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小觀音山西峰.西西峰.山之家連走 20180422

長腳登山隊週日的例行活動,再次安排登小觀音山西峰的行程,距上一次造訪小觀音山相隔已三年半,這次的安排同樣是由小觀音山戰備道路西峰登山口起登,回程則穿越箭竹林直陡的山徑,經由山之家、大屯山鞍部停車場的路線下山。由於有前一次登小觀音山西峰的經驗,車子停在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必須先踢上大約三十分鐘的產業道路,才能抵達西峰登山口,因此這一次行程便先安排幾輛車停放鞍部戰備道路旁,作為行程結束後的接駁,部份車輛則安排共乘,續循戰備道路上山,直至登山口附近再找位子停車。

戰備道路沿途有好幾處登山口,長腳隊和前一次的行程一樣,仍然選擇位於第四面反光鏡彎道處的登山口作為今天活動的起點,等候開車及步行的隊友分別抵達後,隊伍隨即展開今天小觀音山西峰的行腳。近幾年來,小觀音山群峰透過熱心山友在箭竹林密佈的山區劈荊斬棘,清理出清晰的山徑,過去僅登山隊及少數健腳的山友會造訪小觀音山域,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個人及團隊慕名而來,由於小觀音山西峰是小觀音山群峰之中最容易親近的一座山頭,因此特別吸引登山客前來體驗小觀音山稜線之險及火山口壯闊之美。

登山口位在戰備道路彎道左側的杉木林邊坡上,入口的樹枝上綁了零星的登山布條,一旁還有一面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敬告遊客的標幟,載明「本步道非屬開放使用步道,路徑複雜、陡峭,極易迷途,請勿任意進入」,入口還算明顯易尋。在確認人數到齊後,隊伍隨即出發,依序爬上小陡坡,進入今天行程的主線,朝著小觀音山西峰的方向前進。行走在杉木林的傳統原始的泥徑中,泥土路很柔軟,走起來舒服,隊伍穿過一片蓊鬱的杉木森林,連續的上坡路,讓人一開始便享受到了登山的律動與深沈的呼吸。

起步不久,步道右側有小徑會合,根據樹幹上藍天隊的指標,右側小徑可前往小觀音山主峰登山口。由於長腳隊此行未有安排攀登主峰的行程,他日或許可另行規劃目前正夯的小觀音山群峰的O形路線,群峰連走勢必更經典、更富挑戰性,不過今天的活動中,有幾位小夥伴出席單攻西峰的行程,西峰相對安全、容易克服,較適合小夥伴的參與。隊伍在行經銜接主峰的岔路後,繼續循西峰方向前進,不久,林相逐漸由杉木林轉換成箭竹林,步道自此直至西峰及西西峰,開始穿梭往來於一稜又一稜的箭竹林之中。

在尚未進入盛夏之際,此時往來於箭竹林之間,還不至於悶熱難耐,反倒有涼爽的恣意與舒暢。由於茂密的箭竹林被整理出一條明顯清晰的路徑,所以不離開步道,亂鑽箭竹林叢,就不會有山中迷失的擔憂。山徑有幾處被刻意剪出的低矮視窗,可以眺望大屯山系,不過此刻真正的美麗風情還沒完全上場,要再耐心的向前走,美麗的風景總在山路轉彎過後才會豁然開朗,讓人有無限個驚嘆號。隊伍循箭竹林的路跡,通過了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7號木樁,腰繞步道緩緩地往上,不遠處,左側箭竹林叢有一條岔路出現。

由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山之家一路銜接過來與西峰主線會合的山徑共有二條,眼前的岔路即其中之一,另一岔路則在稍後到了接近西峰圖根點的途中才會遇上。由於今天一開始便省略了一大段走戰備道路的時間與體力,所以此行穿過箭竹林後,通過上下起伏、崎嶇不平的岩石區,朝西峰最高處推進時,感覺不似記憶中那麼的遙遠費時。隊伍續行,緩緩走向稜線,前進的同時,回首看見了主峰漂亮的稜線及稜線上多座電視與廣播的通訊設施。行腳至此,小觀音山迷人的景致展現了,開始讓大家陷入一陣瘋狂的讚嘆中。

