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荖寮坑古道.淡蘭古道之暖東舊道(十分古道)連走 20220918

驅車來到基隆市暖暖區東勢坑產業道路盡頭處的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入口區的百年茄苳樹下有一座護汕茄苳媽小廟,一旁涼亭後方即是荖寮坑古道的入口;在百年茄苳樹的另一頭,與荖寮坑古道入口相距僅幾尺處,有一條沿著暖東峽谷的東勢坑溪谷上行、通往五分山的十分古道,十分古道係暖暖與平溪之間往來的山路,屬淡蘭古道支線暖東舊道。

長腳登山隊今天打算從擁有豐富生態及煤礦史蹟遺址的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的步道展開行腳,遊園一圈後,續循暖東舊道登上五分山步道的嶺頭福德宮後原路返回,或若行有餘力,再延伸行腳至五分山氣象雷達站始折返。隊伍於護汕茄苳媽廟前集合後,隨即循涼亭旁一座由煤炭堆疊的意象造型的荖寮坑古道入口進入林間,古道的一開始沿途舖陳著碎石礫,沿東勢溪開始緩緩上行。

荖寮坑原名腦寮坑,遍佈著樟樹林,凱達格蘭族的原住民曾於此處伐樟、築寮、煉樟腦。清同治年間,荖寮坑開始設煤礦場,初期以人工自然開採的露天方式採煤,而後因煤炭需求的迫切,改以鍋爐蒸汽帶動機械動力的方式進行直井採礦。平溪線鐵路開通後,煤礦開採重心逐漸轉移至平溪線,荖寮坑煤礦業逐漸凋零,過去因採礦而築的採礦設施及屋舍便漸荒廢頹圮很長一段歲月。

透過基隆市文化局的重整,荖寮坑古道已被整理為一座適合假日休閑、踏青體驗的礦業生態園區,園區的步道以碎石礫鋪設或鋪木棧道或架木棧步階,可輕鬆遊園,體驗先民採煤礦的足跡,此外遊客透過步道沿線設置的昆蟲植物解說牌,可熟悉園區蓊鬱的林相與生態。行走了一段碎石礫的平緩路徑,在通過猴歡喜樹之後,步道開始轉為木棧道步階,由於山區潮濕,木棧步階大都附著青苔,若是雨天行走一定要小心。

木棧步階循溪谷而上行,荖寮坑的林相蓊鬱、氣候溫暖潮濕、動植物的生態豐富,九月末走在這處山區已有遠離酷暑的舒適意。登步階的途中,遇有傳統山徑小岔路通往荖寮山、中窯尖,隊伍續循木棧步階上行。連續步階上來遇T岔路,步道往右至煤礦區的辦公廳、鍋爐間、排煙道遺址,往左為石頭房舍遺址,或行至木棧道盡頭銜接暖東舊道。隊伍先循右繞行礦區遺址,稍後再往石頭房舍遺址及暖東舊道方向走。

隊伍循右續行,一段木棧道下切往辦公廳遺址之前,步階左側指示牌顯示,循原始傳統山徑可通往望古山。來到辦公廳遺址前,只見斷垣殘壁,鍋爐間所在處,架設著木棧平台供遊客憑弔過往的煤礦史,山壁間的排煙道幾乎被青苔與樹葉掩蓋,礦區遺址參觀路線環繞一圈,只餘歲月滄桑感,採礦的榮景已沉寂不復見於時光的流轉間。短暫的懷舊時刻後,由遺址區再度折返T路口,續循園區規劃路線往暖東舊道的方向進行。

通過T岔路口的導覽圖前,距暖東舊道約475m,續行木棧步道不遠,開始進入房舍遺址區域,沿著木棧步階續行,可以看見一片範圍較大的三合院遺址,石頭交錯堆疊的砌石窗臺與牆垣縫隙間,覆著綠意的蕨類植物,頹圮陳舊的石頭堆裡,承載著煤礦區古老的歷史記憶。一行人續行於荖寮坑古道寧謐的懷舊氛圍中,享受了一段走在森林步道的美妙時光,隊伍緩步來到木棧步道的盡頭處,荖寮坑古道於盡頭處與橫向的暖東舊道相會合。

