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草嶺古道 20210314

睽違近五年,長腳登山隊再度造訪東北角最受歡迎的登山步道,也是最具歷史人文代表性的淡蘭古道的其中一段 - 草嶺古道。這一次的行程計劃由古道貢寮端入口的遠望坑親水公園停車場集合出發,循草嶺古道步行至埡口即止,此行不再安排越嶺至宜蘭大里天公廟,若行至埡口仍有餘力,則考慮加碼行走桃源谷步道的其中一小段,之後再折返埡口,循原路返回遠望坑親水公園。

草嶺古道係由新北貢寮區的遠望坑,越過屬雪山脈系的草嶺山後抵達宜蘭頭城鎮的大里,全長約8.5公里,屬淡蘭古道的其中一個段落,步道通過新北市及宜蘭縣之間的分界山 - 草嶺山,故以草嶺古道名之。古道上除有同治6年(1867年)鎮使劉明燈出巡噶瑪蘭時留下的「虎字碑」與「雄鎮蠻煙摩碣」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外,另有跌死馬橋、仙跡岩、埡口百年土地公廟、客棧遺址及護管所等珍貴的史跡。

長腳隊於遠望坑親水公園停車場整隊後,即循草嶺古道指標走向古道的登山口。一行人通過已重建過的跌死馬橋後,接著便循緊臨遠望坑溪的產業道路來到草嶺古道的登山口,古道入口區設置有草嶺古道的緣起、路線圖及注意事項等等,周邊老樹綠蔭蓊鬱、遠望坑溪緩緩地流淌於溪石之間,草嶺古道的一開始即沿著遠望坑溪上溯,綠蔭與溪流一路相伴,行走古道的大半路程能享受清溪相伴的清涼舒暢。

古道以砌石鋪陳,步道緩緩上升,原本緊臨溪畔的古道隨著石階一級級的上升而漸遠,不過一路上還是有小徑可以下切至溪畔。循著石階、走在綠意盎然的樹林下,不時傳來遠望坑溪淙淙的溪流聲,開闊處有著一畦一畦的農田作物,沿途生動活潑的景致,讓行走古道的腳步更顯輕鬆恣意。古道沿途的景點、古蹟、生態等等,在自導式的解說牌引導下,讓民眾自然而然的貼近著草嶺古道。

循著先人的足跡,隊伍行走在淡蘭古道這一段最具歷史與人文意義的古道上,由於出發的時間早,此刻來熱門的草嶺古道的遊客尚未湧進,所以難得有了機會可以邊走邊感受古道上寧謐幽靜的氛圍。一行人緩步來到山腰間經常彌漫濃霧的「雄鎮蠻煙摩碣」前,清朝鎮使劉明燈為鎮壓山魔而於巨石上刻勒「雄鎮蠻煙」,已列國家三級古蹟。「雄鎮蠻煙摩碣」團拍後,隊伍繼續往古道的埡口方向前進。

續行來古道上的休憩區,這裡有涼亭、洗手間,也一樣有草嶺古道的緣由、路線圖及注意事項等等,稍事休息後,隊伍便起步循古道續行。向前一步步的推升,古道沿途的林相由原本綠蔭蓊鬱的樹林,開始轉為芒草夾道及植被植物的山坡地,隨著地形的改變,風勢逐漸轉強,逐漸接近埡口,也越來越接近東北角的迎風面,地勢的改變,使得草嶺古道上的氣候與氣溫都跟著起了變化。

隊伍續行來到以草書書勒的國家三級古蹟「虎」字碑前,原本挺立在古道一旁的巨石,因清朝鎮使劉明燈遇風暴阻其前進,遂取易經「風從虎」之意、以芒花為筆,就地於巨石上題下「虎」字及落款「同治六年冬,臺鎮使者劉明燈書」以求鎮風並維行旅安全,如今我們透過行走古道,體驗歷史遺跡,並一窺先民過去在淡蘭古道的開發史上的篳路藍縷的拓荒精神。

一行人於「虎字碑」完成團拍後,繼續朝距「虎字碑」僅130公尺的草嶺古道埡口的方向邁進,埡口係指位於兩山的交會點所自然形成的凹地,亦即一般所稱的鞍部。埡口位處草嶺古道與桃源谷步道交會處,有一寬闊的觀景平台,平台一隅有一座以石塊疊砌的小小百年福德祠,仍保留著古樸的原貌,現已加蓋廟亭保護其外觀。埡口處於草嶺古道的最高點,翻過草嶺山後續行,接著會經過客棧遺址、護管所,最後抵宜蘭端的終點 - 大里天公廟。

