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三峽二鬮山·石牛山連走 20180805

燠熱的夏日裡,長腳登山隊來到了三峽二鬮地區,今天計劃健行二鬮鄰近的山區步道,此行的登山路徑屬鳶山山系,近年間由民間登山團體重新整理了二鬮 - 鳶山環狀登山步道,是一條適合體能良好的山友縱走的挑戰路線,由於二鬮、鳶山環登縱走路線距離遙遠,與長腳隊休閒的登山慣性有明顯差異性,因此為了不嚇退參與活動的隊友,所以今天僅僅健行了縱走路線中的二鬮山、石牛山之間的小環狀路線,路線的困難度雖低,但遇上今天高溫悶熱的考驗,卻讓眾人一路上揮汗如雨、面有難色 ,走得一點也不輕鬆。

長腳隊一早於二鬮橋旁的空地集合,整隊後隨即通過了二鬮橋,循二鬮路前進,遇Y岔循右續行,不遠便看見位於二鬮路110巷口的永福宮,由永福宮左側的110巷來到永福宮後方的石牛環山步道入口處,由於入口處被一輛紅色廂型車擋住了反射鏡下方的指示牌,所以打算經由永福宮入口進入二鬮山的山友,可能要稍微留意一下周邊的相關指標。入口的路況還算清晰,一行人循指標進入了今天活動的主線,由於前進二鬮山、石牛山的路徑部份與台電保線路重疊,今天的行程也因此數度行經在高壓電塔的下緣。

隊伍循台電保線路的土徑前進,緩升的土徑路跡明顯,登山布條及石牛山的指示牌反覆出現於路徑途中,行走於石牛山環狀步道相當的安全,不會有迷途的憂慮。隊伍續行來到岔路處,地上的簡易手作指標標示右線較陡、直行階梯步道往二鬮山、石牛,左右二線於稍後將會合為一線。一行人循直行的土階往上,陡坡上來步道趨緩,高溫下行走在樹林裡,雖然陽光已被擋下了大半,不過仍然悶得像待在熱鍋中汗如雨下,走得倍感辛苦。一路往上,步道每百公尺設簡易標示,沿途的植物也分別標示名稱,相當貼心!

由登山口起登至二鬮山圖根點僅約十二、三分鐘的腳程,路程雖然短,但見眾人各個埋頭努力地往上爬行之間,頻頻拭汗、調息、緩氣,一行人續行通過了一段連續的上坡道,走過台電輸電線塔及高壓電塔的下緣,由於天氣實在太熱,連站在電塔所在位置展望遠方的五寮尖、白雞山等連稜時,也難以靜下心來賞景,一心只想盡快抵達可以休息納涼的地方。行進間的悶熱讓人似汗水蒸熱的包子熱呼呼的冒著蒸氣,海拔高度僅一百六十一公尺高的二鬮山走得彷彿像登高山似的疲累,可想而知平時待在高溫中工作的人是多麼的辛苦!

通過電塔後,續行不遠來到了二鬮山頂,二鬮山又名大埔山(H161m),二鬮山上的小腹地有土調局圖根點基石一顆,山頂展望不佳,圖根點基石所在處的右側岔路為台電保線路,指標顯示可往麻園路(約25分),另循稜續行則可前進石牛山、大溪永福龍山寺、烏塗窟山、娘子坑山等地,隊伍此行最初的計劃係以大溪永福龍山寺為終點,再以車接駁回到始點,但因今天行程中的高溫讓多人感到不適,領隊遂將行程範圍縮小,以石牛山為目的地,只單單繞行二鬮、石牛的小環狀步道一圈,點到為止的安排,也有達到流汗與健身的目的。

一行人陸續登頂後就地找了位置休息一會兒,舒緩身上的熱氣,約莫10分鐘的休息讓大家有了動力繼續往下一個目標推進。接下來循稜續行前進石牛山的過程,步道已趨緩和,隊伍在曲徑中穿梭,艷陽依然高高掛,行進中感受著毒辣的陽光絲毫不客氣的張狂,汗水沿著髮絲、臉頰、脖子、前胸與後背一直往下流,最後一個低頭,就變成踩著自己的汗水向前走,像極了苦行僧,一行人無一不是汗如雨下,彷彿水龍頭沒有關緊一樣濕透了,沿途得趁機補充水分,雖然有著絲絲的狼狽感,但還是很喜歡這種全身毛細孔擴張的舒暢感!

