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 20180902

長腳登山隊今天一早來到青山綠水環抱的坪林茶鄉,活動的主場位於坪林、平溪、石碇交界處的獅公髻尾山,安排於有百年歷史的坪林南⼭寺仙公廟集合,清晨時光車子輪轉於蜿蜒崎嶇的山路,山谷之間雲霧飄渺的景致相當迷人。這一次隊伍行走於海拔800m以上的山頭,沿途除欣賞漁光里山區茶園的秀麗風光,登上獅公髻尾山頂時,坐擁360度賞心悅目的環狀美景更是心曠神怡,層巒疊嶂的山頭形成一幅幅自然天成的麗景,靜坐於涼亭享受清⾵的吹拂及揮汗登上山頭後難得的寧謐時光,老少咸宜郊山踏青,獅公髻尾山步道還蠻適合!

南山寺俗稱仙公廟,於清光緒28年(西元1902年)建寺,寺前可俯瞰大舌湖及山坡間的梯田景色,冬季時期山區周邊雲山霧罩,是觀霧賞雲海的極佳地點,假日往來的遊客絡繹不絕,不僅是坪林區的重要地標,也是觀光的據點。坐擁⼭林的南山寺背倚海拔高度840m的獅公髻尾山,隊伍於南山寺旁的廣場停車集合,於行前瀏覽了廟前的坪林旅遊路線導覽圖,發現周邊不僅只有今天安排的獅公髻尾山步道,還有大舌湖健行步道及胡桶古道,另外還有不少適合旅遊的觀光景點,看來隊伍日後有極大的機會再次造訪坪林這附近的山區了!

隊伍準備依南山寺前獅公髻尾山步道的指標前進登山口,獅公髻尾山步道總長僅300m,登頂後可再延伸登伏獅山或九芎坑山。不過長腳隊今天行程係安排由南山寺出發,抵達登山口之前必須健行一段超過2公里的產業道路及水泥卵石路,冗長的爬坡道已足以滿足今天的活動量,所以行程預定目的地僅安排至獅公髻尾山最高點的三角點即原路折返,至於伏獅山或九芎坑山路線則擇日再探了。由南山寺出發,雖行走於硬邦邦的柏油路,不過沿途整齊羅列的茶園景觀並不亞於石碇知名的八卦茶園景色,尤其雲霧裊繞時,茶山梯田的景致甚是迷人!

長腳隊一行人由南山寺出發,循北43柴東產業道路往平溪方向行進,道路緩緩往上爬升,約7分鐘的腳程,左側岔路口有漁光里九芎坑1號指標,岔路即今天安排前進獅公髻尾山的產業道路。隊伍循左岔的產業道路往上續行,行走於人車往來極少的產業道路上,若是春、秋涼爽時節,相信一路走來會舒暢無比,不過時序雖已來到了九月份,但一早的太陽高掛在半空中,行走於產業道路艷陽高照,非常曝曬,今天安排的行程看似輕鬆,卻也是一趟體能的考驗!今天一路上真的得仰賴沿途秀麗的茶山景致啟動的能量來抗衡烈日當空下爬坡的體力消耗!

由九芎坑1號指標續行約6分鐘後,遇右側邊坡設有一面已模糊的獅公髻尾山標示牌,仔細觀察山坡地的路徑雜草叢生,從相關資料的蒐集顯示這裡曾是傳統的舊步道,但或許是往來的登山客少,步道路線看來已荒煙蔓草,除非專業登山隊伍踏查規劃行經此山徑,清除路徑障礙物,否則這一段雖是捷徑但要銜接獅公髻尾山登山口的舊路線,看起來並不適合一般遊客行經往來。隊伍因此再也沒有懸念的沿著產業道路一路的向上爬行,雖然傳統山徑柔軟、有挑戰性,但隱藏的不確定與不安全性,則是必要的路線排除。

