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翠山步道.大崙尾山.大崙頭山.小溪頭環狀步道連走 20241215
長腳登山隊這個週日上午再次走訪位於士林區東南角的內雙溪自然公園的翠山步道、碧溪步道、大崙頭森林步道,並連走了坐落於內湖區北緣、昔有內湖山脊線步道之稱的大崙尾山與大崙頭山,自然公園裡有規劃完善的步道設施,沿途大半都走在綠意盎然的林蔭下,微寒的冬日裡,利用假日出門遊走,享受了暢快的森林浴,也完成一趟與山林親近的舒適健行,十分愉悅舒服。
內雙溪自然公園為台北市最大的森林自然公園,有足以媲美南投溪頭風貌的豐富生態與地形特色,故有「臺北小溪頭」之美稱。自然公園的區內建置有完善的登山步道網絡、觀景平台和產業道路,串連起內湖及士林兩地山區,並整合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碧山露營場、白石湖農村社區及周邊景觀生態等資源,是北部郊山知名的休閒旅遊勝地。
長腳隊於士林中社路二段底的翠山步道入口集合,整隊後隨即循翠山步道往長壽坡方向進行,步道入口區以一顆刻有「翠山步道」的大石作為地標,花崗岩板鋪面的翠山步道地形平坦、腹地廣闊,曾經是士林分局射擊靶場的使用場地,現已整理規劃改為休閒性的登山健行步道,步道的沿線有青剛櫟、臺灣欒樹、杜英、楊梅、紅楠等樹種,觸目皆是綠意盎然。
通過靶場區之後,續循鋪上碎石礫的翠山步道緩步前行,不久便抵達視野開闊的觀景台區,觀景台前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谷地即為有「台北小溪頭」之譽的內雙溪,觀景台設有翠山的環境生態及地理位置解說牌,可藉此暸解週邊的地理環境與生態。通過觀景台後,碎石礫與碎石枕階交錯的步道的起伏落差不大,是容易親近的步道,沿途走在樹蔭下,即使夏日前來活動也不怕曝曬。
循腰繞的緩坡徑向前進行,不久抵達翠山步道中繼點的長壽坡,長壽坡設有長椅提供遊客歇憩,在長壽坡往上的一隅有一條傳統土徑可通往大崙尾山,另一側則是翠山步道主線的階梯可下行往屬於小溪頭環狀步道的碧溪步道。隊伍於長壽坡短暫停留,往來長壽坡的登山客頻繁,可見路線相當的熱門。小歇後續循翠山步道的一段長陡階往碧溪步道方向續行,不久遇岔路。
岔路口取右線直行,可續循大崙尾步道碧山支線上行銜接至大崙尾山的拓印亭;長腳隊於此路口取左續行,進入了前往小溪頭環狀步道系統的聯絡步道。小溪頭環狀步道系統涵蓋了碧溪步道、大崙頭森林步道與自然步道,並與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相串連,路線的規劃可長可短、饒富變化。一行人接著循碧溪步道的聯絡步道走,進入了一段交錯於林間的木棧道。
小溪頭環狀步道所規劃的路線中,有很多環節係以架高的木棧道穿梭於森林之間,減少人為因素干擾到森林原有生態環境,走在木棧道有行走林梢上的氛圍。續行不久遇ㄒ路口與碧溪步道會合,左轉往華朋亭、太陽廣場,循右往巨木瞭望台。隊伍選擇往巨木瞭望台的方向進行,續行約二百公尺,來到緊臨碧溪產業道路的巨木瞭望台,不過瞭望台目前拉線封鎖,無緣登高望遠。
接下來,續循碧溪產業道路進行,不久抵達大崙尾山與大崙頭山之間的鞍部,交會路口的彎道處有座「白石湖」及「內雙溪自然公園」青蛙石地標,地標的對角處係進入大崙尾山的入口。鞍部所在的三岔路口,無論往至善路三段、或往碧山露營場、或沿碧溪產業道路續行,或悠遊大崙頭尾山系步道、或五指山系步道、或美麗的休閒旅遊景點、或莊嚴的古剎,週邊聯絡道路的規劃皆相當完整。
