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猴硐劉厝古道.猴硐神社.後凹台電保線路連走20190331

長腳登山隊再度走訪猴硐地區,這一次原本計劃探訪一條沿著後凹溪往上行、可直通金字碑的山路 - 後凹古道,有別於傳統的金字碑古道由舊侯硐國小起登,此徑係由猴硐後凹山區翻越三貂嶺抵達牡丹坑,後凹古道在猴硐的文史記載中被稱為「日人路」,與淡蘭古道史息息相關,不過三貂嶺隧道貫通後,後凹古道與猴硐車站便逐漸式微,如今僅餘留幽徑供後人懷舊。 今天隊伍選了天氣不穩定的日子造訪,使得頂著雨水行進的隊伍誤判,走錯了山徑,錯過後凹古道登山口,最後,隊伍在後凹山區的台電保線路及猴牡公路間來來往往,也算是下雨天的另類踏青吧!

集合整隊後,一行人由第一停車場走向位於瑞三礦業整煤場遺址後方的運煤橋入口,循階而上,階梯的盡頭銜接已整修過的運煤橋,站在運煤橋上可欣賞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猴硐車站、整煤場遺址、願景館等等建築物,往來的火車、介壽橋、基隆河等等地景都一一入鏡。穿過運煤橋,隊伍來到可搭礦車、搗金,體驗礦工日常的猴硐坑體驗區,這裡同時也是親子同行的遊客們最喜愛的猴硐景點之一。不過礦坑體驗區並未納入長腳隊今天一早的行程,隊伍隨即邁向瑞三礦業大樓旁的石階前方,石階道是今天的第一道行程 - 劉厝古道的入口。

劉厝古道是通往侯牡公路上劉厝聚落的一條山徑,在近年前才經由登山界及猴硐文史工作者發佈,古道入口為隊伍目前所在位置,即瑞三礦業大樓旁的石階步道。 長腳隊循階往上,石階周邊仍屬煤礦博物園的範圍,沿途營造著猴硐煤礦區的懷舊特色。階梯盡頭遇分岔路,右岔往下的建築物即由運煤橋前的猴硐坑搭礦車進礦坑後延伸過來的煤礦體驗園區,一行人則是循著左岔的坡道前進。續行,右側山坡有三座廢棄的礦坑,礦坑前堆滿了大量的廢棄物,隊伍迅速通過礦坑前方雜物堆區,續循路況還算清晰的山徑上行。

下著雨,一步步小心地沿著土坡緩緩地向上前進,古道途中可以見到一些過去礦業發達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廢棄舊建築物,隨著礦業的沒落與變遷,舊物早已隱沒於荒煙蔓草中了。由瑞三礦業大樓旁的石階入口起登,大約只花了15分鐘的光景,便已來到接近猴牡公路劉厝古道入口端的一間石頭屋旁,守護著老宅的黑狗對著從門前路過的每一個人拼命的叫著,雖然牠被綁著,但隊伍還是加快腳步迅速通過。從石頭屋一旁通過後往前再續行,很快地由古道步出,登上昔日猴硐通往牡丹的保甲路,如今已是兩地之間往來要道的猴牡公路。

登上猴牡公路後左轉續循公路而行,不遠便看見公車站牌「劉厝」,住在這附近聚落的人口大半是姓劉,劉厝古道亦源此因緣而取其名。行經劉厝聚落後續往猴硐方向往下走,約10分鐘左右的腳程,來到猴牡公路3.5K左右上的一個重要景點 - 猴硐神社。猴硐山區的這座日本人遺留下來的神社,現只殘餘鳥居及石階參道,其餘的主要建築已不復見, 神社所在位置已改建為涼亭及觀景台,土丘上有一顆新北市政府地政局HD056圖根點。土丘旁的觀景台所在位置,應是神社過去的基地,而從觀景台旁石階往下,可以下行至介壽橋頭的懷德亭。

隊伍於涼亭小歇片刻之後,便由神社遺址移向猴牡公路,朝著今天另一重要目標 - 後凹古道的入口續行。隊伍沿著公路前行,雨水一直未歇,看來今天不僅再度為「濕」人,也很可能成了「泥」人!不過行程最意外的並不是變成了「濕」人或「泥」人,而是隊伍誤入了歧途,錯過了主要路線 - 後凹古道,在錯過後凹古道的路徑之後,那麼就更甭說銜上金字碑古道的安排了呀!從資料顯示,後凹古道入口在猴牡公路3K左右,可是隊伍在還未抵3K前,便因為看到邊坡出現一條清晰的山路,樹梢上剛好也綁著布條,就逕自判斷是古道入口而穿進了山徑。

