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壽山.石牛山.二鬮山稜線縱走 20180819

才在二個星期前「三峽二鬮山、石牛山連走」日誌中最後一段寫下「或許是為了埋下一個伏筆,領隊給了大家一個回頭的理由,只體驗了步道的一小段,或許等到天涼好個秋的季節,領隊將使出絕招,送大家一趟鳶山山系的稜線縱走,那時候才是真正的體能大驗收,也才會知道平時是誰有在累積實力!」,領隊果真發揮高效率,驗收來得極快,讓人幾乎無力招架!原本永福龍山寺的壽山登山步道輕鬆安排,在一群停不了腳步的瘋狂夥伴勇往直前下,最後由留在壽山亭納涼泡茶的隊友趕赴二鬮路馳援,接駁一群已走得雙腳發軟的隊友了!

位於台三線上的大溪永福龍山寺是由台北萬華龍山寺分靈而來,始建於清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正殿主祀觀音、天上聖母及福德正神,香火鼎盛。寺廟後方的壽山登山步道是長腳登山隊今天行程規劃的路線,步道全長約723公尺,寺廟的左右兩側通道均可通往廟後方的壽山登山步道,登山步道的中途二線合而為一,以石階步道來串穿整條登山步道,環狀步道的沿途分設福山亭、祿山亭、壽山亭三座涼亭,其中壽山亭建於步道終點的最高處,視野展望佳,可欣賞山腳下的鴻禧山莊、遠方的金面山及周邊的景致。

或許是二個星期前二鬮山、石牛山連走的悶熱與辛苦,得知此行又安排同一稜系的路線,使得部分夥伴卻步,今天參與活動的人數僅12人到場,不過參與人數的多寡並不影響活動進行。按今天行程的公告,領隊確實是安排了一條輕鬆的路線,除了輕鬆健行永福龍山寺後山的壽山登山步道,並打算在行程之後於壽山亭泡茶、納涼,因此起步出發之前,便預先將泡茶器具帶上了壽山亭,計劃在龍山寺的後山上度過一個悠閒的上午。行程一開始的進行完全吻合活動安排,隊伍先由面向龍山寺左側的路線繞到了廟後的登山口,回程再由右側下山,於是開始上路囉!

登山口旁的六株枝繁葉荿的荔枝老樹形成了一片濃密樹林,枯葉鋪滿了步道,龍山寺後山的這六株相傳於同治年間墾植的一百四十多歲的荔枝樹,已由行政院農委會特地行文區公所加以保護,可見這幾株老樹是多麼的彌足珍貴。見到荔枝老樹後,隊伍自此左轉,循登山步道規劃的石階開始一路往上,爬上一段連續的階梯至T岔路口,與由廟右側上來的步道相會合,接著循左往上,繼續朝著壽山亭的方向前進。一股作氣往上爬行了一大串連續的之形步階,在登上海拔222公尺高的壽山亭時已汗如雨下、濕透了,全身的細胞有動了起來的律動與喘息!

步階盡頭的壽山亭是壽山的最高點,展望佳,涼亭旁有顆水準點HS No.4基石。由停車場至山頂約15分鐘即登頂,整個環山步道一圈走下來約30分鐘左右,步道平易近人,山區處處油桐樹蹤影,在每年五月桐花季時,總會吸引眾多遊客來此健行、踏青、賞桐花。長腳隊登上壽山亭,已然完成今天的行程計劃,可以準備泡茶聊天了!不過針對此次輕鬆的安排,夥伴中必然是有人覺得還不夠盡興,而行程接下來的走向,其實正呼應了領隊的伏筆,因為在壽山亭的一旁還有一條通往烏塗坑山、五十分山或石牛山、二鬮山等連稜的原始山徑,今天的路線隨時可以加碼再延伸。

隊伍於壽山亭裡小歇片刻,順便討論了接下來是泡茶聊天呢?還是再接再厲縱走稜線?最後決定二位夥伴留守涼亭泡茶,其餘10人則循稜往石牛、二鬮方向縱走一段山路,至於打算走多遠並沒有底線,僅預估以來回約90分鐘的時間返回涼亭會合。後續行程的結論出來後,一行10人便開始由壽山亭起身出發,眼前傳統的土徑寬闊明朗,循稜而行更具登山的律動,比起壽山步道的石階步道更具吸引人的魅力,由於沒有行程目的地的壓力包袱,續行之間只聽聞一路的歡樂與嘻笑之聲,前行不遠遇左岔往娘子坑、烏塗窟山、山員潭子岔路,隊伍則仍循稜續行。