在上下起伏的大石頭間攀上爬下,行進的速度也跟著慢了下來,起落間除了因為通過崎嶇的巨石時小心翼翼地行進,另外則是因為看到了小觀音山美麗、巨大的火山口,綠油油的層次美與稜脊的美麗線條所帶來的驚艷與感動,台灣山川之美,其實不必登高山、爬峻嶺才能看見,只要願意跨出腳步,走向郊山,便能有所領略。隊伍一邊前進西峰、一邊流連美景,山頭與山頭之間有落差,站在高處可以看見山頭上盡是密密麻麻的箭竹林海,登西峰之路就硬生生的從稜上劃出一條深烙的線條,此刻的我們正走在這條線上。

通過陡下的岩石後,再次走進比人還高的箭竹林,看不清箭竹林以外的景致,只能循著路線而被動地前進,幸好今天的氣候條件不錯,所以沒有濃霧籠罩的不真實感,路跡明顯,走起來令人安心!箭竹林走著,會有獨行的感覺,可以聽見遠遠的說話聲音,但往往又看不到人影,很像在走迷宮,基於安全考量,真心建議山區活動應結伴同行。美麗的箭竹林一路相伴,踩著清晰的路跡往西峰前進。不久,左側箭竹林出現岔路來會,這條岔路即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山之家一路銜接來與主線會合的第二條路線。

迅速地通過岔路口,往前續行不遠,就看到了箭竹林叢中的一小塊被清理出來的空地,空地上有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6號木樁及小觀音山西峰(H1043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這裡就是西峰的最高處了,由於西峰圖根點的所在位置被箭竹林叢完全包覆著,視野展望不佳,所以隊伍僅於西峰短暫停留、拍照記錄後,旋即循稜朝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5號木樁的所在位置推進。接下來一路從防迷標誌6號木樁至5號木樁之間的一段稜線,應是今天行程中看到火山口、稜線與大屯山系等風景線最賞心悅目、迷人刺激的一段路程。

續行間,火山口綠油油的山形脈絡完整而清晰的呈現,而原本在稜線上看起來彷彿像積木般層層堆疊的石頭,貼近一看才發覺原是碩大錯置、崎嶇不平的巨岩,一行人小心地從崎嶇的岩石旁經過,抬頭看見年輕的隊友正昂首挺胸、無畏地站在聳矗的石頭上迎風賞景,看來我們是保守了點,只敢站在稜徑上欣賞著風景!一行人依序從巨石旁繞過,網路上有人提到這座側身像似人面石的巨岩是顆反經石,猶記鄰近的菜公坑山上也有一座規模很巨大的反經石,看來在火山岩層的陽明山區裡,碰上反經石的機會實在很多。

小心地繞過了岩石區後,再次進入箭竹林叢中,綿密的箭竹林叢被來來往往的山友們踩出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從竹叢中步出,眼前豁然開朗,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5號木樁就杵在許許多多的大石頭之中,而5號木樁的後頭還有一根「此路不通」的木樁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山頭舊稱北竹子山,目前已被正名為小觀音山西西峰(H1056m),海拔高度略高於西峰,山頂無基石,由於四周沒有箭竹林及高大的芒草,展望因而開闊,除了可欣賞小觀音山群峰圍繞的火山口外,另一面則是與大屯山系、七星山系、竹子山遙遙相對,隱約中,連觀音山系也都在展望之間。

在防迷標誌5號木樁的右側有一條往大屯溪古道(三板橋)的陡徑,健腳的山友會續行大屯溪古道,再連走小觀音山群峰,完成一個耗時費力的環形路線,長腳隊此刻只能默默的望著山徑,不敢多想!不過,接下來倒是可以再往西西峰後方的小山頭走過去,路過了一座被喚名為八戒石的大岩石旁,往上攀過了嶙峋的岩石,登上了最高的峰頭,再往前過去就是山緣陡坡,山緣有二條垂直陡下的山徑,一條是往西北稜、菜公坑古道或二子坪、鞍部停車場,一條是往北西北稜(855峰),看起來都是挑戰性很強的路線。