隊伍循徑一路前進,樸質的土路,芒萁長得茂密,林相原始天然,沿之形腰繞的土徑緩緩前進,下雨天,泥徑又濕又滑,一段大陡坡成了行程中的一大考驗,仆地爬行、手腳並用,在一陣混戰中幾乎是連爬帶滑的上了稜,稜上有一座台電的高壓電塔,看到這一座電塔時,腦袋竟有被電流電到的感覺,因為資料顯示,後凹古道需要過溪,而隊伍方才一路上未曾過溪;另外,並無資料顯示後凹古道上有高壓電塔,而我們此刻正站在電塔的下方!隊伍肯定是走錯路線無誤了,走進了台電的保線路,偏離後凹古道甚遠,離開電塔後,路線開始往下,續行,山徑盡頭處再次銜接上了猴牡公路。

步出山徑來到猴牡公路,隊伍瞬間遲疑了,到底是沿著猴牡公路再回頭去找出後凹古道正確的入口呢?還是乾脆循猴牡公路下山,返回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停車場呢?或許是經過剛剛一場雨水及泥濘的折騰,大家對後凹古道已是意興闌珊了,於是隊伍決定走輕鬆、安全的公路下山,等待天氣狀況良好的時候再來探索後凹古道。於是,長腳隊在步出山徑後,便循左行走猴牡公路朝著猴硐方向下山,沿著公路緩緩而行,幸好雨勢已歇,行走在綠意盎然的山間,其實也是一趟恣意暢快的旅程,於是乎長腳人再次發揮了快樂行腳的因子,一路歡樂到底!

隊伍循公路續行,環山而築的猴牡公路即北37線,是瑞芳至牡丹的聯繫要道,更是猴硐與牡丹之間往來便捷的通道,往來車輛雖不多,但速度都不慢,走在路旁不時地被疾馳而過的車子捲起的勁風嚇一跳。順著北37公路而行,不久便遇上稍早通過的劉厝古道猴牡公路端的入口,再前進一個站牌的距離,一行人來到了猴硐日本神社鳥居前,隊伍再次轉進神社,循階往上,於神社遺跡所在的涼亭再次歇息10分鐘左右後,便循著觀景台旁的石階下山,陡階下行的中途可轉向猴硐一百階步道,隊伍則選擇往介壽橋頭的懷德亭一路下行。

回到介壽橋頭的懷德亭,接下來可以選擇直行通過介壽橋後,再沿著柴寮路回到猴硐停車場;亦可選擇不行經介壽橋,直接右轉行走猴硐路,前行至猴硐運煤橋,回到稍早走運煤橋回停車場的路線。當然,今天的行程在介壽橋前已算是劃下句點了,行腳任務雖然錯過了後凹古道,不過一趟融合了猴硐煤礦博物園區、日本神社、古道、保線路、北37線的綜合版路線,也算是一趟豐富而隨興的巧妙安排。回到介壽橋頭若有餘裕的時間,還可以逛逛博物園區或是搭礦車、體驗搗礦等活動。說真的,猴硐,的確是個令人留連忘返的美麗山城,有空,不妨來走一走吧!

