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桃園大溪·打鐵寮古道 20200816

長腳登山隊這個週日來到桃園大溪區,造訪大溪古道群中備受遊客推崇的打鐵寮古道,原名更興古道的打鐵寮古道,早期大溪三層地區與三民、慈湖之間的物資往來皆仰賴這一條古道的運輸。古道沿溪畔修築,沿途行經三座具特色的古橋及二座紀念碑,是一條擁有豐富史蹟文化的步道。打鐵寮古道由於緊鄰慈湖特區,過去長期受限於軍事的管制,人為破壞少,故保留著完整的原始林貌,擁有低海拔林相的生態之美。1998年禁區解禁開放,經大溪官方規劃修繕後,具原始自然風景的打鐵寮古道吸引眾多喜愛懷舊的遊客駐足!

拜google地圖搜尋的方便,設定打鐵寮古道登山口後,路線便一路被引導來到大溪三層社區的大溪分局旁巷道口,進入巷道沿打鐵寮古道指標續行約二分鐘的車程至產業道路底的民宅前,一旁就是打鐵寮古道的入口。民宅提供了寬敞的停車空間及洗手間,計次停車50元,互利的作法,各取所需,山友也樂得方便。打鐵寮古道單程約4公里,長腳隊此行特地於打鐵寮古道東興橋出口端的桃118白石湖產業道路安排車輛接駁,未安排接駁的遊客通常在抵達東興橋後便原路折返,亦可依個人體力安排連走白石山後再循原路或白石湖產業道路下山。

隊伍於民宅等待被安排接駁車輛的夥伴返回,因此出發的時間往後延遲了一點時間。整隊後即循民宅旁鋪著岩石板的打鐵寮古道的坡道往下行,前行不遠,在彎道左側有一座「太平濟安二橋」建橋紀念石碑,背面是建橋的捐款芳名冊。通過紀念碑不遠就見到太平橋,太平橋兩側架起不銹鋼的欄杆,一旁雜草高長,必須站在橋頭的側邊才能勉強看見太平橋原本紅磚疊砌的單孔橋舊貌,古橋因安全考量而以不銹鋼的欄杆作為護欄,以古道懷舊的方向思考,護欄的模式略嫌粗糙,應該可以結合人文史蹟與安全做出更完美的設計。

走過太平橋後的不遠處,很快地便遇見古典的濟安橋了,弧形的紅磚拱橋,橋頭有天燈造型的擺飾,有人說這是像龜背的「翹龜橋」,小巧優雅的濟安橋、剛剛通過的太平橋與在古道另一端的東興橋均於大正15年(西元1926年)建造,是古道上最引人入勝的歷史古蹟。通過濟安橋後,古道進入一段以大卵石鋪陳的路徑,隨後展開一段泥土路與石頭路相互交錯的山徑,沿著草嶺溪畔緩緩腰繞上行,充滿綠意盎然的原始林貌,時而陽光透過葉隙灑落地面,時而迎來清風拂面,走過木板橋、跨越過溪溝,行走彎彎的小徑,一路上走得愉快舒暢!

行進在覆蓋著青苔的石頭路徑之間,沿途充滿亞熱帶雨林的感覺,潮濕的山區,呼吸吐納之間都是滿滿的負離子與芬多精,越走越是充滿能量。續行來到古道上另一個人文古蹟遺址的阿嬤柑仔店、阿公打鐵店的舊厝地,遺址上現僅存頹圮的牆緣與石柱,它承載著古道上早期先民往來之間的許許多多的故事,這些故事隨著時空的物換星移都已煙沒在一旁的荒煙蔓草中。自古道入口一路來到阿嬤柑仔店遺址,路線都是緩緩往上、容易走的山路,小歇片刻之後,後面的山徑就要開始爬坡了,我們也跟著要體驗先民肩擔生活物資時,翻山越嶺、一步一腳印的艱辛了!