佇立山頭上遠眺視野朦朧的北方,遠山上隱約可見一座大型的寶塔,那裡應該就是三芝了,再更遠處原本應該可以看見的海岸線,由於能見度太差,只見到層層疊疊、若隱若現的山形。返身回首看著西峰稜線這一方,在西西峰上的隊友,正情緒高昂的拍照賞景,享受著登高望遠的歡樂。今天行程中最美的風情、最精采的饗宴就在當下,全心全意感受著來自大自然供給的心靈養分。常常坐在山頭上轉著念頭,知足常樂是最簡單達成的願望,給自己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付出了體力就能擁有健康與快樂,堅持就行!

喔喔!吹了太久的涼風、冥想得太遙遠了,回過神來,趕緊拍拍屁股準備下山了!於是下山衝得很快,因為稜線只有一條,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塞車等待的機會就少,獲得休息的時間就比別人多,當然爭取到的拍照時間也較多。和隊友二人一會兒的功夫便通過了反經石稜線,續朝著西峰圖根點行進,回程西峰圖根點上已聚集了一堆忙著拍照的山友,腳步未停地打了招呼,隨即快速通過往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山之家路線岔路,正準備一鼓作氣越過大石頭時,又卻被叫了回頭,原來打算循原路下山的計劃臨時決定換路線了!

轉頭回到西峰主稜與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山之家路線的分岔路口,領隊臨時決定走不同於上山路線的途徑下山,改採這一條在近年內才由熱心山友整理出來的竹林陡徑下山,選擇此陡徑下山,回程勢將錯過西峰傳統原始的稜徑美景了!還好稍早上山的時候已充分領受到了西峰的山稜之美,也就不覺得那麼的可惜了。由於西西峰、西峰的稜線路徑狹長單一,隊伍的前後距離拉得遠,因此要轉換路線時,為確保全隊沒有人落單,所以在岔路口停下了腳步,等候陸續來到岔路口的隊友到齊後,全隊進入陡徑,開始一段箭竹林徑的奮戰。

隊伍一腳踩進箭竹林徑後就是一路下切的陡徑,濃密的箭竹林裡開出來的這一條陡徑,不只上山難、下山亦難,幸好今天的路況不濕滑,能控制好雙腳的著力點,就不容易跌倒,不難想像下雨天走這一條山路,恐怕會吃很大的苦頭。隊伍就這麼一路的往下進行,穿梭在箭竹林中,中途除了一處被山隊取名為「山海觀」的小平台可遠眺大屯山系,欣賞遠處風景外,下山的前半路程幾乎是在箭竹林叢中奮力打拼,陡坡下切得靠著抓住一旁的箭竹來協助緩衝,從沿路下山的驚叫聲不斷,就不難想像這條箭竹林徑的困難度與挑戰性了。

隊伍於連續的陡坡中續行,偶爾會看見步道旁放置了些冥紙,由於筍農在雲深不知處的山裡採筍,有安全上的憂慮,因此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每年的2月25日至4月15日、8月1日至9月30日開放採筍證,筍農開始採收箭竹筍的期間,為求採筍平安,筍農會在路旁放置冥紙,祈求山神保佑採筍期平安順利,所以看到山中的冥紙時,就視為筍農尊重風俗民情,不必有過多的臆測而嚇壞自己。山徑路線一路陡下,隊伍逐漸進入了雜木林,路上數度與看起來氣喘吁吁往上爬的山友錯身而過,此路線無論上山、下山,確實要具備體力!

