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狗殷勤古道(尾崙水圳步道)、東方寺連走 20170225
長腳登山隊為了方便隊友安排228連續假期的個人活動,特地將週日例行性的活動提前一天,安排於星期六以士林區的尾崙水圳步道為行程主軸,回程再轉往永公路245巷的東方寺賞櫻,無奈輕鬆悠閒的行程,不敵低溫與雨水的干擾,參與此次行程的隊員創近期新低,連同領隊僅六人參與,不過帶著傻勁的六位長腳快樂行人不受影響,仍開開心心地走行程,完成一趟美麗的古圳道之旅…。
尾崙水圳步道又名狗殷勤古道,狗殷勤是古地名,是因為附近地形平坦,彷彿一隻趴睡的狗而得名。古道開發於清朝期間,銜接平等里與公館里兩地,為重要的灌溉及飲用水源。青礐溪是水圳的源頭,也因為溪水流經尾崙山區,故水圳亦被稱為尾崙水圳步道。古圳步道是步道中最菁華的一段,長腳隊在2014年9月初曾造訪過這一條水圳步道,時值夏季,沿途圳水淙淙,相當清涼,走起來舒服暢快。
一行人驅車來到陽明山永公路40巷的附近停車,稍事整理後隨即進入永公路40巷內,續行至巷底遇橫向產業道路,左轉產業道路續行,見路旁圳溝中潺潺的圳水快速流瀉,此圳即尾崙水圳,今日尾崙水圳步道 - 狗殷勤古道的行腳自此即將展開囉!春寒料峭的氣溫下,再加上雨勢一時一刻間仍無停歇的模樣,長腳隊再次造訪尾崙古圳,期待會走出不同的心情、不一樣的情境。
循產業道路續行,腳步亦沿著水圳道往前,淙淙的圳水沿民宅外牆一路延伸至山坡處。續行,漸漸遠離附近的屋舍進入農墾區,圳水亦是附近農作的灌溉水源,行至岔路口,水圳沿坡地高繞,隊伍則往下行經農作道路,穿過農墾區及農家的有機農場後,再次與水圳道會合,此後水圳即一路相伴。水圳雖開發於清朝,但圳堤與圳旁的步道整修完善,相當適合一般遊客的休閒、健行與踏青。
圳道續行,左側為坡地與圳渠,右側為農墾地,開闊處有不錯的視野展望,今天的氣象濛濛,遠處的都市景觀看不太清楚,較近處的山頭景致因為雨水的洗滌而愈顯翠綠清新,山上人家形成的一個個聚落型態的社區,站在此處遠眺倒是一目瞭然。循著水圳道續行,圳堤以水泥鞏固,圳道平緩、圳水潺潺,雨雖未曾停歇,但還好不是滂沱大雨,仍可享受雨中健行的樂趣。
續行,左側遇石階岔路來會,樹梢上有一面登山隊留下來的指標顯示,循階而上可續行前往美崙山(原崙尾山)。尾崙水圳步道沿途中數度遇岔路來會,步道大抵循左側岔路往上,皆可銜接至永公路,而右側的岔路往下,則是往農家的墾地。隊伍行經往美崙山石階岔路不遠,循山勢的轉彎處有株老樹上,出現了幾個彩色的人形裝置藝術,在古道上份外顯眼,也有突兀的衝突感。
老樹下擺了幾張長椅給往來的遊客坐在樹下乘涼戲水,這裡擁有不錯的景窗,記得上一次造訪,天氣晴朗,可以清楚看到山下的城區建築及台北101大樓,這一次天空灰濛濛的,只能近瞰,無緣遠眺。長腳隊此行寒風刺骨中往返古圳道,沒有雜沓人群,古圳道寧謐深幽,完全不同於夏季清涼舒暢的快意與熱鬧,雖然雨中行帶來些許不便,卻能嗅聞清新氣息,聆聽啪嗒啪嗒的雨落在葉片上的音韻,轉換心境可以更感動!