循稜續行,步道間的起落不大,稜徑路跡明顯,原始林貌、綠蔭蓊鬱,身置綠意盎然的森林裡,沒有都會的鼎沸與吵雜,一個星期能有一次在山裡面放空,常常覺得像似利用綠能源來完成全身的新陳代謝及正能量的蓄電,雖然不確定自己能否順利地走過每一天,但至少此刻在郊山的當下是心靈飽滿、精神愉悅的。所以要不要出門爬山往往在起床的那一剎那的感覺,只要走出家門來到山上,當自己努力越過了山頭,就有賺到的感覺,感覺自己賺到了健康、賺到了快樂、賺到了朋友、賺到了未來,賺到無窮的樂趣,樂意與好友們分享!

由壽山循稜繼續走至三峽,路線可銜接上長腳隊二個星期前才剛走過的鳶山山系石牛至二鬮的縱走路線,二鬮至壽山稜線縱走全長約4500m,上一次隊伍由二鬮登山口循稜走到1200m與1300m之間,最後因氣溫引起大多數人的不適,最後選擇放棄而折返二鬮。而今現下隊伍改由壽山開始起步,以哩程倒數的方式往二鬮推進,至於今天準備走多遠是沒有定數的,由於壽山至二鬮之間的稜線具備了郊山的良好條件,在峰峰相連之間的落差起伏,讓人充分享受登山的律動感與節奏感,也因此一路埋頭向前走,走得根本就停不了腳步。

一路走著,時而路跡明顯、時而芒萁掩徑,過了017電塔後,路況更是原始自然,今天的氣溫維持高溫,但沒有上次來此山區時的悶熱難耐,且山徑不難走,加上路線多半是下坡,大家看起來一時半刻是回不了頭了,腳步一直往前,沒有退縮的打算,不過我的內心倒有個OS,稜線的曲線一路往下,那麼稍後如果累了,打算回頭返回壽山時,那麼不是爬坡更累更慘嗎?不過看看後面跟著的前輩,沒有人有打退堂鼓的意思,看來此時還不是回頭喝茶的時候!走著走著,看見步道上白色小巧的3900m的哩程標示時,才猛想起每百公尺的哩程數標示怎麼剛剛一路上都沒見到呢?

隊伍輕鬆走過3900m標示處,路徑沿途覆滿了芒萁,樹梢間的登山布條發揮了引路效用,隊伍在路線模糊的地帶,根據布條的指示快速正確的判斷前進的路線。行經3800m左右,路徑幾乎被雜草及藤蔓給掩飾遮蔽,看起來很難繼續往前推進了!領隊詢問是否繼續前行,回頭折返壽山亭或繼續前行的決定仍搖擺不定時,來了一組同方向行走的山友,竟毫不猶豫的穿進了藤蔓綿密的草叢中,長腳隊員面面相覷,覺得我們有一點遜,於是決定硬著頭皮鑽進綿密的藤蔓,果真障礙物只有眼前的一小段,通過了又是一道清晰明朗的山徑。

通過了阻礙前進的雜草叢後,快速地與3700m標示擦身而過。續行來到往二鬮山稜線、山員潭子環保公園、台三線岔路口,隊伍循稜往二鬮續行。循稜續行不遠,又遇岔路,循岔路可走向四面佛、台三線。循稜前進時,路邊有面牌示上寫著往中央社區3550m,行腳至此,除了剛剛遇到的一組人,整座山似乎被我們包了場,蕨類植物茂盛,將森林底層包覆成不同層次的綠,形成一幅漂亮的綠景;林間鳥叫蟲鳴的音律像音響似的反覆放送著,混搭著走在步道上唏唏簌簌的節奏,身體跟著自然的律動,這一路竟走得欲罷不能,想回頭時,回頭路卻已遙遠!

