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硫磺谷步道、龍鳳谷步道、陽峰古道南段連走 20171217

一大早來到士林至善路三段聖人橋集合地點,在冷冽的寒風中,只見雨勢愈來愈大,於是領隊決定更改行程,將活動主場從士林至善路轉換至北投泉源路、行義路及紗帽路之間的硫磺谷、龍鳳谷,路線經這麼一修正,大夥兒於是再度驅車前進北投,孰料來到硫磺谷地熱景觀區時,雨神仍然毫不客氣的緊緊相隨,看來,今天勢必要在雨中作樂了!長腳車隊在硫磺谷地熱景觀區停車場整隊,由於這麼一來一往之間,耗費不少車程,因此景觀區起步出發的時間,已較往常活動時間晚了將近一個小時。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南側,有「大磺嘴」之稱的龍鳳谷與硫磺谷是北投歷史悠久的溫泉區,二者以行義路及泉源路為分界,行義路西側與泉源路北方所形成的谷地為硫磺谷,屬北投磺港溪的上游;行義路東側與泉源路南方所形成的谷地為龍鳳谷,南磺溪貫穿其間。兩個山谷的中心即遊客服務站,左為硫磺谷、右為龍鳳谷,各自發展出不同的風貌,併稱為「龍鳳谷與硫磺谷遊憩區」,屬火山地質景觀豐富的區域,地熱及溫泉活動活躍,遊客到此可一探北投溫泉源頭的自然景觀,是一處適合賞景、旅遊、戶外教學的遊憩景點。

長腳隊從停車場起步出發,走向硫磺谷地熱景觀區的木棧步道,可能是時間還早,加上下雨天的關係,沒有見到上山來泡溫泉的人潮,隊伍直接從泡腳池區一旁經過,錯過了體驗設置在停車場旁的溫泉泡腳池的設施。一行人循著木棧步道前進,在群山環抱的硫磺谷中,可以嗅聞到空氣裡飄散著濃濃的硫磺味。步道的沿途設木棧步道、觀景涼亭、瞭望台、路線指標、生態導覽解說牌等等設施,整個山谷之間擁有豐富的火山岩地貌、人文景觀,以及活躍的溫泉活動及礦產,是認識火山活動與地質的一個適合地點。

才走進木棧道便望見了溫泉溪谷裡來了四隻鴨子悠遊其間,寒冬中看起來令人好生羡慕啊!鴨子後方的溫泉集水區冉冉升起的白煙,讓人不禁想起一句「煮熟的鴨子飛走了」的閒話,但是此刻在硫磺谷這裡的鴨子並沒有被地熱煮熟,反而比我們還好命的正在泡湯避寒呢!續行,很快地木棧道轉為花崗岩,下雨天的觀景台、涼亭裡皆無遊客往來,快速行走在景觀區規劃的遊園路線上,步道旁的山壁裸露的岩層屬火山碎屑岩,谷地裡有多座噴氣孔、硫氣孔和地熱溫泉,放眼望去,盡是縷縷白煙、往上直竄的熱氣以及滾動的溫泉水。

谷中的噴氣口及溫泉相當發達,設有溫泉集水區,新北投溫泉業者的泉源,都是經此地接引的水管輸出。硫磺谷的地熱僅是由地底噴出的蒸氣而已,並非滾燙的熱水,溫泉係引溪水至山谷後經蒸氣作用所形成的。由於過去曾發生溫泉枯竭的現象,後經人工開鑿,鑿出了30餘口氣井,引出蒸氣加熱地表水而形成溫泉,此域的溫泉屬酸性硫酸鹽泉,即俗稱的「白磺」,所以行進之間會發現在噴氣孔的周圍有著美麗的硫磺結晶,與大、小油坑屬同一型態,皆形成溫泉、硫磺結晶、噴氣孔及特殊的自然景觀。

