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寮登山步道中坑古道段 20230806
多年來跟著長腳登山隊活動的足跡,嘗試由不同的登山口進行,希望能將熱門的「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的環狀路線以分次、分段的進行模式,透過多次不同路線規劃的串連來走竟全程,因此這個星期日的路線,便由已完成猴硐越嶺三貂嶺的隊友規劃了路線,安排自平溪靜安路四段轉進新寮里的五分寮福德宮登山口,安排由五分寮福德宮進入柴寮登山步道,把長腳隊猴硐越嶺三貂嶺尚未走過的路線缺口銜接上來。
過去長腳隊曾經由猴硐車站經礦業博物園區走入猴硐端的柴寮登山步道,不過行程最後止步於越嶺途中的鞍部即原路折返,因此這次路線的安排便計劃由柴寮登山步道五分寮端的登山口走到越嶺途中的鞍部,利用這次的活動把柴寮登山步道的全程走透透。曾被新北市列為十大觀光步道之一的猴硐柴寮登山步道,係由柴寮古道越嶺銜接中坑古道組合而成的優質登山步道,由於柴寮古道長腳隊已走過了,中坑古道才是這次活動的主軸。
驅車循靜安路來到平溪區新寮里五分寮7之1號江山苑後方的福興宮停車場集合,前往三貂嶺或猴硐的路線須循停車場旁的步道走到五分寮福興宮後再分別前往三貂嶺或猴硐。停車場旁的步道入口有一面三貂嶺步道導覽圖,前往猴硐的步道導覽圖則是走到福興宮時才有。整隊後隨即循五分寮福興宮的方向進行,步道入口區鋪陳一列整齊的花崗岩石板步道往裡一路延伸,一段平緩的石板步道後再銜接一道枕木碎石階梯下行後緊臨溪畔而行。
自停車場入口出發,約五分鐘左右即抵達五分寮福興宮前,石砌的土地公廟小巧古樸,廟的周圍已加蓋了紅色的鐵皮外簷保護著原廟,簷上寫著「四品財神公」。土地公廟旁除有一座休憩涼亭,還有一面柴寮步道導覽圖及方向樁,方向樁顯示距步道入口的楊厝850m,距瀑布群500m,距猴硐4800m,前往猴硐單程近五公里,以長腳隊平日活動風格,往來猴硐走十公里路確實為難,所以今天打算走中坑古道段即折返。
在五分寮福興宮的週邊拍照記錄後,隊伍便循猴硐方向續行,一步步慢慢地走入柴寮登山步道。柴寮登山步道由柴寮古道及中坑古道組合而成,以烏塗窟鞍部為界,時間及體力都足夠的條件下,不少山友利用了柴寮登山步道與三貂嶺瀑布群步道的連走,再結合倆地火車的接駁,完成猴硐越嶺三貂嶺的環狀路線,路線熱門,深受熱愛郊山活動的人歡迎。接下來隊伍開始循福興宮旁的水泥步道走進一片竹林叢林中,開始體驗中坑古道的美。
古道續行,沿中坑溪蜿蜒的支流行進,時而在溪左、時而在溪右,時而緊臨溪畔而行,時而居高俯瞰溪景,時而走在枕木上、時而走在壺穴岩石間,走過木板橋、踩過淺溪、跳石,溪水畔、林蔭下,短短的一段路已是精彩無比,讓人心曠神怡。前往猴硐的一路上須上上下下越過幾處高地,中坑古道的進行並非一路平緩輕鬆,不過因行走在饒富變化的地形中,的確緩和不少在高溫炎熱的日子裡爬山的疲累。
五分寮的中坑古道與雙溪區的中坑古道同名,二條古道的景致都很優美,都保留著原始的自然景觀,不過五分寮的中坑古道沿途有古厝、駁坎、清潭、小瀑、溪谷、壺穴及石砌土地公廟,特色更是分明。由於古道位處深山之中,沿途反覆看到GPS定位樁,郊山野行中會發生什麼突發狀況實難以預料,活動中留意路況的土石變化,行經水路區域時更需留意溪流上游流洩下來的變異,不冒然強行,安全是戶外活動最基本的原則。
