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塔曼山登山步道 20200705

長腳登山隊一早驅車進入桃園復興拉拉山風景區遊客中心集合,通常遊客來到拉拉山,都會聯想到神木與水蜜桃,不過長腳隊今天並沒有安排拉拉山神木群步道這條輕鬆熱門的路線,而是選擇在拉拉山隔壁的一座很低調的高山 - 塔曼山,位於烏來與桃園復興之間的塔曼山是新北市的第一高峰,長腳隊今天嚐試挑戰這一座有魔幻森林之稱的中級山,除了欣賞到有別於淺郊山的美麗林相、享受夏季在高海拔的清涼,更是被深山裡檜木香薰得陶醉不已,不過或許是悠閒慣了,今天被這座新北最高峰狠狠的修理一番,下山時,雙腿已不太受控制,從長腳變成軟腳了。

塔曼山雖是新北市的第一高峰,但登山口卻位在桃園市復興鄉上巴陵的這一端,早上8點相約在拉拉山遊客中心集合,真的是上山起早、下山趕晚,單日往返的確辛苦。由於塔曼山登山口周邊的道路狹窄,停車位置有限,因此隊伍於拉拉山遊客中心利用集合的時間,協調部份車輛停放在遊客中心,其餘則共乘上塔曼山登山口。拉拉山遊客中心整隊後,車隊由下巴陵開始循蜿蜒的山路續行,通過中巴陵後,車行進入巴陵派出所所在的上巴陵,由於塔曼山過去屬於管制區域,入山之前必須在巴陵派出所辦理入山許可始得出入山區,不過現已開放自由進出山區,毋須申請了。

通過巴陵派出所後,循巴陵道路繼續上行,遇右岔的同心路時,車隊轉向同心路後再接中心農路續行,行駛中心農路時,可留意恩愛農場的指標,來到恩愛農場岔路時,續循塔曼山或雲頂露營區的指標前行,農路上出現一些小岔路,只要循塔曼山指標的引導,便可順利抵達農路終點的大水塔前,而塔曼山登山口就在大水塔的後方。一行人舟車勞頓輾轉來到塔曼山登山口時,大約是上午8點半左右,登山口附近狹窄的農路旁已停滿一整排的車子,在海拔1600多公尺的遙遠山頭上,竟然像郊山一樣的熱鬧,此刻已體會到塔曼山是多麼受歡迎了!

農道盡頭的大水塔是塔曼山登山口最明顯的地標,繞過水塔,後方的草叢中有一條清晰明顯的小徑,順著小徑進入即是蓊鬱的森林,樹幹上有一面手機通訊系統的黃色標示及兩面森林保育處宣傳山區防火的黃色布條。走進登山口,一腳才踏入樹林,陽光馬上被隔離在外,一股透心涼的感覺頓起,中級山的海拔高度,明顯感受到與平地之間的溫差。走進森林,彷彿進入一道綠色隧道,地上鋪滿落葉,走起來柔軟;盤根錯節的樹根,彷彿張牙舞爪的藤蔓,在每一個角落四處張揚;樹幹上附生著綠油油的苔蘚及蕨類植物;走在步道上,像似進入另一個平行空間。

塔曼山步道是一道林相美麗的森林步道,擁有一整片的原始森林,從登山口至三角點的沿途中,四處可見台灣杉、櫸木、烏心石、楠木等等,森林裡到處都能嗅聞到原始森林獨特的樹木芳香。塔曼山裡除了巨型的紅檜與台灣瘤足蕨是其特色外,每年的三、四月是森氏杜鵑的花期,聽說春天的塔曼山地面鋪滿了白與粉紅的花瓣,美麗極了!步道的沿途每百公尺就有一面字跡已模糊的里程數字牌,一路上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多遠、還剩下多少的距離可以到達三角點。如果有機會,請放慢腳步,走在被稱為「樹的國度」的塔曼山,一定能感受到進入魔幻森林裡的悸動。

