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淡蘭北路之燦光寮古道.草山戰備道.貂山古道環狀連走 20211121

長腳登山隊近期走訪淡蘭山徑竟有一股欲罷不能的走勢,這次的例行活動仍以淡蘭路為主軸,選擇雙溪區三貂里的燦光寮古道南端登山口為行程始點,回程則經由九份草山戰備道上的金福宮一旁的貂山古道下山,環狀登山路線涵蓋屬淡蘭北路的燦光寮古道、草山戰備道及貂山古道,沿途蘊涵古道的人文、歷史、景觀及遺址外,沿途滿山遍野的芒花,陽光照射下,銀白浪海般的迷人景色燦爛無比,此情此景恰似相傳之「燦光寮」名字的由來,而今天的健行路線更是意外地抓住「2021嶄露鋒芒」芒花季的風潮,使得活動的路線充滿了夢幻般的景致。

今天跟著隊伍的行腳第一次走進雙溪區的牡丹里,經牡丹社區來到燦光寮古道南端登山口所臨近的十三層親水園區(又名三貂親水公園),一行人於親水園區旁停車整隊後,循著三貂里十三層聚落的產業道路往燦光寮古道登山口的方向走去,沿途中會看到往燦光寮古道及貂山古道的指標,往登山口的路線清晰、容易辨識。隊伍由十三層親水園區循產業道路步行,約10鐘左右抵達燦光寮古道登山口,而這個位置也是貂山古道的南端登山口。長腳隊今天打算先循燦光寮古道登上樹梅坑,再循草山戰備道走到金福宮,最後經由貂山古道下山返此處。

淡蘭古道係清朝「淡水廳」到「噶瑪蘭廳」 之間往來的道路,由橫跨200年歷史的百年山徑所構成,細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茶道」。嘉慶年間,因應海盜的入侵,清廷設置燦光寮塘、配置兵員,做為防亂軍事基地及軍事往來要道,時稱「燦光寮汛塘古道」;後又設置舖遞業務(郵局),以燦光寮古道作為台北與宜蘭之間文書往來的舖遞道路,故又稱為「燦光寮舖遞古道」。從初期的軍事防守、傳遞公文到成為交通要道 ,形成淡蘭北路之燦光寮古徑、楊廷理古徑、入蘭正道等三條古徑,為發展最早的歷史古道群。

燦光寮古道由九份、金瓜石經燦光寮塘,下行至瑞芳澳底的路線稱為燦光寮古道。古道依用途分二條路徑,一為軍事用途的汛塘,另一為郵務用途的鋪遞。古道通過柑仔店後不久便一分為二,汛塘古道往澳底方向走,鋪遞古道則沿著牡丹溪下行再轉向三貂嶺,二條古道均未登上燦光寮山頂。如今燦光寮登山步道規劃的路徑大半沿著重新修繕過的鋪遞古道的路線而進行,途中另有小徑可通往燦光寮山,也可中途先轉至楊廷理古徑後再銜接汛塘古道或是在攔沙壩的位置銜接汛塘古道,古道踏青的健行路線可以單線進行,也可多線連結進行。

長腳隊先於登山口完成團拍後便循緊鄰牡丹溪上溯的燦光寮古道開始今天的行腳,走進古道不遠,路旁設有一面淡蘭古道-燦光寮古道的路線導覽圖,看完簡介後隨即循徑往前續行。古道沿牡丹溪畔而行,路徑寬闊、平緩易行,潺潺的牡丹溪一路相伴的清涼意,降低不少氣象預測即將變天所帶來的悶熱的氣壓。前行不遠來到攔沙壩位置,正好遇上一組山友正藉著一條橫跨牡丹溪谷的細繩索過溪,資料顯示,從攔沙壩這個位置過溪後可銜接燦光寮古道的汛塘支線,而古道早期在未整理完善之前,都是要在此處過溪上行至半途再轉回古道的主線。

隊伍此行以燦光寮古道鋪遞的路線為主軸,因此並未採行於攔沙壩過溪的副線路徑,接下來一行人循徑朝著水壩舊址的方向推進。古道進入綠蔭蓊鬱的林子裡,低海拔的植物相原始天然,路面是已整理鋪平的石塊土路,一旁則是潺潺的溪流,一行人沿著牡丹溪畔緩緩的上行,走起來感覺舒適極了。行進中,通過一處已廢棄的抽水站機房前,日治時期金瓜石因採礦而繁榮,人口密集、飲用水不足,因此在牡丹溪上游建水壩、設抽水站,以供應金瓜石地區居民飲用水。隊伍通過廢棄抽水站機房後循山徑往前續行,行經一片竹林區後來到了廢棄水壩前。