續行圳道,隊伍朝著公平橋方向行進,圳堤一段一段新舊整修的痕跡相互交錯,步道相較上一次造訪時維護得更完整,一小段原始的狹徑,一面臨水圳、一面臨深壑,通過時要小心。水圳的沿途有幾處安置水匝門控制圳水量及改變水圳流向,落差較大的路段,湍急的圳水激起如瀑布般水花,相當漂亮。沿著水圳迂迴於蜿蜒曲折的山腰,沿途欣賞生態豐富的植物相,行走其間有自得其樂的暢快!
續行圳道,視野偶爾可與至善路的景致交集,行走古圳道真的相當舒服,鬱鬱蔥蔥的山腰間,淙淙的圳水聲,樹林間的蟲鳴鳥叫,不疾不徐的行進節奏,享受著健行踏青的律動,一路走著走著,身體暖和了,心頭也跟著溫暖了!行腳愈來愈接近平等里這一端了,從圳道稍稍探出頭來俯瞰著山谷間的湍流,底下流竄的溪流就是青礐溪,人站在半山腰間循圳道緩緩而行,頓時卻有走縱谷的豪氣干雲!
圳道路線單純,一路僅需循水圳而行即可抵青礐溪的水源頭,在抵達公平橋之前,圳道會行經一座樸拙原始的小石棚,裡頭供奉一尊代表著土地公的石頭公,古圳的人文發展在此已有百餘年,石頭公守護著狗殷勤地區,護衛著往返平等、公館二地的先民,是行走古圳道的先民心靈之所託,而今古圳道已是遊客郊山踏青避暑的勝地,行經石棚土地公面前,不妨駐足,感受一下百年來古圳的悠悠人文史跡。
隊伍經由石棚土地公旁,續行來到水圳與古道分向的公平橋前,水圳續沿山壁揚長而去,隊伍則循圳旁石階,走過橫跨青礐溪的公平橋到對岸。過橋後,循著以花崗岩鋪陳的步道往前續行,不遠處便是青礐溪邊的一座涼亭,涼亭是古圳道的折返點。由涼亭再上行,古道漸離水圳,接下來即是陡上的花崗岩石階,由於沿途竹林夾道,因此石階步道亦有竹林步道之稱,而步道出口處即平等里的平菁路42巷。
長腳隊此行並沒有打算再走一趟竹林步道,帶著一股瘋狂的傻勁在又冷又濕的水圳道健行的六個行人,一路上已走得「濕」意透了,在涼亭的短暫歇腳,接下來準備要沿著原路返回了。回程所經之處依然僅有長腳隊六個快樂行人,雨中的漫步,看到葉子似乎都像上了一層油光,綠得發亮;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深深的呼吸,彷彿有濾淨效果;圳水聲、雨滴聲、蟲鳴聲交織而成的自然樂音,流暢地播放。
循著圳道一路續行,直至圳道與往永公路340巷石階岔路口,隊伍將行腳轉向,準備經水圳岔路回到永公路,再轉往永公路245巷的東方寺看看櫻花是否開放了!於是一行人開始踩階,石階盡頭處是永公路340巷28號民宅,接著繼續穿梭步行於永公路巷道之間,永公路的民宅探出頭來的花花草草與路樹,不時的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隊伍輾轉由古圳道來到永公路245巷24號的東方寺,也耗時將近30分鐘了。
主祀釋迦牟尼佛的東方寺,仿古廟宇的建築外觀典雅莊嚴,由於寺前栽植多株吉野櫻,每到花季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朝聖。不過長腳隊今天順道來訪,只看到寺方的公告,請遊客在三月底再來看吉野櫻。請記住,東方寺的吉野櫻,花期是三月底,現在才二月底,還要再等一個月啦!於是,下山前,只好再拍幾張東方寺的外觀與看起來像枯枝的吉野櫻,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一個月後,這裡將會成為這一條巷道中最吸睛的亮點!