打鐵寮古道沿溪畔而築,就地取材,鑿山取石修築石階,或取溪中卵石鋪路造階,通過阿嬤柑仔店旁的木板橋後,古道就是持續上坡的石頭階。打鐵寮古道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因古道入口曾有一家打鐵舖,提供入山採樟腦的工人所需鐵器;另一說法就是指來到眼前所見的這一連串石階,早期的伐木工人將木頭順著陡坡滑下,木頭撞擊山壁發出像打鐵的摩擦聲響,因此稱此山域為打鐵寮。隊伍循著古老的石階緩緩往上爬行,感受著先民踩著深沉的腳步,歲月流轉,曾經是先民走過的一段人文的烙印,如今成了懷古尋舊聖地。

連續一段冗長的陡階爬上來,隊伍來到古道的中繼點 - 廢棄崗哨,崗哨位處古道鞍部的交叉路口上,古道走上來後右轉續行原始小徑,可經由草嶺山抵達慈湖園區;古道上來後的左側為廢棄崗哨建築物,打鐵寮古道的後段則須經崗哨一旁的木板便道後循稜續行,可往東興橋、或白石山、或百吉林蔭步道等地。長腳隊對這個地點應不陌生,2016年11月「草嶺山、打鐵寮古道連走」行程中,我們由慈湖方向過來,通過草嶺山後,隨即來到廢棄崗哨所在地,因此今天稍後接下來的行程想必是要在打鐵寮古道上好好地做復習的功課了。

隊伍於廢棄崗哨前的空地小歇,古道行程雖是休閒等級,但一段陡階努力上來,大家也都走得汗如雨下、爬得面紅耳赤的了!鞍部上除了長腳隊以外,往來遊客或登山客也很頻繁,特色鮮明的打鐵寮古道吸引不少喜愛郊山踏青的旅客。歇息後長腳隊再次起步前行,循廢棄崗哨左側的木板便道往東興橋、白石山的稜徑緩步往上爬行,步道一旁有著後慈湖管制區的界樁,循稜續行,稜徑上上下下、起起落落,起伏落差不大,爬上一段土階後循稜續行至稜徑轉彎處,步道遇上了岔路。

岔路指標的標示,直行往上可至電搭,根據資料顯示,經鐵塔後可續行至石厝坑山。隊伍取右續行,經由腰繞的山徑朝白石山、木橋方向繼續進行。行進之間,稜線沿途的右側以鐵絲網圈圍著,原因是右側的山區為後慈湖管制區範圍,因此往來這一段山區偶爾還會聽見後慈湖園區導覽員擴音喇叭的聲音。續行於林蔭蓊鬱的山區,葉隙開闊之間,可俯視戒嚴時期具神秘色彩的後慈湖管制區湖光山色的一隅。後慈湖原名龍過脈埤,水源來自於白石山上,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灌溉埤塘,提供大溪三層地區的農田灌溉用水。

通過後慈湖管制區外環的一段山徑後,腰繞的山徑轉為下切,山徑陡下至草嶺溪畔,一個轉彎過後,再次看到多年前曾經見過的蓮花池,這次的造訪,看到池裡少了典雅粉嫩的蓮花點綴,竟失色了許多。一行人沿著溪畔緩緩地前行,此刻路徑已趨緩,行進之間,原始的林相、蓬蓬勃勃的蕨類植物、飽滿豐富的綠意、清澈流淌的溪水,加上陽光照耀下,水波潾潾閃爍,仰望樹梢,陽光灑落的光影,周遭的一切,變得寧謐、幽雅 。踩著輕快的步伐,掌握著行進的節奏與律動,隊伍流暢地行走在打鐵寮古道上,一路走得快意暢懷。

續行,古道右前方的岩石上,有一面東興橋造橋紀念碑,與太平、濟安兩橋為同期建造,石碑上同樣登載著建橋捐款名冊,字跡斑駁不易辨識,唯碑眉上「白玉東興南賑」隱約可辨。與東興橋紀念碑僅幾步之距,就在左側邊坡上,有一座小巧的石棚土地公,古道留傳下來給後人的,具備人文歷史的參考價值,這些文化資產都不是現代化的設施可以取代的。續行,古道動線因曾被阻斷,而須通過溪谷裡一小段錯落的石頭區,踩過石頭後銜接古道繼續前行,今天行走的打鐵寮古道,路況維護良好,置身於原始山林,能夠暢行無阻,實在幸運。

