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獵狸尖登山步道.大格門古道連走 20210926

長腳登山隊這個週日以石碇與深坑交界處的獵狸尖登山步道作為行程主軸,回程經由大格門古道下山,此行避開由深坑106乙線公路上山欣賞茶園風光的輕鬆路線,刻意安排自石碇北47-1公路5K與七分尾產業道路交岔口的獵狸尖步道登山口起登,選擇經此路線上山,必須行經一大段拉繩陡上的原始山徑,雖然是一趟體力考驗的路線,不過沿途的林相原始優美、自然的生態、林立的杉木,步道於最高點觀景平台坐擁幾近全視野景觀,盡覽了坪林、深坑倆地層巒疊嶂的景致,是一趟賞心悅目的旅程。

今年三月下旬長腳隊的石碇四分子古道的行程中,以石碇北47-1公路5K的獵狸尖步道登山口作為行進路線的折返點,當時便將同屬淡蘭山徑之一的獵狸尖步道納為未來規劃行程的口袋名單,隊伍此行實踐獵狸尖步道的登山計劃,回程中途轉換路線,行走位於烏塗窟與水底寮之間的大格門古道。由於公路的開發,使得石碇山區對外的交通便利許多,不過山與山、聚落與聚落之間仍保留有眾多先民於石碇與坪林之間往來的清晰山徑,這些山徑在尋回淡蘭古道系列活動中,被陸續整理為平易近人的步道,漸為民眾假日休閒健行活動的最愛。

獵狸尖步道屬淡蘭古道南路的其中一段路徑,較多的遊客都選擇經由坪林端的登山口登上獵狸尖山頂,長腳隊此行則選擇由步道林相及路況較原始的石碇端登山口上山,一開始看到登山口的方向指標木樁上綴有白色雙扇蕨的淡蘭古道專屬logo時,以為獵狸尖步道與過去接觸過的淡蘭路徑一樣是施作完善就地取材的手作步道,而通常被整理過的淡蘭山徑的路況都不難行走,不過這趟獵狸尖步道的行程卻是顛覆了這樣的經驗,長腳隊一行30餘人就在以為「輕鬆好走」的心態下,於登山口集合整隊,依序走進了綠樹蓊鬱的原始山徑,展開一次意想外的旅程。

獵狸尖步道全程約3600公尺,距觀景平台約1240公尺,隊伍計劃走至觀景平台即折返。一行人陸續走入林間,通過入口區鋪排整齊的石階後繼續上行,越往上走,步道的蕨類植物生長茂密,而石階則覆上了厚厚一層青苔,小心翼翼地行過潮濕的石階,上行不遠,右側邊坡出現一塊被整理過的墾地,種著一畦綠油油的青蔬,墾地的出入相當不便,挺佩服來來回回墾地種田的農家。快速通過墾區,續循步道上行,沿途杉木林高聳矗立,林相相當優美。土徑與石階相互交錯,時而陡升拉繩的土徑、時而連連的陡階,一路往上挺升。

時而緩坡、時而石階,一坡又一坡的上升,坡雖陡但不難過關,循著原始的泥徑一路往上爬行,一個大陡坡上來後右轉,來到距登山口已615公尺的岔路處,岔路左轉續行可達相距626公尺外的獵狸尖觀景台,岔路直行方向有一小山徑,小徑未設置官方指標,但樹幹上有一面藍天隊的方向指標,標誌上顯示小徑可通往大格門、粗坑崙,計劃回程由獵狸尖觀景台返回至此岔路時,將循此小徑銜接大格門古道。此岔路處是獵狸尖與大格門山之間的一處鞍部,長腳隊於是在此鞍部小歇,稍後將繼續進行前往獵狸尖觀景平台的後半段路程。

小歇片刻,隊友陸續抵達岔路口後便起步循獵狸尖觀景台的方向續行。行進間,山徑路跡明顯,沿途樹木蓊鬱,由於山區潮濕,行走舉步之間,刷過長在樹下底層茂密的蕨類植物,褲管下半截皆沾濕,此行安排由石碇端登獵狸尖的路線,穿著雨鞋進行相對安全,尤其稍後面臨的長陡坡,不禁感慨未穿雨鞋活動的失算。一行人循徑進行,步道一開始上下落差小,走來還算是輕鬆,不過在通過腰繞接步道上山及循稜陡上獵狸尖的標示地點後,眼前傳統的原始山徑開始輔助起繩索,一路往上挺升,一段接一段又長又陡的坡讓人爬到搖頭嘆息了。