行經已模糊的獅公髻尾山標示牌續行不遠,道路左側遇指標,指標顯示左轉距慈瑤宮600m,距南山寺700m,距獅公髻尾山步道則還有1200m之遙,看來我們還需要再經過一番折騰才能到達登山口呀!循產業道路越往上走,爬坡度越來越大,每逢一個大彎道便讓人走得氣喘吁吁的,沿途的樹蔭遮擋不了熱烘烘的陽光,所以只能走走停停,大家只能各憑本事與耐力,慢慢地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從南山寺出發,約莫30分鐘的腳程中,沿途看到種植了不少楓樹,看來天涼好個秋的時刻,除了考慮來深山中賞玩茶園風光、欣賞雲層變幻外,還可以有機會賞楓。

隊伍續行於漁光里南山寺背倚的這一座往獅公髻尾山登山口的美麗茶山,雖然地勢空曠毫無遮蔭,但海拔已上升來到7、800m的高度,山風一陣一陣拂面,倒不似前幾次活動於低海拔郊山時的悶熱難耐,只是一路上持續地行走爬坡道,與平日爬階梯、走土徑、攀上爬下的慣性不同,所以心肺功能較弱就變得呼吸受阻而較費勁,所以此行走走停停在所難免,慢慢來調整呼吸還是跟得上節奏的!由於獅公髻尾山是石碇山群的最高峰,也是基隆河、新店溪、北勢溪的源起,置身於較高的海拔位置,眼前的河谷地貌越來越清晰、漂亮,一路上的景觀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了!

循著蜿蜒的產業道路繼續上行,彎道右側處的小徑有藍天隊的指牌釘在雜木林的樹幹上,這條小徑是通往南山寺的舊步道,看來是稍早我們行經模糊的獅公髻尾山標示牌處所銜接過來的路線,上來這裡後銜接上了產業道路,接下來舊步道要在哪裡銜接,四周看來都是羅列整齊的茶園,由於此行長腳隊規劃走安全的路線,所以不再費心找小徑了。繞過茶園區後,行經產業道路的竹林區,從路旁停的車輛看來,筍農一早便進到了竹叢中尋找筍蹤。過了竹林區,前面又是一個上升坡道,道路轉彎的盡頭處似乎是道路的制高點,果然轉個大彎後,視野變得更開闊了!

此時此刻,竟然路旁迎面來了好幾株展現楓彩的楓樹,山區溫差大,少數楓樹已率先展了紅顏,當然特別吸引眾人的目光與讚嘆。這時候,領隊終於喊了暫歇,距南山寺出發,約莫走了45分鐘,短短的3刻鐘,走得熱、走得累,是需要好好休息了!隨意地便在產業道路旁或坐或站地歇腳了,站在這裡佔了地勢之利,可以看到山谷間大舌湖隱約的身影。經過5分鐘的休息,消退了不少身上的暑氣,於是隊伍再度起身出發了。續行不遠,再次走進茶園區,道路左右兩旁皆是羅列得整整齊齊、綠油油的茶樹,壯觀極了!

從Google地圖中尋找這裡的方位,查到的是一條未命名的產業道路,不過茶山區域卻有個極特殊的名字叫「南山寺飛碟茶園」,從字面的意境中,不難想像從高空中俯瞰這片層層分明、迴旋盤轉的翠綠茶田所展現的明媚風光,這裡一點也不似石碇八卦茶園或永安茶園車水馬龍的擁擠,僅有寧謐與安詳,在藍天白雲映襯下,以心曠神怡來形容此刻的心情也不為過。一行人沿著產業道路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地走到了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岔路的指標處,隊伍左轉進入產業道路出現的一條鋪著水泥大卵石、長約200m左右的走道,而走道的盡頭就是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的小型停車場了。

隊伍於水泥卵石走道入口處拍了團照,隨即朝著登山步道口方向續行,長長的綠色廊道,雖然沒有奼紫嫣紅盛開的花朵,但是在綠草叢中的單色蝴蝶草和開著小白花的咸豐草,看起來格外舒服。走到了水泥卵石走道的盡頭處,有一間牛碉化身的涼棚供給遊客小歇一下,涼棚旁便是今天最重要的主角,也就是我們終於到了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的登山口,登山口左有一面獅公髻尾山解說牌,右有一面登山步道導覽圖,登山口前的一片草地,看起來可以停1、20幾輛車沒有問題,下次自己來,直接開車來到這個停車場停車,只需走300m的登山步道就可輕鬆登頂了!