續行來到溪畔岔路口,直行往白石山,隊伍取右跨溪後續往東興橋。一行人踩過溪石,陸續通過溪谷到達對岸,溪水高漲的期間是不宜行經此路徑的,過溪後,沿山徑的石階往上。腰繞的山徑持續往上,轉彎過後,鬱鬱蔥蔥的樹林裡,遠遠便望見河床上的百年糯米橋 - 東興橋,被青苔覆著的古老雙孔橋,緩緩流動的溪水,汨汨地從雙孔橋下通過,踩著圓潤的石頭階、通過手作的百年古橋,樸實的橋體與四周天然的地理景觀早已相融,隨風搖擺的樹枝及淺淺流淌的草嶺溪,把懷舊的氛圍擴散,百年糯米橋的故事一直持續傳遞著。

東興橋畔來了不少遊客,或是前來思古懷舊、或是前來感受人文歷史,或只是單純前來戲水納涼,儘管是懷著不同的心境來到東興橋,但東興橋仍難掩它蘊蓄的光芒,百年歷史的糯米橋,彷彿聽見打鐵寮的伐木工在山裡的吆喝聲與打鐵仔聲傳唱著,一條有聲音的古道,總是在山裡迴盪著,日復一日,吸引一群又一群的訪客,古道溫暖得宛如和煦的陽光,久久不曾消退。造訪打鐵寮古道的遊客,大都以東興橋作為行程的折返點,而長腳隊則是通過東興橋後,選擇繼續往白石湖產業道路的方向前行,準備走向百吉隧道。

接下來的是一段林相原始、蓊鬱的林道,踩著一步一步的石階來到步道終點,步道口設了路擋,通過路擋後,由古道走出,來到T岔路口上。岔路口左轉續行可前往白石山,隊伍取右續行。一行人循著寬闊的山徑輕鬆前進,不久循徑右轉,通過水泥涵管越過溪溝後,到白石湖產業道路還得步行一大段之形的山路,上坡後再行走一段腰繞山區的石龜坑產業道路,大約20分鐘的腳程,隊伍走出林道,來到白石湖產業道路(桃118),行前安排的接駁車輛於是載著駕駛回打鐵寮古道三層社區登山口開車,而其餘的人,當然是安步當車緩緩走向百吉林蔭步道、百吉隧道方向囉!