一手抓著繩索、一手撐著登山杖,低頭看著腳下的土徑,心裡不禁想,幸好天氣好,否則這麼一條陡到不行的泥土路碰上下雨天,恐怕會爬得哀鴻遍野;又不禁想,這條已納為淡蘭山徑的路徑怎麼會這麼不易親近,並不適合一般遊客走的淡蘭山徑。不過今天走的沿途中,不少樹幹上貼著的一面面標示,似乎有了開始要做路基改善的工程計劃,這麼說來,或許下次再訪獵狸尖時,已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復舊如舊的工法施作安全的手作步道,仍保留淡蘭山徑維持山林原貌但有歷史軌跡可循的特色。

拉著繩索、手腳並用地往上爬行,攀上一段接一段連續的長陡坡後終於登稜,上稜後右轉往坪林方向的黃櫸皮寮,左轉往獵狸尖觀景台,一行人毫無懸念的走向僅距10公尺的觀景台。獵狸尖又稱籟狸尖山或樹梅嶺山(H704m),獵狸指的是穿山甲,過去在此山區有許多的穿山甲,不過因茶園的開墾而漸少。樹梅嶺的稱呼則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民眾開墾石碇、坪林交界地發現許多的楊梅樹,故以梅樹嶺名之。觀景台側方有一顆No.1116的三角點基石,基石旁的高壓電塔後方有山徑可銜接往坪林方向端登山口的石階步道。

長腳隊於獵狸尖觀景台喊歇,平台上的展望開闊,可遠眺獅公髻尾山、筆架連峰、皇帝殿、二格山、粗坑崙等及翡翠水庫集水區,天氣狀況佳時可看見101大樓。今天遠處層巒疊嶂的山頭上時而雲霧裊繞,近處的山腰間整齊漂亮的茶園令人賞心悅目。大部分有關獵狸尖步道的資料顯示,由坪林端上山距離近、石階易行,沿途茶園風光明媚,加上先前在石碇北47-1公路端登山口看到步道標示有淡蘭山徑的雙扇蕨logo時,便以為今天的登山路徑容易上手,殊不知陡到令人唉聲嘆氣的長陡坡讓人爬到腳軟,著實被震撼教育了一番。

觀景平台上賞景、小憩了一會兒,隊伍起身,回到方才一行人爬得氣喘吁吁的陡稜前,由於稍早一路長坡陡上,回程勢必是陡坡直下,下陡坡的困難度不下於上坡的挑戰性,上坡靠體力,下坡則靠技巧,面對長陡坡,只好選擇倒退嚕的方式,藉由繩索的輔助一步一步慢慢的往下走。連續下了幾段陡坡,回到平緩的地方,總算鬆了一口氣,接著繼續循著山徑走回到獵狸尖步道與通往大格門古道的岔路口。回程來到此岔路口,右轉往獵狸尖步道石碇北47-1公路上的登山口,隊伍接下來左轉,朝著大格門的方向續行。

左轉循徑續行,小徑的路跡明顯,沿途的樹梢上繫有不少登山隊的布條,往來獵狸尖、大格門與粗坑山之間的登山路線看起來並不冷清。循徑直行,順著小徑上下,路況平緩好走,其間有遇右線岔路下道路,仍循直行的路徑走向大格門。由獵狸尖步道的三岔路口行走不到20分鐘,隊伍抵達大格門的十字鞍部,在紅色門柱旁有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設立的大格門山(H600m)No.240礦務課基石,而在方才步出小徑時的路邊,另有一顆景美溪上游水源保護區界石,在十字路口左轉往水底寮、直行往粗坑崙、右轉接北47-1道路。