循稜續行中,沿途每百公尺的手作里程標示的數字一直跟著步伐變化著,往石牛山沿途的路況與長腳隊過去在郊山活動中往來的路況大致相仿,有著低海拔的雜木林相,前往石牛的途中陸續出現郊山中常見的大石頭,四百多年前的二鬮山區,曾傳說土地公坑的石牛精甚擾民,後來被土地公給收服,石牛山步道也因此賦與石牛與臥小石牛二顆巨石一段神話般的故事,步道重修之後,石牛山成了在地居民休閒的去處,也使得往來此域的山友添增不少話題。或許由於步道的神話色彩,挹注大家不少動力,接下來的腳步也不再那麼沉如牛步了!

步道續行中,小石牛橫臥在步道上擋住了往來的去路,從巨石的外觀端詳,恐怕需要強大的想像力才能與石牛有所連結,在覆上青苔的圓潤巨石上看見為了方便通行而鑿刻出階梯的痕跡,其實從小石牛一旁繞道也行,不過看起來大部份的過客都選擇踩著牛背通過,如果小石牛真的是牛精轉世,肯定牛背上的鑿階會讓牠感到相當的不舒服,不過終歸是神話與傳說,此地看起來是以行人的方便為第一要務。一行人小心翼翼的通過包覆著青苔的小石牛,接下來隊伍循稜再續行,朝著石牛山的方向繼續前進。

從小石牛行進約二分鐘的腳程來到岔路口,左轉是石牛山環山步道二鬮路81巷登山口,亦即隊伍在稍後折返此岔路時下山方向的路徑,右轉則為長腳隊接下來續行的路線,從插在地上的簡易指示,顯示著往石牛僅約2分鐘,同時往大石牛的方向可繼續延伸到大溪的四面佛、龍山寺。隊伍於岔路口右轉往大石牛,約3分鐘的腳程抵達大石牛前,石牛山(H155m)無基石,僅最高點的榕樹上懸掛著一面登山隊伍自製的石牛山標牌。石牛山頂的巨石稜脊形似牛背,加上神話傳奇的牛精,所以眼前的這顆巨石已被物化成為一頭趴坐的牛隻。

大石牛原是行程計畫中的折返點,但是領隊或許是覺得時間還早,所以繼續領著隊伍循著大石牛右側的小徑繼續前進,大石牛旁有一面石牛山古道協會提醒的標示,載明步道來到二鬮山(大石牛)是維護終點,往大溪龍山寺、烏塗窟山、娘子坑山的方向「路況不佳,自行進入注重安全」,因此後面續行的路徑顯然更原始、更天然了,不過路徑還算清晰,有里程數的簡易標牌,步道雖上下起伏但坡度不大,路線的挑戰度低,一行人行行復行行地穿梭在叢林間,林蔭雖然茂密,但是山風躲著不現身,行進間真的讓人嚐了不少苦頭!

長腳隊續循稜線往大溪龍山寺方向推進,通過1200m里程指標後不遠,由於距龍山寺還有好長一段路,加上行進中的高溫悶熱令人相當不適,所以在隊伍裡不時傳來陣陣的唉聲嘆氣,因此領隊當下決定隊伍由此原路返回大石牛,這個決定讓大家不禁鬆了口氣,於是乎隊伍展現行動的高效率,快速地回頭轉向,這個決定也讓行程行進時間變得充裕有餘,所以大家便安心的一路走走停停,疲了、累了便歇腳,熱了、渴了就補水,緩下行進的節奏後,身體有了時間去散熱,這個時候的感知開始啟動,終於感受到登山律動的樂趣了。

回程來到了大石牛山頂,由於稍早匆促地走過石牛旁,大半隊友沒有仔細端詳大石牛,因此在回到大石牛時利用休息時間,有了觀察石牛的機會。大石牛是石牛山的最高點,腹地狹長,設置簡單的不銹鋼座椅供登山客歇息。來到三峽,遊走二鬮山區時,不僅有二鬮縱走鳶山山系的挑戰路線,也有石牛環山步道輕鬆踏青的選項,石牛山環山步道近幾年間經地方人士的熱心整理,使得三峽、二鬮地區居民的休閒運動空間更具良好條件,從原本社區型態的步道,發展成為鄰近區域的民眾安排登山休閒的一個好去處,這是大家的福氣。