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以仿枕木、土階、鋪碎石的建築工法修建,行進之間偶爾會聽見回應步履的窸窸窣窣的節奏,步道一路緩緩往上延伸,僅300公尺長的步道每百公尺設一只里程樁,路線雖然沒有什麼難度,但從南山寺一路走了上來,早已熱得又累又喘,此刻再度拾級往上,腳步依然沉得很,落在隊伍後面的我們互相加油打氣,堅持最後一哩路,即使走走停停、停停歇歇,仍舊一路向前行!接近里程樁200公尺的地方,左側山坡有小徑可經舊步道往南山寺或大粗坑關護所、石硿大崙等地,但雜草掩徑,路口雖有登山布條,但選擇走傳統的山徑,建議還是跟著團隊較恰當。

里程樁200公尺處有座椅可歇憩,於是停了腳步緩緩氣、喝口水,此處的展望頗佳,可以看見層次分明的山巒與山谷間的大舌湖,可惜一旁沒有綠蔭可遮陽,幸好海拔高度夠了,風一陣陣的吹起,還是相當舒服。休息了一會兒,循階續行,步階上的草長高了,步道彷彿鋪了草地似的一路綿延往山頂的最高處,最高處設有涼亭可以賞景、休憩。一行人步伐雖緩慢,但最後還是堅持在大熱天裡從南山寺走抵山上的最高處,獅公髻尾山(H840m),涼亭前的草地上有二顆基石,分別是No.1041二等三角點及No.675三等三角點,涼亭的另一側則有「傑士嶺」碑。

獅公髻尾山有獅公過尾山、司公髻尾山、火燒寮山、大旗尾山和傑士嶺等數個別稱,山名眾說紛紜,或說是因為山的形態貌似道士(台語音師公)的髮髻尾;二說因為早期坪林無道士,必須翻山越嶺到平溪拜師學藝,故名之;第三則是因為南山寺(仙公廟)背倚的山形像一面大旗幟,因此有了大旗尾山之名;至於傑士嶺之名則是因為有許多青年學子登上這座形勢雄偉的山頭,是比較近代的命名了。無論其名稱為何,登頂時的360度無敵展望,淡水河、台北101大樓、土庫尖、松山、南港、小粗坑、楣子寮尖、柑腳坑、大舌湖、粗石斛、虎寮溪等等,皆在視野間流轉。

長腳隊從南山寺一路的走走停停、且走且歇,來到山頂共耗費大約75分鐘,一場看似輕鬆的路線安排,大熱天裡步行產業道路倍感吃力,在涼亭歇了一刻鐘,隊伍準備下山了,涼亭旁另一頭往伏獅山1720m的山徑雖然很誘人,但如果一頭栽進去,恐怕不是一時半刻便能回得了家的,這時要量力為之,不能逞強了。今天已走不少路,也爬了山,茶園的風光也賞了,經過一段漂亮的景觀步道來到山頂登高望遠,美麗的視野、層次分明的山稜及遼闊的展望,讓疲累的身體又慢慢活躍了起來!團拍後便收拾背包起身下山了,下山的路沒變,還是按照上山來的一路精彩畫面再來一次倒帶的精彩重播囉!