早期烏塗窟與水底寮之間的居民往來之間的聯繫道路就是行走這一段越過大格門山的越嶺路,而這段越嶺大格門的古道屬淡蘭路徑之其中一小段。大格門十字鞍部等候隊友到齊後,接下來循北47-1道路方向下山,古道鋪陳著石階,石階平緩但濕滑、覆著綠苔,走動時不能大意。循階一路下行,自鞍部下來約10分鐘腳程,隊伍已來到北47-1道路上。於是離開古道,右轉循北47-1道路續行,經過一間以鐵皮圍起來的大格門3號民宅前方,這處民宅是從北47-1道路進入大格門古道時最明顯的標的,接著續行不到百尺,我們回到了一早集合起登的獵狸尖步道登山口。

石碇北47-1公路5K與七分尾產業道路交岔口的獵狸尖步道登山口起登

今年三月下旬長腳隊石碇四分子古道的行程中,即以此登山口作為行進路線的折返點

參考一下今天打算行走的路線圖

登山口藍天隊的指標也順便參考看看

長腳隊循獵狸尖獵狸尖方向出發

獵狸尖步道屬淡蘭古道南路的其中一段路徑

一行人陸續走入林間

獵狸尖步道全程約3600公尺,距觀景平台約1240公尺,隊伍計劃走至觀景平台即折返

步道的蕨類植物生長茂密

環境潮濕適合蕈菇類生長

一開始步道沿著小溪畔走

沿途中,不少樹幹上貼著一面面標示,似乎有了開始要做路基改善的工程計劃

較多的遊客會選擇經由坪林端的登山口登上獵狸尖山頂

石階則覆上了厚厚一層青苔,行走務必小心

小心翼翼地行過潮濕的石階

上行不遠,右側邊坡出現一塊被整理過的墾地

快速通過墾區,續循步道上行

循徑續行

沿途的林相原始優美

步道原始天然

沿途杉木林高聳矗立

步道的前段緩升好走

傳統古樸得石階步道

樹幹貼著標示,似乎開始要做步道改善工程了

通過一段拉繩陡坡

時而緩坡、時而石階,一坡又一坡的上升,坡雖陡但不難過關

途中小歇

仰望高大的杉木

山區蕨類植物生態豐富

循著原始的泥徑一路往上爬行,一個大陡坡上來後右轉

大陡坡上來後右轉,來到岔路處

此岔路處是獵狸尖與大格門山之間的一處鞍部

岔路左轉續行可達獵狸尖觀景台

距獵狸尖觀景台626公尺

長腳隊於是在此鞍部小歇

岔路直行方向有一小山徑,小徑未設置官方指標

樹幹上有一面藍天隊的方向指標,標誌上顯示小徑可通往大格門、粗坑崙

小歇片刻,隊友陸續抵達岔路口後便起步循獵狸尖觀景台的方向續行

循著原始山徑繼續往上爬行

沿途植物生態豐富多樣

沿途跟著登山隊的布條走便能抵達山頂

上下落差大

路標寫著前方有腰繞與陡上二條路線,不過可能因粗心而未發現腰繞路徑,隊伍直接走陡徑上稜

開始進入今天行程中最陡最耗體力的一段過程

登上陡徑

面臨長陡坡,穿雨鞋活動會更理想

山徑以繩索輔助,一路往上挺升

一段接一段又長又陡的坡讓人爬到搖頭嘆息了

一手抓著繩索、一手撐著登山杖,低頭看著腳下的土徑,心裡不禁想,幸好天氣好,否則這麼一條陡到不行的泥土路碰上下雨天,恐怕會爬得哀鴻遍野

不禁想,這條已納為淡蘭山徑的路徑怎麼會這麼不易親近,並不適合一般遊客走的淡蘭山徑。不過沿途中,不少樹幹上貼著標示,似乎開始要做路基改善的工程了,或許下次再訪獵狸尖時,已經施作好安全的手作步道了

拉著繩索、手腳並用地往上爬行,攀上一段接一段連續的長陡坡後終於看到稜頂了

終於登稜了

上稜後右轉往坪林方向的黃櫸皮寮,左轉往獵狸尖觀景台

距觀景台僅10公尺

步道路線圖再看一次

走向觀景台時回拍登稜岔路口

看見觀景台的涼亭了

隊伍進入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寬闊並設涼亭一座

獵狸尖又稱籟狸尖山或樹梅嶺山(H704m)