塔曼山是一處很適合慢慢走、靜靜感受、大口大口深呼吸的美麗森林,屬於中級山的路線,山路不難走,但原始林裡的林相實在是長得太相似了,路跡變得有一點複雜,稍稍一個不留神,就會錯失標記而偏離步道主線導致迷失方向,因此當你在讚嘆沿途巨木成林的美麗景致時,記得隨時保持警覺,留心觀察步道沿途螢光色漆或登山隊布條的引導記號,這樣也就能開心的上山、順利的下山。長腳隊一早走進塔曼山裡,沿途都能看到地面上有更早入山的山友們留下來的碎紙屑記號,也因此我們一路走得安心、爬得安全了。

登塔曼山時海拔高度一直往上爬升,相對個人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何克服肺部供氧量的不足,如何調息緩氣隔外重要,幸好高山上的溫度涼爽不悶熱,只要應付氧氣稀薄的問題。塔曼山步道一開始就來了一段700m的陡升坡,讓自己嚇出了一身的冷汗(呵…!其實是汗流浹背啦!),雖然步道的林相很美,但是一心一意的只想趕緊通過這一段大陡坡,埋著頭緊緊跟隨著領頭羊往上走,所以幫夥伴拍照的差事全部留給別人了。來到步道700m時,一棵巨大的枯木成了眾人拍照留影的主角,在通過這棵枯木之後,塔曼山步道的爬升開始緩和了些。

步道爬升雖然趨緩了,不過要繞過或跨越過沿途的倒木或是踩過盤根錯節的大小樹根,不見得是輕鬆容易的過程,尤其對個頭小的人,上上下下的落差像是在劈腿拉筋一樣,沿途的陡坡大都設有繩索輔助,塔曼山區潮濕,泥濘的山路,除了靠登山杖,雨鞋也幫了大忙,加上近期的午後雷陣雨,山區除了落葉覆蓋的地方柔軟好走,樹根盤繞的地方踩踏紮實外,土徑泥濘的程度減緩行走的速度。隊伍通過700m後,循稜一路往上繼續爬行,沿途的林相很美、空氣好香、氣溫舒服,走著走著,不時的停下腳步來仰望粗壯的巨木,塔曼山整個就是讓人可以不停地讚嘆!

塔曼山是一座天然的原始林,步道大多是天然路線,非人工開發的登山步道,沿途大多只能仰賴明顯的路跡前進,這些被登山客反覆循跡而走出來的軌跡,只要時間久了沒走,路跡很快就會雜草或蕨類植物再次掩蓋,幸好塔曼山還算是熱門的山頭,登山客往來頻繁,路跡被反覆的踩踏、登山布條一條又一條的繫上樹枝,若是落單時只要不慌不亂,循著樹枝上的布條,便可順利的上下山。山徑行進間,偶爾抬頭環顧這座迷人的大山,會發現沿途不少巨木的樹身上留有被山老鼠盜伐的痕跡,也有被雷擊後留下黑漆漆的炭燒痕跡,不管是人為或自然災害,都是一道無情的傷口。

步道通過1300m後不遠,一段崎嶇的陡坡後上稜,上稜後循藍天隊留下的方向指標右轉,繼續朝塔曼山頂上行。續行中,來到塔曼山有名的檜木橋前,一棵大約二、三人張臂環抱的大檜樹,硬生生的倒臥在前進的路上,檜木被順勢架起了輔助的繩索,並釘上止滑的ㄇ字型鋼釘,一座天然的木橋成了塔曼山最出奇的景觀。塔曼山登頂這一趟路程,有午後下雷陣雨的擔憂,因此腳步一開始起登後就走得較急,腳步急了,換氣也就紊亂,原本應該走得讓人悠閒的塔曼山,在看到里程數字的變化,發現三角點還遙遙無期的遠著的同時,變得開始擔憂體力是否足以應付後半段的登頂之路。

