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橫嶺古道.環七星山人車分道.陽明書屋.陽明公園.湖山路連走 20200719

酷熱的夏季想要找到一處既能避暑又能享受登山健行樂趣的地點,陽明山國家公園規劃綿密完整的步道系統通常就會是被長腳登山隊列入首選的區域,長腳隊於酷熱的7月再次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行程安排由北投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出發,通過橫嶺古道後,銜接環七星山人車分道至遊客中心再分A、B 二線,A線自遊客中心轉第二停車場方向,循湖山秘境環山步道返回橫嶺古道,完成小圈的環狀路線;B線則由遊客中心循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續行至中興路口後再循中興路走向陽明書屋,經過陽明書屋後,續循中興路下行至陽明公園,最後由湖山路返回橫嶺古道,完成大圈的環狀路線。

原名草山的陽明山是台灣的第三座國家公園,陽明山非單一座山峰,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的山區。陽明山國家公園於1985年9月16日正式成立,公園中規劃有完整的步道系統,提供大台北地區的民眾優質的休閒空間。長腳隊再次撿選環境清幽的橫嶺古道作為行程一開始的熱身路線,於紅壇登山口集合出發後,隊伍隨即走進了長腳人已甚熟悉的橫嶺古道。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設有一座木飾意象及橫嶺古道環狀步道導覽圖,約九百公尺長的古道為原始質樸的手作步道,沿途不設人工化扶手、欄杆、階梯、涼亭等設施。

橫嶺古道兩端出入口分別為紅壇及湖山路,古道沿紗帽山西側的山腰而行,公路運輸交通不便的年代,紗帽路頂半嶺與陽明公園兩地之間的住民利用橫嶺古道作為通商、務農及運送物資的捷徑。大地工程處為維護國家公園的生態及聚落文化,以手作的方式整修橫嶺古道,古道得以保留完整的原始風貌。古道整理得清晰、明朗、緩和,是一條令人放鬆、享受野趣的健行路線。古道上分佈著豐富的蜜源植物,為了呼應春暖花開、彩蝶紛飛的生態,古道的生態解說牌、蝶型意象座椅及入口意象皆以蝴蝶為飾,突顯古道的特殊生態環境。

短短不到一公里的橫嶺古道,除了竹林幽徑,蕨類植物、姑婆芋等低海拔原生種植物生長茂盛,生態自然原始,春天到訪古道可賞蝶、秋季上山可賞楓,悠閒體驗古道的人文,充滿故事性的古道絕對值得到訪。自紅壇出發,約經15分鐘的腳程,隊伍抵達湖山路登山口,登山口左轉後循湖底路續行,可銜接湖山國小步道、半嶺步道返回紅壇登山口,完成橫嶺古道環狀步道的健行路線。隊伍步出湖山路登山口後,取右續行,循湖山路線型公園步道往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的方向推進,行進中遇線型公園一池漂亮的蓮花,於是藉賞蓮之餘小歇片刻。

賞蓮後,隊伍循線型公園步道續行,來到公車總站之前,湖山路左側有一「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的通道,通道上方公路即是陽金公路。隊伍接著轉向「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走過通道後,開始進入「環七星山人車分道」步道系統,人車分道就是將人和車分道而行,除了排除人車爭道的危險,亦引導民眾以健行方式,深入大自然,體會流汗的快樂和融入大自然中的單純愉悅。循著「環七星山人車分道」步道續行,步道大都以花崗岩整齊鋪陳,路況維護狀態良好,行走於蓊鬱的樹林間,不時傳來陽金公路疾駛而過的車流聲。

陽管處從陽明山公車總站開始,經苗圃、竹子湖、小油坑、冷水坑、菁山自然中心,再回到公車總站,設置一個環狀的人車分道系統,再與西側的百拉卡公路人車分道系統銜接,串連七星山系與大屯山系原有的步道,形成一個網狀的步道系統。隊伍經由「環七星山人車分道」來到了遊客中心,重新整修過的遊客中心看起來更明亮了,隊伍於遊客中心廣場前一隅,找了個有樹蔭的地方納涼,隊伍稍後將由遊客中心開始兵分二路,毫無遲疑地選擇了B組大環狀路線,由於今天不攻七星山頂,僅安排陽明山區的健行活動,因此選擇行走遠距的路線,享受單純的健行律動,令人感到愉悅及放鬆。