隊伍於石牛山短暫停留後起步邁向回程,一行人循徑回到稍早曾行經的岔路口,岔路左迴往上是銜接一早由小石牛方向過來的路線,會回到二鬮山圖根點,再由永福宮登山口步出。長腳隊回程於岔路循直行路徑,準備由二鬮路81巷登山口回停車處。石牛山環山步道皆由志工定期維護,步道原始但路況良好,步道旁有一些經過整理的空地,應是社區人士晨運的活動空間。步道由永福宮起,經二鬮山、小石牛,最後由二鬮路81巷出,全程僅約1.5公里,沿途綠蔭蓊鬱,若不是今天悶熱的氣溫所致,石牛山環山步道絕對是適合短程規劃的郊山步道。

長腳隊於二鬮、石牛山的行程已近尾聲,回程循徑下山途中仍需經過電塔旁,在林蔭葉隙間可望見山腳下社區的建築,步道上的里程數字越來越小,顯示此刻距登山口近了,今天二鬮山區的行程已將完成。回頭望向黃土山徑,一路延伸直到森林盡頭的深綠處,看起來平和寧靜,很難想像我們剛剛才經歷了一場汗流浹背的戰浴。步道在接近二鬮路81巷登山口時,隊伍從農家菜圃旁通過,最後由狹巷走出、步上二鬮路,左轉朝二鬮橋方向前進,隊伍通過二鬮橋便回到一早出發地點,行腳至此,總算是完成了二鬮山區看似輕鬆卻倍受折騰的行程。

夏天時盼清涼,冬天時盼溫暖,夏的炙熱、冬的冷冽,都是登山活動的嚴厲考驗,長腳登山隊平時喜歡熱鬧、喜歡沿途哇啦哇啦叫,不過這一趟二鬮山、石牛山連走,可真的被炎熱的氣溫折騰的沿途唉唉叫,各個像似掉進水裡被撈出來的模樣,實在是淒淒慘慘!或許是為了埋下一個伏筆,領隊給了大家一個回頭的理由,只體驗了步道的一小段,或許等到天涼好個秋的季節,領隊將使出絕招,送大家一趟鳶山山系的稜線縱走,那時候才是真正的體能大驗收,也才會知道平時是誰有在累積實力!此刻回到終點的我們,還是趕緊討論中午吃什麼,囤積了體力才能安心爬下一座山呀!

長腳登山隊來到了三峽二鬮地區,準備健行二鬮鄰近的山區步道,此行路徑屬鳶山山系

於二鬮橋旁的空地集合,整隊後隨即通過二鬮橋

循二鬮路前進,遇Y岔循右續行

看見了位於二鬮路110巷口的永福宮

永福宮

由永福宮左側的110巷來到永福宮後方的石牛環山步道入口處

入口處被一輛紅色廂型車擋住了反射鏡下方的指示牌,所以打算經由永福宮入口進入二鬮山的山友,可能要稍微留意一下周邊的相關指標

循指標進入了今天活動的主線

前進二鬮山、石牛山的路徑部份與台電保線路重疊

循台電保線路的土徑前進

緩升土徑續行

登山布條及石牛山的指示牌反覆出現於路徑途中

路跡明顯

續行來到岔路處

地上的簡易手作指標標示右線較陡、直行階梯步道往二鬮山、石牛

左右二線於稍後將會合為一線。一行人循直行的土階往上

陡坡上來步道趨緩

高溫下行走在樹林裡,雖然陽光已被擋下了大半,不過仍然悶得像待在熱鍋中汗如雨下

高溫下走得倍感辛苦

續行通過了一段連續的上坡道

一路往上...