硫磺谷的漫天芒草及終年白煙繚繞的氛圍,形成獨具風格的火山地形,經常吸引遊客及婚紗攝影業者至此取景。今天的雨中行,腳步走得迅速,通過彌漫著硫磺氣味的溫泉池旁後,便沿著硫磺谷最外緣的步道朝龍鳳谷遊客服務站的方向一路前進。隊伍逐漸離開硫磺區,踩著岩階爬向鞍部,通過一排蓊鬱幽雅的榕樹群,不久便來到了泉源路與行義路的交岔路口的步道起迄點。步出硫磺谷步道右轉100公尺即龍鳳谷遊客服務站,此時隊伍打算前進龍鳳谷地熱景觀區,因此穿越過行義路,續行泉源路,就在惇敘工商的正對面就有一處龍鳳谷步道的入口。

從惇敘工商泉源路入口進入龍鳳谷,步階往下,石階邊緣都特地刷上一層白色油漆,提醒著遊客上下階梯時要小心。沿步道續行,可以欣賞龍鳳谷的火山岩地貌與地熱噴發的景觀。龍鳳谷與硫磺谷一樣是爆裂口的地形,擁有許多噴氣孔、硫氣孔、天然溫泉和人工溫泉,行義路上溫泉餐廳的溫泉資源即來自龍鳳谷的地熱輸出。龍鳳谷規劃有親水公園,設有生態池、休憩亭以及公廁等等設施,由於長腳隊行進動線的規劃,並未下切到谷地裡的親水公園,僅行進至步道的高點時,緩了一下腳步,欣賞一會兒被南磺溪所貫穿的河谷地貌。

循龍鳳谷步道石階往紗帽路方向推進的同時,步道泰半是沿南磺溪谷的地勢而築,所以一路往上爬行的同時,可近距離觀察到滾滾的熱湯、熱呼呼的蒸氣、溫泉露頭、硫氣噴出孔以及噴孔旁的硫磺結晶。循階續行,林蔭茂密,老樹蓊鬱,步道易行,有南磺溪相伴,視野展望甚佳,沿途大小宮廟許多座,觀音像、齊天大聖、關公、彌勒佛、濟公等諸神像林立,步道看起來熱鬧不已。不過在通過竹林橋後來到妙天宮旁的南磺溪行水區時,2004年被拆除的溫泉浴池區形同廢墟的破落景況,就在我們行進時呈現在眼前…。

過去曾熱鬧繁華一時,這裡男湯羅漢窟與女湯媽祖窟的免費公共浴池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曾是喜愛泡湯的民眾來龍鳳谷時必訪的溫泉浴池,由於浴池位於行水區,市政府於2004年底拆除了所有的浴池。隨著周邊半毀或全毀的溫泉業的沒落,現在大概只有熟門熟路的識途老馬,才找得到熱呼呼的白磺泉的位置,這一段往紗帽山的步道,大概除了登山客外,一般遊客不再輕易走進羅漢窟與媽祖窟這地帶了。不過冷冷的氣溫裡,走在曲折彎繞的步道時,仍可見到遠遠的南磺溪中,還真的有不少「羅漢」在享受湯泉呢!

往紗帽路方向續行,經過小橋、走上石階,小心地踩在覆著青苔的步階上。步階一路向上,遇見幾個岔路,皆選擇往上續行,龍鳳谷步道的登山口有多處,我們由惇敘工商泉源路登山口進入龍鳳谷,沿著南磺溪左右兩岸的步道一路上行,最後從公車紗帽橋站旁的紗帽路16號賣地瓜粥的小吃店旁步出登山口抵達了紗帽路。來到紗帽路,長腳隊已是完成龍鳳谷與硫磺谷雙步道的行腳,接下來領隊似乎有加碼安排,走在隊伍最後的我,被動的跟在隊伍後方,經過紗帽路、湖底路岔路口後,循紗帽路往下山方向續行,此時仍不清楚要走到哪裡?