續行,通過3500m後進入竹林區,在接近3300m之前,緩了腳步暫歇,由於一路上的高度呈下降的山勢,因此決議往二鬮方向續行,不再折騰的爬回壽山亭了,所以除了通知留守壽山亭的夥伴收拾茶具下山,並請求他們由大溪龍山寺前往三峽二鬮路登山口負責接駁任務。此時壽山至二鬮稜線縱走的路程僅完成三分之一,後面尚有冗長的路要走,看來時間是不能耽擱了,於是趕緊上路了!在3300m與3200m之間,稜線的途中又一次遇往山員潭子環保公園、台三線岔路,隊伍循往二鬮稜線的方向快速移動,對於臨時加碼的路程,只能說長腳隊的夥伴太瘋狂了!

由於縱走稜線的人數僅10人,因此行進的節奏相對容易掌握,行進中分成4加6人或5加5人的隊伍形式快速移動,保持不落單,發生狀況才有照應,沿途談天說地、分享生活的寫真,難得的一段享受團隊活動樂趣的旅程。隊伍於起起落落的稜徑上上下下的移動,部份落差較大的陡坡繫有繩索輔助攀爬與下降,稜徑路跡明顯綿長,從哩程數3000m之後,路線大半呈M形上下起落,路不難走,但耗費不少體力,行進中的哩程數字逐漸減少,數字變化成了前進的動力,高溫下很熱很渴,必須不時的補充水分,稜線長距的縱走確實是體力的考驗!

山路走著走著偶爾會不由自主的冥想,陷入與自己誠實對話的時光,爬山變成自我療癒的好處方,解開打了結的狹隘思維,不僅放寬視野,也放寬心思!走進看不到盡頭的山裡,自己變得非常的藐小,懂得易位思考,努力去放大別人的優點與長處,正因為別人懂得比自己多、韌性比自己堅強,跟在後面學習會讓自己越來越勇敢、壯大。跟著長腳登山隊一路走過了近7個年頭,添了歲數、強了續航力,接下來的是希望自己不要常常被氣候打敗、可以多長點智慧、可以多爬自己喜歡的山。冥想讓自己常常忘了爬山會遇上辛苦與艱難,走著走著自然就跨越不平之處了。

循稜往二鬮方向馬不停蹄的前進,在哩程數字過了2500m 後,不僅鬆了口氣,有像倒吃甘蔗的好心情。蓊鬱林間的稜徑穿梭中,少有視野開闊處可欣賞景色,而這個季節已無桐花可賞,所以只能單純的享受登山律動與行腳節奏的樂趣,稜線縱走之間的下坡、拉繩、上坡、攀爬,低頭閃過或跨欄式的越過橫陳的倒木,似乎讓走步道變成了像障礙賽似的,大家義無反顧的在山頭與山頭之間折騰、努力,每行經一個百公尺的標示,就感覺更貼近了目標,這一趟真是生動的體驗,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在山裡這麼拼了!

隊伍行經2100m哩程標示後,不久便看見右側與山稜線平行的台三線及三德公墓區。沿稜續行,隊伍行經步道一座長扁的大巨石旁邊,此刻行腳仍維持一貫的迅速敏捷,但其實已經感到體力的消耗到了必須停下來充電的時候了!不過為了在中午前抵達二鬮,所以腳步仍不願意放緩,看著1600、1500、1400的哩程數隨著腳步一路迎面而來,當下根本停不了腳步,心裡盤算著至少應該努力的拼到石牛山頂時再坐下來休息吧!不過在通過1400m時,竟追上今天稍早讓大家瞬間面面相覷的山友了,彼此再次打聲招呼後,隊伍便毫不遲疑的繼續循稜前進。

通過1300m哩程數不遠,抵達了二個星期前「三峽二鬮山、石牛山連走」活動中的折返之處,夥伴們刻意在1200m哩程標牌停留拍照記錄,當作此行的一個重要里程的大事紀,前一次大家沒有完成的任務,這一趟就讓我們來接力完成它了!當然,這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種自我調侃招數,其實走到此徑時早已腿軟腳酸,哪裡來的使命感呀!好長一段時間,早已安逸慣了的長腳隊,遇到今天的「回不去了」,真的只能拼了命豁出去,來一段苦中作樂的演練,否則又怎說服自己今天絕對可以走竟全程,而且決不搖搖擺擺的狼狽下山呢!