遊客中心廣場前小歇後,起身循七星山苗圃登山口的方向續行,由於遊客中心與苗圃登山口相距不遠,因此不少登山客會選擇由遊客中心起登七星山。隊伍續行通過七星山苗圃登山口的意象看板,意象看板與苗圃登山口相距200m,也就是打算登七星山的遊客須循「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續行200m,方能抵達七星山的苗圃登山口。續行人車分道時,步道旁有座造林紀念碑,日據時期為改善過度開發後的山林破壞,台灣總督府於1911年開始推動小規模造林。1924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訪台、次年結婚,總督府於是開啟長達10年的大屯山造林運動,於1934年立此碑銘記。

隊伍通過造林紀念碑後續行,不遠處的步道旁出現一座涼亭,陽金公路一號涼亭是七星山苗圃登山口最明顯的地標,登七星山的遊客來到涼亭就必須右轉進入七星山登山步道了。由於長腳隊今天不登七星山,因此仍然循著「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續行,沿著落差平緩的人車分道朝陽明書屋的方向進行。隊伍行走「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的陽金公路段,步道係位處七星山西側,沿途的次生林如紅楠與柳杉分布面積廣闊,鳥類生態亦相當豐富。循徑續行,來到陽明書屋站的出入口時,隊伍開始轉向了,一行人離開「環七星山人車分道」後越過馬路,走向與陽金公路交會的中興路。

隊伍循中興路續行,中興路自陽金公路至陽明書屋屬雙向車道,過了陽明書屋後變成單向必須折返,若由陽明公園花鐘的方向上行則可直接循著中興路銜接陽金公路。一行人沿著中興路下行,往來車輛不多,一小段路段較為曝曬,不過都是下坡道,走起來還算輕鬆。不久來到了陽明書屋前,原名中興賓館的「陽明書屋」,興建於1969年至1970年間,為老蔣總統接待國內外貴賓及夏日避暑之處,係其在臺唯一親自擇定興建的行館,現為陽管處重要的人文史蹟及環境教育場域,提供遊客諮詢及導覽解說等各項服務,是一處兼具自然與人文、知性與感性的參觀遊憩場所。

由於老蔣總統進駐中興賓館的期間,基於安全考量戒備森嚴,因此造就陽明書屋及週遭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往來中興路時,會見到已無衛兵的崗哨仍保留著,沿途林相優美、環境寧謐,利用緩步慢行體會中興路的知性與感性,是很多晨運的民眾所喜愛的運動方式。循著中興路緩緩地下山,連續幾個髮夾彎道下來,隊伍進入陽明公園花鐘區域。陽明公園腹地廣大,可觀賞七星山、小觀音山、大屯山及紗帽山等火山地形景觀。公園內每年2至4月賞花時節的主題花園外,還有光復樓、小隱潭、噴水池、展望臺、瀑布及花鐘等景觀,集結自然與人工之美,是陽明山區熱門的遊憩景點。

由於此刻來到陽明公園正是艷陽高照,隊伍於是走進公園蓊鬱的樹林裡避暑,公園裡鳥語花香、綠意盎然,有完整的休憩空間與人行步道,往來人潮絡繹不絕,七月適逢暑假,加上武漢肺炎只能國內旅遊,知名景點於是吸引無數的人潮,夏季不只玩水的地方人多,在官方大推親山活動的題材下,遊山的人也越來越多,今天的陽明山區即為如此熱鬧景況。循著公園步道走出公園的大門口,通過第一停車場後,循湖山路二段往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續行,近二、三年間行走這一段路已有多次經驗,從原本的陌生到熟悉,一次次的行腳,不只印象深了,也越來越喜愛這個地域。