一行人在蜿蜒的紗帽路上續行了一段路程,直至紗帽路3號寶山建設私人招待所旁的鼎筆橋頭時才停腳,此時答案終於揭曉,原來領隊加碼的路線是深受山友歡迎的陽峰古道南段。清領時期,陽峰古道是竹子湖地區的居民與士林、天母往來間運送物資的要道,公路開通後,古道逐漸式微。陽峰古道南段即陽明淨水廠至湖山路段,里程約1100公尺;北段即長腳隊曾經走過的「猴崁湖田國小步道」,由玉瀧谷至湖田國小,里程約900公尺;古道中段則被產業道路截斷已不存在。此刻我們正準備進入陽峰古道,往陽明山的方向推進了。

陽峰古道南段的入口處有一座跨越陽明溪的鼎筆橋,橋的位置恰巧處於紗帽路與泉源路的交會路口,一行人陸續通過鼎筆橋,橋旁自來水公司的黑色大水管則是順著陽明溪畔一路延伸直抵陽明淨水廠,而隊伍行進的動線則是沿著陽明淨水廠外圍的步道緩緩地往上。行進中逐漸遠離淨水廠的外圍,開始沿溪谷而上行,古道從鼎筆橋頭開始,路上即鋪著一層薄薄的水泥,雖然路很好走、不泥濘,但總覺得少了古道的味道。沿途設有蝴蝶造型的生態解說牌,郊山踏青之餘,亦可藉此熟悉周圍的整個生態環境。

古道續行,路徑寬闊,沿途綠意盎然,開闊處眺覽雲霧中的遠山以及層次分明的梯田,長腳隊即便在下雨的日子裡出來爬山,還是走得逍遙自在、怡然自得。途中經過一幢老房舍後,古道不再鋪上薄薄水泥了,所以從老房舍前的小徑通過後,便開始踩著泥濘一路行進,大部份的夥伴此行都是有備而來,穿上了不怕濕滑的雨鞋上山來,所以一路上的行進節奏流暢且快速。不過,走得太快就有了看不到風景、追得一路辛苦的煩惱了,打從硫磺谷到龍鳳谷,再經紗帽路進入陽峰古道的半途,一路上都沒有休息,下雨天穿雨衣行軍,好累呀!

最後還是忍不住在古道途中拜託領隊休息一下,由於陽峰古道南段過去未曾走過,所以不知道領隊加碼的底線在哪裡?也不知道到底還要走多遠、走多久?今天路況其實不難,但是受困於寒冷的氣溫與潮濕的氣壓,呼吸換氣都比平時要費力,一路上跟得有點辛苦,此時爭取了10分鐘的時間調息緩氣,暫歇後起步繼續往上爬,呼吸與腳步變得輕鬆許多。不過才起步行走了不到5分鐘的腳程,竟已經抵達陽峰古道的鐵柵門入口處,原來稍早只要努力撐撐,就可以走出陽峰古道,找到適合的地點歇息的!

從簡陋的陽峰古道登山口步出,鐵柵門僅留一個小通道讓遊客出入,古道口會架起鐵柵門,應該是為了避免越野單車或越野機車騎士利用陽峰古道的地形從事越野活動。此時回頭仔細看看鐵柵門,柵門上頭有一面「陽峰古道」的意象木飾招牌,長腳一行人於是在「陽峰古道」前集合團拍,留了一張風雨無阻的行腳影像。團拍後,隊伍朝湖山路二段方向續行,此後步道也由泥土山徑轉為柏油產業道路。前行不遠,經過一間僅週六、日營業,外觀卡通又夢幻的「花園花草集」餐廳,看起來好像是適合帶小朋友來用餐的地點。

由餐廳門口通過後,繼續循產業道路的緩坡道往上走,前面不遠處即大坑福德廟,福德廟有一張公告挺有趣的,特地抄下來分享:「此為私人土地,若需要臨時停車,請隨意投功德箱,作為土地公公基金」。很多思維必須以相對的角度考量,並不是自己方便或覺得沒錯就可以任性,時時感謝別人提供的方便或付出,內化後自己也更懂得知足與感恩。廟旁還有一桌農作物分盤販售,以誠實商店的方式經營,需要的人自取自付,價格便宜,講求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原則,民風淳樸與互助合作,很農業社會的感覺。

由福德宮循產業道路往湖山路二段續行,約2分鐘的腳程,隊伍來到湖山路的大馬路上,路口有座公車大坑廟的車亭,環顧四周地形,從這裡往上是通往竹子湖方向的行車路線,距陽明山花鐘很近。領隊原本計劃將行腳繼續延伸至大屯瀑布,再坐公車下山,但大家在雨中續往高處爬的意願已不高,因此決定自此下山往回程方向走。不過站在公車站牌下的長腳隊,最後因好心的公車司機靠站停車,所以全數不由自主的擠上了小巴,開開心心的坐車下山,小巴直接將大家送回到硫磺谷的彌陀寺站,讓大家省時又不費力的完成硫磺谷、龍鳳谷、陽峰古道連走的快樂行腳了。