隊伍抵達大崙頭尾山鞍部,接下來安排先往大崙尾山的方向進行,入口區設有方向指標、路線導覽圖,路邊有幾個攤販。進入鋪陳碎石礫的步道,前行約50公尺遇右岔,可銜接上稍早由長壽坡長陡階下來時所經過的第一個岔路口, 隊伍取直續行至拓印亭。拓印亭位處九蓮寺、大崙尾山、大崙頭山等步道的交會處,登山客往來絡驛不絕,隊伍快速通過拓印亭,朝著大崙尾山方向續行。
續行不遠遇丫岔路,右線為官方規劃的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的大崙尾山東西面步道,為陡升往大崙尾山的岩階,隊伍接著取左直線進入傳統的泥土山徑,路徑向上緩升,山徑盤根錯節、起起落落,或腰繞、或平緩。途中再遇岔路,循左續行腰繞山徑,可銜接至中社路步道;隊伍循右開始陡上,約10分鐘的連續陡坡爬上來,傳統山徑與橫向的大崙尾山東西面步道主線的石板路銜接。
接著左轉後,約三十米之距有座涼亭,涼亭旁有顆No.1073三等三角點基石,大崙尾山又稱赤上天山(H453m),因斷層通過、地勢較陡,加上水源區保護之下故開發較少,自然生態與植物林貌保存完整,山頂雖寬平但視野展望不佳。隊伍今天在大崙尾山的行程將止步於三角點,不打算續行至中社路登山口,遂於涼亭歇後即循以花崗岩鋪陳的大崙尾山的主線步道往拓印亭方向下山。
離開三角點,通過一小段平緩的稜線後便是一路石階陡下,陡坡處設有護欄輔助上下,站在稜緣的陡階上,視野略開闊,可遠眺前方翠綠的山頭。大崙尾山步道上除了指標,人工化設施不多,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大崙尾山擁有獨特豐富的生態環境,原本中高海拔山區才看得到的植物相,卻在這座低海拔的山區蓬勃發展,相較大崙頭山的熱鬧,大崙尾山區更顯得翠鬱寧靜。
循稜線步階緩緩下行至步道尾段,遇左側岔路為通往長壽坡方向的傳統山徑,有少數隊友選擇由此轉岔路返回翠山步道出入口。接下來,隊伍循步道回到了稍早曾行經的拓印亭後,繼續往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鞍部的碧溪產業道路登山口進行。步出碧溪產業道路登山口,隊伍朝著對向的碧山路44巷產業道路走去,隊伍接著將沿著產業道路走到大崙湖畔的大崙頭尾親山步道碧山路46-7號登山口。
往下一個登山口的途中,左側路旁有一座被竹林環繞的觀景平台-竹林秘境,由平台高處遠望,豁然開朗、景色宜人,彷彿世外桃源。步出竹林秘境觀景高台後續行產業道路,不久便抵達大崙湖,大崙湖又叫埤子湖,為早期因應農業灌溉需求而保留的半人工堰塞湖,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湖畔設木棧步道。大崙湖對面即為大崙頭尾親山步道往大崙頭山最高點的乘風堡的登山口。
登山口設有五指山系登山步道路線圖及方向指標,距乘風堡約28分鐘。官方規劃往乘風堡為石板與石階交錯鋪陳的安全路徑,階坡還算平緩,約500m左右即可登頂,是平易近人的步道。但官方步道的左側,被山友另闢了一條傳統的土石山徑,二條路徑幾近平行,途間有小路可相互轉換,隊伍採各取所需的方式,隊友自行揀選石階路線或傳統山徑,一樣都可登上乘風堡。
