劍南蝶園北安路出入口步

由劍南蝶園北安路出入口步出園區

劍南蝶園出入口地圖導覽

劍南蝶園出入口一旁設「自強隧道南洞口東側危險聚落拆遷紀事」亭

「自強隧道南洞口東側危險聚落拆遷紀事」

雞南山坡地上曾有一片退伍軍人的聚落,但因山坡地的排水不良,常引起災害,市政府協助拆遷後,遂將山區建設為一處自然生態園區,以棧道、石礫、步磚打造了安全的自然步道,貫穿整個山麓

「雞南山自然園區」logo

劍南蝶園出入口旁有一條步道可抵正願禪寺

結束劍南蝶園的行程,繼續下一個雞南山自然園區的行程

沿著雞南山自然園區臨北安路的人行步道往自強隧道的方向推進

雞南山自然園區緊鄰著北安路

來到北安路雞南山麓下的「雞南山自然園區」意象區前

「雞南山自然園區」意象區

由意象區進入步道

步道入口指標清楚

進入步道,路線往右可以前往正願寺

隊伍循左續行

循左朝雞南山自然步道的指示方向繼續前進

水土保持防災工程及環境設施配置圖

步道貫穿整個雞南山自然園區

沿途設觀景平台、休閒座椅及廊道

觀景平台區

休閒座椅區

木棧平台休憩區

欄杆以小動物造型裝飾

以立體框架做造景

進入拱型廊道

回拍拱型廊道

花草扶疏、綠意盎然,環境優美極了

老樹氣根濃密垂降

朝雞南山自然步道方向續行

步階續行

來到「雞南山聚落小故事」解說牌位置

「雞南山聚落小故事」解說牌

園區建設時,刻意保留聚落的斷垣殘壁,作為開發雞南山自然園區的人文歷史的記錄

見證聚落曾經存在的斷垣殘壁

沿著步階往上

透過樹叢間隱約看見自強隧道口

原來此刻我們正在隧道上方

路線指標

步道旁,利用木飾牆營造意象

引用三首詩詞導入「雞南山」的名字,用心的營造雞南山區幽雅的氛圍,不過雜草長得速度太快,已經掩蓋了木飾牆面上的大部分詩

一旁楊桃樹結實纍纍

步道的路線大半以木棧道架高的方式建構,盡量不破壞、不改變原有的生態環境

蓊蓊鬱鬱、綠蔭盎然的林相

步道走起來不僅舒適,清幽明亮的環境也讓人挺自在的

經由隧道上的步道,準備跨越到隧道另一側

雨後的花花草草看起來艷麗極了

下方就是自強隧道出口往內湖方向的車道

越過隧道上方後,步下階梯,準備回到平面道路

透過鐵網看到自強隧道口

自強隧道的金字招牌

步出木棧道來到與平面道路交會的岔路口

與平面道路交會的岔路口

步道出口的右側即自強公園

步道出口左側就是車流快速的自強隧道出口

隊伍直接進入自強公園

公園內有一面「雞南山地名由來」解說牌

沿著雞南山麓外圍規劃的步道走進自然生態園區的另一區塊

附近為大直較早發展的一片舊社區

老樹蓊鬱,像老爺爺一樣,長了長長的鬍子

來到「我在雞南山看見台北城」意象區

九芎棧道就在意象的後方

九芎棧道入口處設有「北安路501巷及689巷雞南山潛在危險聚落安置拆遷始末」解說牌

九芎棧道與楓香棧道相距不遠,兩棧道之間有生態水池區

經過生態水池區

造型漂亮的休憩區及木棧觀景平台

造型特殊的休憩椅

生態水池解說牌

穿越過生態水池區及休憩區,朝著楓香棧道的方向繼續前進

整座公園綠地與山坡地之間,分佈著許多條步道

楓香棧道

循著楓香棧道緩緩往前行進

自然園區中四處可見蓊鬱壯碩的老樹

樹根長得很像鱷魚嘴

步道與步道之間相互串聯、銜接,可以隨喜選擇自己想行走的路線

來到圓形廣場區

廣場舞臺區的另一頭有由九芎棧道會合過來

循防土牆邊坡下的步道續行

行進中仍能看到廢棄的軍事碉堡,見證軍管時期留下的陳跡