今天隊伍的距離拉得好遠,在後方還有一群看不到人影卻聽說是忙著拍照的夥伴們正緩慢地往上,而前方的領頭羊群,在我停下來緩口氣時早已走得無影無蹤!此時真的讓人不知是該等後面的夥伴一起相隨,還是追著前方的領頭羊來個又急又累呀!最後也只能認真的張大眼睛,留意著標記,用屬於自己的節奏一步步前行。行走在塔曼山步道有踩在海綿上的柔軟與舒適,盤根錯節的地面因為落葉一層層的堆疊,再盤上一條條觸鬚般的氣根,如此反覆反覆的落葉堆疊、氣根盤繞,整座山除了突出於地表的一張張像魚網般的大樹根以外,山區各角落踩著的感覺幾乎都成了一張張柔軟、富彈性的彈簧床墊。

山裡的大樹在林務局的保護下,得以保留下來給後代的子子孫孫共享這塊美麗的山野綠林,走進山裡時會觸發很深的感動,山裡的自然生態,其實是很多的人默默的在做著我們日常不曾觸及的生活領域的工作而維護著,因為他們的努力工作,我們才能坐享其成、安全的悠遊山林,除了懷著感恩的心面對這一片山林,在山上不留垃圾,不取一草一木,這也是最基本的公民道德。步道的後段上下起伏落差大,走得疲憊的雙腳有一點抬不起來了,山區多雨多霧多泥濘的路徑,讓人一個不留神就出現像陷入泥淖般的窘境,走在與其說是步道,不如說下起大雨時會成了山溝渠道時,橫陳交錯的樹幹,恍如是大雨時被沖刷下山來的!

這個季節進入塔曼山似乎看不到綠色以外的鮮艷色彩,除了補捉到幾株色彩鮮艷的蕈菇外,山裡的樹木除了樹梢上的綠葉,樹幹或是樹根也大半被綠色的苔蘚或蕨類植物給層層包裹,而樹的形狀更是奇形怪狀,有的彎腰扭曲,有的樹身相握,有的張牙舞爪,在塔曼山裡除了樹以外還是樹,連雜草都不多,難怪它會被稱作「樹的國度」。步道通過2600m之後,沿途林相開始變化,步道兩旁長滿細細小小的矮竹叢,一段原始枕木鋪陳的階梯,經過雨水反覆的沖刷侵蝕,枕階上的泥土已淘空,泥濘不堪的步階反成了增加難度的踏階。小心翼翼的通過枕階,步道也越來越接近三角點了。

通過2900m這一段泥濘的路徑後不遠,看見山徑的盡頭有一面反光板,走近一看,原來是空地上架設一座太陽能板,而在一旁的樹幹上則是掛著一面傾斜的指標板,上面不再是寫著數字,而是「三角點到了」。呴!真是鬆了好大一口氣,總算讓我給爬上了塔曼山了!今天登塔曼山這樣的一座海拔較高的中級山,自己沒有很大的期待,因為除了體力,還得自己的狀態是能應付高海拔之下的空氣與氣壓,一早進入塔曼山登山口的高度時,體感瞬間降了溫,確實輕鬆不少,不過被步道一開始700m的陡升坡的一個下馬威,雖然很認真的調息緩氣,呼吸道仍然吃力得幾乎要抗議了!

幸好今天登塔曼山這座新北第一峰算是安全過了關,再往前走個幾步路,進入樹叢中,就會看見被樹林圍繞著的塔曼山三角點了。塔曼山又稱多曼山、大蔓山或卡門山,H2130m,山頂有No.6263三等三角點基石一顆,因昔日山的南邊有一個塔曼社(Taman部落)而得名,三角點基石位於樹林間,無視野展望。抵達塔曼山後還可以繼續循一旁的岔路續行,左岔可續往拉拉山、巴福越嶺古道,右岔可續往玫瑰西魔山,資料顯示,循右往前續行約100m,就有一處極佳的展望點,不過此行抵達三角點後隊伍便不再往前推進了,歇息後將循原路返回登山口。