佇足埡口的觀景平台上遠眺,藍天白雲下可盡覽太平洋、龜山島及宜蘭頭城的大里聚落的美好景致,不過今天霧霾太嚴重了,龜山島只是若隱若現,海上的風情看得不夠透徹清晰。往來埡口除了草嶺古道外,在埡口的另一側,則還有一道往桃源谷的稜線步道。桃源谷步道草嶺線自埡口起,沿著雪山山脈的稜線,越過草嶺山、灣坑頭山等山頭後,循稜抵桃源谷大草原,長約4.5公里,步道所經的稜線,係新北市與宜蘭縣之間的天然分界線。

由於桃源谷步道草嶺線通過小百岳灣坑頭山的三角點,故桃源谷步道草嶺線又稱之灣坑頭山步道。長腳隊接下來的行腳不再越嶺續行前往大里,不過看看回程時間尚早,於是決定轉個方向,循桃源谷步道的路徑走一小段落後始返埡口,再循原路踏上歸途。桃源谷步道草嶺線起點旁的小丘上設有觀景亭,視野展望佳,由觀景亭俯瞰埡口周邊的山稜及稍早通過的古道路徑,連綿起伏的美麗山稜與山谷相互交錯的景致,是視覺上的一大饗宴。

循沿稜而鋪陳的步階一步步上行,由於桃源谷大草原有不少牛隻,因此步道沿途有幾個地方都刻意設置了防牛柵欄,避免牛隻出現在遊客活動密集的區域。一行人循著稜線緩緩上行,高度越往上升,視野越開闊,綿延不斷的稜線的左側,有太平洋、龜山島、海岸線漁港聚落的海景可以欣賞,右側則是綿綿起伏、層巒堆疊的翠綠稜谷,美麗的景色一幅又一幅,四面八方的開闊景致令人心曠神怡!

一行人來到稜線上的第二座涼亭,在欣賞稜線雙側的明媚風光的同時,隊伍決定止下繼續往前的腳步,打算要回頭走向歸途了!長腳隊今天在草嶺古道的行腳不僅僅是一趟人文歷史的懷舊體驗,也是一段貼近青山綠水的輕旅行,一趟有歷史、古蹟、青山、溪流、藍天、大海,及彷彿走不盡的步道的美妙旅程,在草嶺古道的沿途中一點一滴的慢慢滲入每個人的心頭,下山的途中,大口的吸了一口充滿了泥土、青草、綠葉的自然芳香氣息時,真的忍不住要為「草嶺古道」按一個「讚」呀!

長腳隊於遠望坑親水公園停車場整隊出發

通過已重建過的跌死馬橋

循草嶺古道指標走向古道的登山口

循緊臨遠望坑溪的產業道路走向草嶺古道登山口

這一次的行程計劃由古道貢寮端入口的遠望坑親水公園停車場集合出發,循草嶺古道步行至埡口即止,若行至埡口仍有餘力,則可加碼行走桃源谷步道的其中一小段,之後再折返埡口,循原路返回遠望坑親水公園

沿途設置草嶺古道路線圖

遠望坑親水公園停車場至古道登山口是一段平緩的產業道路

古道沿途設置方向指標引導前進

來到草嶺古道登山口了

指標上標示往虎字碑或埡口,皆為同一路徑

走了一段產業道路熱身後,抵古道登山口紛紛卸下身上的厚衣了

望坑溪緩緩地流淌於溪石之間

古道入口區周邊老樹綠蔭蓊鬱

草嶺古道路線圖記載詳細

古道入口區設置有草嶺古道的緣起、路線圖及注意事項等等

古道的緣起、路線圖

草嶺古道的緣起

里程及路線

生態解說

草嶺古道的一開始即沿著遠望坑溪上溯

蓊鬱的老樹

綠蔭與溪流一路相伴

古道以砌石鋪陳,步道緩緩上升

行走古道的大半路程能享受清溪相伴的清涼舒暢

遠望坑溪水潺潺

沿途詳細的植物生態解說

循著石階、走在綠意盎然的樹林下

循著石階一級級的往上爬升

中途小歇

草嶺古道的路線圖沿途設置

來到路線圖所標示的仙跡岩位置

繼續前行

沿途自導式步道,簡單清楚,不易迷路

親民的草嶺古道路線導引清楚

石階步道緩緩往上

草嶺古道的自然山徑是登山客的另一選擇路徑

草嶺古道陸軍路(自然山徑)

來到國家三級古蹟「雄鎮蠻煙摩碣」了

清朝鎮使劉明燈為鎮壓山魔而於巨石上刻勒「雄鎮蠻煙」

「雄鎮蠻煙摩碣」為國家三級古蹟

國家三級古蹟「雄鎮蠻煙摩碣」前團拍

團拍後,隊伍繼續往古道的埡口方向前進

盎然古意的步道上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古道續行

纏勒現象的蓊鬱老樹

纏勒現象解說牌

古道鋪面整齊易行

續行

古道隨著步階的上升而漸遠遠望坑溪,不過一路上還是有小徑可以下切至溪畔

隨著自導式路線的引導,一步步走向埡口

沿途生態解說詳盡

通過石板橋

續行來古道上的休憩區

路旁廢棄的牆垣

休憩區涼亭、洗手間

在休憩區一樣有草嶺古道的緣由、路線圖及注意事項等等

木棧休憩區人潮尚未湧進

稍事休息

休息後,隊伍便起步循古道續行

來到「虎」字碑一旁的公告前

「虎」字碑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以求鎮風並維行旅安全而以草書書勒的國家三級古蹟

