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黑龍潭·三水潭·灣潭古道連走 20200823

近幾年間,政府結合民間的力量,致力發展淡蘭古道成為國家級綠道,因而逐漸興起一股循著淡蘭古道的軌跡,捲起「剛剛好.野行」的風潮,在你我的生活周遭,一個與山的距離保持「剛剛好」的新生活步調,正如漩渦般不停地向外擴大,藉由旅遊與秘境的主題結合,淡蘭古道成為一條引信,發展出逃離城市路線、挑戰自我路線、三五好友路線、或親子樂遊路線,讓不想窩居在都市裡的人,都能在原始山徑、野溪、山城聚落裡走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淡蘭味,而長腳登山隊這次的活動便是循著淡蘭味,走進了坪林漁光里與雙溪泰平里之間的淡蘭古道支線 -灣潭古道。

淡蘭古道為清領時期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現今臺北到宜蘭)之間往來的要道,也是見證北台灣的漢人由西往東發展拓墾的一道歷史痕跡。淡蘭古道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茶道),總長200多公里,不僅橫跨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宜蘭縣四個行政區域,亦跨越清朝、日治與民國三個不同的年代。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推動的淡蘭古道旅遊路網計劃下,除了復舊整建淡蘭古道北中南路,並透過重返、探索、體驗擁有自然之美的淡蘭古道,這一條曾因公路的發展而式微的古道,在2014年核定為國家級綠道示範計劃之後,先民曾經往來的歷史軌跡亦重新牽動起台灣人的記憶。

驅車下坪林交流道後,車行進入了坪林北42坪雙公路,朝雙溪方向續行,通過13K後遇右岔,取岔路循三水潭的指標續行,行駛蜿蜒山路,沿途按圖索驥,最後循三水潭及黑龍潭指標來到了黑龍潭露營區。這個星期日的行程應該要特別感謝利和大哥住在黑龍潭露營區旁的古厝的友人,除了提供舒適的活動空間與廚房協助我們野炊,更重要的是今天的行程原本車子應停放在黑龍潭露營區或是張家莊,不過兩地每車都需支付百元清潔費,但因為我們有黑龍潭的朋友,真好!省了清潔費用,所以採買了更多的食材,豐富了野炊的內容,在欣賞灣潭之美的同時,也享受了一段野炊之趣。

長腳隊已有多次往來灣潭古道的體驗,古道美麗的風華甚是迷人,有「走你千遍也不厭倦」的魅力,此行利用黑龍潭野炊之便,再度走訪淡蘭古道中路的灣潭段,記憶中的灣潭古道沿途溪流潺潺、綠樹成蔭,石頭階梯、原始山徑、溪壑木橋與彎彎河道,不同時間的走訪,不同的心境相應不同的風貌,古道之美完全無上限,唯有用心眼去體驗過了,才會烙下深深的印子,讓人走過了一直想要再來。隊伍集合整隊後,便沿著翡翠水庫上游水源的北勢溪畔緩緩前進,一行人經過黑龍潭露營區的營地後,繼續朝著雙溪口福德宮的方向進行。

隊伍沿著產業道路前行,一旁的北勢溪封溪禁漁已多年,溪流生態豐富、魚蝦成群。產業道路的盡頭處有一座多孔橋,跨過北勢溪與灣潭溪的匯流處,是連接黑龍潭與三水潭二聚落的重要橋樑,黑龍潭有「雙水潭」的稱呼,通過多孔橋後,便進入了「三水潭」。由於三水潭位處北勢溪與灣潭溪交會之處,當地居民常以「雙溪口」來稱呼。多孔橋頭的雙溪口福德宮是三水潭的信仰中心,而溪畔一座石砌造型的小小土地公廟是福德宮的前身,在淡蘭古道的歷史軌跡中,小土地公廟是一大特色,是往來古道的先民極重要的心靈寄託。

從地理位置來看,灣潭溪屬北勢溪支流,行水至三水潭與北勢溪相匯後繼續流向下游,因此位於二溪匯流處的雙溪口福德宮便成了北勢溪古道及灣潭古道起迄點的重要地標。循土地公廟左下越溪過橋續行的山徑是北勢溪古道的行進動線,而長腳隊今天活動的主軸是灣潭古道,則需取右上的路線朝著張家莊的方向續行。從三水潭至張家莊這一段路貼近著灣潭溪蜿蜒前行,腰繞的山路綠樹蓊鬱,走起來清清涼涼,潺潺的流水聲與鳥叫蟲鳴聲相呼應,行進間感覺相當舒服。大約10分鐘的腳程後,隱隱約約看見溪畔戲水的人搭起的營帳,想必我們已來到張家莊的地界了。