牡丹溪發源於三貂嶺武丹坑,流經牡丹與宜蘭線鐵路相交,牡丹溪谷為清代越三貂嶺南下宜蘭之重要通道。日治時期因應金瓜石採礦所帶來的大量人口所致的飲用水不足,於是於牡丹溪蓋水壩、設抽水站,如今金瓜石礦業繁華盡落,人口外流,不再有飲用水的大量需求,因此牡丹溪上的設施也隨之廢棄,目前仍留存有水壩、攔水壩、抽水站機房、輸水管線等舊址。隊伍於水壩頂拍照記錄後循古道往上續行,古道至水壩段一路平緩,行走起來饒富健行踏青的樂趣。續行,爬行一段石階路趨緩,又一個轉彎後,越過溪溝上的木板橋後再次循階陡上。

循著一段以古法整修的手作石階步道登上陡坡後,進入趨緩的腰繞山徑,循徑續行不遠來到岔路處,岔路循左往上續行燦光寮古道至柑仔店遺址,循右路線為楊廷理古道,楊廷理古道亦是燦光寮汛塘古道的一段連結,古道上有多項遺址,包括吊橋頭遺址、廢棄馬達、砌石古厝、舖厝遺址等等,循楊廷理古道可以銜接燦光寮汛塘支線返攔水壩回到燦光寮登山口。長腳隊於岔路口分成了兩組,一組是直接循燦光寮古道往柑仔店遺址方向進行,另一組則是行走楊廷理古道探尋砌石古厝後即循原路返回岔路再前往柑仔店遺址。

由於選擇探尋砌石古厝的路線走,因此接下來便循楊廷理古道加快了腳步前行,希望稍後可以趕上先行走往柑仔店遺址的隊友們的腳步。古道以清治時期的台灣知府楊廷理來命名,早期是連絡燦光寮塘與大三貂港口汛(今澳底附近)的軍事要道,也是「淡水廳」與「噶瑪蘭廳」 之間公文往來的官方要道,如今已是登山客喜愛的登山路線。順著楊廷理古道進行,沿途保留著古道傳統的茂密林相與地貌,不久來到溪谷畔,拉繩過溪後不遠,遇見古道上吊橋基座遺址及舊煤礦場所遺留下來的馬達,通過舊馬達後續行,來到一處牆垣仍保留完整的砌石古厝前。

古厝的牆面完全被植物與青苔包覆,一片綠色的牆面挺立在無甲子的山中,歲月靜好,只見山友來了又走了,昔日官道的風華已不復存在,遺留的也只有默然的斷垣殘壁讓人思古幽情而已。隊伍於古厝拍照記錄後,便打算循原路折返稍早楊廷理古道與燦光寮古道岔路口,不再循楊廷理古道繼續走下去了。很快地再次回到岔路口,腳步不耽擱地直接循往九份方向的燦光寮古道的石階往上爬了。從岔路口開始,路況大都是一路爬升,不再像先前可以一派輕鬆走了。一段石階後開始腰繞,又再次跨溪谷上的木板橋,充沛的溪水形成一道清涼的小瀑布。

通過小瀑布後不久,經過一處十字岔路,左右向的岔路在指標上未載明通往哪裡,不過就資料顯示,岔路仍會與主線相接,在較細部的地圖上則顯示出橫向的岔路是台電廢棄車道,隊伍接著仍循指標走向相距僅120m的柑仔店遺址。來到柑仔店遺址,終於追上方才未行走楊廷理古道的隊友,接下來的路程,腳步終於可以放緩了。早年燦光寮古道是官道,沿途設鋪(郵局)及汛塘(駐兵地點),淡蘭間往來皆經此地,隨著塘鋪的式微,燦光寮人口流失而逐漸沒落,曾是古道上重要的中繼站的柑仔店遺址,如今僅餘斷垣殘壁可供遙想當年的榮景。

柑仔店遺址小憩後,繼續循九份方向上行,平緩的山徑時而穿插著石階或土階向上爬升,沿途大都是已整理得平坦易行的傳統山徑。之形腰繞的山徑,一路緩緩行進在茂密的森林裡,再次通過十字岔路,指標只標示直行往金山福德宮1820m,此行古道所經的沿途中岔路並不多,路口標示主線方向還算容易辨識,不過這個岔路口左右方向指標未標明,比對地圖顯示,右岔路是稍早行經的台電廢棄車道銜接過來的路徑,左岔路則是往礦石堆路。過岔路,又經過一處小溪壑後,路變得越來越陡了,一段陡升的石階終了,已是氣喘如牛、搖頭嘆息了。

石階終了處為一片平坦的空地,指標顯示左轉續往金山福德宮1660m,回首來時路的陡階,距柑仔店遺址760m。於空地小歇緩了口氣之後,起步依指標左轉往金山福德宮方向進行了。從陡階上來之前,一路都置身於蓊鬱的樹林裡,但才一個陡坡上來左轉由樹叢中穿出,林相完全改變,眼前的山徑及整個山頭都是白茫茫的芒花,哇哇哇!忍不住要讚嘆,也太幸運了吧!竟然爬古道還順送芒花大景,來到芒花開得正盛的山頭了。順著小徑走,被芒花吸引了全部的目光,根本忘了在古道的一隅有一座福德祠可以探尋,人就直接跟著芒花走向了草山戰備道了。