透過行走古道,體驗歷史遺跡,一窺先民過去在淡蘭古道的開發史上的篳路藍縷的拓荒精神

「虎」字碑原是挺立在古道一旁的巨石,因清朝鎮使劉明燈遇風暴阻其前進,遂取易經「風從虎」之意、以芒花為筆,就地於巨石上題下「虎」字及落款「同治六年冬,臺鎮使者劉明燈書」

「虎」字碑解說牌

「虎」字碑前團拍

透過自導式路線的引導,明白下一站就是埡口了

向前一步步的推升,古道沿途的林相由原本綠蔭蓊鬱的樹林,開始轉為芒草夾道及植被植物的山坡地

隨著地形的改變,風勢逐漸轉強,逐漸接近埡口,也越來越接近東北角的迎風面,地勢的改變,使得草嶺古道上的氣候與氣溫都跟著起了變化

埡口位處草嶺古道與桃源谷步道交會處

埡口處於草嶺古道的最高點,翻過草嶺山後續行,接著會經過客棧遺址、護管所,最後抵宜蘭端的終點 - 大里天公廟

埡口上有一寬闊的觀景平台,平台一隅有一座以石塊疊砌的小小百年福德祠

埡口上的路線圖及登山步道簡介

埡口係指位於兩山的交會點所自然形成的凹地,亦即一般所稱的鞍部

草嶺古道緣由

里程及路線

往桃源谷指標

百年福德祠現已加蓋廟亭保護其外觀

福百年德祠仍保留著古樸的原貌

佇足埡口的觀景平台上遠眺,藍天白雲下可盡覽太平洋、龜山島及宜蘭頭城的大里聚落的美好景致

俯瞰宜蘭頭城的大里聚落

新北市與宜蘭縣界碑

長腳隊接下來的行腳不再越嶺續行前往大里

回程時間尚早,於是決定轉個方向,循桃源谷步道的路徑走一小段落後始返埡口,再循原路踏上歸途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起點旁的小丘上設有觀景亭

桃源谷步道草嶺線自埡口起,沿著雪山山脈的稜線,越過草嶺山、灣坑頭山等山頭後,循稜抵桃源谷大草原,長約4.5公里

何以名草嶺

循桃源谷步道的路徑上行

由觀景亭俯瞰埡口周邊的山稜及稍早通過的古道路徑,連綿起伏的美麗山稜與山谷相互交錯的景致,是視覺上的一大饗宴

美麗的山谷地貌

循沿稜而鋪陳的步階一步步上行

留意一下埡口周邊路線導覽圖

視野開闊

回拍觀景亭

由於桃源谷大草原有不少牛隻,因此步道沿途有幾個地方都刻意設置了防牛柵欄,避免牛隻出現在遊客活動密集的區域

杜鵑花開了

遠遠的山崖上有著一簇簇盛開的紅色杜鵑花

循著稜線緩緩上行

沿著步階一步步上行

高度越往上升,視野越開闊

綿延不斷的稜線的左側,有太平洋、龜山島、海岸線漁港聚落的海景可以欣賞

右側則是綿綿起伏、層巒堆疊的翠綠稜谷

來到稜線上的第二座涼亭

涼亭上遠眺

俯瞰山區蜿蜒的道路

龜山島只是若隱若現

沿著稜線續行可至桃源谷大草原,桃源谷步道草嶺線通過小百岳灣坑頭山的三角點,故桃源谷步道草嶺線又稱之灣坑頭山步道

在欣賞稜線雙側的明媚風光的同時,隊伍決定止下繼續往前的腳步,打算要回頭走向歸途了

回程

循稜下行

霧霾太嚴重了,海岸線及海上風情看得不夠透徹清晰

俯瞰埡口方向

再次通過擋牛木柵

回到埡口廣場,直接循著草嶺古道下山囉

今天在草嶺古道的行腳不僅僅是一趟人文歷史的懷舊體驗,也是一段貼近青山綠水的輕旅行

一趟有歷史、古蹟、青山、溪流、藍天、大海,及彷彿走不盡的步道的美妙旅程

人文歷史的懷舊體驗,在草嶺古道的沿途中一點一滴的慢慢滲入每個人的心頭

下山的途中,大口的吸了一口充滿了泥土、青草、綠葉的自然芳香氣息

一定要為「草嶺古道」的行腳按一個「讚」

返回遠望坑停車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