因為下雨更改了行程,長腳車隊從士林至善路轉換至北投「龍鳳谷與硫磺谷遊憩區」

長腳隊於硫磺谷地熱景觀區停車場整隊出發

停車場旁的溫泉泡腳池區

循著木棧步道前進

群山環抱的硫磺谷

溫泉溪谷裡來了四隻鴨子悠遊其間,寒冬中看起來令人好生羡慕啊!

回拍稍早經過的木棧步道

硫磺谷的火山岩地貌與地熱噴發的景觀

很快地木棧道轉為花崗岩

在寒風細雨中前進...

步道的沿途設木棧步道、觀景涼亭、瞭望台、路線指標、生態導覽解說牌等等設施

快速行走在景觀區規劃的遊園路線上

下雨天的觀景台、涼亭裡皆無遊客往來

這面解說牌看起來是遊客的「創意」吧

硫磺谷與龍鳳谷是北投歷史悠久的溫泉區,有「大磺嘴」之稱,二者以行義路及泉源路為分界

雨中續行

步道旁的山壁裸露的岩層屬火山碎屑岩

循景觀區規畫的遊園步道的動線行進

谷地裡有多座噴氣孔、硫氣孔和地熱溫泉,放眼望去,盡是縷縷白煙、往上直竄的熱氣以及滾動的溫泉水

回拍剛剛行經的火山碎屑岩區

來到觀景區

大樹下設置休憩的長椅讓來硫磺谷的遊客可以

谷中的噴氣口及溫泉相當發達,設有溫泉集水區,新北投溫泉業者的泉源,都是經此地接引的水管輸出

硫磺谷經人工開鑿了30餘口氣井,引出蒸氣加熱地表水而形成溫泉,此域的溫泉屬酸性硫酸鹽泉,即俗稱的「白磺」

通過彌漫著硫磺氣味的噴氣孔旁,續沿步道朝龍鳳谷遊客服務站的方向一路前進

逐漸離開硫磺區,踩著岩階爬向鞍部

山坡下方有一氣井加熱處理的機房

高溫地點請勿靠近

步道岔路往上可銜接泉源路

朝龍鳳谷遊客服務站的方向前進

循指標往龍鳳谷遊客服務站

從山谷中低點的地勢往高處的鞍部推進

步道規劃完整易行

前方有一整排蓊鬱的榕樹群

通過一排蓊鬱幽雅的榕樹群

來到了泉源路與行義路的交岔路口

步出硫磺谷步道右轉100公尺即龍鳳谷遊客服務站

解說牌

公車站

打算繼續前進龍鳳谷地熱景觀區

俯瞰龍鳳谷地熱景觀區

鏡頭拉近,車子可直接到谷底

穿越過行義路,續行泉源路,往龍鳳谷步道方向前進

惇敘工商就在正對面

惇敘工商泉源路公車站

從惇敘工商泉源路入口進入龍鳳谷

步階往下,石階邊緣都特地刷上一層白色油漆,提醒著遊客上下階梯時要小心

沿步道續行

沿途可欣賞龍鳳谷的火山岩地貌與地熱噴發的景觀

噴氣孔

遠眺文大

沿途大小宮廟許多座

宮廟看起來雖有人打掃但似乎缺乏管理

步道易行,有南磺溪相伴

沿途有休憩的空間

遠眺視野朦朧的市區

步道泰半是沿南磺溪谷的地勢而築,可近距離觀察溫泉露頭、硫氣噴出孔

滾滾的熱湯、熱呼呼的蒸氣

岔路口,續循左側路線

右線隱約可見一座觀音像

龍鳳谷與硫磺谷一樣是爆裂口的地形,擁有許多噴氣孔、硫氣孔、天然溫泉和人工溫泉

循龍鳳谷步道石階往紗帽路方向推進

沿步道續行

遠處的小廟宇就是稍早看見觀音像的路線可達的地點

林蔭茂密,老樹蓊鬱,步道易行,有南磺溪相伴

下雨的日子溪水湍急