循蜿蜒的古道上上下下,沿途歇歇停停、龜速進行的長腳隊終於走到中坑古道上的百年石砌的土地公廟-福龍宮前,福龍宮的廟聯上有「中山福地千年庄、坑水德龍萬年富」字樣,由此可知,目前所在的位置確實是在中坑的地界上。福龍宮旁的方向木樁顯示目前所在位置距福興宮700m,距猴硐車站4500m。行走於郊山遇見土地公廟的機會甚多,大多數的人都會停下腳步來敬拜,土地公的無所不在,發揮了撫慰人心的功能。
經過福龍宮後,古道下切至溪床,必須涉過水路至對岸再續行。溪水輕流,溪床平緩,周圍的溪景幽美寧謐,知覺與觸覺皆感舒服。一行人陸續過溪,兩邊溪岸上皆立有紅色的「越溪水路、小心慢行」的警示牌。接下來古道幾乎是貼著溪畔而行,走了一段平緩的溪畔小路,進入古道壺穴地形的精華路段。壺穴的形成是因岩層結構硬度不均,經河水沖刷而產生坑洞,流水在坑洞中形成小漩渦再次沖蝕,遂形成壺形小洞穴。
壺穴通常出現在河川曲流處凹部多漩渦、急湍的河段,且河床是裸露的硬岩。中坑古道的這一段壺穴除了在溪流所經的沿線處處可見外,連行走在步道腰線高處之間的巨石壁或岩盤上竟也到處都是一個接一個的漂亮壺穴,是因早期溪水水位較高?或溪水頻頻暴漲?或是造山運動把壺穴地形往上推擠?這些天然景觀的形成實非個人的腦容量可理解的,只好自動排除這些疑難雜症,單純地欣賞所經之處的壺穴、峭壁、砂岩、石洞與水潭等天然地景。
通過壺穴地形密集的路段後,接著一個小陡坡上來,古道進入了溪谷區,遍佈著大大小小壺穴的岩石溪床的對岸,右上方有一條小山徑是非官方規劃通往瀑布群步道的路徑,官版路線係由猴硐端進入柴寮登山步道至五分寮福興宮再轉向瀑布群步道續行,建議遊客還是沿官方規劃的路線走會較安全,隊伍則接著左轉,循岩石溪床往上行,朝猴硐方向續行。一行人陸續進入凹凸不平的溪床,石板般的溪床又溼又滑,豐水期不要冒險通過。
循溪床上溯,緊接而來的是一片平滑的斜坡巨石壁,巨石壁上有鑿階與繩索,一行人依序小心翼翼地爬上石壁,石壁的上緣銜接古道的石階、續往猴硐方向進行。順利通過溪谷區循石階繼續上行,接著進入一段傳統山徑的長陡坡,連續一段接一段的長陡坡考驗著膝耐力與呼吸道,耐不住氣溫的高壓,一路上走得歇歇停停。古道林相豐富、樹木蓊鬱,樹冠的蕨類植物茂盛,沿途的綠意緩和不少周身的燠熱與疲累。
調息緩氣,一步步踩著枕木土階、行過一段長長的傳統土坡,土坡上來是休憩平台,中坑古道的沿途,體貼地在爬上高地時安排有平台、長椅,讓遊客在登山健行的途中有喘息休憩的空間。於高地上緩了口氣後,繼續循徑前行,一路踩著沿山勢上下的枕木土階,不久進入一片竹林茂密的區域,再前行則陸續看到了駁坎與斷垣殘壁,來到了古早厝地遺址,指標顯示距福興宮1500m,距猴硐車站3700m,自停車場出發至古早厝遺址耗時約90分。
匆匆走過古早厝地,朝猴硐方向續行,接下來又是一段枕木碎石步階的爬升坡,天氣燠熱,使得腳步越走越沉,好不容易爬上高地,發現又有了一處休憩平台,於是腳步暫歇、補充些水分。利用歇腳空檔查看了Google地圖,發現目前所在高地距柴寮古道與中坑古道交界的鞍部仍有一段距離,考量回程及午餐安排的時間,相商後決定了今天中坑古道的行腳要止步於這一處距古早厝地約三分鐘腳程的休憩平台。
由於決定了自高地的休憩平台原路折返福興宮,活動的時間壓力已解除,遂於平台停留了稍長時間。歇息後,在回程前完成今日的團拍,隊伍便轉身朝五分寮福興宮的方向進行了!歸途仍須上下幾回往來於高地與溪谷之間,並不能完全鬆懈,不過回程再次體驗沿線充滿綠意的土石山徑、小橋流水,變化多形的溪谷地、溪水流淌的壺穴、石壁凹槽的壺穴、古厝砌石、百年土地公廟等等內容豐富的中坑古道,著實令人有流連忘返、意猶未盡之感!
留言列表