經過風動石後,隊伍回到湖山路二段與湖底路交會路口的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往來多次的橫嶺古道,屢屢成為長腳隊規劃行程的固定路線,不同的路徑搭配優質的橫嶺古道架構成一條完美的登山健行路線,橫嶺古道似乎成了長腳隊的好夥伴了。回程最後再次體驗橫嶺古道的特色,竹林、落葉、泥土、碎石、綠蔭、鳥語與花香,短短不到一公里的古道,有行人來去匆匆的耳語、有孩童踏青的嘻笑聲,古道一篇又一篇人文與故事不斷的堆疊著,集合了懷舊思古、生態觀察、自然體驗與郊山健行的一段無車輛干擾的旅程,我們再次地在陽明山區裡找到一段屬於長腳人的健行之樂!

長腳隊再次撿選環境清幽的橫嶺古道作為行程一開始的熱身路線,於紅壇登山口集合出發

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設有一座木飾意象及橫嶺古道環狀步道導覽圖

登山口旁有座紅磚外牆、不銹鋼門緊閉的小廟 - 紅壇(亦名天上廟),因此以紅壇作為登山口的名稱

登山口的正對面有一株高聳參天的百年楓香姊妹樹

湖山講古 -楓香姊妹樹

集合出發,走進長腳人已甚熟悉的橫嶺古道

約九百公尺長的古道為原始質樸的手作步道

步道沿途不設人工化扶手、欄杆、階梯、涼亭等設施

古道沿紗帽山西側的山腰而行

公路運輸交通不便的年代,紗帽路頂半嶺與陽明公園兩地之間的住民利用橫嶺古道作為通商、務農及運送物資的捷徑

古道上分佈著豐富的蜜源植物,為了呼應春暖花開、彩蝶紛飛的生態,古道的生態解說牌、蝶型意象座椅及入口意象皆以蝴蝶為飾,突顯古道的特殊生態環境

竹林幽徑

為維護國家公園的生態及聚落文化,大地工程處以手作的方式整修橫嶺古道,古道得以保留完整的原始風貌。

古道整理得清晰、明朗、緩和,是一條令人放鬆、享受野趣的健行路線

短短不到一公里的橫嶺古道,除了竹林幽徑,蕨類植物、姑婆芋等低海拔原生種植物生長茂盛,生態自然原始

春天到訪古道可賞蝶、秋季上山可賞楓,悠閒體驗古道的人文,充滿故事性的古道絕對值得到訪

自紅壇出發,約經15分鐘的腳程,隊伍抵達湖山路登山口

登山口左轉後循湖底路續行,可銜接湖山國小步道、半嶺步道返回紅壇登山口,完成橫嶺古道環狀步道的健行路線

湖山路登山口的橫嶺古道木飾Logo

步出湖山路登山口

步出登山口後,取右續行

取右循湖山路線型公園步道續行

往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的方向推進

行進中遇線型公園一池漂亮的蓮花

綻開與含苞的蓮花

蓮花、荷花分得清楚嗎

藍天下的幾抹粉紅甚是耀眼

一畦小小的蓮花池吸引眾人的目光

剪影下的蓮花隱約抹上一層神秘

昂首的蓮蓬

藉賞蓮之餘小歇片刻

賞蓮小憩中

賞蓮後,準備走向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

循線型公園步道續行

來到湖山路一段17號路牌前,路左側即是「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

跨越湖山路,來到「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端

準備「人車分道步道系統起點」通道,通道上方公路即是陽金公路

研究一下入口處的人車分道周邊據點導覽圖

確認目前所在位置

進入通道

走過通道後,開始進入「環七星山人車分道」步道系統

地板上貼心地舖上南北方向引導樁

步道以花崗岩整齊鋪陳,路況維護狀態良好

行走於蓊鬱的樹林間,不時傳來陽金公路疾駛而過的車流聲

循著「環七星山人車分道」步道續行

人車分道就是將人和車分道而行,除了排除人車爭道的危險,亦引導民眾以健行方式,深入大自然,體會流汗的快樂和融入大自然中的單純愉悅

野生動物穿越道路涵洞系統解說牌