沿途神像林立

往紗帽路方向推進,步道沿南磺溪谷的地勢而築

沿途除了大小宮廟很多座,還有觀音像、齊天大聖、關公、彌勒佛、濟公等諸神像林立

沿途除了大小宮廟很多座,還有觀音像、齊天大聖、關公、彌勒佛、濟公等諸神像林立

龍鳳谷的神像及宮廟成了景觀區的另一個特色

步道跨越南磺溪到另一側繼續往上爬

關公像

滾滾南磺溪

行經竹林橋跨越南磺溪

無所不在的佛陀

行經竹林橋到對岸

湍流直瀉的南磺溪

行義路上溫泉餐廳的溫泉資源皆來自龍鳳谷的地熱輸出

溪谷裡的急流可都是溫泉湯呢!

克難的神像,一旁的濟公顯然是自在多了

自在的濟公活佛

來到這裡已很接近傳說中的男湯羅漢窟與女湯媽祖窟的免費公共浴池

再度過橋,忽左岸忽右岸,一直往上走就對了

這裡曾是喜愛泡湯的民眾來龍鳳谷時必訪的溫泉浴池區

過了橋就進入形同廢墟的溫泉浴池區

好奇的夥伴正從男湯羅漢窟的浴池區走了回頭

冷冷的氣溫裡,走在曲折彎繞的步道時,可遠遠的見到南磺溪中,還真的有不少「羅漢」在享受湯泉呢

循步道往上續行

經過妙天宮

經過妙天宮繼續往上走的南磺溪行水區,就是在2004年被拆除的溫泉浴池區形同廢墟的破落景況呈現在眼前…

往男賓方向可進入男湯羅漢窟

又經過了一座橋,這座橋叫長壽橋,跟經常泡湯相互呼應喔

過去曾熱鬧繁華一時的免費公共浴池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曾是喜愛泡湯的民眾來龍鳳谷時必訪的溫泉浴池,由於浴池位於行水區,市政府於2004年底拆除了所有的浴池。

隨著周邊半毀或全毀的溫泉業的沒落,現在大概只有熟門熟路的識途老馬,才找得到熱呼呼的白磺泉的位置

這一段往紗帽山的步道,大概除了登山客外,一般遊客不再輕易走進羅漢窟與媽祖窟這地帶了

走龍鳳谷步道竟有朝山進香的錯覺

往紗帽路方向續行

經過小橋、走上石階,小心地踩在覆著青苔的步階上

回拍

步階一路向上

從步道的路況看起來,往來走動的人並不多

步道林蔭茂密,老樹蓊鬱,感覺相當幽靜

遇見幾個岔路,皆選擇往上續行

蓊鬱的老樹

循階續行

沿著擋土牆下緣走...

朝紗帽路前進

岔路,右轉應可通往紗帽路,隊伍直行續行

沿著建築物邊緣的步道行進

接近民宅區

可以明顯聽到車子疾駛的聲音,看來隊伍已經靠近紗帽路了

行經紗帽路16號前

最後從紗帽路16號賣地瓜粥的小吃店旁步出登山口抵達了紗帽路

公車紗帽橋站

來到紗帽路,長腳隊已是完成龍鳳谷與硫磺谷雙步道的行腳,不過接下來領隊似乎有加碼安排

相當熟悉的地點,前面就是湖底路岔路

走在隊伍最後的我,被動的跟在隊伍後方

經過紗帽路、湖底路岔路口後,循紗帽路經湖山國小後繼續往下山方向續行

前方左旁的建築物就是我們稍早經過的民宅區

續行,此時仍不清楚影對要帶大家走到哪裡?

進入湖山里

一行人在蜿蜒的紗帽路上續行著...

