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金字碑古道、不厭亭連走 20160326

長腳登山隊週日行腳來到瑞芳的侯硐社區,提到侯硐,大部份的人都會聯想到「貓村」,不過此行並未進入火車站周邊以柴寮路一帶為中心的民宅老街的景點,今天隊伍造訪了距觀光老街還有一段距離的金字碑古道。過去我們曾走過淡蘭古道人氣指數很高的草嶺古道,今天行程安排的金字碑古道亦屬淡蘭古道目前僅存較完整的路段之一,利用這次造訪的機會,長腳隊再次體驗淡蘭古道的深刻魅力。

清領時期,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交通,以從萬華、松山、南港經瑞芳、侯硐、雙溪、貢寮到宜蘭大里之間的淡蘭古道北路發展最早,亦為清廷唯一認可的官道,其餘中路為民間拓墾的民道、南路為商旅往來的商道。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台灣總兵劉明燈率兵北巡時,在行經淡蘭古道北路的途中,留下了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的「金字碑」、 「虎字碑」、「雄鎮蠻煙碑」等碑文遺跡。

淡蘭古道歷經百餘年的歷史演變,交通要道的功能早已式微,現今也僅位於三貂嶺的金字碑古道、草嶺段的草嶺古道及福隆至石城間的隆嶺古道三段古徑在經整理維護後,提供喜歡踏青與古蹟的遊客懷舊訪勝。由於當年劉明燈北巡時於淡蘭古道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字碑,如今成了北台灣地區尋幽訪古的熱門步道,而古道其餘的路段一部份早已被鐵、公路的開發所取代,一部份則已淹沒於荒煙蔓草中了。

長腳隊驅車經由瑞芳北37道路來到侯硐派出所附近,循著金字碑古道的指標左轉進入九芎橋路,行經侯硐生態教育園區(舊猴硐國小)不遠即抵達淡蘭橋,橋頭與金字碑古道登山口僅隔著一條大粗坑溪,車隊就近停在淡蘭橋前T岔路旁的空地,T岔路指標顯示,循左續行可通往另一條也很熱門的大粗坑步道登山口,循右通過淡蘭橋有一座天煌亭,亭旁即侯硐端的金字碑古道登山口。

整隊後隊伍通過淡蘭橋往登山口方向推進,淡蘭橋下的溪澗為大粗坑溪,上游溪谷建造了一座土石流觀測堤壩,民國89年象神颱風襲台時,大粗坑溪流域曾歷經嚴重的土石流災情,舊猴硐國小首當其衝,嚴重受損而後遷校,水土保持局在民國92年間完成大粗坑觀測站的建置,可事先預警土石流的發生。在連續多日的雨後行經此觀測站時,我們看到了彷彿瀑布般的溪水由觀側站的堤壩流瀉下來的景象。

隊伍過橋來到金字碑古道登山口前,一旁的天煌亭是因感念蘇天煌先生於土石流災前,冒著危險擊鑼協助居民撤離,弓橋里居民多人方得以化險為夷,故建亭紀念。在天煌亭、登山口旁則有一面金字碑古道導覽圖,一行人就在雨勢一陣陣,氣候不太穩定的狀況下,展開了古道的行腳。在充滿原始風貌的樹林裡,潮濕的石階步道覆蓋著青苔,看來,今天探訪古道的行腳可是要步步為營,小心留意呀!