續行中來到山徑的丫岔路口,左側的山徑通往小觀音山戰備道路第一彎道登山口,隊伍則循右往山之家方向續行。此刻的林相也漸漸豐富了起來,一路上開始看見山區經常見到的花草樹木,讓人情緒與雙腳不再那麼的緊繃, 而路況也在行進中逐漸地趨於平緩。循跡續行,在快接近山之家之前,步道左側再次出現一條可以通往小觀音山戰備道路第一彎道的岔路,隊伍仍朝山之家的方向進行。過沒多久,看到掛滿了登山布條的樹林中有塊空地,走近一看,果然看見日治時期保留下來,目前僅存一面石砌壁爐的山之家遺址。

山之家是西元1938年(昭和13年)建造的露營山屋,由於早期太平洋戰役的影響及後期巴拉卡公路的開通,身置舊路的山之家逐漸走進歷史記憶,成為荒煙蔓草中的一處遺址,如今僅存營地的地基及一座覆蓋著藤蔓及蕨類植物的壁爐煙囪挺立於樹林之中,遠遠的看,還以為是一顆壯碩的大樹。由於下山的路線冗長,加上還有隊友仍在途中努力,於是隊伍在山之家停腳暫歇,等候隊友會合後再續行至大屯山鞍部停車場。此刻的山之家原本荒蕪蒼涼的遺址,頓時因為隊伍的停留而多了人氣,少了寂寞與滄桑。

隊伍於山之家停留了約20分鐘左右,等候最後一批下山的隊友到齊,隊伍再次起程,走向壁爐後方的小徑,繼續完成行程的最後一段路。由山之家到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大約5分鐘的腳程,由於過往沒有由西峰下山行走此路線的經驗,因此有人看到前往停車場的路線,竟然又要開始上坡,不禁耽心路途遙遠,看來是被前一段箭竹林陡坡給折騰得累壞了,幸好才幾分鐘的光景就抵達停車場,一行人最後由停車場角落的小陡徑陸續爬了出來,此刻應算是結束今天小觀音山西稜的美麗行腳了,稍後還需要共乘,返回一早起登的登山口取車後再一起用餐呢!

安排由小觀音山戰備道路西峰登山口起登

等候開車及步行的隊友分別抵達後,隊伍即將展開今天小觀音山西峰的行腳

入口有一面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敬告遊客的標幟,載明「本步道非屬開放使用步道,路徑複雜、陡峭,極易迷途,請勿任意進入」

確認人數到齊後,隊伍隨即出發,依序爬上小陡坡,進入今天行程的主線

準備進入今天行程的主線

朝著小觀音山西峰的方向前進

樹幹上掛著鋤草的工具

行走在杉木林的傳統原始的泥徑中

起步不久,步道右側有小徑會合

根據樹幹上藍天隊的指標,右側小徑可前往小觀音山主峰登山口

泥土路很柔軟,走起來舒服

穿過蓊鬱的杉木森林

連續的上坡路,讓人一開始便享受到了登山的律動與深沈的呼吸

繼續循西峰方向前進

林相逐漸由杉木林轉換成箭竹林

山隊特地幫步道取名為美滿幸福大道

走過三角巾旗幟下方,應該都會美滿幸福吧

步道直至西峰及西西峰,一直往來於一稜又一稜的箭竹林之中

在尚未進入盛夏之際,此時往來於箭竹林之間,還不至於悶熱難耐

通過了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7號木樁

路旁虎婆刺花

紅果金栗蘭

山徑有幾處被刻意剪出的低矮視窗,可以眺望大屯山系

遠眺大屯山系

大屯山主峰

沿途有不少金毛杜鵑花樹

前面大樹旁有岔路

左側箭竹林叢有一條岔路出現

由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山之家一路銜接過來與西峰主線會合的山徑共有二條,眼前的岔路即其中之一

行經岔路口

往西峰續行

茂密的箭竹林被整理出一條明顯清晰的路徑

不離開步道,亂鑽箭竹林叢,就不會有山中迷失的擔憂

回首看見了漂亮的主峰

主峰的稜線上多座電視與廣播的通訊設施

穿梭於箭竹林...