長腳登山隊今天安排於有百年歷史的坪林南⼭寺仙公廟集合

南山寺俗稱仙公廟,於清光緒28年(西元1902年)建寺

瀏覽了廟前的坪林旅遊路線導覽圖

南山寺前獅公髻尾山步道的指標

北43柴東產業道路往來坪林與平溪之間

由南山寺前進獅公髻尾山登山口的路線由此開始

南山寺前可俯瞰大舌湖及山坡間的梯田景色

漁光里山區茶園的秀麗風光

由南山寺出發

依南山寺前獅公髻尾山步道的指標前進登山口

行走前先拜一下神明

由南山寺出發,循北43柴東產業道路往平溪方向行進

道路緩緩往上爬升

由南山寺出發,抵達登山口之前必須健行一段約2公里的產業道路

冗長的爬坡道足以滿足今天的活動量了

約由南山寺出發,約7分鐘的腳程來到岔路口

循北43柴東產業道路往平溪方向,約7分鐘的腳程,遇左側岔路,開始轉換路線囉

邊坡有南山寺登山步道指標

岔路口有漁光里九芎坑1號指標

岔路即今天安排前進獅公髻尾山的產業道路

隊伍循左岔的產業道路往上續行

路旁的植物似獼猴桃的樣子

行走於人車往來極少的產業道路上

由九芎坑1號指標續行約6分鐘後,遇右側邊坡設有一面已模糊的獅公髻尾山標示牌,步道路線看來已荒煙蔓草

時序雖已來到了九月份,但一早的太陽高掛在半空中,行走於產業道路艷陽高照,非常曝曬

道路左側遇指標

指標顯示左轉距慈瑤宮600m

距南山寺700m,距獅公髻尾山步道則還有1200m之遙

今天安排的行程看似輕鬆,卻也是一趟體能的考驗!

看來我們還需要再經過一番折騰才能到達登山口呀

循產業道路越往上走

爬坡度越來越大

沿途看到種植了不少楓樹

沿途的樹蔭遮擋不了熱烘烘的陽光

走走停停,各憑本事與耐力了

每逢一個大彎道便讓人走得氣喘吁吁的

視野開闊處

展望大舌湖

慢慢地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今天一路上真的得仰賴沿途秀麗的茶山景致啟動的能量來抗衡烈日當空下爬坡的體力消耗

續行於南山寺背倚的這一座往獅公髻尾山登山口的美麗茶山

四周看來都是羅列整齊的茶園

海拔已上升來到7、800m的高度,山風一陣一陣拂面,倒不似前幾次活動於低海拔郊山時的悶熱難耐

隊友已經走到了彎道的另一頭了

鏡頭拉近

持續地行走爬坡道,與平日爬階梯、走土徑、攀上爬下的慣性不同

心肺功能較弱就變得呼吸受阻而較費勁,所以此行走走停停在所難免,慢慢來調整呼吸還是跟得上節奏的

雖然累,但還是要來一張美拍

彎道右側處的小徑有藍天隊的指示牌釘在雜木林的樹幹上

這條小徑是通往南山寺的舊步道,是稍早我們行經模糊的獅公髻尾山標示牌處所銜接過來的路線

藍天隊的指示牌

此行長腳隊規劃走安全的路線,所以不費心找小徑了

我們是快樂的長腳登山隊...

綠油油茶園

茶園成排的茶樹

續行

繞過茶園區

往獅公髻尾山登山口繼續前進

從彎角鏡看長腳隊伍

逆光中的枯樹

繞過茶園區後,行經產業道路的竹林區,從路旁停的車輛看來,筍農一早便進到了竹叢中尋找筍蹤

一路上人車少,很寧靜

走在產業道路上,沿途欣賞附近的茶園風光

野薑花

茶花

茶花籽

給茶花樹來個特寫鏡頭

山區人車往來少,空氣清新,是一條走起來很舒服的路線

一路上結伴同行,快樂的不得了

邊走邊玩自拍了

前面又是一個上升坡道

上了坡道,道路轉彎的盡頭處似乎是道路的制高點

果然轉個大彎後,視野變得更開闊了!

此時此刻,竟然路旁迎面來了好幾株展現楓彩的楓樹

山區溫差大,少數楓樹已率先展了紅顏

展顏的楓樹當然特別吸引目光與讚嘆

這時候,領隊終於喊了暫歇

距南山寺出發,約莫走了45分鐘

這是一組實力派的佼佼者

走得熱、走得累,是需要好好休息了

隨意地便在產業道路旁或坐或站地歇腳了

一路上沒有較寬闊的地方可歇歇腳,只能在馬路邊上就地休息了

站在這裡佔了地勢之利,可以看到山谷間大舌湖隱約的身影

經過5分鐘的休息,消退了不少身上的暑氣,於是隊伍再度起身出發了

續行

續行不遠,再次走進茶園區

道路左右兩旁皆是羅列得整整齊齊、綠油油的茶樹,壯觀極了!