民宅一旁就是打鐵寮古道的入口,民宅提供了寬敞的停車空間及洗手間,計次停車50元

整隊後即循民宅旁的打鐵寮古道的坡道往下行

打鐵寮古道一開始以岩石板鋪陳地面

前行不遠,在彎道左側有一座建橋紀念石碑

「太平濟安二橋」建橋紀念石

石碑的背面有建橋的捐款芳名冊

通過紀念碑不遠就見到太平橋

太平橋兩側架起不銹鋼的欄杆,古橋因安全考量而以不銹鋼的欄杆作為護欄,以古道懷舊的方向思考,護欄的模式略嫌粗糙,應該可以結合人文史蹟與安全做出更完美的設計

雜草高長,必須站在橋頭的側邊才能勉強看見太平橋原本紅磚疊砌的單孔橋舊貌

橋頭的橋名被雜草擋住大半

走過太平橋後的不遠處,很快地便遇見古典的濟安橋了

弧形的紅磚拱橋,橋頭有天燈造型的擺飾,有人說這是像龜背的「翹龜橋」

小巧優雅的濟安橋、剛剛通過的太平橋與在古道另一端的東興橋均於大正15年(西元1926年)建造,是古道上最引人入勝的歷史古蹟

通過濟安橋後,循徑續行

古道進入一段以大卵石鋪陳的路徑

圓嫩的卵石整齊鋪陳一列向上延伸

展開一段泥土路與石頭路相互交錯的山徑

打鐵寮古道,原名更興古道

古道原始質樸

早期大溪三層地區與三民、慈湖之間的物資往來皆仰賴打鐵寮古道的運輸

山徑沿著草嶺溪畔緩緩腰繞上行

仰望樹林外的藍天

充滿綠意盎然的原始林貌

走過木板橋、跨越過溪溝

行走彎彎的小徑,一路上走得愉快舒暢

陽光透過葉隙灑落地面

沿途充滿亞熱帶雨林的感覺

連續走過了幾道木板橋

大腳一提,越過橫倒的樹木

山區有芭蕉樹、姑婆芋、山鬃樹、蕨類等低海拔植物,生態豐富

覆蓋著青苔的石頭路

來到古道上另一個人文古蹟遺址的阿嬤柑仔店、阿公打鐵店的舊厝地

遺址上現僅存頹圮的牆緣與石柱

古道上的遺址承載著早期先民往來之間的許許多多的故事,這些故事隨著時空的物換星移都已煙沒在一旁的荒煙蔓草中

小歇片刻

自古道入口一路來到阿嬤柑仔店遺址,路線都是緩緩往上、容易走的山路,後面的山徑就要開始爬坡了

要開始爬坡了,我們也跟著要體驗先民肩擔生活物資時,翻山越嶺、一步一腳印的艱辛了!

古道沿溪畔而築,就地取材,鑿山取石修築石階,或取溪中卵石鋪路造階

通過阿嬤柑仔店旁的木板橋後,古道就是持續上坡的石頭階

打鐵寮古道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因古道入口曾有一家打鐵舖,提供入山採樟腦的工人所需鐵器

另一說法就是指來到眼前所見的這一連串石階,早期的伐木工人將木頭順著陡坡滑下,木頭撞擊山壁發出像打鐵的摩擦聲響,因此稱此山域為打鐵寮

循著古老的石階緩緩往上爬行

緩緩上行,感受先民踩著深沉的腳步,歲月流轉,曾經是先民走過的一段人文的烙印,如今成了懷古尋舊聖地

連續一段冗長的陡階

路徑的盡頭處就是中繼點了

鑿石築階

冗長的陡階爬上來,隊伍來到古道的中繼點 - 廢棄崗哨

中繼點 - 廢棄崗哨前的方向指標

廢棄崗哨位處古道鞍部的交叉路口上

加油!加油!加油!(信心喊話中...)

古道上來後的左側為廢棄崗哨建築物

打鐵寮古道的後段則須經崗哨一旁的木板便道後循稜續行,可往東興橋、或白石山、或百吉林蔭步道等地

古道走上來後右轉續行原始小徑,可經由草嶺山抵達慈湖園區

2016年11月「草嶺山、打鐵寮古道連走」行程中,我們由慈湖方向過來,通過草嶺山後,隨即來到廢棄崗哨所在地

於廢棄崗哨前的空地小歇

行程雖是休閒等級,但一段陡階努力上來,大家也都走得汗如雨下、爬得面紅耳赤的了!

廢棄崗哨的屋頂已經呈現一片榮景...

回拍,再次起步前行,循廢棄崗哨左側的木板便道行進

步道一旁有著後慈湖管制區的界樁

循稜續行

循古道緩緩向上行

稜徑上上下下、起起落落

土坡起起伏伏

山區潮濕,野生蕈菇生態豐富沿途

循稜續行至稜徑轉彎處,步道遇上了岔路

岔路指標的標示,直行往上可至電搭,根據資料顯示,經鐵塔後可續行至石厝坑山

隊伍取右續行,朝白石山、木橋方向繼續進行

循腰繞山徑續行

葉隙開闊之間,可俯視戒嚴時期具神秘色彩的後慈湖管制區湖光山色的一隅。

遠眺層巒疊嶂的山頭

稜線沿途的右側以鐵絲網圈圍著,原因是右側的山區為後慈湖管制區範圍

往來這一段山區偶爾還會聽見後慈湖園區導覽員擴音喇叭的聲音

續行於林蔭蓊鬱的山區

通過後慈湖管制區外環的一段山徑後,腰繞的山徑轉為下切

山徑陡下後進入一段沒有樹蔭的小徑

山徑陡下至草嶺溪畔

一個轉彎過後,再次看到多年前曾經見過的蓮花池

這次的造訪,看到池裡少了典雅粉嫩的蓮花點綴,竟失色了許多

水池的生態看起來還不錯,魚群在水中悠遊

池畔賞魚賞景

等候隊友中...