觀景台側方有一顆No.1116的三角點基石,基石旁的高壓電塔後方有山徑可銜接往坪林方向端登山口的石階步道

獵狸指的是穿山甲,過去在此山區有許多的穿山甲,不過因茶園的開墾而漸少。樹梅嶺的稱呼則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民眾開墾石碇、坪林交界地發現許多的楊梅樹,故以梅樹嶺名之

女士們優先拍照囉

隊伍於獵狸尖觀景台喊歇

小憩一會兒

平台上的展望開闊,可遠眺獅公髻尾山、筆架連峰、皇帝殿、二格山、粗坑崙等及翡翠水庫集水區

由坪林端上山距離近、石階易行,沿途茶園風光明媚

遠處層巒疊嶂的山頭上時而雲霧裊繞,近處的山腰間整齊漂亮的茶園令人賞心悅目

平台上的展望

平台上的展望

平台上的展望翡翠水庫集水區

遠眺翡翠水庫集水區

隊伍起身準備下山囉

回到方才一行人爬得氣喘吁吁的陡稜前

稍早一路長坡陡上,回程勢必是陡坡直下

下陡坡的困難度不下於上坡的挑戰性

上坡靠體力,下坡則靠技巧

面對長陡坡,只好選擇倒退嚕的方式

倒退嚕的方式,並藉繩索的輔助一步一步慢慢的往下走

踩穩腳步一步一步慢慢的往下走

連續下了幾段陡坡

回到平緩的地方,總算鬆了一口氣

循著山徑回到岔路口

回到獵狸尖步道與通往大格門古道的岔路口

等候還在下陡坡的隊友

回程來到此岔路口,右轉往獵狸尖步道石碇北47-1公路上的登山口,隊伍接下來準備左轉,朝著大格門的方向續行

循徑續行,小徑的路跡明顯

沿途的樹梢上繫有不少登山隊的布條,往來獵狸尖、大格門與粗坑山之間的登山路線看起來並不冷清

行經一段小陡坡,順著山徑上下,路況平緩好走

山徑路跡明顯易行,行進間有遇右線岔路下道路,仍循直行的路徑走向大格門

由獵狸尖步道的三岔路口行走不到20分鐘,抵達大格門的十字鞍部

步出小徑時的路邊,另有一顆景美溪上游水源保護區界石

景美溪上游水源保護區界石

抵達大格門的十字鞍部,鞍部的紅色門柱是大格門最明顯的地標

照片左上行往粗坑崙、右下行接北47-1道路。

紅色門柱旁有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設立的大格門山礦務課基石

大格門山(H600m)No.240礦務課基石

早期烏塗窟與水底寮之間的居民往來之間的聯繫道路就是行走這一段越過大格門山的越嶺路

大格門十字鞍部等候隊友到齊後,接下來循北47-1道路方向下山

越嶺大格門的古道屬淡蘭路徑之其中一小段

古道鋪陳著石階

石階平緩但濕滑

石階覆著綠苔,走動時不能大意

大格門古道續行中

循階一路下行

大格門古道走下來相當輕鬆

古道沿途幽靜

藍天登山隊將大格門古道分為三段來稱呼,第一段稱為烏塗窟保甲路(北47-1線1.1K處~北47-1鄉道2.9K處);第二段稱為四分子保甲路(北47-1鄉道3.2K處~北47-1鄉道4.5K處);第三段才稱為大格門古道(北47-1鄉道5.4K處~大格門山~水底寮),當地居民又稱「永安村至烏塗村古道」

來到鄰近公路的路段了

古道因疫情而封閉,但解封後(暫停開放)的牌子仍未撤除

一路下行,自鞍部下來約10分鐘腳程,隊伍已來到北47-1道路上

回拍,古道口

古道下來接產業道路,出產業道後右迴循北47-1道路續行

循北47-1道路網前續行約百公尺可接回一早出發的北47-1公路5K的獵狸尖步道登山口

循北47-1道路續行,經過一間以鐵皮圍起來的大格門3號民宅前方,這處民宅是從北47-1道路進入大格門古道時最明顯的標的,接著續行不到百尺,我們回到了一早集合起登的獵狸尖步道登山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