眺望大屯山系

開始往上攀爬

往上攀爬,行進的速度也跟著慢了下來

回首看見大屯山主峰

步道旁有一株漂亮的牛奶榕

把大屯山拉近看,可以清楚看見直達助航站的路軌

大屯山美麗的山景,在今天的行程中反覆入鏡

行進中,總是忍不住停下腳步來觀賞四周的美景

在上下起伏的大石頭間攀上爬下

回拍小觀音山主峰

大屯主峰

層巒疊嶂景緻佳

遠方的山頭看起來像在一團迷霧中

大屯山的山形壯闊

望向小觀音山主峰,火山口的脈絡相當漂亮

此行一直在林叢中鑽來鑽去

山路轉彎後豁然開朗

爬上了高處可以看得更遠更深

小觀音山迷人的景致展現了,大家陷入一陣瘋狂的讚嘆中

停下腳步欣賞小觀音山迷人的景致

開心地跟小觀音山合影

小觀音山美麗、巨大的火山口

台灣山川之美,其實不必登高山、爬峻嶺才能看見,走向郊山,便能有所領略

眺望主峰山頭上的塔台

小觀音山主峰(最左)

在上下起伏的大石頭間攀上爬下,行進的速度也跟著慢了下來

迎風賞景...

稜線沿途中可看到許多巨石

站在高處可以看見山頭上盡是密密麻麻的箭竹林海

鏡頭拉近,領隊正在舉手打招呼呢!

登西峰之路就硬生生的從稜上劃出一條深烙的線條

陡下,準備再度進入箭竹林中

在密密的箭竹林裡,人物都變得渺小了

回拍,通過陡下的岩石

再次走進比人還高的箭竹林

左側箭竹林出現岔路來會

這條岔路即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山之家一路銜接來與主線會合的第二條路線

看不清箭竹林以外的景致,只能循著路線而被動地前進

今天的氣候條件不錯,所以沒有濃霧籠罩的不真實感,路跡明顯,走起來令人安心!

來到箭竹林叢中一小塊被清理出來的空地,原來這裡就是西峰的最高處

小觀音山西峰(H1043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空地上有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6號木樁

西峰圖根點的所在位置被箭竹林叢完全包覆著,視野展望不佳,隊伍拍照記錄後即離開

朝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5號木樁的所在位置推進

從防迷標誌6號木樁至5號木樁之間的一段稜線,是行程中看到火山口、稜線與大屯山系等風景線最賞心悅目、迷人刺激的一段路程

展望佳,遠眺小觀音山主峰稜線

展望菜公坑山方向

展望火山口與稜線

火山口綠油油的山形脈絡完整而清晰的呈現

展望火山口與稜線的層次美與美麗線條

進入崎嶇不平的巨岩路段

漂亮的稜線

美麗的路線、開心的領隊

小心地從崎嶇岩石旁下切

體驗了賞心悅目、迷人刺激的一段路程

視線一直聚焦在火山口與稜線上

原本在稜線上看起來彷彿像積木般層層堆疊的石頭,貼近一看才發覺原是碩大錯置、崎嶇不平的巨岩

小夥伴已經跟著隊伍走跳多年,走山路完全駕輕就熟

小心地通過崎嶇的岩石

回拍,陡下

遠眺西西峰

通過上下起伏、崎嶇不平的岩石區

萎蕤(ㄨㄟˇ ㄖㄨㄟˊ)

通泉草

陽明山區常見到的虎婆刺

站在西稜上,視線一直離不開漂亮的主稜呀

一層又一層的山,真的賞心悅目

網路上有人提到這座側身像似人面石的巨岩是顆反經石

在大石頭間攀上爬下

抬頭看見年輕人正準備攀反經石上

大步一跨!

年輕的隊友正昂首挺胸、無畏地站在聳矗的石頭上迎風賞景

看來我們是保守了點,只敢站在稜徑上欣賞著風景!