起步登古道之前先端詳一下路線導覽圖,今天的行程大致是經過金字碑後,再續行至鞍部的探幽亭,若單純走訪古蹟行程者,探幽亭可設定為折返點,續循原路下山回淡蘭橋登山口。另一個選項則是由探幽亭越嶺後,續行至瑞雙公路22.2K的登山口,右轉步行瑞雙公路往牡丹的方向續登金字碑古道的尾段至牡丹火車站;或左轉經由瑞雙公路往九份方向登上不厭亭,欣賞稱號小武嶺公路的102道路的公路美景。

從侯硐端的登山口起登,古道經由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維護,全程均已鋪陳著石階或石板,路況平整易行,石階沿蜿蜒的溪畔緩緩而上,此刻雖然下著雨,幸好只是小雨而已,一路上走著,無礙今天健行踏青的興致。山區潮濕,緩步走過覆著青苔的石階步道,經過溪流處架設著棧橋便利通行,古道石階的段落與段落之間有著平緩可緩息的空間,相較前幾週行程中連續陡階的狀態顯然是舒緩了許多!

金字碑古道沿途的氛圍與草嶺古道極為相似,石階延續著石階,走起來不僅有郊山踏青的閒情逸致,也有登山的律動。由於步道路線處於林蔭樹下,沿途無明顯的視野展望處,隊伍續行至中途的休憩平台時,平台四周樹林茂密,只能隱約看見遠方不完整的迷濛山形,展望依然不佳。一行人在休憩平台暫歇片刻,此刻雨水也已暫停,再起步前行可收起雨具,走起來更輕鬆舒服了。

短暫的歇息後,隊伍起步再循石階步道往上爬行,續行至中途0.6K處,里程指標木樁看起來有點腐朽了,今天走過金字碑古道,發現沿途只有在登山口兩端出入口處的路線導覽圖更新過,其餘里程木樁、生態解說牌、方向指標樁等等,不是損壞待修就是斑駁無法辨識,相對於草嶺古道沿途自導式解說牌的清晰與完善,顯然金字碑古道沿途的硬體設施因為較少遊客的光臨而被忽略了!

沿著腰繞的曲徑緩緩地往上爬行,步道上覆著青苔與落葉,看起來反而有著古道的滄桑感與古樸的氣氛,在走抵金字碑之前,步階右側有一條原始的泥徑可銜接後凹瀑布、後凹古道,再轉接北37道路抵達侯硐車站。看來,如果是不想來回走金字碑古道的人,還有不同路線的選項,可搭乘火車至侯硐車站,步行經後凹古道登金字碑古道,再由牡丹或九份下山,不過路途較遙遠,需要體力與時間。

行腳再繼續往金字碑的方向推進,步道旁出現一片石砌駁崁遺跡,駁崁前的舊石階已毀,因此轉由左側的新石階往上續行。駁崁旁走上來後,步道再度趨緩,木樁顯示距金字碑僅距300m,沿途陸續出現較大範圍的竹林,果真殘牆的遺跡之後,竹林接著就出現了,先民的生活型態從步道沿途的植物變化可略窺一二,具經濟、民生價值的竹林,通常會伴在居住空間的四周,這種型態在郊山古道中經常可見。

古道續行,雖然古道已以石板重新鋪陳,走起來早已沒有當年走在幽幽古道的風塵樸樸與披星戴月的滄桑之感。不過步道旁蔥鬱的原林樣貌,深邃迷人的綠林,走起來仍具古道的深沈魅力,尤其是春寒料峭的日子裡,走動起來舒暢極了,不僅有著郊遊踏青的好心情,還有古道尋幽訪勝的期待。抬頭仰望著長階轉彎處,已能窺見石壁上的金字碑了!而快一步抵達金字碑的隊友早已興奮地在碑前搶先拍了…!

循階續上,來到金字碑前方,刻於石壁的七律詩係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時題詩刻字並嵌上了金箔,史載中以「金字碑」稱此石碑,與草嶺古道的「虎字碑」、「雄鎮蠻煙碑」皆為同一時期的碑文遺跡。今天所行走的這一段越過三貂嶺山的淡蘭古道除了有人稱其為三貂嶺古道,亦有人以金字碑古道來相稱。以同期同屬文化古蹟的觀光步道的現況來觀察,金字碑古道顯然不似草嶺古道受到遊客的青睞與熱門。

