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瑞芳山尖路觀光步道.基隆山步道連走 20221225

2022年歲末最後一次的例行活動,長腳登山隊再次來到東北角熱門的觀光景點-金瓜石,再次走訪有歷史文化軌跡的山尖路觀光步道,藉遊走山尖路觀光步道的路線連結,順登了九份及金瓜石二座山城的分界山-基隆山,一趟看山望海欣賞美景的行程,除了具備登山健行、尋訪古蹟的體驗,也為長腳隊在2022年歲末最後一次的活動劃下一個完美的句號。

金瓜石因礦業開採而興起,也因礦藏停採而蕭條,不過金瓜石利用了地理及地形條件的高低落差而衍伸發展出多樣貌的步道,於近年間藉觀光事業的發展成功轉型為旅遊的勝地。因應觀光的發展,聯絡九份與水湳洞地區的山尖古道於1997年重新整修,將古老的舊石階改以花崗岩鋪列為寬闊平整的石階路,並以「觀光步道」的型態推展金瓜石的觀光事業。

循著金瓜石五號路來到瓜山國小旁的金福宮集合,位於五號寮的金福宮是金瓜石最大的土地公廟,香火超過百年;五號寮位於內九份溪和金瓜石溪之間,汽車路(原名五號路)以東,是金瓜石早期發展的聚落之一,相傳當初有5戶農家在此地從事農耕,因此稱為五號寮。主祀福德正神的金福宮,歷經四次變遷,第一及第二代在瓜山國小大操場的右下方及大操場上方,新廟右側留有第三代舊貌,現在的新廟是第四代。

整隊後出發,循著金福宮旁的石階下切,行至內九份溪畔後左轉沿溪畔續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內九份溪圳橋以優美的拋物弧線跨越過溪床,溪圳橋是金水居民的共同記憶,被稱為「二號橋」、「運動場邊的水圳橋」或「祈堂腳溪的水圳橋」。續行,通過水圳橋頭後,左轉進入鑿石形成的狹路,狹路長約18米、寬6、70公分,最高處有5、6公尺高,形成一段有金瓜石 「摸乳巷 」、「一線天」的圳路,是熱門的打卡景點。

通過一線天後進入了水圳道,早期金瓜石因金礦開採,為了將洗鍊礦石的用水由水源地運送至洗煉場儲水塔而修築水道,並在水道通過的途中興建橫跨溪谷的水圳橋。水圳道續行途中,視野開闊,可邊走邊欣賞金瓜石美麗的山景。續行不久,水圳被大型水泥管取代,隊伍前行來到遇上橫向石階道後右轉,循階續下行,石階道終了銜接上了山尖路,由石階步出後左轉,接著循山尖路往三層橋的方向走去。

循山尖路續行約百米左右,遇上往三層橋的石階路,石階旁有一面山尖路觀光步道導覽圖。舊稱山尖古道的山尖路觀光步道,因行經三安社區,也被稱為三安步道,古道是早期往來九份、金瓜石與水湳洞的聯絡道路,因為公路的開發及礦業的凋零,古道逐漸荒廢,不過為了發展觀光事業,古道遂被修整為觀光步道,而每年水金九地區的媽祖出巡活動亦將山尖路觀光步道列為繞境的必經之路。

隊伍循三層橋的方向拾級而上,已翻轉為觀光步道山尖古道沿途鋪陳著整齊的花崗岩,顯得更加容易親近。一行人爬上階梯,循徑續行,通過彎道後,古老的三層橋出現在眾人的眼前。日治時期,因冶煉礦產需大量且穩定的水源,遂沿金瓜石山修築水圳及圳橋,礦業蕭條後,水圳系統已不需使用或維護,多已崩坍損壞,但因其文化、歷史與藝術的價值及稀少性,已被列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由高低不同的三座橋樑組成特殊景觀的三層橋亦稱黃金橋,最上層是弧線橋墩造型、具運水功能的水圳橋,負有將溪水輸送到礦業洗煉場的儲水塔的任務,如今隨洗煉場歇業已功成身退,橋身在荏苒歲月流轉下,已呈毀損侵蝕的痕跡;中層是山尖路觀光步道的行人步橋,亦是媽祖出巡活動的必經之路,具歷史文化傳承的意義;最下層是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石砌拱橋,由橋旁的小路下至溪底,可看到三層橋完整的結構。