行進間的悶熱讓人似汗水蒸熱的包子熱呼呼的冒著蒸氣

走過台電輸電線塔下緣

步道上有地方協會自製的每百公尺里程數字的簡易標示

至二鬮山圖根點的路程雖然短,但天氣太熱,走起來相當吃力

通過高壓電塔旁

天氣實在太熱,站在電塔旁展望遠方時,亦難以靜下心來賞景

電塔所在位置有不錯的展望,可展望五寮尖、白雞山等連稜

行進間的悶熱,讓人想盡快抵達可以休息納涼的地方

步道每百公尺設簡易標示,沿途的植物也分別標示名稱,相當貼心

通過電塔後,續行不遠來到了二鬮山頂

埋頭努力地往上爬行

登頂後就地找位置休息一下

二鬮山上的展望不佳

二鬮山土調局圖根點基石

二鬮山又名大埔山

二鬮山(H161m),有土調局圖根點基石一顆

指標所指方向為台電保線路,指標顯示可往麻園路(約25分)

循保線路下行可通往麻園路(約25分)

登二鬮山頂後於圖根點基石旁拍照記錄

樹下納涼休息

悶熱的天氣,爬上海拔高度僅一百六十一公尺高的二鬮山,竟彷彿像登高山似的疲累

分享時刻...

就地休息,舒緩身上的熱氣

來分享一杯蜂蜜檸檬汁吧

約莫10分鐘的休息

藍天白雲紫外線特強

沿途的植物分別標示,此山區油桐樹不少

10分鐘的休息讓大家有了動力繼續往下一個目標推進

循稜續行則可前進石牛山、大溪永福龍山寺、烏塗窟山、娘子坑山等地

起步再走囉!循稜續行前進石牛山

步道旁有一點點展望

休息過後增加了不少動力

循稜續行前進石牛山的過程,步道已趨緩和

隊伍在曲徑中穿梭

前往石牛的途中陸續出現郊山中常見的大石頭

續行中,沿途每百公尺的手作里程標示的數字一直跟著步伐變化著

往石牛山沿途的路況與長腳隊過去在郊山活動中往來的路況大致相仿

指示牌反覆出現於路徑途中

艷陽依然高高掛,行進中感受著毒辣的陽光絲毫不客氣的張狂

步道續行中,小石牛橫臥在步道上擋住了往來的去路

從巨石的外觀端詳,恐怕需要強大的想像力才能與石牛有所連結

圓潤巨石上看見為了方便通行而鑿刻出階梯的痕跡,其實從小石牛一旁繞道也行

大部份的過客都選擇踩著牛背通過

一一通過小石牛

四百多年前的二鬮山區,曾傳說土地公坑的石牛精甚擾民,後來被土地公給鎮壓,石牛山步道也因此賦與石牛與臥小石牛二顆巨石一段神話般的故事

由於步道的神話色彩,挹注大家不少動力,腳步不再那麼沉如牛步了!

一行人小心翼翼的通過包覆著青苔的小石牛

循稜再續行

朝著石牛山的方向繼續前進

從小石牛行進約二分鐘的腳程來到岔路口

左轉是石牛山環山步道二鬮路81巷登山口

左轉往二鬮路81巷登山口,亦是隊伍稍後折返此岔路時下山方向的路徑,此時先不左轉

長腳隊接下來循右轉彎

從插在地上的簡易指示,顯示著往石牛僅約2分鐘,同時往大石牛的方向可繼續延伸到大溪的四面佛、龍山寺

隊伍由小石牛方向走了下來

隊伍於岔路口右轉往大石牛

循右岔續行...