猴硐車站第一停車場集合整隊

整隊後出發

由第一停車場走向瑞三礦業整煤場遺址方向

往願景館方向續行

走向瑞三礦業整煤場遺址後方的運煤橋入口

來到博物園區的願景館前

瑞三礦業整煤場遺址

整煤場遺址後方的運煤橋入口

猴硐是許多愛貓的遊客必遊的觀光景點

循階而上,走上運煤橋

運煤橋上眺覽整煤場遺址

通過運煤橋

站在運煤橋上可欣賞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景緻

隊伍通過運煤橋

運煤橋

運煤橋解說牌

猴硐坑體驗區

猴硐坑休閒園區是親子同行的遊客們最喜愛的猴硐景點之一

買門票入猴硐坑體驗區,可搭礦車、搗金,體驗礦工日常

礦坑體驗區未納入長腳隊的行程

猴硐坑

隊伍邁向猴硐坑旁的瑞三礦業大樓,礦業大樓旁的石階道是今天的第一道行程 - 劉厝古道的入口

劉厝古道的石階周邊屬煤礦博物園的範圍,沿途營造著猴硐煤礦區的特色

猴硐煤礦區的懷舊特色

循階梯盡頭的坡道續行

懷舊裝置廊道

盡頭遇分岔路

右岔往下的建築物即由運煤橋前的猴硐坑搭礦車進礦坑後延伸過來的煤礦體驗園區

隊伍循左岔的坡道前進

續行

右側山坡有三座廢棄的礦坑

,礦坑前堆滿了大量的廢棄物

隊伍迅速通過礦坑前方雜物堆區

續循路況還算清晰的山徑上行

一旁有小溪

一步步小心地沿著土坡緩緩地向上前進

古道路況清晰

古道途中有一些過去礦業發達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物

廢棄舊建築物

隨著礦業的沒落與變遷,舊物早已隱沒於荒煙蔓草中

續行

劉厝古道是通往侯牡公路上劉厝聚落的一條山徑

通過水泥橋

爬過一段古樸的石階

來到劉厝古道猴牡公路入口端的民宅前

繞過民宅旁,守護著老宅的黑狗對著從門前路過的每一個人拼命的叫著

由石階入口起登,大約15分鐘的光景,便已來到接近猴牡公路劉厝古道入口端的一間石頭屋前

從石頭屋一旁通過後往前再續行

通過石頭屋旁

由古道步出

古道步出,登上昔日猴硐通往牡丹的保甲路,如今已是兩地之間往來要道的猴牡公路

登上猴牡公路後左轉續循公路而行,不遠便看見公車站牌「劉厝」

「劉厝」站牌旁花團錦簇

大家都在猜測這些花的名稱與品種

公車站牌「劉厝」附近聚落的人口大半是姓劉,劉厝古道亦源此因緣而取其名

行經劉厝聚落後續往猴硐方向往下走,約10分鐘左右的腳程,來到猴牡公路3.5K左右上的一個重要景點 - 猴硐神社

重要景點 - 猴硐神社

猴硐山區的這座日本人遺留下來的神社,現只殘餘鳥居及石階參道

鳥居前團拍

鳥居上雋刻著「奉獻」二字

鳥居石柱上的文字

新造的燈座

遇上一組人數眾多的登山團體

神社只殘餘鳥居及石階參道,其餘的主要建築已不復見

神社所在的土丘上有一顆新北市政府地政局圖根點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HD056圖根點

土丘上團拍

神社所在位置已改建為涼亭及觀景台

遠眺

土丘上有一道往下走的石階步道

石階步道銜接觀景木棧平台

由觀景木棧平台回拍土丘

石階往下,可以下行至介壽橋頭的懷德亭

神社一頭階梯往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另一頭往猴牡公路

石階下切可抵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遊罷神社,隊伍走返猴牡公路

回到鳥居前

下雨天小心地走石階

回到猴牡公路,朝著今天另一重要目標 - 後凹古道的入口續行

自由行,可搭公車上山日本神社站牌

F813,日本神社站

隊伍沿著公路前行

由於看見邊坡出現一條清晰的山路,加上樹梢上綁著布條,所以誤判了此為古道入口而走入了山徑

隊伍循徑進入土路

樸質的土路

沿之形腰繞的土徑緩緩前進

芒萁長得茂密

林相原始天然

下雨天,泥徑又濕又滑

一段大陡坡成了行程中的一大考驗

又濕又滑的泥徑

仆地爬行、手腳並用

在一陣混戰中幾乎是連爬帶滑的上了稜

上稜續行

遠眺層巒疊嶂的山頭

郊山常見的野菇

雨水一直未歇,今天不僅再度為「濕」人,也成了「泥」人

資料顯示,後凹古道需要過溪,而隊伍方才一路上未曾過溪,實在令人困惑

上稜後,見到台電的高壓電塔,但是資料顯示,後凹古道並無高壓電塔呀

此時隊伍肯定是走錯路線無誤了,走進了台電的保線路,偏離後凹古道甚遠

離開電塔後,路線開始往下,續行,山徑盡頭處再次銜接上了猴牡公路

步出山徑來到猴牡公路,隊伍瞬間遲疑了,到底是沿著猴牡公路再回頭去找出後凹古道正確的入口呢?還是乾脆循猴牡公路下山,返回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停車場呢?

經過剛剛一場雨水及泥濘的折騰,大家對後凹古道已是意興闌珊了

隊伍決定走輕鬆、安全的公路下山,等待天氣狀況良好的時候再來探索後凹古道

接下來一路上就變成了輕鬆簡單的公路之旅,順便沿途觀察植物生態

雨水洗過初冒的嫩葉

行走在綠意盎然的山間

沿著北37公路而行,不久便遇上稍早通過的劉厝古道猴牡公路端的入口

再前進一個站牌的距離,一行人來到了猴硐日本神社鳥居前

隊伍再次轉進神社,循階往上,於神社遺跡所在的涼亭再次歇息10分鐘左右

稍後僵直接由觀景台旁的石階下山

循著觀景台旁的石階下山

朝猴硐煤礦博物園區方向下山

陡階下行

雨勢已歇,行走在綠意盎然的山間,其實也是一趟恣意暢快的旅程

遠遠地看見了介壽橋

陡階下行的中途可轉向猴硐一百階步道,隊伍則選擇往介壽橋頭的懷德亭一路下行

回到介壽橋頭的懷德亭,接下來可以選擇直行通過介壽橋後,再沿著柴寮路回到猴硐停車場

亦可選擇不行經介壽橋,直接右轉行走猴硐路,前行至猴硐運煤橋,回到稍早走運煤橋回停車場的路線

今天的行程在介壽橋前算是劃下句點了,行腳任務雖然錯過了後凹古道,不過一趟融合了猴硐煤礦博物園區、日本神社、古道、保線路、北37線的綜合版路線,也算是一趟豐富而隨興的巧妙安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