石壁上的金字碑文經過了150載的時光,留下來的古老印記因為年代的久遠,加上處於山區潮濕多雨的環境中,沒有常態維護,部份字跡已模糊,金箔看起來早已脫落,一旁石壁覆著青苔,碑文旁石頭雕刻的花紋略顯斑駁腐蝕,看起來真的沒有草嶺「虎字碑」的風光!如果今天我是觀光客,千辛萬苦的爬上山頭,卻只見到一面「落漆」的古蹟,真的會很難過的;不過以踏青健行的客觀心態來看,沒有遊客就沒有經費預算,很現實的考量啊!

一行人在金字碑古蹟前輪流拍照,在接近金字碑附近的石階,才是古道早期採用的石頭階梯,喜歡古早味的遊客,可留意在古道石階上的一點點不同變化。金字碑短暫停留後續朝鞍部前進,行經字碑前的陡階後,步道轉為平緩腰繞的路線,一面往102線的木頭指標直接被擺放在地面上,還好今天古道的路線單純,雖然不太需要仰賴指標,但損毀的指標仍應趁早修護,對喜歡單獨活動的遊客還是很重要的。

走了一段平緩山徑,古道竹叢旁的平台,看起來像涼亭結構的設計,但已無亭子,只剩下矮牆成了樹下乘涼的石椅。前往鞍部探幽亭之前還必須再爬行一段上升的石階,行走在隊伍的最後,陪伴著小夥伴一起走,用小孩子的腳程走,可以給自己較多的緩息時間與拍照的空間,看著小夥伴的背影,覺得每見一次面,就覺得小傢伙又長大了,看著別人家的小孩成長,竟然也會感動,是不是自己年紀已邁向資深的緣故啊?

循著石階往上,步道旁架起了護繩與護欄,由金字碑往上緩緩地爬行,大約12分鐘的腳程,即可抵達金字碑古道的鞍部 - 探幽亭。探幽亭位處三貂嶺山的鞍部,與草嶺古道上埡口的地理位置相類似,越嶺過後往下可通往牡丹、雙溪或九份,不過金字碑古道鞍部的面積顯然比起草嶺古道的埡口小了許多。而最特殊的是清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在古道還沒有立金字碑之前,鞍部上即已立起一面「奉憲示禁碑」。

鞍部上的「奉憲示禁碑」碑文因年代久遠而模糊難辨,查詢了相關的資料,顯示石碑內容大致是在警告路人不要濫砍濫伐附近的山林,此石碑也因而被喻為台灣最早的一面環保碑文。鞍部上除了「奉憲示禁碑」,在角落上另有一座小廟宇,小廟前方與涼亭前方分別有旗台遺跡。原本以為小廟宇是郊山常見的土地公廟,不過端詳過後,發現祂跟過去所見的土地公廟所供奉的土地公或石頭公完全不一樣。

在大量的瀏覽相關資料後,發現大部份山友都介紹鞍部上的這座小廟是土地公廟,但在一則資料中,山友提及曾在「MIT臺灣誌」看到一段節目,一位在地人介紹此廟宇是極為罕見的「盤古祖廟」。廟中供奉的石碑文,橫批「古貌昭赫濯」,上聯「千秋福澤承天厚」,下聯「萬古德恩配地貞」,上下聯的第六個字組合起來為「天地」,祭拜的是開天闢地的神明 - 盤古祖,與民間一向祭拜土地公的風俗習慣真的是大異其趣!