岔路口左轉續行往步道登山口的護汕茄苳媽廟,隊伍接下來則是右轉循暖東舊道往五分山方向進行。淡蘭古道暖東舊道又稱十分古道,又因沿暖東峽谷的東勢坑溪谷而行,因此又被稱之東勢坑古道,古道自暖暖往東上行,越過五分山稜線的鞍部後抵達平溪十分寮,是熱門的登山路線。由於古道屬淡蘭支線,古道全程採手作工法施作,維持原有地景樣貌,古道沿線舖設圓木土階或砌石階,陡坡路段架繩索輔助,步道的維護可謂完善。

隊伍由荖寮坑古道轉向了暖東舊道續行,岔路口至五分山步道約距800m,路旁平台間設有古道位置圖、暖東舊道修繕全記錄與兩條古道的簡介。昔日平溪及十分寮的居民經由暖東舊道越嶺往返荖寮坑煤礦場工作,因此古道沿途留有不少拓墾遺跡,具歷史與文化的價值,沿途生態與植物的自然景觀相當豐富,行走在綠林蓊鬱的步階上,呼吸吐納之間,天然的芬多精沁入心鼻,讓人感受身心全然的放鬆。

循古道的陡坡一路上行,途經一處邊坡上有石厝遺址,此行未走進查探,仍續循古道往五分山前進。古道沿途景致天然原始,坡陡一路往前向上爬升,路線單純無複雜的岔路,越嶺途中走累了就直接在石階上歇歇腳、緩了緩氣。續行,一步一步地努力爬行,看著哩程樁數字的改變,知曉已越來越接近五分山步道上的鞍部了。行進至距鞍部300m處,一座小巧樸拙的石棚土地公,從古至今,土地公一直照看著往返古道的過客們。

通過石棚土地公後,古道只剩三分之一路程,不過山路卻是愈來愈陡了!通過一處休息區後,一行人於步階之間埋頭努力地往上爬行。距五分山步道的最後100m是一段急陡的山徑,路旁架設繩索輔助攀爬,最後一段大陡坡仰攻上稜,終於登上五分山的鞍部。上了稜,古道與橫向的五分山步道會合,往左循五分山步道可至五分山氣象站;循右不遠處是有悠久歷史的嶺頭福德宮,通過福德宮再往下續行,便是新平溪煤礦博物館與十分等方向。

暖東舊道的路線至嶺頭福德宮已是完成,由於今天預定的行程便是以嶺頭福德宮為折返點,接下來回程的時間充足,因此在五分山鞍部的福德宮小憩了一會兒。透過嶺頭福德宮的石碑文紀事可知,嶺頭福德宮係先民開墾十分寮時的第一座石砌古廟,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平溪線鐵路未通車前,五分山步道是十分寮對外的主要道路,土地公廟位於十分與暖暖的中界點,民眾感念土地公的庇佑,遂募資建造廟亭保護原廟以免風化,並供山友歇息。

嶺頭福德宮後方的小山頭是頂子寮山(H550m),有一顆無列名的基石,通過福德宮時可順便踩頂子寮山的基點。於嶺頭上的頂子寮山與古老的土地公廟拍照記錄後,長腳隊此行的目的地已是順利完成,餘下因為還有一些餘裕的時間,一行人遂決定再沿著五分山步道走一小段路程,不過約一刻鐘的光景,看了看時間便不再往五分山氣象站繼續進行了。隊伍於是回轉至鞍部的嶺頭福德宮,循著稍早爬上來的暖東舊道的陡坡準備下山了!

循暖東舊道折返,沿途上山的人絡繹不絕,頗令人驚訝,無論是疫情的關係或是淡蘭古道的風潮,能改變大家的生活習慣,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親近山林,也越來越健康,真的是好現象。回程的節奏掌握得快速流場,不久便來到暖東舊道與荖寮坑古道的會合口,下山不再繞行荖寮坑煤礦生態園區,直接續行十分古道回登山口。古道最後在通過一段橫跨野溪的木板橋後進入最後的尾聲,而長腳隊今天在荖寮坑再次完成一段蘊藏著豐富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的快樂行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