沿著溪畔緩緩地前行,此刻路徑已趨緩

行進之間,原始的林相、蓬蓬勃勃的蕨類植物、飽滿豐富的綠意、清澈流淌的溪水,加上陽光照耀下,水波潾潾閃爍,仰望樹梢,陽光灑落的光影,周遭的一切,變得寧謐、幽雅

踩著輕快的步伐,掌握著行進的節奏與律動

古道上偶有倒臥橫陳的樹木,都已被處理

沿著草嶺溪而行

遇上橫倒的樹木,即便驕傲,也不得不低頭

綠意盎然的步道上向前推進著

古道右前方的岩石上,有一面東興橋造橋紀念碑

東興橋造橋紀念碑與太平、濟安兩橋為同期建造,石碑上同樣登載著建橋捐款名冊

紀念碑字跡斑駁不易辨識

唯碑眉上「白玉東興南賑」隱約可辨

與東興橋紀念碑僅幾步之距,就在左側邊坡上,有一座小巧的石棚土地公

回拍,古道留傳下來給後人的,具備人文歷史的參考價值,這些文化資產都不是現代化的設施可以取代的

續行

古道動線因曾被阻斷,而須通過溪谷裡一小段錯落的石頭區

踩過石頭後銜接古道繼續前行

打鐵寮古道路況維護良好,置身於原始山林,能夠暢行無阻,實在幸運

續行來到溪畔岔路口

直行往白石山,隊伍取右跨溪後續往東興橋

樹幹上指標引導路線繼續跨溪而行

踩過溪石,陸續通過溪谷到達對岸

過溪後,循徑續行

續行腰繞的山徑

山徑持續往上

四周綠意盎然

交疊的巨石

循階往上

享受一份屬於綠色山林的美好時光

腰繞的山徑持續往上

踩著古樸的石階,往上續行

踩過柔軟的泥土路

行走在鬱鬱蔥蔥的樹林裡

轉彎過後,望見河床上的百年糯米橋 - 東興橋

被青苔覆著的古老雙孔橋

緩緩流動的溪水,汨汨地從雙孔橋下通過

樸實的橋體與四周天然的地理景觀早已相融

踩著圓潤的石頭階、通過手作的百年古橋

百年歷史的糯米橋,彷彿聽見打鐵寮的伐木工在山裡的吆喝聲與打鐵仔聲傳唱著,一條有聲音的古道,總是在山裡迴盪著,日復一日,吸引一群又一群的訪客

東興橋畔來了不少遊客,或是前來思古懷舊、或是前來感受人文歷史,或只是單純前來戲水納涼,儘管是懷著不同的心境來到東興橋,但東興橋仍難掩它蘊蓄的光芒

造訪打鐵寮古道的遊客,大都以東興橋作為行程的折返點,而長腳隊則是通過東興橋後,選擇繼續往白石湖產業道路的方向前行

接下來的是一段林相原始、蓊鬱的林道

鳥巢蕨長得極為茂盛

踩著古樸的石階緩步前行

沿途的石頭、沿途的植物,都是古道的美麗風景

山區環境潮濕,蕨類及蕈菇生態豐富

再次通過路上一根擋道的大樹,古道已來到行程尾聲了

來到步道終點,步道口設了路擋

通過路擋後,由古道走出,來到T岔路口上

T岔路口

由東興橋端進入古道,只要留意路口標示,便很容易找到東興橋

回拍,古道岔路處

岔路口左轉續行可前往白石山

T岔路處暫停

T岔路口取右續行,循著寬闊的山徑前進

邊坡上有往白石山的引導標誌

續行寬闊的山徑

山徑輕鬆行進中...

循徑右轉,通過水泥涵管越過溪溝

到白石湖產業道路還得步行一大段之形的山路

之形的山路連續一直往上走

遇到樹木霸道,不得不彎腰低頭

一段寬闊的林道

小洞穴中的虔誠信仰

一段林相原始、蓊鬱的林道

由古道出來,再行走一段腰繞山區的石龜坑產業道路,大約20分鐘的腳程

林道續行中

走出林道,來到白石湖產業道路(桃118)

白石湖產業道陸續行中

行前安排的接駁車輛,載著駕駛隊友回打鐵寮古道三層社區登山口開車

其餘的人安步當車,緩緩走向百吉林蔭步道、百吉隧道方向

回到復興路二段百吉隧道口的大馬路了

復興路二段15巷的景點指標參考一下喔

回拍白石湖產業道路(桃118)

周邊有不少條步道可以好好地享用

百吉隧道口

岔路口有台灣好行公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