續行

在園區中依循步道的路徑呈之形來回走著

隊伍與由實踐大學過來的步道銜接

右轉進入了一段往「圓山風景區」的步階

爬升一小段石階後,回首可展望美麗的大直橋與101大樓的影像

循階續行,前方老樹下有一座小土地公廟

小土地公廟被漆上了黃漆,仔細再看一次,廟身裡不只有土地公,還有山神

這一條通往圓山風景區的山徑,是早期大直與外雙溪之間的古道

往上續行

朝順安宮方向前進

前面就是順安宮了

來到了鐵門深鎖的順安宮前

順安宮

隊伍於順安宮暫卸行囊,在宮前的廣場上小歇片刻

順安宮展望極佳

順安宮直接面對紅色的大直橋

一旁是劍潭山

下雨天蝶兒翅膀濕了,飛不起來了

也是另一種型態的生態池

今天一路上一直都沒有遇上登山客,山區相當的寧謐,有一種被我們包場獨享的感覺

長腳隊起步續行,走向順安宮側邊的小徑

打算經順安宮後方的雞南山區的傳統山徑,往文間山的方向繼續推進

保安林界樁

傳統的郊山路線

大大小小的石頭分布在步道上

接下來所走的路線,是今天唯一一段路走起來最有郊山律動感的山徑

一段未經開發的原始山路,充滿了郊山的野趣

循小徑續行,終於有爬山的感覺了

盤根錯節的原始步道

循徑而行,山徑之間出現愈來愈多大小錯落的岩石

下雨過後的岩石路走起來得要更加小心

途中遇丫岔路

岔路沒有明顯的指標,只有登山隊伍留下的簡單指示

循左續行,可前進圓山風景區老地方一帶

隊伍循右前進,朝著文間山的方向續行

回拍岔路

走在曲折的小徑之間,感受今天最充滿原始自然趣味的路程

森林底層的植物長的很旺盛

走累了,休息一下

行經開闊處

由於高度的關係,展望比稍早在順安宮時更佳

大直橋、松山機場、台北101大樓等指標性的地景看得更是一目了然

大直橋、松山機場、台北101大樓等指標性的地景看得更是一目了然

續行

型男二人組

原始山路,充滿了郊山的野趣

穿過一旁的墳墓區

接近小徑出口了

步出小徑來到產業道路上,從順安宮來到小徑出入口僅花了約一刻鐘的時間

出口處有雞南43之11電桿

電桿上面有藍天隊留下來的路線指標可參考

出口循左續行可前進至劍潭山北峰,往右續行,則可前往文間山或劍南路

回拍山徑口

長腳隊過去曾安排在文間山、雞南山路及老地方這附近的山域來回往返過,所以今天只打算由劍南路方向下山,沒有前往文間山的計劃

接下來下山的行程相對輕鬆自在

一行人恣意地走在雞南山路上,雨停了,清涼乾淨的冷風輕拂在臉龐上,好舒服

走向劍南路的回程中...

左側有一條通往東吳大學的山徑

聽說東吳大學每學期有二個小時的課程,特別安排學生來爬劍南山,不曉得是否就是眼前的這一條山徑?

來到岔路口

一旁是一座軍營

來到軍營岔路口

軍營岔路口,循左續行便是前往文間山的路線,隊伍向右轉,續行在產業道路

隊伍右轉續行產業道路

往前走的不遠處,便能銜接上劍南路352巷

產業道路的這一段行程超輕鬆愉快的...

走在雨後的山區,人似乎更神清氣爽了

步道旁有一處觀景平台休憩區,繞進去進去看看...

真的耶!可以清楚地看到101大樓

松山機場也看得一清二楚

大直橋也在視野之中

產業道路的一旁正在施工

來到玄天上帝廟的入口處

回到上午出發的劍南路352巷

游劍南路352巷往下走,經過武崗營區,便能回到一早出發的劍南蝶園入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