過了1200m哩程標示,眼前的路是熟悉的路線,下坡、上坡、電塔、手作大石牛、二鬮山方向指標及植物標籤等等,沿途陸陸續續的出現,隊伍前進、前進再前進,終於再次見到大石牛了,雖然前不久才走過,不過還是認真幫大石牛拍照記錄,今天的大石牛周邊似乎都整理過了,感覺更清晰乾淨。後面的隊友陸續抵達大石牛,隊伍在大石牛區各自找地方休息,由壽山亭來到大石牛,縱走將近3800m的稜線,其中含二次歇腳喝水,耗時將近2.5小時,這段漫長的縱走,雖然是領隊隱藏版的計劃,但還真像是一趟驚奇的旅程!

石牛山(H155m)最高點位於巨石後方的榕樹區,樹上懸有手作「石牛山」標示,山頂巨石上的脊線形似牛背,加上土地公與牛精的神奇傳說,所以物化了山上這座巨大的岩石為被收服而趴坐在地上的牛隻。從壽山亭一路奔波至石牛山頂,歇息了近10分鐘,總算是緩和了身上的熱氣與體力的消耗,此行雖沒有二個星期前來訪時的人多熱鬧,不過這一次的小團隊卻有著同甘共苦的意境,登山的過程中,常會體現在困難重重的時候,大家相互幫襯、互相提攜,感覺真的很棒,日復一日,會發現人與人的相處之道不用刻意的費心機,日子越發簡單自然。

山上的冥想後,還是得回到現實,壽山至二鬮稜線縱走僅剩最後的700m,下山的路線不再繞向二鬮山基石,選擇由二鬮路81巷登山口下山,路線完全重置前一次的路線,沒有費時遲疑,起身即行,接下來步道的路況因有二鬮的志工長期協助維護,所以路線寬闊、清晰、乾淨。在行經往小石牛二鬮山土調局基石岔路時,僅回盼了一眼岔路口,腳步仍舊直線下行,從石牛山上迅速移動腳步,約莫花費15分鐘,隊伍由登山口的菜圃巷弄中步出,循二鬮路、過二鬮橋,準備走向台三線,等待由龍山寺壽山亭泡茶待命的夥伴前來馳援已雙腿發軟的一群狂人!

大溪永福龍山寺位於台三線上

大溪永福龍山寺是由台北萬華龍山寺分靈而來,始建於清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正殿主祀觀音、天上聖母及福德正神,香火鼎盛

大溪永福龍山寺沿革

寺廟後方的壽山登山步道路線導覽

寺廟的左右兩側通道均可通往廟後方的壽山登山步道,隊伍先由面向龍山寺左側的路線出發

行經蓮霧樹下

寺廟的左右兩側均可通往壽山登山步道,步道中途二線合一,以石階步道來串穿整條登山步道

由登山步道回望停車場上整齊劃一的椰樹

來到壽山登山步道口

登山口旁的六株枝繁葉荿的荔枝老樹成林,枯葉鋪滿步道,這六株相傳於同治年間墾植的百年荔枝樹,已由行政院農委會特地行文區公所加以保護

見到荔枝老樹後,隊伍自此左轉

循登山步道規劃的石階開始一路往上

一段連續的階梯

階梯還蠻陡長的...

階梯至T岔路口,與由廟右側上來的步道相會合

步道相會合,接著循左往上

繼續朝著壽山亭的方向前進

為了上壽山亭泡茶、納涼,因此預先將茶水器具都帶上了山

茶水輪流提,龍哥負責第一輪

環狀步道的沿途分設福山亭、祿山亭、壽山亭三座涼亭,上山先直達壽山亭,回程由右側下山,會行經福山亭、祿山亭

輪換王董提水

今天參與人數僅12人到場,不過參與人數的多寡並不影響活動進行

一股作氣往上爬行了一大串連續的之形步階

抵達壽山亭

海拔222公尺高的壽山亭

壽山亭是壽山的最高點

亭旁有顆水準點HS No.4基石

登上壽山亭時已汗如雨下、濕透了,全身的細胞有動了起來的律動與喘息!

已完成今天的行程計劃,可以準備泡茶聊天了!

隊伍於壽山亭裡小歇片刻,順便討論了接下來是泡茶聊天呢?還是再接再厲縱走稜線?