永公路旁的櫻花,讓今天的行程有個美麗的開始

驅車來到陽明山永公路40巷的附近停車

進入永公路40巷內,續行至巷底遇橫向產業道路,左轉產業道路續行

產業道路續行,見路旁圳溝中潺潺的圳水快速流瀉,此圳即尾崙水圳

尾崙水圳步道 - 狗殷勤古道的行腳自此即將展開囉!

春寒料峭的氣溫下,再加上雨勢一時一刻間仍無停歇的模樣,長腳隊再次造訪尾崙古圳,期待會走出不同的心情、不一樣的情境

淙淙的圳水沿民宅外牆一路延伸

腳步沿著水圳道往前

行至岔路口,水圳沿坡地高繞,隊伍則往下行經農作道路

續行,漸漸遠離附近的屋舍進入農墾區

進入農墾區

穿過農墾區及農家的有機農場

穿過農墾區及農家的有機農場

圳水亦是附近農作的灌溉水源

再次與水圳道會合

回拍與水圳道的會合處

此後水圳即一路相伴

開闊處有不錯的視野展望

水圳雖開發於清朝,但圳堤與圳旁的步道整修相當完善

這麼冷的天氣,小狗竟到水圳中戲水...

水圳步道整修完善,相當適合一般遊客的休閒、健行與踏青

圳道續行,左側為坡地與圳渠,右側為農墾地

續行,左側遇石階岔路來會

樹梢上有一面登山隊留下來的指標顯示,循階而上可續行前往美崙山(原崙尾山)

行經往美崙山石階岔路不遠,循山勢的轉彎處有株老樹

轉彎處的老樹上,出現了幾個彩色的人形裝置藝術,在古道上份外顯眼,也有突兀的衝突感。

老樹下擺了幾張長椅給往來的遊客坐在樹下乘涼戲水,這裡擁有不錯的景窗

天空灰濛濛的,只能近瞰,無緣遠眺

循著水圳道續行

尾崙水圳步道沿途右側,有大部分是農家的墾地

續行圳道

圳堤一段一段新舊整修的痕跡相互交錯

視野偶爾可與至善路的景致交集

視野偶爾可與至善路的景致交集

行走古圳道真的相當舒服

寒風刺骨中往返古圳道,沒有雜沓人群,古圳道寧謐深幽

古圳道寧謐深幽,完全不同於夏季清涼舒暢的快意與熱鬧

水圳的沿途有幾處安置著水匝門

水圳的水匝門控制圳水量及改變水圳流向

回拍水匝門

再遇岔路

石階岔路往上,可銜接至永公路

步道相較上一次造訪時維護得更完整

圳堤一段一段新舊整修的痕跡相互交錯

山上人家形成的一個個聚落型態的社區,站在此處遠眺倒是一目瞭然

山上人家形成的一個個聚落型態的社區,站在此處遠眺倒是一目瞭然

一小段原始的狹徑

一面臨水圳、一面臨深壑,通過時要小心

樹根緊緊地抓住岩石

倒下來的樹幹,經過切割後,變成椅子,也變成步道中的一個景

長滿野生蕈菇的樹幹

落差較大的路段,湍急的圳水激起如瀑布般水花,相當漂亮

前方大石擋路,要稍微繞一下路

下雨天的花看起來像含著淚珠嬌豔欲滴

從被切割的大石頭中間穿越而過

大石頭從中被切割,形成一條通道

回拍大石頭區

過了大石頭區不遠,再遇左側岔路

岔路往關聖帝君廟

續直行,回拍岔路口

續行圳道

圳道續行

沿著水圳迂迴於蜿蜒曲折的山腰

沿途欣賞生態豐富的植物相

行走其間有自得其樂的暢快

水圳中的另一道門,作用是改變水流向?還是攔阻水圳中的雜物呢?