鞍部為金字碑古道的最高點,站在鞍部可遠眺基隆嶼、瑞芳、侯硐等地,甚至侯硐端的登山口及員山子分洪道也一覽無遺,可惜今天天候陰霾,景致不夠清晰。探幽亭的後方另有一條小徑聽說可往不厭亭,但看起來似乎人煙罕至,建議不要單獨行動。而盤古祖廟旁的山徑可續登三貂嶺山及三貂大崙,隊伍今天已不再繼續往高處攀爬了,在探幽亭稍事歇息後,準備越嶺下行至瑞雙公路金字碑古道登山口。

越嶺通過鞍部,由往雙溪方向的石階步道走下山,下山這一方向的石階旁亦架護繩維護著安全,不到5分鐘的腳程即抵102線瑞雙公路登山口,這一端的登山口同樣設有一面金字碑古道導覽圖,而在步出登山口後的馬路邊上,另有一座金字碑古道的緣起牌坊,上面簡述古道開闢時間、路線及金字碑由來等等。登山口對面另有一方向指標木樁,顯示由登山口右轉續行800公尺到102線公路23K,為金字碑古道尾段的另一個登山口。

長腳隊此行決定不再繼續走金字碑古道尾段的路線,而是朝著指標顯示的左轉方向,續行1200公尺的102線公路到位於瑞芳與雙溪兩區交接處的不厭亭。往不厭亭的沿途,在今天涼涼的氣溫下,只要穿著保暖的衣物,走起來便相當的舒服,沿途開闊的山景,可以欣賞雙溪一望無際的田園及河谷景致,行腳十分恣意舒暢!不過走在102線瑞雙公路上,得要注意往來疾馳的汽、機車。

走了超過一公里的公路,在102線21K的指標處與不厭亭遙遙相對,這一條有小武嶺公路美譽的山區道路,也是北部郊山熱門的自行車路線,因為網路上對102線公路美景的大力推薦而人氣指數不墜。不厭亭正是位於102線公路的高點位置上,擁有360度的絕佳展望,這也是隊友們今天不辭辛苦,主動加碼堅持行走千尺路,也要登不厭亭駐足賞景的主要原因。

隊伍來到不厭亭,開闊的展望,極目所及的山巒景致與沿著山腰劃出一條腰帶的公路線,都深深地引人入勝,不厭亭四方群山環抱,牡丹山、金瓜石山(大粗坑山)、基隆山、五分山等等層巒疊嶂的山稜美景及蜿蜒的基隆河域皆一一清晰入鏡,而一邊是雙溪全景、一邊是瑞芳全景,在不厭亭上盡賞兩地的自然美景。佇立於不厭亭看著102線公路,寂靜公路看起來安靜卻是一點也不寂寞!

駐足不厭亭的快樂時光後,接下來準備要移轉腳步,轉返我們稍早走過的來時路了。由於隊伍的車子停放在金字碑古道侯硐端登山口,所以最近的路程還是以選擇原路下山最為方便,因此一段漫步悠遊102線公路的行腳後,再次返回到公路22.2K處的登山口,再次的爬一小段上升石階路返回探幽亭,此時腳步不再停留了,回程循著原路下山,由於石階潮濕,走快不得,一路小心翼翼地行走至步道出口,此刻見貼心的夥伴已熱茶一壺等待著大家,真是幸福唷!

長腳登山隊這一次的行程來到瑞芳的弓橋社區集合

循著金字碑古道的指標左轉進入九芎橋路

淡蘭橋前T岔路指標

車隊就近停在淡蘭橋前T岔路旁的空地

通過淡蘭橋可前往金字碑古道登山口

淡蘭橋下的溪澗為大粗坑溪

大粗坑溪的上游溪谷建造了一座土石流觀測堤壩

過橋來到金字碑古道登山口前

水土保持局在民國92年間完成大粗坑觀測站的建置,可事先預警土石流的發生

金字碑古道登山口旁的天煌亭

金字碑古道導覽圖

一行人就在雨勢一陣陣、氣候不太穩定的狀況下,展開了古道的行腳

樹林裡潮濕的石階步道覆蓋著青苔,行腳可是要小心留意呀!