從Google地圖中尋找這裡的方位,查到的是一條未命名的產業道路

不過茶山區域卻有個極特殊的名字叫「南山寺飛碟茶園」

「南山寺飛碟茶園」,從字面的意境中,不難想像從高空中俯瞰這片層層分明、迴旋盤轉的翠綠茶田所展現的明媚風光

這裡一點也不似石碇八卦茶園或永安茶園車水馬龍的擁擠,僅有寧謐與安詳

在藍天白雲映襯下,一路上欣賞茶樹,真的心曠神怡

一行人沿著產業道路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地走到了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的岔路指標處

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的岔路指標處

隊伍左轉進入產業道路出現的一條鋪著水泥大卵石的走道

等候還走在後頭的隊友

隊伍陸續走到步道的岔路指標處

團照

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的岔路指標

鋪著水泥大卵石、長約200m左右的走道

走道的盡頭就是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的小型停車場

朝著登山步道口方向續行

長長的綠色廊道

野菰,高15-30公分,花萼肉質呈佛焰包狀,花冠則成管狀,與花梗相互垂直,形狀如同煙斗,因此又被稱為「番仔煙斗」,極容易辨識。也稱為「金鎖匙」、「茶匙草」、「芋菰草」。花期在8-10月之間。

野菰,沒有綠葉的奇特植物,也因此無法靠自己行光合作用來獲得養分,為了維生,寄生於其他的植物,因此,有人稱其為「植物中的吸血鬼」

單色蝴蝶草

開著小白花的咸豐草

走在水泥卵石走道上

一路走到水泥卵石走道的盡頭處

大菁礐解說牌

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的小型停車場

走道的盡頭處,有一間牛碉化身的涼棚供給遊客小歇一下

牛碉化身的涼棚

小歇一下

涼棚旁便是今天最重要的主角,也就是我們終於到了獅公髻尾山登山步道的登山口

登山口左有一面獅公髻尾山解說牌

獅公髻尾山解說牌

登山口右有一面登山步道導覽圖

看看解說牌

步道以仿枕木、土階、鋪碎石的建築工法修建

步道行進之間偶爾會聽見回應步履的窸窸窣窣的節奏

步道一路緩緩往上延伸

嗨!打個招呼

步道僅300公尺長

步道每百公尺設一只里程樁

路線雖然沒有什麼難度,但從南山寺一路走了上來,早已熱得又累又喘

加油打氣,堅持最後一哩路

一路向前行

拾級往上,腳步依然沉得很

步階上的草長高了

步道的小確幸,發現一株奇特的植物

來到接近里程樁200公尺的地方

左側山坡有小徑指標

小徑可經舊步道往南山寺或大粗坑關護所、石硿大崙等地

雜草掩徑,路口雖有登山布條,但選擇走傳統的山徑,建議還是跟著團隊較恰當

里程樁200公尺處有座椅可歇憩

200公尺里程樁

停了腳步緩緩氣、喝口水

200公尺里程樁這裡有椅子,可以歇腳休息,另外展望頗佳,可以看風景

一旁沒有綠蔭可遮陽,幸好海拔高度夠了,風一陣陣的吹起,還是相當舒服

層次分明的山巒

山谷間的大舌湖

開闊的展望

休息一會兒

循階續行

路線其實好走,沒有難度,只是大家都走累了

步道彷彿鋪了草地似的一路綿延往山頂的最高處

看見最高處的涼亭了

步伐雖緩慢,但最後還是堅持在大熱天裡從南山寺走抵山上的最高處了

抵達獅公髻尾山

獅公髻尾山(H840m),涼亭前的草地上有二顆基石

No.675三等三角點基石

No.675三等三角點基石

草地上同時存在的二顆基石

No.1041二等三角點基石

No.1041二等三角點基石

涼亭旁有地理方位的圖像解說牌,前方擁有小粗坑、楣子寮尖、柑腳坑、大舌湖、粗石斛、虎寮溪等視野

展望小粗坑、楣子寮尖、柑腳坑、大舌湖、粗石斛、虎寮溪等處(1)

展望小粗坑、楣子寮尖、柑腳坑、大舌湖、粗石斛、虎寮溪等處(2)

展望小粗坑、楣子寮尖、柑腳坑、大舌湖、粗石斛、虎寮溪等處(3)

展望小粗坑、楣子寮尖、柑腳坑、大舌湖、粗石斛、虎寮溪等處(4)

另一方向可展望淡水河、台北101大樓、土庫尖、松山、南港等地

展望淡水河、台北101大樓、土庫尖、松山、南港等地

忙著拍照、忙著賞景

互拍中...