三層橋是山尖路觀光步道最精華的景點,通過了三層橋後隊伍循石階往隔頂停車場端的登山口往上續行,步道穿梭在由金瓜石往九份之間,除了行走過一段段幽雅靜謐的步道外,還會通過幾處民宅聚落,行走在步道的同時,應有不喧嘩、不干擾聚落寧靜生活的共識,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遊客。循著山尖路觀光步道來到位於瑞金公路上的隔頂公車站旁的登山口,步出步道後右轉即是隔頂停車場及往九份老街的方向。

續循瑞金公路往九份老街的方向走,不久,來到北34道路5K處,路右有一「雞籠山登山步道」石碑,石碑旁的步階即為往基隆山頂的登山步道。基隆山為No.006台灣小百岳,步道主線約900m,為陡峭的石板路與石階交錯的登山路徑,步道沿線設有三處觀景台及三座涼亭。基隆山山勢挺拔聳立,是九份及金瓜石的分界山,登高可俯瞰東海、遠眺太平洋,與基隆嶼遙遙相望,為北台灣海域的重要地標。

隊伍由登山口循階起登,一段連續的陡階後,於第一座觀景平台短暫停留,平台一側有座尖塔狀的基隆山登山口的意象石碑,歇後循階上行,不久抵主、支線的岔路口,距山頂約685m。支線為較傳統的腰繞泥土路徑,路程較主線略長,支線上下端口與主線分別銜接,長腳隊此行將採主線上山、支線下山的路線。基隆山步道主線冗長的階梯讓人望不到盡頭,慶倖今天的氣溫涼爽,緩和了不少登基隆山的階梯時消耗體力的疲憊。

循步道龜速前進,沿路上有時會在看到令人長吁短嘆的長階時,轉身回首遠眺俯視,在盡覽山城美麗的景色後,或多或少地緩和些沉重的腳步。基隆山登山步道路線單純、容易挑戰,有腳力便有登頂的實力,不過硬邦邦的石階不是每個人都愛,跟著隊友數著一階一階的石階,磨著耐力、挑戰自身不怎麼爭氣的呼吸。通過第一座涼亭,繼續埋頭往第二座涼亭努力,抵達第二座涼亭之前,於距山頂215m時,支線匯入步道主線。

通過主支線交會處後不遠,抵達步道的第二座涼亭處,通過第二座涼亭後,距山頂似乎已不再遙遠了!循階走上了基隆山山頂,在通訊基地台外牆邊,有一顆No.1109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基隆山海拔高度588m,為一座錐形死火山,山頂有一個360度展望的長形平台,可眺望金九聚落、鼻頭角、深澳漁港、八斗子、基隆港、和平島及基隆嶼一帶,也可欣賞無耳茶壺山、半平山、燦光寮山和南子吝山等山頭。

基隆山山形特殊,由海上與瑞芳方向遠看基隆山,其山形似雞籠,故舊稱其為「雞籠山」,在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以「基地昌隆」寓音,將「雞籠」改稱為「基隆」。光緒六年(西元1880年),雞籠山改稱為基隆山。由水湳洞遠望基隆山,則像一隻面海的石猴 ; 從金瓜石方向側望,狀似一橫臥的孕婦、髮落東海,故也有「大肚美人山」之名。在清代和日治時期曾以「奎山聚雨」和「雞山驟雨」入選為基隆八景。

基隆山頂拍照記錄後,隨即循階走向回程,由於下山路程輕鬆許多,因此一路流暢地往登山口直奔,不過走石階梯下山膝蓋受力大,因此第二座涼亭過後,再次回到支線路口時便轉進了支線,採較有綠蔭的腰繞山路下山,體驗基隆山步道的另一風情。循山徑緩緩下行,多雨的山區,有些路段較潮濕、有青苔,不過步道大致整理清晰乾淨,步道面向海洋時,綿延的海岸風景與山稜的景致連成一線,風景怡人。

支線除了中間穿插一小段石板路外,路徑大都是柔軟的泥土路,與主線全程堅硬的石階相較,給了登基隆山的遊客有不同的選擇。支線有較多的綠蔭,更適合夏日來行走,沿途也有不錯的風景線可以欣賞;採腰繞盤行的支線,坡度平緩些,但路程較主線長了些;除此,途中有一座大型反射板,勉強算得上是支線的特色。隊伍循支線步道再次轉回到主線,行腳續行至登山口等待接駁車的同時,長腳隊遊走在山尖路步道與基隆山的快樂行腳也要告一段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惠子 的頭像
    惠子

    惠子與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

    惠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