自塔曼山海拔1668m的登山口起登,直至三角點海拔2130m止,上升的高度約462m,其實還不及登台北市第一峰七星山的落差來得大,但是一座大山的能量不是只單單從它的落差來看待的,敏感的呼吸道早已感受到周邊氣流的變化,它比我的腦袋更敏銳的感覺空氣中的溫度、濕度、氧氣與氣壓的變化,所以為了與一場午後雷陣雨的競賽,在塔曼山頂團拍後便匆匆忙忙的離開山上,快如疾行的步伐一路往下,整個下山的行程中將近2個小時不敢停歇,因為一場大雨即將傾盆而下,我們想趕在它來臨前抵達登山口。最後我們比雷雨快了一大步,走到產業道路時,一陣傾盆的大雨嘩啦啦的下來,坐上山友的便車時,竟有贏了一場仗的驕傲感!

桃園復興拉拉山風景區遊客中心集合

來到拉拉山的遊客,要留意管理處實施的流量管制措施喔

通過巴陵派出所後,循巴陵道路繼續上行,遇右岔的同心路時,車隊轉向同心路後再接中心農路續行,行駛中心農路時,可留意恩愛農場的指標,來到恩愛農場岔路時,續循塔曼山或雲頂露營區的指標前行

到達農路終點的大水塔

塔曼山登山口就在大水塔的後方

農道盡頭的大水塔是塔曼山登山口最明顯的地標,繞過水塔,後方的草叢中有一條清晰明顯的小徑

順著小徑進入即是蓊鬱的森林

樹幹上有一面手機通訊系統的黃色標示及兩面森林保育處宣傳山區防火的黃色布條

走進登山口,一腳才踏入樹林,陽光馬上被隔離在外,一股透心涼的感覺頓起

走進森林,彷彿進入一道綠色隧道

步道的沿途每百公尺就有一面字跡已模糊的里程數字牌

步道上一顆模糊不清的基石,猜測它或許是新北與宜蘭交界的界碑

塔曼山步道是一道林相美麗的森林步道

看著里程數字牌,一路上便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多遠、還剩下多少的距離

地上鋪滿落葉,走起來柔軟

盤根錯節的樹根,彷彿張牙舞爪的藤蔓,在每一個角落四處張揚

塔曼山步道的前段是一段約700m的陡升坡

一路往上爬升

通過崎嶇的陡坡

來到步道700m時,一棵大枯木成了眾人拍照留影的主角

步道700m的大枯木

通過700m的大枯木後,塔曼山步道的爬升開始緩和了些

步道爬升雖然趨緩了,不過要繞過或跨越過沿途的倒木或是踩過盤根錯節的大小樹根,不見得是輕鬆容易的過程

塔曼山森林區的林相原始,樹枝形狀張牙五爪,相當特別

樹與樹之間長得相當的密

步道大多是天然路線,非人工開發的登山步道,沿途大多只能仰賴明顯的路跡前進

樹幹上附生著綠油油的苔蘚

被雷擊後留下黑漆漆的炭燒痕跡

沿途不少巨木的樹身上留有被山老鼠盜伐的痕跡

雖然林務局在被盜伐的樹幹上釘上了警示牌,但不管是人為或自然災害,都是對大樹的一道無情的傷口

崎嶇難行的路徑

沿途重複地通過像這樣被粗粗細細的樹根盤結的路線

倒下來的樹幹與另一根樹幹形成相互擁抱的姿勢

沿途的林相很美、空氣好香、氣溫舒服

走著走著,不時的停下腳步來仰望粗壯的巨木,塔曼山整個就是讓人可以不停地讚嘆

循稜一路往上繼續爬行

沿途的陡坡大都設有繩索輔助

森林裡四處可見遭砍伐後倒臥在地的巨木

落差大的地方藉由樹根及繩索的輔助往上攀

木板上的里程數字已難辨示,只知道又前進了100公尺

仰望巨木,我們變得渺小而謙卑

步道通過1300m後不遠,一段崎嶇的陡坡後上稜

上稜後循藍天隊留下的方向指標右轉,繼續朝塔曼山頂上行

回拍,俯瞰準備上稜的隊友

步道大多是天然的路線,沿途只能仰賴明顯的路跡前進

到處都看得到糾結的樹根像一張張的魚網般所形成的步道路線

來到塔曼山有名的檜木橋前,一棵大約二、三人張臂環抱的大檜樹,硬生生的倒臥在前進的路上,檜木被順勢架起了輔助的繩索,並釘上止滑的ㄇ字型鋼釘,一座天然的木橋成了塔曼山最出奇的景觀