由停車場至山頂約15分鐘即登頂,整個環山步道一圈走下來約30分鐘左右,步道平易近人

壽山亭建於步道終點的最高處,視野展望佳

可展望山腳下的鴻禧山莊

展望遠方的金面山及周邊的景致

壽山亭的一旁還有一條通往烏塗坑山、五十分山或石牛山、二鬮山等連稜的原始山徑

最後決定二位夥伴留守涼亭泡茶,其餘10人則循稜往石牛、二鬮縱走,至於走多遠並沒有底線,預估約90分鐘返回涼亭會合

後續行程的結論出來後,一行10人便開始由壽山亭起身出發

傳統的土徑寬闊明朗

循稜而行更具登山的律動,比起壽山步道的石階步道更具吸引人的魅力

由於沒有行程目的地的壓力包袱,續行之間只聽聞一路的歡樂與嘻笑之聲

稜徑路跡明顯

循稜而行

步道間的起落不大

遇左岔往娘子坑、烏塗窟山、山員潭子岔路,隊伍則仍循稜續行

置身於綠意盎然的森林裡,沒有都會的鼎沸與吵雜,

原始林貌、綠蔭蓊鬱

在山裡面像似利用綠能源來完成全身的新陳代謝及正能量的蓄電

要不要出門爬山往往在起床的那一剎那的感覺,只要走出家門來到山上,就有賺到健康、快樂、朋友及未來的樂趣

來到017電塔前

山徑不難走,路線多半是下坡

過了017電塔後,路況更是原始自然

今天的氣溫維持高溫,但沒有上次來此山區時的悶熱難耐

腳步一直往前,沒有退縮的打算

歡樂與笑聲是長腳隊的特質

領隊一路上拿著登山杖清除蜘蛛網

蜘蛛與蜘蛛網時時出現在步道左右

蜘蛛蜘蛛請走開...

一路走著,時而路跡明顯、時而芒萁掩徑

壽山至二鬮稜線縱走全長約4500m

隊伍今天由壽山開始起步,以哩程倒數的方式往二鬮推進

壽山至二鬮之間的稜線具備了郊山的良好條件

峰峰相連之間的落差起伏,讓人充分享受登山的律動感與節奏感

森林處處有「驚奇」

整條稜線有登山客所喜的律動與節奏,因此一路埋頭向前,根本就停不腳步

走著走著,看見步道上白色小巧的3900m的哩程標

猛想起每百公尺的哩程數標示怎麼剛剛一路上都沒見到呢?

輕鬆走過3900m標示處,路徑沿途覆滿了芒萁,樹梢間的登山布條發揮了引路效用

行經3800m

在路線模糊的地帶,登山布條能快速正確的引導前進的路線

行經3800m後,路徑幾乎被雜草及藤蔓給掩飾遮蔽

前面的路況看起來很難繼續往前推進,領隊詢問大家是否繼續前行?

在回頭折返壽山亭或繼續前行的決定搖擺不定時,來了一組同方向行走的山友,竟毫不猶豫的穿進了藤蔓綿密的草叢中

看見山友竟毫不猶豫的穿進藤蔓綿密的草叢中,長腳隊員面面相覷,覺得自己有一點遜

於是決定硬著頭皮鑽進綿密的藤蔓

努力穿越藤蔓綿密的草叢中

果真障礙物只有眼前的一小段,通過了又是一道清晰明朗的山徑

王董帶頭先闖過草叢區

通過了阻礙前進的雜草叢,山徑變得清晰開闊

通過阻礙,努力爬上土丘

一行人陸續由掩徑中走了出來

通過了雜草及藤蔓的層層阻礙,開心極了

快速地與3700m標示擦身而過

續行,來到岔路口

二鬮山稜線、山員潭子環保公園、台三線岔路口

隊伍循稜往二鬮續行

認真地看清楚指標後再繼續上路

循稜續行

步道沿途芒萁及蕨類植物生長茂密

山區裡不時看到月桃的蹤影

續行不遠,又遇岔路

循岔路可走向四面佛、台三線

循稜繼續往前推進

路邊有面牌示上寫著往中央社區3550m

行腳至此,整個山區只在稍早之前遇上的二個山友,整座山似乎被我們包場了

走在步道上唏唏簌簌的節奏,身體跟著自然的律動

續行

通過3500m後進入竹林區

步道途中的枯木上有少數幾朵野生蕈菇

遇到朽木竟不得不低頭呀

長出黑色的野生蕈菇,算是枯木逢生的一種意境嗎

沿途屢見傾倒的枯木

需要有跨越拒馬的大動作才能繼續前進

來到接近3300m前,步道較緩,打算小歇一下

緩下腳步暫歇

這一路走得欲罷不能,想回頭時,回頭路卻已遙遠!