一行人從巨石旁繞過

繞過了岩石區後,再次進入箭竹林叢中

走在箭竹林有獨行的感覺,似聽見遠遠的說話聲音,但又看不到人影,像在走迷宮,基於安全考量,建議結伴同行

從竹叢中步出,眼前豁然開朗

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5號木樁就杵在許許多多的大石頭之中

5號木樁的後頭還有一根「此路不通」的木樁

這座山頭舊稱北竹子山,目前已被正名為小觀音山西西峰(H1056m),海拔高度略高於西峰,山頂無基石

從西西峰回望西峰與主峰

從西西峰望向大屯山

西西峰四周沒有箭竹林及高大的芒草,展望開闊

西西峰上有許多的大岩石

坐在大石上賞景,超讚!

完成今天西西峰登頂任務!心情很high

防迷標誌5號木樁的右側有一條往大屯溪古道(三板橋)的陡徑

健腳的山友會續行大屯溪古道,再連走小觀音山群峰,完成一個耗時費力的環形路線,長腳隊此刻只能默默的望著山徑,不敢多想!

西西峰上遙望大屯山,直達助航站的路軌看得清楚極了

大屯山腳下的鞍部停車場、二子坪遊客服務站、大屯自然公園一覽無遺

來到西西峰,開心!

西西峰上休息一會兒

山上的歡樂時間,很令人羨慕吧

長腳隊的小夥伴就是不簡單!

西西峰標巾前拍照記錄

山隊特別訂製的西西峰三角巾

佇立山頭上遠眺視野朦朧的北方

遠山上隱約可見一座大型的寶塔,那裡應該就是三芝了,再更遠處原本應該可以看見的海岸線,能見度實在太差了

怎麼山也可以美得像雲海啊

路過一座被喚名為八戒石的大岩石

再往上攀過嶙峋的岩石

返身回首看著西峰稜線這一方

在西西峰上的隊友,正情緒高昂的拍照賞景,享受著登高望遠的歡樂

登上了最高的峰頭,再往前過去就是山緣陡坡

山緣有二條垂直陡下的山徑,一條是往西北稜、菜公坑古道或二子坪、鞍部停車場

另一條是往北西北稜(855峰),看起來都是挑戰性很強的路線

今天行程中最美的風情、最精采的饗宴就在當下

享受著登高望遠的快樂

走返西西峰

西西峰上可以冥想、可以吹風、可以賞景,一切自在!

看大屯山千遍也不厭倦啊!

大屯山後方的面天山與向天山也看得清楚

三芝方向景象模糊

幫美女拍張照囉!

擺一個招牌動作,YA!

坐在山頭上轉著念頭,知足常樂是最簡單達成的願望

給自己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付出了體力就能擁有健康與快樂

站在山頭上可以無所不談,不必像山下的人們得拚個你死我活的

回首來時路的

準備踏上回程的路了

吹了涼風、冥想遙遠,回過神來,趕緊拍拍屁股準備下山了!

再次鑽進箭竹林裡

下山衝得快,因為稜線只有一條,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塞車等待的機會就少,爭取到的拍照時間也較多

隊友還在箭竹林中打拼

通過了反經石稜線

續朝著西峰圖根點行進

回程西峰圖根點上已聚集了一堆忙著拍照的山友

通過往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山之家路線岔路

循稜續行

正準備一鼓作氣越過大石頭時,又卻被叫了回頭,原來打算循原路下山的計劃臨時決定換路線了!

走回頭路時看到夥伴仍穿梭在箭竹林叢

和夥伴打個招呼

回到西峰主稜與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山之家路線的分岔路口,領隊臨時決定走不同於上山路線的途徑下山,改採這一條在近年內才由熱心山友整理出來的竹林陡徑下山

為確保全隊沒有人落單,所以在岔路口停下了腳步,等候陸續來到岔路口的隊友全數到齊

隊友到齊後,全隊進入陡徑,開始一段箭竹林徑的奮戰

一腳踩進箭竹林徑後就是一路下切的陡徑

下山時一開始還看的到完整的大屯山

遠眺大屯山

萎蕤(ㄨㄟˇ ㄖㄨㄟˊ)

中途有一處被山隊取名為「山海觀」的小平台可遠眺大屯山系

面對陡坡挑戰長腳隊不改樂觀本性

「山海觀」小平台遠眺大屯山

近一點的山頭應該是菜公坑山吧?