古道經由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維護,全程均已鋪陳著石階或石板,路況平整易行

沿蜿蜒的溪畔緩緩而上的石階

經過溪流處架設著棧橋便利通行

通過棧橋

雖然下著雨,幸好只是小雨而已,一路上走著,無礙今天健行踏青的興致

山區潮濕,緩步走過覆著青苔的石階步道

古道沿途盡是原始風貌的樹林

溪流處架設著棧橋

古道石階的段落與段落之間有著平緩可緩息的空間

相較前幾週行程中連續陡階的狀態,顯然金字碑古道是舒緩了許多

步道路線處於林蔭樹下,沿途無明顯的視野展望處

通過乾溝

金字碑古道沿途的氛圍與草嶺古道極為相似,石階延續著石階,走起來不僅有郊山踏青的閒情逸致,也有登山的律動

隊伍續行至中途的休憩平台了

此刻雨水已暫停,可以收拾起雨具了

休憩平台暫歇片刻

暫歇中

平台四周樹林茂密,只能隱約看見遠方不完整的迷濛山形,展望依然不佳

來到休憩平台歇息時,雨勢已停歇了

暫歇中

暫歇中

回拍休憩平台

休憩平台前的步階形成一個大髮夾彎

隊伍起步再行

循石階步道往上爬行

里程指標木樁指示著往「奉憲示禁碑」方向

續行至中途0.6K處

沿著步階緩緩地往上爬行

步道上覆著青苔與落葉

沿途的青苔與落葉,看起來反而有著古道的滄桑感與古樸的氣氛

繼續往金字碑的方向推進

步階右側有一條原始的泥徑可銜接後凹瀑布、後凹古道

步道旁出現一片石砌駁崁遺跡,駁崁前的舊石階已毀,因此轉由左側的新石階往上續行

駁崁旁走上來後,步道再度趨緩

木樁顯示距金字碑僅距300m

續行

回拍

里程指標木樁看起來有點腐朽了

慢慢走、緩緩行

沿途陸續出現較大範圍的竹林

古道已以石板重新鋪陳,走起來早無當年走在幽幽古道的風塵樸樸與披星戴月的滄桑之感

步道旁蔥鬱的原林樣貌,深邃迷人的綠林,走起來仍具古道的深沈魅力

春寒料峭的日子裡,走動起來舒暢極了

不僅有著郊遊踏青的好心情,還有古道尋幽訪勝的期待

抬頭仰望著長階轉彎處,已能窺見石壁上金字碑了!

石壁上的金字碑

刻於石壁的七律詩係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時題詩刻字並嵌上了金箔,史載中以「金字碑」稱此石碑文

石壁上的金字碑文經過了150載的時光,留下來的古老印記因為年代的久遠,加上處於山區潮濕多雨的環境中,沒有常態維護,部份字跡已模糊,金箔看起來早已脫落

金字碑前拍照記錄

金字碑前拍照記錄

金字碑前拍照記錄

石壁覆著青苔,碑文旁石頭雕刻的花紋略顯斑駁腐蝕,看起來真的沒有草嶺「虎字碑」的風光呀

「金字碑」與草嶺古道的「虎字碑」、「雄鎮蠻煙碑」皆為同一時期的碑文遺跡

金字碑附近的石階,才是古道早期採用的石頭階梯,喜歡古早味的遊客,可留意在古道石階上的一點點不同變化

續行,一面往102線的木頭指標直接被擺放在地面上

步道轉為平緩腰繞的路線

走了一段平緩山徑,古道竹叢旁的平台,看起來像涼亭結構的設計,但已無亭子,只剩下矮牆成了樹下乘涼的石椅

續行

美麗的竹林步道

蔥鬱的原林樣貌,深邃迷人的綠林

蔥鬱的原林樣貌,深邃迷人的綠林

若以同期同屬文化古蹟的觀光步道的現況來觀察,金字碑古道顯然不似草嶺古道受到遊客的青睞與熱門

這一段石階有一點鬆動,行走時要小心

沿曲徑緩緩地往上爬行

今天走過金字碑古道,發現沿途只有在登山口兩端出入口處的路線導覽圖更新過,其餘里程木樁、生態解說牌、方向指標樁等等,不是損壞待修就是斑駁無法辨識,相對於草嶺古道沿途自導式解說牌的清晰與完善,顯然金字碑古道沿途的硬體設施因為較少遊客的光臨而被忽略了!