陽管處從陽明山公車總站開始,經苗圃、竹子湖、小油坑、冷水坑、菁山自然中心,再回到公車總站,設置一個環狀的人車分道系統

緩緩走向遊客中心

從步道系統起點出發到遊客中心,大約一刻鐘的腳程

抵達遊客中心

稍後需前進七星山苗圃登山口

遊客中心販賣部

重新整修過的遊客中心看起來更明亮了

感受一下遊客中心廣場前熱呼呼的陽光吧

選擇遊客中心廣場前的一隅,找了個有樹蔭的地方納涼

實在太熱了,遊客全都躲進可遮蔭的地方

樹蔭下納涼中

遊客中心廣場前小歇後,起身循七星山苗圃登山口的方向續行

遊客中心與苗圃登山口相距不遠,因此不少登山客會選擇由遊客中心起登七星山

前方遠處山頭就是七星山

由於今天不攻七星山頂,僅安排陽明山區的健行活動,因此選擇行走遠距的路線,享受單純的健行律動,令人感到愉悅及放鬆

陽金公路段人車分道及周邊據點導覽

來到七星山苗圃登山口的意象看板前

苗圃登山口意象看板與苗圃登山口相距200m,打算登七星山的遊客須循「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續行200m

續行人車分道

來到造林紀念碑及由來解說牌位置一旁

造林紀念碑

造林紀念碑由來

日據時期為改善過度開發後的山林破壞,台灣總督府於1911年開始推動小規模造林。1924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訪台、次年結婚,總督府於是開啟長達10年的大屯山造林運動,於1934年立此碑銘記

通過造林紀念碑後續行

續行,不遠處的步道旁出現一座涼亭,陽金公路一號涼亭是七星山苗圃登山口最明顯的地標

登七星山的遊客來到涼亭就必須右轉進入七星山登山步道了

長腳隊今天不登七星山,因此仍然循著「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續行

沿著落差平緩的人車分道朝陽明書屋的方向進行

行走「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的陽金公路段,步道係位處七星山西側,沿途的次生林如紅楠與柳杉分布面積廣闊,鳥類生態亦相當豐富

行經往竹仔湖岔路

岔路不取,循「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續行

沿途靠著里程路樁紀錄路線的距離

人車分道沿途走在綠蔭蓊鬱的樹林裡

夏季來走人車分道,能避開大部分的陽光

人車分道將人和車分道而行,排除人車爭道的危險,亦引導民眾以健行方式,深入大自然,體會流汗的快樂和融入大自然中的單純愉悅

循徑續行,來到陽明書屋站的出入口

隊伍開始轉向了,一行人離開「環七星山人車分道」後越過馬路,走向與陽金公路交會的中興路

循指標所指的陽明書屋方向走入中興路

縱遊七星山西側林間步道導覽

循中興路續行

中興路寬闊車少,適合漫步健行

朝陽明書屋方向續行

綠色隧道般的路線,走起來相當舒服

來到陽明書屋遊客服務站前

原名中興賓館的「陽明書屋」,興建於1969年至1970年間,為老蔣總統接待國內外貴賓及夏日避暑之處

陽明書屋簡介,陽明書屋現為陽管處重要的人文史蹟及環境教育場域,提供遊客諮詢及導覽解說等各項服務,是一處兼具自然與人文、知性與感性的參觀遊憩場所

陽明書屋參觀預約辦法:(1)個人參觀:9:00、13:30各開放1梯次。現場以個人證件換發參觀證,每梯次45人為止。(2)團體參觀:10:00、11:00、14:30、15:30,每日4梯次。20人以上45人以下屬團體參觀,於參觀日2週前以電話預約

由於老蔣總統進駐中興賓館的期間,基於安全考量戒備森嚴,因此造就陽明書屋及週遭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中興路自陽金公路至陽明書屋屬雙向車道,過了陽明書屋後變成單向必須折返,若由陽明公園花鐘的方向上行則可直接循著中興路銜接陽金公路