連接坪林區漁光里與雙溪區泰平里的淡蘭古道灣潭段,全長4500公尺,是早期兩地往來所仰賴的一道原始山徑,傍著北勢溪的支流灣潭溪而行,故這一條山徑以灣潭古道稱之。官方規劃的灣潭古道係自三水潭的小土地公廟開始,經張家莊到古道烏山路出口的這一段路線合併納為古道的路線。因此由坪林端走訪灣潭古道除可選擇由黑龍潭或三水潭出發,也可以安排由張家莊開始。張家莊與黑龍潭一樣規劃為露營戲水區,車輛進入張家莊的停車場需付費100元。走進張家莊後,只要稍微留意灣潭古道的指標引導,就可找到走向古道入口的動線。

隊伍通過張家莊的停車場後,即循往雙溪泰平方向的指標續行,行走一小段產業道路後,順利來到產業道路彎道旁的石階前,彎潭古道就在進入這一道石階後開始展開。古道入口立有往烏山的木樁,遊客若曾特別留意的話,應該會發現指標上裝飾有一朵白色樹葉形狀的特殊標示,這是官方以淡蘭古道上常見的侏羅紀時期就已出現的雙扇蕨作為古道的主要標示物。古道入口的樹梢上繫有不少登山隊的布條,出入口清晰容易辨識,登上階梯後,便開始進入灣潭古道的菁華區域,原始的山徑,一側緊貼著山壁,另一側是清澈見底的灣潭溪一路相隨相伴。

隊伍進入緊臨溪畔的灣潭古道後一路邁向烏山路,古道上下起落緩和、易於行走,沿途青山綠水、風景秀麗,放眼所及都是綠意盎然的原始林貌,在古道的角落處或是轉彎處,抬頭仰望,在陽光的照耀下,透過樹葉的綠色光影,呼吸乾淨的空氣;或是俯視睥睨光影下的灣潭溪與映襯碧綠深潭的粼粼波光。彎潭溪時而靜如明鏡,時或動如銀瀑穿流,體驗灣潭古道的美,肯定是要緩緩地走,細細的看,走累了,就遠眺溪的對岸,看看山的層次或聽聽水流的節拍,或伸出雙手承接陽光下的樹影、或迎合著清風來個深呼吸,舒服、自在的氛圍,在灣潭古道上處處俯拾即是!

一路上,蕨類植物的生態豐富得讓人有置身熱帶雨林的感覺,山徑除了綠以外還是只有綠,淡綠、淺綠、深綠及暗綠,綠成一片的林相與古道已相融,形成長長的綠色廊道。沿途大大小小的石頭上覆著青苔,掛在樹幹的鳥巢蕨,佔領著美麗的樹頭,數量多得似乎與真正的鳥巢可以較勁了!走在山徑裡,茂盛密實的樹蔭,使得陽光成了古道上的配角了;踩在泥土路或是鋪滿落葉的山路,腳底是柔軟舒服的;走著走著,累了,可以切入溪旁,看看灣潭溪的水流變化或是悠遊水中的魚兒;或是緩下腳步,感受前人修路、鋪橋,我們樹下納涼的愜意;在山裡,一切的自然就是美!

沿溪畔古道緩緩前行,山徑時而往上、時而往下,路線來到一片較平緩地形的空地,指標顯示,這個位置至灣潭2500公尺、距張家莊2000公尺,指標樁旁有一顆No.673鑛務課基石,木樁上有手寫的漆字「灣潭H350m」,不過記得前幾次造訪時,這裡是被喚為夢潭的。在距僅幾公尺遠之處有一小岔路可下切至夢潭畔,長腳隊曾有到溪畔河灘地戲水的經驗,灣潭溪蜿蜒流轉,來到此處時轉個大彎,形成一片清澈的潭水,對岸則是一座節理分明的懸崖峭壁,有世外桃源的夢幻感。不過今天正好有一群年輕人在此地紮營,只好放棄下切到水畔的機會,仍繼續朝著烏山路方向推進。

續行,灣潭古道是一條親水的步道,沿途有不少小徑可走向溪畔悠閒的戲水或賞景,不過長腳隊今天中午安排在黑龍潭野炊,如果打算走竟古道的全程,恐怕無法走得太閒情逸致了!續行來到距烏山路2470m木樁時,地上有一面掉落的指標,指標顯示循山坡的小徑可前往相距50m外的農家古厝地,隊伍捨棄古厝地的探究,繼續循腰繞的山徑往雙溪泰平方向推進。行進間,山泉如水瀑般的從山壁間湧出,循著山溝的渠道匯入灣潭溪,行走蜿蜒古道不時帶來驚艷,一個轉彎過後,碧綠的水潭乍現,湍水激石引起的水花盪漾,古道柔情似水,人間仙境想來也不過如此這般了呀!