由於一路上的高度呈下降的山勢,因此決議往二鬮方向續行,不再折騰的爬回壽山亭了

通過3300m哩程數

壽山至二鬮稜線縱走的路程僅完成三分之一,後面尚有冗長的路要走

在3300m與3200m之間的稜徑遇岔路

往山員潭子環保公園、台三線岔路

龍山寺至二鬮稜線指標已陳舊

隊伍循往二鬮稜線的方向快速移動

樹梢繫上了眾多登山布條發揮了引路效用

隊伍於起起落落的稜徑上上下下的移動

通過3300m哩程數

由於縱走稜線的人數僅10人,所以行進的節奏相對容易掌握

行進中分成4加6人或5加5人的隊伍形式快速移動

行進中保持不落單,發生狀況才有照應

沿途談天說地、分享生活的寫真,難得的一段享受團隊活動樂趣的旅程

行經落差較大的陡坡

隊伍循二鬮稜線的方向前進,對於今天臨時加碼的路程,只能說長腳隊的夥伴實在太瘋狂了!

仰望藍天,天氣實在好熱啊

長得真像平時食用的香菇,郊山的野生菇沒人敢輕易嘗試

在山裡心靈是飽滿的、精神是愉悅的

努力越過山頭...

峰峰相連的落差起伏,享受登山律動感與節奏感

一路埋頭向前走,走得根本就停不了腳步

落差較大的陡坡繫有繩索輔助攀爬與下降

拉緊繩索攀爬與下降

一個一個接著慢慢地下陡坡

路線呈M形上下起落

路不難走,但耗費不少體力

上上下下、起起起落落之間移動著腳步

越過橫陳的倒木

再次穿入竹林間

稜徑路跡明顯綿長

白鶴蘭

從哩程數3000m之後,路線大半呈M形上下起落,路不難走,但耗費不少體力

加油!一鼓作氣,加把勁蹬一下吧!

開得像花朵般的野生蕈菇

通過2600m哩程數

循稜往二鬮方向馬不停蹄的前進

行進中的哩程數字逐漸減少,數字變化成了前進的動力

今天的路線變化豐富,雖不難但有挑戰性

原始山徑具備了登山的樂趣與挑戰性

長在樹幹上的樹瘤讓樹幹更具特色

山區大樹倒了,久而久之便會回歸自然

蓊鬱林間的稜徑穿梭中,少有視野開闊處可欣賞景色

這個季節已無桐花可賞,所以只能單純的享受登山律動與行腳節奏的樂趣

森林裡的植物鏈,許多不同的物種都會相互依存生長

再度就地暫停、補充水分

高溫下很熱很渴,必須不時的補充水分

一段享受團隊活動樂趣的旅程

隱約看見林子外的公墓區

稜線長距的縱走確實是體力的考驗!

大家義無反顧的在山頭與山頭之間折騰、努力,每行經一個百公尺的標示,就感覺更貼近了目標

稜線縱走之間的下坡、拉繩、上坡、攀爬,低頭閃過或跨欄式的越過橫陳的倒木,似乎讓走步道變成了像障礙賽似的

這一趟真是生動的體驗,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在山裡這麼拼了!

沿途少有風景可賞,單純的享受登山律動與行腳節奏的樂趣

再次以跨欄方式越過橫陳的大樹

山路走著走著偶爾會不由自主的冥想,常常忘了爬山會遇上辛苦與艱難,走著走著自然就跨越不平之處了

通過2100m哩程標示

行經2100m哩程標示後,不久便看見右側與山稜線平行的台三線及三德公墓區

與山稜線平行的台三線及三德公墓區

沿稜續行

行經步道一座長扁的大巨石旁邊

從長扁的大巨石旁邊走過,行腳仍維持一貫的迅速敏捷

看著龍哥的背影,他依然健步如飛,而我其實已經體力消耗到必須停下來充電的時候了!