前往鞍部探幽亭之前還必須再爬行一段上升的石階

行走在隊伍的最後,陪伴著小夥伴一起走

用小孩子的腳程走,可以給自己較多的緩息時間與拍照的空間

看著小夥伴的背影,覺得每見一次面,就覺得小傢伙又長大了

循著石階往上,步道旁架起了護繩與護欄

逐漸地,有了較開闊的視野了

不過陰雨天,景色不夠清明

緩緩地爬行

通過這一段石階就能抵達探幽亭

來到探幽亭了

由金字碑往上緩緩地爬行,大約12分鐘的腳程抵達金字碑古道的鞍部 - 探幽亭

視野展望不錯,可以展望瑞芳、深澳、基隆與基隆嶼

鏡頭拉近,員山子分洪道也看得到

最後一組抵達鞍部的夥伴

最後一組抵達鞍部的夥伴

三貂嶺山的鞍部為金字碑古道的最高點

金字碑古道的鞍部上有一座探幽亭

鞍部上立著一面「奉憲示禁碑」

探幽亭位處三貂嶺山的鞍部,與草嶺古道上埡口的地理位置相類似,越嶺過後往下可通往牡丹、雙溪或九份,不過金字碑古道鞍部的面積顯然比起草嶺古道的埡口小了許多

清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在古道還沒有立金字碑之前,鞍部上即已立起了這一面「奉憲示禁碑」

「奉憲示禁碑」碑文因年代久遠而模糊難辨,石碑內容大致是在警告路人不要濫砍濫伐附近的山林,此石碑也因而被喻為台灣最早的一面環保碑文

探幽亭

探幽亭的後方另有一條小徑聽說可往不厭亭,但看起來似乎人煙罕至,建議不要單獨行動

盤古祖廟旁的山徑可續登三貂嶺山及三貂大崙

鞍部歇歇腳

鞍部歇歇腳

鞍部上除了「奉憲示禁碑」,在角落上另有一座小廟宇,小廟前方與涼亭前方分別有旗台遺跡

原本以為小廟宇是郊山常見的土地公廟,不過端詳過後,發現祂跟過去所見的土地公廟所供奉的土地公或石頭公完全不一樣

「MIT臺灣誌」節目中,有一位在地人介紹此廟宇是極為罕見的「盤古祖廟」。廟中供奉的石碑文,橫批「古貌昭赫濯」,上聯「千秋福澤承天厚」,下聯「萬古德恩配地貞」,上下聯的第六個字組合起來為「天地」,祭拜的是開天闢地的神明 - 盤古祖,與民間一向祭拜土地公的風俗習慣真的是大異其趣!