古道的尾段進入一段修築平緩的人工化路徑,以碎石礫或透水磚鋪陳於步道上,算是留給大地一個可以呼吸的縫隙。沿著一樣是綠蔭遮蔽、潺潺水聲相伴的一段舒適的步道走向烏山路,最後的這一段路程倒是很適合老人或小孩前來水畔散步輕鬆行,不管是看山或是看水,都好!古道通過有應公後,不久就開始看見一片寬闊的河道,附近的河域過去曾因洪水氾濫、水淹步道而造成環境屢屢受損,2012年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結合民間公私的協力合作,致力於維持自然、生態、水與人的共生,也因此我們才會在來到古道泰平端時,發現此段落出現了引人爭議的人工化設施。

古道續行來到灣潭貳號橋頭前,今天長腳隊將以灣潭橋作為此行的折返點,一趟循前人足跡而行的旅程,走先民曾走過的山路,探查古道原始的地貌、體會行路人的險峻及冒險,透過灣潭古道平易近人的體驗,拉近了與淡蘭古道更親近的距離。未來我們希望可以透過淡蘭古道其他已整理修繕的路線,安排點對點、山與山之間的路線串聯,體驗更多不同型態、距離、挑戰性的淡蘭古道。今天我們透過淡蘭古道灣潭段賞心悅目的行腳,感受好山好水簡單的美,彷彿一趟療癒之旅。我們走進山裡時,只需帶著一只相機與一顆簡單的心,當返回城市時,回饋的會是一份優美的記億與寧謐祥和的好心情。

這個星期日的行程應該要特別感謝利和大哥住在黑龍潭露營區旁的古厝的友人,除了提供舒適的活動空間與廚房協助我們野炊,

今天的行程原本車子應停放在黑龍潭露營區或是張家莊,不過兩地每車都需支付百元清潔費,但因為我們有黑龍潭的朋友,真好!省了清潔費用,所以採買了更多的食材,豐富了野炊的內容,在欣賞灣潭之美的同時,也享受了一段野炊之趣