右轉後回拍由小石牛方向下來的夥伴

這一段步道沿途綠蔭遮日

路旁有巨石出現

循指標前進

原始的步道,因為高溫的關係,讓人無心感受步道的美

高溫下,隊伍刻意放緩行進速度

附近的山頭有台電高壓輸電塔

緩緩地走向大石牛

步道旁高大的楓樹

到了!前方便是大石牛了

四百多年前的二鬮山區,曾傳說土地公坑的石牛精擾民,後來被土地公給收服,石牛山步道也因此賦與石牛與臥小石牛二顆巨石一段神話般的故事

土地公坑與石牛的源起解說牌

從這個角度實在看不出來石牛的模樣

大石牛原是行程計畫中的折返點

或許領隊是覺得時間還早,所以繼續領著隊伍循著大石牛右側的小徑繼續前進,沒有刻意逗留

站在牛背上俯視隊友經過

石牛山頂的巨石稜脊形似牛背

巨石的稜脊線條,加上神話傳奇的牛精,所以眼前的這顆巨石被物化為一頭趴坐的牛隻

石牛山(H155m)無基石

石牛山僅在最高點的榕樹上懸掛著一面登山隊伍自製的石牛山標牌

隊友都一一通過了大石牛,還以為自己是最後一人,不過後面卻還來了落單的總幹事

大石牛旁有一面石牛山古道協會提示的標示,載明步道來到二鬮山(大石牛)是維護終點

回拍大石牛與總幹事

步道800m,應是從二鬮路81巷登山口起登的距離

石牛山古道協會的標示提醒往大溪龍山寺、烏塗窟山、娘子坑山的方向「路況不佳,自行進入注重安全」

過了大石牛,步道的路況更原始天然了

沿途登山布條也是路線的重要依據

路徑雖然更原始、更天然,不過路徑還很清晰

步道沿途一直有里程數的簡易標牌出現

指標變成由大溪方向指引往三峽二鬮山、大石牛

石牛山區同樣有著低海拔的雜木林相

步道雖上下起伏但坡度不大

路徑清晰,里程數標牌顯示1000m

一行人行行復行行地穿梭在叢林間

林蔭雖然茂密,但是山風躲著不現身,行進間真的讓人嚐了不少苦頭

里程數來到1100m

路線看起來越來越原始、天然了

續循稜線往大溪龍山寺方向推進...

通過1200m里程指標後不遠,由於距龍山寺尚遠,加上高溫悶熱令人不適,隊伍裡唉聲嘆氣連連,領隊當下決定隊伍由此原路返回大石牛

原路返回大石牛的決定讓大家不禁鬆了口氣

隊伍展現行動的高效率,快速地回頭轉向

由於時間變得充裕有餘,所以大家便很安心的一路走走停停

緩下行進的節奏,身體有了時間去散熱,這個時候的感知開始啟動,終於感受到登山律動的樂趣

疲了、累了便歇腳

熱了、渴了就補水

回程來到了大石牛山頂

由於稍早匆促地走過石牛旁,大半隊友沒有仔細端詳大石牛,因此在回到大石牛時利用休息時間,有了觀察石牛的機會

大石牛是石牛山的最高點

登上最高點的榕樹區

石牛山的最高點,腹地狹長,設置簡單的不銹鋼座椅供登山客歇息

石牛山環山步道近幾年間經地方人士的熱心整理,使得三峽、二鬮地區居民的休閒運動空間更具良好條件

隊伍於石牛山短暫停留後起步邁向回程

石牛山環山步道從原本社區型態的步道,發展成為鄰近區域的民眾安排登山休閒的一個好去處

石牛山環山步道是適合休閒安排的郊山步道

步道沿途的綠蔽率高

循徑回到稍早曾行經的岔路口

岔路左迴往上是銜接一早由小石牛方向過來的路線,會回到二鬮山圖根點,再由永福宮登山口步出

回程於岔路循直行路徑,準備由二鬮路81巷登山口回停車處

續行

石牛山環山步道皆由志工定期維護,步道原始但路況良好

步道沿途的芒萁長得茂盛

步道旁有一些經過整理的空地,而在林蔭葉隙間可望見山腳下社區的建築

步道由永福宮起,經二鬮山、小石牛,最後由二鬮路81巷出,全程僅約1.5公里

沿途綠蔭蓊鬱,若不是今天悶熱的氣溫所致,石牛山環山步道絕對是適合短程規劃的郊山步道

長腳隊於二鬮、石牛山的行程已近尾聲了

步道左側出現建築物了

看到大批的建築物,顯然我們回到山下的社區範圍了

步道上的里程數字越來越小,顯示此刻距登山口近了

繼續邁向二鬮路81巷登山口

進入社區居民的後山區域

通過石板鋪設的簡易步道

行經農家菜圃旁

行走狹巷...

從社區住戶圍牆外的步道走向二鬮路

看到馬路了

來到二鬮路81巷登山口(對面的巷道才是81巷)

登山口指標

登山口指標四周環境特徵

隊友續由巷道中步出

下山了,開心!

走在最後的夥伴們陸續出現

由狹巷走出、步上二鬮路

由狹巷走出,左轉循二鬮路往二鬮橋方向前進

二鬮路續行

安靜的社區巷道

路口右轉就會看見二鬮橋

通過二鬮橋,回到一早出發地點,,總算是完成了二鬮山區看似輕鬆卻倍受折騰的行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