踩過樹根區時要小心樹根會扯後腿喔

像堆肥般的原始林生態在森林裡到處可見

走過糾結不清的樹根

步道里程終於過半數了

被登山客反覆循跡而走出來的軌跡,只要時間久了沒走,路跡很快就會被雜草或蕨類植物再次掩蓋

四處都是蒼鬱的老樹,不時傳來一陣陣的樹香

在塔曼山區裡看到樹洞是一件很稀鬆平常得現象

能形成樹洞都是年紀好老好老的樹,也就是說整個山區到處都是幾百歲以上的神木

自然老化的生態,樹倒了、腐蝕了,便回歸大地成為塵土

泥濘的路段

老樹蒼鬱,濃蔭蔽日,行走在森林樹下很舒服

在這裡能看到各種姿態的樹木

看到里程數字的變化,發現三角點還遙遙無期的遠著的同時,變得開始擔憂體力是否足以應付後半段的登頂之路

森林四處都是橫臥在地的大樹,即使枯了,但因為苔蘚或蕨類植物的附生,而顯得綠意盎然

森林裡往來不停地穿梭著

一路循稜努力往上爬

在樹的國度裡,人物成了極為渺小的點綴而已

山裡的大樹在林務局的保護下,得以保留下來給後代的子子孫孫共享這塊美麗的山野綠林

累了,停下來緩口氣

走進山裡時會觸發很深的感動,山裡的自然生態,其實是很多的人默默的在做著我們日常不曾觸及的生活領域的工作而維護著,因為他們的努力工作,我們才能坐享其成、安全的悠遊山林

埋頭緊跟著領頭羊往上走

懷著感恩的心面對這一片綠色的山林,同時謹記在山上不留垃圾,不取一草一木,這是最基本的公民道德

大樹倒臥在路中間,只好將大樹切出一個踏階方便通行

走過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了...

雖然大樹枯了,但是被青苔密密的包覆著後,成了森林中另一個風景

由於塔曼山是熱門的山頭,因此登山客往來頻繁,步道雖大都是天然路線,但路跡反覆踩踏後清晰、登山布條一條又一條的繫上樹枝,細心一點的話不難辨識

這個季節進入塔曼山除了補捉到幾株色彩鮮艷的蕈菇外,似乎看不到綠色以外的鮮艷色彩

行走在塔曼山步道有踩在海綿上的柔軟與舒適,盤根錯節的地面因為落葉一層層的堆疊,再盤上一條條觸鬚般的氣根,如此反覆反覆的落葉堆疊、氣根盤繞,整座山除了突出於地表的一張張像魚網般的大樹根以外,山區各角落踩著的感覺幾乎都成了一張張柔軟、富彈性的彈簧床墊