涼亭旁有一旗台遺跡

可在此缺口處越嶺下行至瑞雙公路

稍後準備循此缺口處的石階步道下山至瑞雙公路金字碑古道登山口

越嶺通過鞍部,由雙溪方向的石階步道走下山

下山這一方向的石階旁亦架護繩維護著安全

一小段鋪著木削的步道,走起來柔軟極了

行經一段維修過的步道

遠眺雙溪區層巒疊嶂的山巒

根據地形,下方溪谷間應該就是牡丹聚落

不到5分鐘的腳程抵達102線瑞雙公路登山口

來到102線瑞雙公路登山口

102線道路即瑞雙公路

瑞雙公路這一端的登山口同樣設有一面金字碑古道導覽圖

討論一下接下來的行程

步出登山口後的馬路邊上,另有一座金字碑古道的緣起牌坊

緣起牌坊上面簡述古道開闢時間、路線及金字碑由來等等

拍照做紀錄

登山口對面另有一方向指標木樁,顯示由登山口右轉續行800公尺到102線公路23K,為金字碑古道尾段的另一個登山口

此行決定不再繼續走金字碑古道尾段的路線,而是朝著指標顯示的左轉方向,續行1200公尺的102線公路到位於瑞芳與雙溪兩區交接處的不厭亭

102線瑞雙公路上沿途景致宜人

路旁的杜鵑盛開

102線瑞雙公路上較為空曠,氣溫也較低,紛紛穿起外套了

漫步在102線瑞雙公路

美麗的山谷地形,較可惜的是視野朦朧

走在102線瑞雙公路上,得要注意往來疾馳的汽、機車

開闊的山景

開闊的山景

走了超過一公里的公路,在102線21K的指標處與不厭亭遙遙相對

隊友採起路旁的鼠麴草,準備清明節做草仔粿

往不厭亭的沿途,在今天涼涼的氣溫下,只要穿著保暖的衣物,走起來便相當的舒服

回望剛剛一路走過來的山頭

一邊是雙溪全景、一邊是瑞芳全景,在不厭亭上盡賞兩地的自然美景

來到瑞芳與雙溪兩區的交接處

登上不厭亭之前會先看見「祝君平安」的地標

往前再走幾步路就跨進瑞芳的地界了

左迴轉準備登不厭亭

來到不厭亭

不厭亭賞景

不厭亭上拍攝102線公路景致

拍攝美麗的公路景致

有小武嶺公路美譽的102號公路

山谷之間是朦朧的牡丹聚落

鏡頭拉近一點,可以望見蜿蜒的基隆河流域

一邊是雙溪全景、一邊是瑞芳全景,在不厭亭上盡賞兩地的自然美景

一邊是雙溪全景、一邊是瑞芳全景,在不厭亭上盡賞兩地的自然美景

網路上對102線公路美景的大力推薦,使得人氣指數一直不墜

眺望大小粗坑山的方向

不厭亭四方群山環抱,牡丹山、金瓜石山(大粗坑山)、基隆山、五分山等等層巒疊嶂的山稜美景及蜿蜒的基隆河域皆一一清晰入鏡

這一條有小武嶺公路美譽的山區道路,也是北部郊山熱門的自行車路線

不厭亭開闊的展望,極目所及的山巒景致與沿著山腰劃出一條腰帶的公路線,都深深地引人入勝

不厭亭擁有360度的絕佳展望

不厭亭上迎風賞景...

俯瞰公路上的隊友們

準備要離開不厭亭了,再往前直行可以到九份地區

突出於小山丘上的不厭亭

102線寂靜公路看起來安靜卻是一點也不寂寞

移轉腳步,轉返我們稍早走過的來時路了

往回程方向走了...

不厭亭上盡賞自然美景後,看起來心情相當的愉悅...

回程再度輕鬆漫步於102線公路

102線公路上輕鬆漫步

夥伴們幫忙採收鼠麴草

由於隊伍的車子停放在金字碑古道侯硐端登山口,所以最近的路程還是以選擇原路下山最為方便

一段漫步悠遊102線公路的行腳後,再次返回到公路22.2K處的登山口

再次的走一小段上升的石階路後,準備經探幽亭回侯硐

返回到探幽亭

返回探幽亭,此時腳步不再停留了

腳步未歇,由探幽亭直接循著原路下山

由於石階潮濕,走快不得

一路小心翼翼地行走

返回到金字碑,腳步一樣不停留,繼續往登山口推進

剩最後的600公尺,加油囉!

回到休憩平台區,離登山口不遠了

步出登山口口,看見貼心的夥伴已熱茶一壺等待著大家,真是幸福唷!

天煌亭休息喝熱茶

金字碑古道任務完美達成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惠子 的頭像
    惠子

    惠子與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