隊伍集合整隊出發囉

沿著翡翠水庫上游水源的北勢溪畔緩緩前進

與黑龍潭露營區的營地隔溪相望

沿著北勢溪畔林蔭下的產業道路緩緩而行

經過黑龍潭露營區的營地,朝雙溪口福德宮的方向進行

北勢溪封溪禁漁已多年,溪流生態豐富、魚蝦成群

產業道路的盡頭處有一座多孔橋

多孔橋跨過北勢溪與灣潭溪的匯流處,是連接黑龍潭與三水潭二聚落的重要橋樑

黑龍潭有「雙水潭」的稱呼,通過多孔橋後,便進入了「三水潭」

三水潭位處北勢溪與灣潭溪交會之處,當地居民常以「雙溪口」來稱呼

從地理位置來看,灣潭溪屬北勢溪支流,行水至三水潭與北勢溪相匯後繼續流向下游

跨過多孔橋後,行腳踏入「三水潭」

通過多孔橋後,接著便看見雙溪口福德宮

抵達雙溪口福德宮

雙溪口福德宮是三水潭的信仰中心,而溪畔一座石砌造型的小小土地公廟是福德宮的前身

位於二溪匯流處的雙溪口福德宮是北勢溪古道及灣潭古道起迄點的重要地標

往來北勢溪古道及灣潭古道的登山隊指標

開始走灣潭古道之前,可先瀏覽一下步道路線的導覽圖

三水潭位處北勢溪古道及灣潭古道交會之處

循土地公廟左下越溪過橋續行的山徑是北勢溪古道的行進動線

今天活動的主軸是灣潭古道,需取右上的路線朝著張家莊的方向續行

從三水潭至張家莊這一段腰繞的山路綠樹蓊鬱,走起來清清涼涼

彷彿一到綠色遂道

貼近著灣潭溪蜿蜒前行

山壁節理分明

沿途植物生態多樣貌

潺潺的流水聲與鳥叫蟲鳴聲相呼應,行進間感覺相當舒服

路上偶爾會遇見倒下來的樹幹或樹枝

優美的路徑寬而易行

大約10分鐘的腳程後,隱隱約約看見溪畔戲水的人搭起的營帳,再往前行看見屋舍建築,想必我們已來到張家莊的地界了

張家莊與黑龍潭一樣規劃為露營戲水區,走進張家莊後,只要稍微留意灣潭古道的指標引導,就可找到走向古道入口的動線

通過張家莊的停車場

循往灣潭古道方向的指標續行

行走一小段產業道路

連接坪林區漁光里與雙溪區泰平里的淡蘭古道灣潭段,全長4500公尺

目前所在位置-張家莊

回拍,由三水潭來到了張家莊

循古道的指標往雙溪泰平方向續行

沿途指標大而明顯,應該不會迷路吧

行走一小段產業道路

走一段產業道路後,見彎道旁有一階梯即古道入口

就在進入這一道石階後彎潭古道的行腳正式展開

若是初次到訪,只要循烏山路指標方向或灣潭古道指標走就對了

參考一下藍天隊行程時間的數據

彎潭古道入口位置在產業道路的彎道處

回拍彎潭古道入口,樹梢上繫有不少登山隊的布條,出入口清晰容易辨識

走進彎潭古道朝烏山路方向推進

行腳逐漸進入灣潭古道的菁華區域

駁坎上方有農作物及農家

穿越竹林區

右岔迴上往農家菜餐館˙

原始的山徑,一側緊貼著山壁

山徑另一側則是清澈見底的灣潭溪

隊伍循緊臨溪畔的灣潭古道後一路邁向烏山路

古道上下起落緩和、易於行走

就地取材修築的石階

古道自然而原始

筆筒樹上自成了一幅豐富的生態

青山綠水、風景秀麗

俯視光影下的灣潭溪,欣賞碧綠深潭的粼粼波光

綠意盎然的原始林貌

體驗灣潭古道的美,肯定是要緩緩地走,細細的看

舒服、自在的氛圍,在灣潭古道上處處俯拾即是!

沿溪畔古道緩緩前行,山徑時而往上、時而往下

來到一片較平緩地形的空地

指標顯示,這個位置至灣潭2500公尺、距張家莊2000公尺

指標樁旁有一顆No.673鑛務課基石

木樁上有手寫的漆字「灣潭H350m」,不過記得前幾次造訪時,這裡是被喚為夢潭的

自三水潭的小土地公廟開始,行程已走了近2公里了

在距僅幾公尺遠之處有一小岔路可下切至夢潭畔,長腳隊曾有到溪畔河灘地戲水的經驗

走著走著,累了,可以切入溪旁,看看灣潭溪的水流變化或是悠遊水中的魚兒

過去造訪過的經驗,灣潭溪蜿蜒流轉,來到此處時轉個大彎,形成一片清澈的潭水,對岸則是一座節理分明的懸崖峭壁,有世外桃源的夢幻感。不過今天正好有一群年輕人在此地紮營,只好放棄下切到水畔的機會

繼續朝著烏山路方向推進

小心通過溪溝

灣潭古道是一條親水的步道,沿途有不少小徑可走向溪畔悠閒的戲水或賞景

走在山徑裡,茂盛密實的樹蔭,使得陽光成了古道上的配角了

走累了,就遠眺溪的對岸,看看山的層次或聽聽水流的節拍

再仔細端詳一次指標的數據

指標上裝飾有一朵白色樹葉形狀的特殊標示,這是官方以淡蘭古道上常見的侏羅紀時期就已出現的雙扇蕨作為古道的主要標示物

來到距烏山路2470m木樁時,地上有一面掉落的指標

掉落的指標,指標顯示循山坡的小徑可前往相距50m外的農家古厝地

行經落石鬆動區域快速通過

隊伍繼續循腰繞的山徑往雙溪泰平方向推進

行進間,山泉如水瀑般的從山壁間湧出,循著山溝的渠道匯入灣潭溪

山徑除了綠以外還是只有綠

沿途大大小小的石頭上覆著青苔

淡綠、淺綠、深綠及暗綠,綠成一片的林相與古道已相融,形成長長的綠色廊道

踩在泥土路或是鋪滿落葉的山路,腳底是柔軟舒服的

行進間不妨伸出雙手承接陽光下的樹影、或迎合著清風來個深呼吸,肯定感到舒服、自在

一路上,蕨類植物的生態豐富得讓人有置身熱帶雨林的感覺

走累了,可走進溪畔,欣賞灣潭溪的美麗或是水中的魚蝦

角落的亮點

掛在樹幹的鳥巢蕨,佔領著美麗的樹頭,數量多得似乎與真正的鳥巢可以較勁了!