往來中興路時,會見到已無衛兵的崗哨仍保留著,沿途林相優美、環境寧謐,利用緩步慢行體會中興路的知性與感性,是很多晨運的民眾所喜愛的運動方式

彎道處設有觀瀑區

沿著中興路下行,往來車輛不多,一小段路段較為曝曬,不過都是下坡道,走起來還算輕鬆

循著中興路緩緩地下山,連續幾個髮夾彎道下來,隊伍進入陽明公園花鐘區域

花鐘區域在每年2至4月賞花時節時會有主題花園等活動設施

此刻來到陽明公園正是艷陽高照,隊伍準備走進公園蓊鬱的樹林裡避暑

循全齡步道前進

園區步道設有詳細的指標引導

公園裡鳥語花香、綠意盎然

李建興紀念碑

有完整的休憩空間與人行步道

聽心池

走向公園大門出入口

陽明公園往來人潮絡繹不絕,七月適逢暑假,加上武漢肺炎只能國內旅遊,知名景點於是吸引無數的人潮,夏季不只玩水的地方人多,在官方大推親山活動的題材下,遊山的人也越來越多,今天的陽明山區即為如此熱鬧景況

陽明公園除主題花園外,還有光復樓、小隱潭、噴水池、展望臺、瀑布及花鐘等景觀,集結自然與人工之美,是陽明山區熱門的遊憩景

想來去任一景區,就得留意指標引導的方向

循著公園步道走向公園的大門口

往小隱潭方向續行

時橋旁有一道小瀑

瀑水流量不大,但仍能感受些許清涼意

陽明公園路線圖

公園步道亦採人車分道模式

行經小隱潭入口

往小隱潭須循階下行,此行略過這個景點,聽說是IG打卡的夢幻景點,擇日再訪了

人車分道續行

陽明公園腹地廣大,可觀賞七星山、小觀音山、大屯山及紗帽山等火山地形景觀

往大門口的一路上,有一點鄉間小路的感覺

每一次都是走車道,今天第一次走人車分道,這才發現原來是在湖山里聚落之間走動

遇岔路,左轉往第二停車場

隊伍往公車總站方向續行

來到公園大門出入口牌樓區

離開人車分道,循湖山路續行

續循湖山路二段前行

續行,這一段往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的路線,想必長腳的常客已經相當熟悉了

幸好路旁尚有樹蔭可遮陽,才不至於太曝曬

小8、小9、260、128、129「橫嶺古道」站牌

風動石位於「橫嶺古道」站牌旁,湖山里知名的尖帽峽(尖山與紗帽山所形成的峽谷)因地形氣候的影響,春冬時節雲霧繚繞,受到強勁東北季風的吹拂,會發出咻咻隆隆的聲音,形成一種自然的奇觀。

早期路口的大石傳說「風吹石會動」,風動石之地名便開始傳開,因道路拓寬與安全考量下,遂敲解了風動石以修復平台,而眼前所見的風動石即已被敲解後的樣貌了

回到湖山路二段與湖底路交會路口的橫嶺古道湖山路登山口

回到橫嶺古道

再看一次橫嶺古道導覽圖

往來多次的橫嶺古道,屢屢成為長腳隊規劃行程的固定路線

不同的路徑搭配優質的橫嶺古道架構成一條完美的登山健行路線,橫嶺古道似乎成了長腳隊的好夥伴了

回程最後再次體驗橫嶺古道的特色,竹林、落葉、泥土、碎石、綠蔭、鳥語與花香

短短不到一公里的古道,有行人來去匆匆的耳語、有孩童踏青的嘻笑聲,古道一篇又一篇人文與故事不斷的堆疊著

今天的行腳是一趟集懷舊思古、生態觀察、自然體驗與郊山健行的無車輛干擾的旅程

返回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今天再次在陽明山區裡找到一段屬於長腳人的健行之樂,開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