燦光寮古道與草山戰備道交岔路口上遇見一群越野機車隊,附近周邊過去有礦坑及礦場,地形平緩又有顛簸崎嶇的大小石礫山徑,頗適合越野的路線,假日吸引不少人到此競技。古道與草山戰備道的路口右轉續行,可至長腳隊曾探訪過的半屏山,隊伍左轉循草山戰備道往金山福德宮的方向續行。行走草山戰備道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中,有岔路可往金瓜石地質公園,來到本山地質公園石頭地標前,可欣賞東北角美麗的海岸景觀,半屏山、茶壺山、基隆山及東北角的一系列的島嶼都一覽無遺,陽光粼粼之下的山海景致十分的迷人。

行腳來到金山福德宮前,遊客明顯多了許多,這裡可循百二崁步道前往地質公園、或循草山戰備道往燦光寮山、半屏山、或循草山戰備道往樹梅坪觀景平台及循貂山古道往牡丹社區,是重要的十字路口,水九金一直不墜的觀光魅力,加上秋季賞芒花的主題,再加上越來越被重視的郊山野行的風潮,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人潮,使得此刻山上的熱鬧程度不輸給老街上的盛況。金山福德宮是一座已有百年歷史的廟中廟,廟所在的位置是貂山古道北端登山口,也是貂山古道沿途的最高點,登山口立有一座巨形的「貂山古道」石碑。

再次檢視一次位在古道口的貂山古道路線導覽圖,長腳隊接下來將循貂山古道的路徑下山,返回一早出發的三貂南端登山口。貂山古道又名無緣之墓登山步道,長約2.7公里,登山步道口的貂山古道碑文記載,古道的開發源於明治31年(1898年),瑞芳樹梅坪山至雙溪牡丹坑山的山區發現金脈,為採礦之便,修築這一條運送礦產的輕便車道。此徑也是先民往來瑞芳、九份與雙溪、牡丹之間的經濟往來及工作必經之路,後因礦業的沒落和公路的開通,輕便車道如今成為一般大眾往來行走的一段石階型態的健行步道了。

循貂山古道最高點位置的北端登山口的石階步道往下行,步道沿著牡丹溪支流穿過牡丹山谷一路而下,這個季節的牡丹山原本翠綠的山頭因芒花盛開而成了一片銀白閃耀的芒花世界。行走在貂山古道上,迎風搖曳的芒花一路相伴,美麗的燦光寮山緊緊相隨,芒花似白浪翻動遍佈整個層巒疊嶂的山頭,沒有樹林遮蔭的山頭上閃爍閃爍的銀白,竟使得初冬的陽光相形失色。循階一路下行,石階接著轉彎、轉彎接著石階,沿途只見一小段平緩的山徑,全程盡是硬邦邦的石階,下山時膝蓋感到吃力,於是戴上了護膝,上貂山古道需爬長階,也不輕鬆。

通過小橋不遠,來到「無緣之墓」前,此時已步入古道中段,步道兩旁的林相已轉為茂密的樹林,古道逐漸現出一股深幽的氛圍。「無緣之墓」石碑立於山壁旁,據說石碑原立於他處,在步道整建後才被遷移至目前這個登山客往來古道必經之處。「無緣之墓」流傳的故事有多種不同版本,時過境遷已無從考據,有興趣可以參考石碑前的解說。據說吳念真先生筆下「無言的山丘」的故事情節即源自「無緣之墓」其中的一個浪漫淒美的傳說故事。曾經因為電影故事的催化,吸引許多遊客來到水九金時,亦會將貂山古道列入行程的安排。

「無緣之墓」前僅短暫停留,一行人續循石階下行,古道昔日的榮景及故事,就留待給下一位往來的遊客懷想了。續行,來到「礦場事務所」遺址前,礦場事務所係昔日採礦者辦公、休息及礦業產物堆置轉運,並成立醫療站提供採礦者及附近村民看病服務,原建築多用青石疊砌而成,間以磚塊興建。現已荒煙蔓草、雜木成林,傾壁牆頹,人事全非。匆匆行經「礦場事務所」,腳步未曾停歇,循階續行,通過竹叢後不遠,便看見豎立「古道探幽」石碑的登山口了,經過石碑後需續行一段700m的產業道路,方能抵達一早出發的燦光寮古道登山口。

行腳至此進入活動的尾聲了,接下來在產業道路上的一戶石角厝及大片的殘壁斷垣,是貂山古道的路線導覽圖上所標示的遺址景點,環顧四周,應該曾經有聚落的存在,目前就僅剩一戶還有人在裡面居住。通過石角厝,腳步未緩地直向登山口走去,貂山古道也是一段思古懷舊的路線,「無緣之墓」、「礦場事務所遺址」、百年廟中廟「金山福德宮」,皆蘊涵著故事與人文歷史的色彩,被列為雙溪八景之一的「貂山春色」的「貂山古道」,其沿途的青山、翠谷與芒花等生動的景致,與燦光寮古道的連結,絕對值得一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