緩下腳步,感受前人修路、鋪橋,我們樹下納涼的愜意

續行中...

陽光的照耀下,透過樹葉的綠色光影,感覺我們呼吸的空氣變乾淨了

古道沿途設有座椅供休憩

今天中午安排在黑龍潭野炊,若打算走竟古道的全程,恐怕是無法走得太閒情逸致了

再通過一處淺溪溝

河的對岸崖壁上瀑景層次分明、優美

沿途灣潭溪潺潺水聲相伴

沿著綠蔭遮蔽的舒適路徑走向烏山路

蓬勃發指植物生態的豐富多貌

鳥巢蕨堆疊成一株特殊樣貌的樹冠

行走水畔邊相當舒服

彎潭溪時而靜如明鏡,時或動如銀瀑穿流

彎潭溪時而靜如明鏡,時或動如銀瀑穿流

古道的尾段進入一段修築平緩的人工化路徑

山泉形成的小瀑布

以碎石礫鋪陳的人工化步道

古道續行

極接近河岸的一段路線,遊客可經由小徑進入溪邊

近幾天都有午後雷雨,所以水流還蠻湍急的

最後的這一段路程倒是很適合老人或小孩前來水畔散步輕鬆行

沿著綠蔭遮蔽、潺潺流水相伴的步道走向烏山路

以碎石礫或透水磚鋪陳於步道上,算是留給大地一個可以呼吸的縫隙

古道前方出現一座小廟

通過有應公祠前

來水畔散步輕鬆行,不管是看山或是看水,都好!

透過指標上的數字參考,可提供遊客自我評估行走時體力是否足以負荷

彷彿握著拳頭的蕨類植物

古道通過有應公後,不久就開始看見一片寬闊的河道

附近的河域過去曾經洪水氾濫、水淹步道

過去曾因洪水氾濫、水淹步道而造成環境屢屢受損,2012年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結合民間公私的協力合作,致力於維持自然、生態、水與人的共生

因維持自然、生態、水與人的共生,所以在古道泰平端出現較引人爭議的人工化設施

已接近古道終點

古道最後以整齊的石磚鋪陳

今天以這個位置作為古道行程折返點,來一張妖嬌的美人圖做紀錄吧

灣潭古道路線導覽

入口指標明顯易懂

灣潭貳號橋頭前,今天長腳隊以灣潭橋作為此行的折返點

原路返回

灣潭端古道入口的地形整修過,比較適合老人小孩的散步行程

踏上回程

與稍晚抵達終點的夥伴錯身

灣潭溪的水流變化也是一幅天然美圖

山泉水相當豐沛

走了一趟循前人足跡而行的懷舊旅程

美麗的灣潭溪為古道加分不少

回程再次遠眺崖壁間的瀑布

走先民曾走過的山路,探查古道原始的地貌、體會行路人的險峻及冒險,透過灣潭古道平易近人的體驗,拉近了與淡蘭古道更親近的距離

灣潭溪的水源,有一部分是來自這些沿途山溝之間湧出的山泉水

通過木板橋,續行

回程腳步不曾歇

回到夢潭區域

回程沿途的景致一樣令人感到彷彿置身世外桃源

淡蘭古道捲起「剛剛好.野行」的風潮,一個與山的距離保持「剛剛好」的新生活步調,正不停地擴大

淡蘭古道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茶道),總長200多公里,不僅橫跨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宜蘭縣四個行政區域,亦跨越清朝、日治與民國三個不同的年代

今天淡蘭古道中路灣潭段的行腳已進入尾聲

回到灣潭古道張家莊端入口處

自行開車者可經由產業道路將車子停在張家莊露營區

回到雙溪口土地公廟

通過多孔橋後行腳即將返回到黑龍潭

北勢溪畔有不少遊客正在戲水

未來我們希望可以透過淡蘭古道其他已整理修繕的路線,安排點對點、山與山之間的路線串聯,體驗更多不同型態、距離、挑戰性的淡蘭古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