循傳統土石山路往上的同時,仍一路聽得到行走石階步道的人聲,土石路線有一段為岩層路面,有豐富的熱帶、亞熱帶及溫帶闊葉林植物生態特色,林蔭蓊鬱,行走起來很舒服。緩緩爬行,約15分鐘左右,山徑與官方步道會合後,在這個路口必須右轉,才不會錯過乘風堡上的三角點。循右續行步道約30米,抵達了乘風堡廣場,同時這裡也是今天的活動路線中最高點的所在位置。
大崙頭山(H476m),為No.08台灣小百岳,廣場上有No.5台北市加密控制點基石一顆,山頂的展望佳,設有高架的觀景台,名為乘風堡,可360度的環景,盡覽鄰近的大崙尾山、小草山、鵝尾山、白石湖山、開眼山、龍船岩,可遠眺陽明山系、觀音山系及淡水河域。觀景台下層設有休憩亭,亭外為寬闊的廣場,設有拓印亭。山頂適合賞夕,只需花點小力氣,就可在乘風堡上欣賞夕景。
乘風堡歇後,續朝碧溪產業道路、五指山的方向進行,循大崙頭山北面步道開始下行。前進不遠,通過小溪頭環狀步道的自然步道岔路,繼續往大崙頭森林步道的方向進行。去年11月份曾到訪同一地點,森林木棧步道還在整修,於是選擇走自然步道,今日再訪,大崙頭森林步道已竣工重新開放。循北面步道來到大崙頭森林步道岔路口,步道循直續行是往五指山的方向,隊伍選擇左轉,進入全程木棧架高的大崙頭森林步道。
走進整修竣工後的大崙頭森林步道,步道一路皆為高架的木棧道,這樣的設計可減少大自然的人為破壞,希望與大自然和平共處。行走在木棧步道上,我們會不時的遇見樹木直挺挺的立於步道中央而行人必須閃避的畫面,步道設計以尊重這座山林的原生植物為優先,令人感動。森林木棧道設有毛毛蟲、蝴蝶、松鼠、青蛙、蝸牛等平台及一座樹之亭,主題生動活潑,想必能吸引更多人來參與這座森林的盛宴。
森林木棧步道沿途中唯一的岔路是前往風衝林平台、老鷹平台的路徑,此路徑單向,須折返主步道,這次因時間的因素未能前往。通過風衝林平台岔路後,直接循步道的下口進行。這一趟再度來體驗森林木棧步道,因追不上隊伍的車尾燈,所以節奏走得相當急,沒能夠放鬆心情去感受修繕後的環境,僅直觀看到眼前的木棧道很新、階梯很多、主題可愛、綠林蓊鬱。
下山的節奏流暢,耗時不到20分鐘抵達碧溪產業道路下口的大崙頭森林步道入口。森林木棧道的入口區除有一面大崙頭森林步道的意象牆面外,還有蝸牛平台、生態小池及小溪頭環狀步道路線圖,越過馬路到對面,往下走可銜接碧溪步道、太陽廣場、石頭屋、至善路等。接下來往碧溪步道方向推進,一小段木棧道後抵達碧溪步道與太陽廣場岔路口,隊伍左轉循碧溪步道往大崙尾山方向續行。
接下來的路徑便是循隊伍已往來多次的小溪頭環狀步道的碧溪步道進行,位於大崙頭尾山之間的碧溪步道稍後會與翠山步道銜接,沿著小溪流回到內雙溪。一行人循著以花崗岩板鋪排的碧溪步道緩步前行,如同綠色長廊般的蓊鬱步道沿途設有哩程樁,碧溪步道與碧溪產業道路大致平行,步道所經的環境溫暖、潮濕,蕨類植物生長茂盛,蛙類、蜻蜓、蝴蝶與鳥類的生態活動十分熱鬧頻繁。
循碧溪步道續行,途經已損待修的撲克梅花、黑桃、方塊三處平台後抵達華朋觀景亭,華朋觀景亭位於碧溪產業道路2.25K彎道處,可於2.25K步道口離開碧溪步道,再由產業道路對面的小溪頭環狀步道的自然步道登上大崙尾山的乘風堡。隊伍接下來仍循碧溪步道往巨木暸望台的方向進行,續行,距華朋觀景亭不遠的地方遇右岔路,這條岔路即隊伍稍早由翠山步道走過來時,進入碧溪步道的聯絡道。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