踩過盤根錯節的大小樹根,不見得是輕鬆容易的過程,尤其對個頭小的人,上上下下的落差像是在劈腿拉筋一樣

台灣瘤足蕨是塔曼山區裡的特色,它大都分布在海拔高度1800至2500公尺的中海拔地區,尤其是降雨多、時常有雲霧飄渺的檜木林帶

塔曼山有一部分路徑木牌標示不夠清晰,記得要留意登山布條與樹幹上的螢光漆記號

步道的後段上下起伏落差大,走得疲憊的雙腳有一點抬不起來了

枯木上已形成一個生物鏈的型態,仔細觀察有各式各樣的附生植物、或蕈菇、或微生物

塔曼山裡充滿著芬多精

前進的路上,大樹就是這麼霸道的橫躺在你的前面

步道若是在下起大雨時成了山溝渠道,橫陳交錯的樹幹,肯定會被大雨沖刷往下的

山區多雨多霧多泥濘

不僅樹的長的奇怪,連樹根也是糾纏不清

樹幹或是樹根大半被綠色的苔蘚或蕨類植物給層層包裹

在塔曼山裡除了樹以外還是樹,連雜草都不多,難怪它會被稱作「樹的國度」

樹幹上的螢光漆可是迷路時救命的線索呀

樹的形狀奇形怪狀,有的彎腰扭曲,有的樹身相握,有的張牙舞爪

橫躺的大樹被鑿一個缺口當作踏階

塔曼山時海拔高度一直往上爬升,相對個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何克服肺部供氧量的不足,如何調息緩氣隔外重要,幸好高山上的溫度涼爽不悶熱,只要應付氧氣稀薄的問題。

原始林裡的林相實在是長得太相似,路跡看起來都長得差不多,稍稍一個不留神,就會錯失標記而偏離步道主線導致迷失方向

當你在讚嘆沿途巨木成林的美麗景致時,記得隨時保持警覺,留心觀察步道沿途螢光色漆或登山隊布條的引導記號

倒下來橫臥在地的大樹,像一堵高牆一樣,讓人必須繞道通行

植物的附生或共生是自然界的一個生存法則

踩著盤根錯節的山徑一路往上行

掉在地上的2500m指標牌

在大樹之間往來穿梭

樹形成一道拱門

步道通過2600m之後,沿途林相開始變化

步道兩旁長滿細細小小的矮竹叢

山徑實在有夠泥濘的,幸好今天穿雨鞋出門

看起來像是連體嬰般的老樹林蔭蒼鬱

綠意盎然的台灣瘤足蕨生長超茂盛的

原始枕木鋪陳的階梯,經過雨水反覆的沖刷侵蝕,枕階上的泥土已淘空

泥濘不堪的步道增加行進的難度

通過這段泥濘的山路後,將抵達今天的目的地-塔曼山三角點

看似沒有路,只要看見登山布條跟著走就對了

通過2900m

步道上有一片空地,難道有人在這裡紮營嗎

山徑的盡頭有一面反光板

走近一看,原來是空地上架設一座太陽能板

在太陽能板旁尖尖的設備不知是通訊系統或是雨測計

一旁的樹幹上則是掛著一面傾斜的指標板,上面不再是寫著數字,而是「三角點到了」

三角點到了

再往前走個幾步路,進入樹叢中,就會看見被樹林圍繞著的塔曼山三角點了

塔曼山因昔日山的南邊有一個塔曼社(Taman部落)而得名

塔曼山又稱多曼山、大蔓山或卡門山,H2130m

塔曼山頂有No.6263三等三角點基石一顆

三角點基石位於樹林間,無視野展望

先抵達的團員先拍囉

塔曼山可繼續循一旁的岔路續行,左岔可續往拉拉山、巴福越嶺古道,右岔可續往玫瑰西魔山

隊友陸續抵達山頂後完成團拍

團拍後,敏感的呼吸道已感受到周邊氣流的變化,它比我的腦袋更敏銳的感覺空氣中的溫度、濕度、氧氣與氣壓的變化,所以為了與一場午後雷陣雨的競賽,在塔曼山頂團拍後便匆匆忙忙的離開山上

枕階上的泥土已淘空

泥濘不堪的步道

快如疾行的步伐一路往下

上山與下山時因為角度的不同而覺得林相也不太一樣了

回程緊盯著登山布條的引導

聽到打雷聲後更加緊腳步了

數字一路倒數中...

通過1700m一直擔心快要下雨了

下陡坡腳步放慢

回到檜木橋

陡坡直直下,膝蓋很不舒服

回程像拼命三郎一樣的直奔登山口

整個下山的行程中將近2個小時不敢停歇

循稜繼續往下

回程時腳已軟,發現里程數字變少的速度變緩了

回到最後的一百公尺

回到登山口

最後我們比雷雨快了一大步,走到產業道路時,一陣傾盆的大雨嘩啦啦的下來,坐上山友的便車時,竟有贏了一場仗的驕傲感!

台灣瘤足蕨的孢子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