濃密的箭竹林裡開出來的這一條陡徑,不只上山難、下山亦難

回拍奮戰中的隊友

幸好今天的路況不濕滑,能控制好雙腳的著力點,就不容易跌倒

不難想像下雨天走這一條山路,恐怕會吃很大的苦頭

聽到尖叫聲時回頭一看,隊友已跌坐在地上

指標引導前進的方向

隊伍就這麼一路的往下進行

下山的前半路程幾乎是在箭竹林叢中奮力打拼

山中漂亮雅致老松

老松在這段路徑上特別醒目

逐漸進入了雜木林

從沿路下山的驚叫聲不斷,就不難想像這條箭竹林徑的困難度與挑戰性了

連續的陡坡中續行

下切陡坡有時得靠抓住一旁的箭竹來協助緩衝

遇到上山的山友

數度與看起來氣喘吁吁往上爬的山友錯身而過

陽明山國家公園每年的2月25日至4月15日、8月1日至9月30日開放採筍證,筍農開始採收箭竹筍的期間,為求採筍平安,筍農會在路旁放置冥紙,祈求山神保佑採筍期平安順利,所以看到山中的冥紙時,就視為筍農尊重風俗民情,不必有過多的臆測而嚇壞自己

在山裡走動,得仰賴著沿途的指標,才不至於迷失方向

山徑路線一路陡下

續行中來到山徑的丫岔路口,左側的山徑通往小觀音山戰備道路第一彎道登山口

隊伍則循右往山之家方向續行

蘭崁瑪藍

查了很久,感覺很像台灣油點草,但不敢確認

蕨類植物與匏仔

路平緩許多了

走走停停等待隊友

回拍

等待中也來一張笑臉拍

續朝山之家方向前進

循跡續行

快接近山之家之前,步道左側再次出現一條可以通往小觀音山戰備道路第一彎道的岔路

仍朝山之家的方向進行

看到掛滿了登山布條的樹林中有塊空地

走進樹林中的空地

走近一看,果然看見日治時期保留下來,目前僅存一面石砌壁爐的山之家遺址

在荒煙蔓草中僅存營地的地基及一座覆蓋著藤蔓及蕨類植物的壁爐煙囪

山之家是西元1938年(昭和13年)建造的露營山屋

由於早期太平洋戰役的影響及後期巴拉卡公路的開通,身置舊路的山之家逐漸走進歷史記憶

山之家簡易的解說

山之家停腳暫歇

山之家停腳暫歇

山之家遺址前留影

山之家遺址前留影

山之家遺址前留影

山之家旁有岔路可通往菜公坑古道

通往菜公坑古道的小徑

隊伍於山之家遺址休息中

此刻的山之家原本荒蕪蒼涼的遺址,頓時因為隊伍的停留而多了人氣,少了寂寞與滄桑

小朋友今天的表現極出色

樹與光影極美

一旁有株金毛杜鵑

紅艷的杜鵑花搶了不少風采

覆蓋著藤蔓及蕨類植物的壁爐煙囪

於山之家停留了約20分鐘左右,等候最後一批下山的隊友到齊,隊伍再次起程

走向壁爐後方的小徑,繼續完成行程的最後一段路

由山之家到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大約5分鐘的腳程

續行

由於過往沒有由西峰下山行走此路線的經驗,因此有人看到前往停車場的路線,竟然又要開始上坡,不禁耽心路途遙遠,看來是被前一段箭竹林陡坡給折騰得累壞了

幾分鐘的光景抵達停車場了

停車場角落旁的小陡徑

由停車場角落的小陡徑陸續爬了出來

由停車場旁的小陡徑陸續爬了出來

由停車場旁的小陡徑陸續爬了出來

走向一早停放車子的鞍部戰備道路

離開大屯山鞍部停車場

夏菇草

阿拉伯婆婆納

咸豐草

毛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