長腳隊根本就是歡樂登山隊,每一趟活動都是開心的不得了

為了在中午前抵達二鬮,所以腳步仍不願意放緩

領隊體力好,今天的行程還是一如既往的談笑用兵,對他而言根本是小意思啦

你們看,多麼美麗的笑容呀

跟著長腳隊的夥伴一路已經走過了近7個年頭了

看著1600、1500、1400的哩程數隨著腳步一路迎面而來

林貌原始、蓊鬱綠蔭,綠意盎然的路線

在山裡面放空之後,便心靈飽滿、精神愉悅的走過一個星期中的每一天

通過1500m哩程標示

來到1400的哩程數,根本停不了腳步,心裡盤算至少應該努力的拼到石牛山頂時再坐下來休息吧!

在通過1400m哩程數時,竟追上今天稍早讓大家瞬間面面相覷的山友了

跟山友再次打聲招呼後,便毫不遲疑的繼續循稜通過1300m哩程數

擁有特殊香氣的山棕

通過1300m哩程數不遠,抵達了二個星期前「三峽二鬮山、石牛山連走」活動中的折返之處

夥伴們刻意在1200m哩程標牌停留拍照記錄,當作此行的一個重要里程的大事紀

過了1200m哩程數,腳步未停地快速通過1100m哩程標示

接下來的的路都是熟悉的路線了

下坡、上坡、電塔、手作大石牛、二鬮山方向指標及植物標籤等等,沿途陸陸續續的出現

通過1000m哩程數,有倒吃甘蔗的感覺

續行

手作大石牛、二鬮山方向指標

隊伍前進、前進再前進

看到電塔就知道大石牛近了

通過電塔區...

好長一段時間,早已安逸慣了的長腳隊,遇到今天的「回不去了」,真的只能拼了命豁出去

走到此時已腿軟腳酸...

苦中作樂,努力說服自己絕對可以走完全程的

終於再次見到大石牛了

抵達大石牛

大石牛前留影

土地公坑與石牛的源起解說牌

雖然前不久才走過,不過還是認真幫大石牛拍照記錄

大石牛周邊似乎都整理過了,感覺更清晰乾淨

石牛山最高點位於巨石後方的榕樹區

石牛山(H155m)無基石

樹上懸有手作「石牛山」標示

巨石上的脊線形似牛背

土地公與牛精的神奇傳說,所以物化了山上這座巨大的岩石

巨石的稜脊線條,加上神話傳奇的牛精,所以眼前的這顆巨石被物化為一頭趴坐的牛隻

從壽山亭一路奔波至石牛山頂,總算可以好好地歇息一會兒

石牛山的最高點,腹地狹長,設置簡單的不銹鋼座椅讓遊客休息

後面的隊友陸續抵達大石牛

抵達大石牛區

王董上一趟沒跟到活動,這一次直說走得很盡興

歇息了近10分鐘,總算是緩和了身上的熱氣與體力的消耗

下山囉!壽山至二鬮稜線縱走僅剩最後的700m

此行雖沒有二個星期前來訪時的人多熱鬧,不過這一次的小團隊卻有著同甘共苦的意境

登山過程中,體現了在困難重重的時候,大家相互幫襯、互相提攜,感覺真的很棒

行經往小石牛二鬮山土調局基石岔路,僅回盼了一眼岔路口,腳步仍舊直線下行

下山的路線不再繞向二鬮山基石,選擇由二鬮路81巷登山口下山,路線完全重置前一次的路線

行經高壓電塔下方

步道的路況因有二鬮的志工長期協助維護,所以路線寬闊、清晰、乾淨

快速移動行腳

這一段是屬於石牛山環山步道的部分路線道

行經輸電塔旁

步道比上一趟來訪時整理得更乾淨清幽

一旁已經可以看見山下的社區了

長腳隊於今天縱走稜線的行程已近尾聲了

從石牛山上迅速移動腳步,約莫花費15分鐘,隊伍就快到登山口了

通過農家鐵皮屋後的簡易步道

走過菜圃巷弄

借用登山杖的人記得要歸還喔

行經菜圃旁

步出登山口,循二鬮路續行

二鬮路續行

二鬮路平時往來人車不多,屬安靜的老社區

來到二鬮橋頭

通過二鬮橋

過二鬮橋,準備走向台三線

在台三線路旁,等待夥伴由龍山寺前來馳援已雙腿發軟的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