續行了一段路程,直至看到寶山建設私人招待所時,跨越了車道到對面

紗帽路3號寶山建設私人招待所

走在隊伍後方的夥伴緩緩地走過來了

提醒夥伴留意往來的車輛

答案終於揭曉,原來領隊加碼的路線是深受山友歡迎的陽峰古道南段

清領時期,陽峰古道是竹子湖地區的居民與士林、天母往來間運送物資的要道,公路開通後,古道逐漸式微

陽峰古道南段的入口處有一座跨越陽明溪的鼎筆橋

陽明溪

鼎筆橋旁有自來水公司陽明淨水廠的大行淨水設備

自來水公司的黑色大水管順著陽明溪畔一路延伸直抵陽明淨水廠

沿著陽明淨水廠外圍行進

續行

陽峰古道沿陽明溪上行此區域屬自來水水源保護區

往上走的同時可以看見陽明淨水廠的淨水設備

沿途設有蝴蝶造型的生態解說牌

郊山踏青之餘,可藉生態解說牌熟悉周圍的整個生態環境

造型特殊得樹根

層次分明的梯田

行進中逐漸遠離淨水廠的外圍,開始沿溪谷而上行

路上鋪著一層薄薄的水泥,雖然路很好走、不泥濘,但總覺得少了古道的味道

陽峰古道南段即陽明淨水廠至湖山路段,里程約1100公尺

北段即長腳隊曾經走過的「猴崁湖田國小步道」,由玉瀧谷至湖田國小,里程約900公尺

古道中段已被產業道路截斷已不存在,此時我們繼續往陽明山的方向推進

開闊處眺覽雲霧中的遠山

古道續行

途中經過一幢老房舍後,古道不再鋪上薄薄水泥了

從老房舍前的小徑通過後,便開始踩著泥濘一路行進

即便在下雨的日子裡出來爬山,還是走得逍遙自在、怡然自得

沿途綠意盎然

經過農作區

即使是下雨天,還是下田整理農作物

大部份的夥伴此行都是有備而來,穿上了不怕濕滑的雨鞋上山來

一路上的行進節奏流暢且快速

埋頭努力往上爬

紅花綠葉相互輝映

走得太快有看不到風景、追得一路辛苦的煩惱,打從硫磺谷到龍鳳谷,再經紗帽路進入陽峰古道的半途,一路上都沒有休息,雨中行軍,好累呀!

領隊終於讓大家休息一下囉

爭取了10分鐘的時間調息緩氣

休息地點的一旁有一條小徑,以鐵柵門擋住,掛上了「私人土地請勿進入」的牌子

暫歇後起步繼續往上爬

繼續往上爬,呼吸與腳步變得輕鬆許多

陽峰古道南段從未走過,不知道不知道到底還要走多遠、走多久?

遠眺,漂亮的山嵐

起步再走,不到5分鐘的腳程,即抵達陽峰古道的鐵柵門入口處,原來稍早只要努力撐撐,就可以走出陽峰古道,找到適合的地點歇息的!

柵門上頭有一面「陽峰古道」的意象木飾招牌

鐵柵門僅留一個小通道讓遊客出入,古道口會架起鐵柵門,應該是為了避免越野單車或越野機車騎士利用陽峰古道的地形從事越野活動

長腳一行人在「陽峰古道」前集合團拍,留了一張風雨無阻的行腳影像

團拍後,隊伍朝湖山路二段方向續行

步道也由泥土山徑轉為柏油產業道路

遇指標

外觀卡通又夢幻的「花園花草集」餐廳

「花園花草集」餐廳僅週六、日營業

由餐廳門口通過後,繼續循產業道路前進

來到大坑福德廟

福德廟有一張公告挺有趣的

「此為私人土地,若需要臨時停車,請隨意投功德箱,作為土地公公基金」

廟旁有一桌農作物分盤販售,以誠實商店的方式經營,需要的人自取自付

價格便宜但講求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原則,民風淳樸與互助合作,很農業社會的感覺

由福德宮循產業道路往湖山路二段續行

約2分鐘的腳程,隊伍來到湖山路的大馬路上

路口有座公車大坑廟的車亭

大家在雨中續往高處爬的意願已不高,因此決定自此下山往回程方向走

長腳隊最後因好心的公車司機靠站停車,所以全數不由自主的擠上了小巴,開開心心的坐車下山,小巴直接將大家送回到硫磺谷的彌陀寺站

大家省時又不費力的回到出發地點-硫磺谷

完成硫磺谷、龍鳳谷、陽峰古道連走的快樂行腳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