鬱鬱蔥蔥的山腰間,淙淙的圳水聲,樹林間的蟲鳴鳥叫,不疾不徐的行進節奏,享受著健行踏青的律動

行腳愈來愈接近平等里這一端了,從圳道稍稍探出頭來俯瞰著山谷間的湍流

底下流竄的溪流就是青礐溪

人站在半山腰間循圳道緩緩而行,頓時卻有走縱谷的豪氣干雲

圳道路線單純

一路僅需循水圳而行即可抵青礐溪的水源頭

行走水圳步道有自得其樂的暢快

一面臨水圳、一面臨深壑

行經另一處水匝門

雨中行帶來些許不便,卻能嗅聞清新氣息,聆聽啪嗒啪嗒的雨落在葉片上的音韻,轉換心境可以更感動

一路走著走著,身體暖和了,心頭也跟著溫暖了

步道以沙包代替水泥,走起來柔軟許多

遠眺對面彷彿梯田的山坡地

走過一道似隧道般的竹叢

隧道般的竹叢

走在一路水圳及菁礐溪相伴的古道上,盡享古道幽雅的風情

在抵達公平橋之前,圳道會行經一座樸拙原始的小石棚

小石棚裡頭供奉一尊代表著土地公的石頭公,古圳的人文發展在此已有百餘年

續行來到水圳與古道分向的公平橋前

水圳來到公平橋前,續沿山壁揚長而去

公平橋

隊伍走過橫跨青礐溪的公平橋到對岸

公平橋下的青礐溪

連續的雨天,青礐溪水已淹過了溪床

過橋後,循著以花崗岩鋪陳的步道往前續行

不遠處便是青礐溪邊的一座涼亭

涼亭是古圳道的折返點

在涼亭短暫歇腳

帶著一股瘋狂的傻勁在又冷又濕的水圳道健行的六個行人,一路上已走得「濕」意透了

帶著一股瘋狂的傻勁在又冷又濕的水圳道健行的六個行人,一路上已走得「濕」意透了

帶著一股瘋狂的傻勁在又冷又濕的水圳道健行的六個行人,一路上已走得「濕」意透了

形成溪瀑的青礐溪

形成溪瀑的青礐溪

形成溪瀑的青礐溪

由涼亭再上行,古道漸離水圳

步道如繼續往上行,接著是一段陡上的花崗岩石階,由於沿途竹林夾道,有竹林步道之稱,而步道出口處即平等里的平菁路42巷

長腳隊此行並沒有打算再走一趟竹林步道,涼亭的短暫歇腳,接下來準備要沿著原路返回了

原路折返...

越橋返回古圳道...

再次與石棚土地公相遇

石頭公守護著狗殷勤地區,護衛著往返平等、公館二地的先民,是行走古圳道的先民心靈之所託

雨中的漫步

回程所經之處依然僅有長腳隊六個快樂行人

水圳步道緩緩行、慢慢走...

尾崙古圳道是遊客郊山踏青避暑的勝地

回程的腳步未曾停歇...

這一段路最有峽谷深壑的感覺

隊友笑著說:想像我們是在走錐麓古道吧!

雨中漫步,看到葉子似乎都像上了一層油光,綠得發亮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深深的呼吸,彷彿有濾淨效果

圳水聲、雨滴聲、蟲鳴聲交織而成的自然樂音,流暢地播放

圳水聲、雨滴聲、蟲鳴聲交織而成的自然樂音,流暢地播放

循著圳道一路續行

今天的雨緊跟著我們,不離不棄呀!

行經往關聖帝君廟岔路

循圳道續行

行經大石區

尾崙水圳步道又名狗殷勤古道

狗殷勤是古地名,是因為附近地形平坦,彷彿一隻趴睡的狗而得名

古道開發於清朝期間,銜接平等里與公館里兩地,為重要的灌溉及飲用水源

青礐溪是水圳的源頭,也因為溪水流經尾崙山區,故水圳亦被稱為尾崙水圳步道

沿途的植物生態相當豐富

循著水圳道續行

氣象濛濛,遠處的景觀看不太清楚,較近處的山頭因為雨水的洗滌而愈顯翠綠清新

續行來到圳道與往永公路340巷石階岔路口,隊伍將行腳轉向

行腳轉向,準備經水圳岔路回到永公路

回拍水圳與石階岔路口

一行人開始踩階

繼續努力踩階往上,這一段石階步道大概需五分鐘腳程

緩一下氣,繼續前行

來到永公路巷道中的民宅附近

再走一段石階步道...

步道旁種植著一棵橄欖樹

終於看到石階盡頭處了

這段石階路應該是今天最辛苦的一段路程,今天的行程真的很輕鬆呀

上坡後先緩一口氣...

石階盡頭處是永公路340巷28號民宅前

繼續穿梭步行於永公路巷道之間

沿途總能看見民宅院子種植的蔬果

再走一段捷徑...

捷徑穿過一片地瓜田

從永公路的路旁護欄缺口走出至大馬路

永公路上的人家有一面漂亮的花牆

回拍永公路路旁護欄缺口

繼續步行於永公路上...

眼光總忍不住地望向人家的院子裡種植的美麗櫻花樹

哇!前方有一株盛開的櫻花啊!

多拍一張來過過癮...

這一整排的櫻花如果開了一定很漂亮呀!

繼續往永公路245巷的東方寺推進中...

民宅探出頭來的花花草草與路樹,不時的吸引著我們的目光

哇!這一大片藝術牆挺搶眼的!

終於走到永公路245巷了...

巷口有一尊巨型神像雕塑

另有岔路可以往擎天崗及文化大學

繼續前進,東方寺快到了...

來到主祀釋迦牟尼佛的東方寺,仿古廟宇的建築外觀典雅莊嚴

寺前栽植多株吉野櫻,每到花季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朝聖

東方寺的吉野櫻,花期是三月底,所以謝謝光臨囉!讓人好想昏倒喔!

下山前,只好再拍幾張東方寺的外觀與看起來像枯枝的吉野櫻

下山前,只好再拍幾張東方寺的外觀與看起來像枯枝的吉野櫻

寺前拍張合照

寺方的公告,請遊客在三月底再來看吉野櫻

永公路245巷24號的東方寺

可以搭小16來東方寺賞櫻,不過請記住,東方寺的吉野櫻,花期是三月底,現在才二月底,還要再等一個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