樹叢的另一頭是往伏獅山的山徑,約距1720m

伏獅山1720m

360度無敵展望

往伏獅山1720m的山徑雖然很誘人,但如果一頭栽進去,恐怕不是一時半刻便能回得了家的

360度無敵展望

「傑士嶺」留影

「傑士嶺」留影

涼亭歇息一會兒

層巒疊嶂的山稜,美極了

展望大舌湖

木造觀景涼亭

登頂後各自活動一下筋骨

360度無敵展望,山川麗景皆在視野間流轉

傑士嶺之名則是因為有許多青年學子登上這座形勢雄偉的山頭,是比較近代的命名

涼亭中歇歇...

聊天納涼的時光

團拍

團拍

遠眺小粗坑、楣子寮尖、柑腳坑

北勢溪河曲地形明顯,山稜盡頭突出於溪邊就像大舌頭,故稱「大舌湖」

不見盡頭的山巒

「傑士嶺」碑的另一面書寫著「快樂健康溫馨理財」

有體力的山友,登頂後會循樹叢後方的山徑連走伏獅山和九芎坑山

行程安排至獅公髻尾山最高點即原路折返,伏獅山或九芎坑山路線得擇日再來探了

三角點距登山口僅300公尺,是一條很親民的登山步道

獅公髻尾山有獅公過尾山、司公髻尾山、火燒寮山、大旗尾山和傑士嶺多個名稱

山上很舒服,溫度涼快

涼亭中擺了一個鐵籠,是一位尋找愛犬的人放置的

看著狗籠,可以體會到狗主人的焦急

涼亭歇了一刻鐘,隊伍準備下山了

下山的路沒變,按照上山來的路回頭再走一遍

回拍三角點觀景亭

下山了...

太陽大,包得都看不出來是哪一位美女了

回到步道200公尺里程樁

回程腳步輕快多了

下山記得要綁護膝!

回到登山口,碰到親子同行的一家人

登山時透過登山步道導覽圖可瞭解周邊路線

回拍登山口

回到水泥大卵石走道

哇!「南山寺飛碟茶園」看得可明顯了

漂亮的茶園景光...

地上的野生蕈菇

裂葉秋海棠

藿香薊

從水泥卵石走道走往茶樹區拍照

山間的路旁咸豐草隨處可尋

步出水泥卵石走道,回到產業道路

續行產業道路下山

再次與茶園融為一體了...

無論是走路或開車行經此區域,倍感恣意舒暢

為了取一張美麗的照片,走進了翠綠的茶田

山區車少,馬路彷彿是行人專用道

哇!登山順遛狗

雖然往來車子少,可是走在產業道路上還是要留意一下彎角鏡

下山果真看見採筍中的筍農

哇!豐收喔!

茶花與茶園

羅列得整整齊齊的茶樹

下山時,大家走得一路上的距離拉得很遠了...

整片茶園剛好處於大髮夾彎之中

稍早上山時經過的舊步道小徑出入口

月桃

烏蘝莓又名虎葛

烏蘝莓,中藥,清熱解毒、活血散淤

野生芭蕉

順彎道左轉下行,直走仍是一大片的茶園

咸豐草的生命力旺盛

車道看起來像綠色隧道般得舒服

回到慈瑤宮岔路口

太陽高掛,行走於產業道路非常的曝曬

已經回到了在邊坡有一面模糊的獅公髻尾山標示牌舊步道這裡了

一路快樂同行...

回到43柴東產業道路岔路口

回拍,下山進行中...

往南山寺續行

水麻

假連翹(金露花)

假連翹(金露花)

柚子

繡球莢蒾(木繡球)

下山沿途輕鬆有勁,留意到了路旁生動多樣貌的植物

回程,終點快到了

轉個彎就到了南山寺了...

路旁的瓠瓜藤長得真好

毛茸茸的幼瓠瓜

苦瓜也長了不少

瓜藤茂密想必會豐收

山牽牛

韭蓮花

韭蓮因葉似韭菜而得名

接近南山寺了

回程的快樂與美麗,彷彿是今天所有精彩畫面倒帶重播

回到南山寺,結束今天美麗的行腳

寺前美麗的睡蓮

睡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